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3C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娘子送我上青云-第370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还巴巴地弄两个闺女过去呢,送上门去人家都不要,这是摆明了看不上呀!

    你说这叫什么事儿!



第711章 时运不济的苏瑾言(五更)



汪家的事情就算是这么过去了。

    苏锦绣既然回来了,就不能不回娘家一趟。

    虽然爹娘如今都在京城,可是爷奶都在老家呢,她一个做小辈的,若是不能回去看看,怕是又要被人诟病。

    所以,苏锦绣等着老太爷和老太太过了头七之后,就派人备了一些实用的东西回苏方村了。

    苏家的宅子如今有苏瑾行帮忙打理着,倒也干净整齐。

    苏锦绣和堂嫂说了会儿话,便带着东西去苏家老宅了。

    到了门外,苏锦绣却没有进去,“我身上还戴着孝呢,就不进门了。劳烦堂嫂将东西带进去吧,代我给阿爷阿奶请个安问个好。”

    “也成,你等一下。”

    村子里头的确是有这个规矩,若是孝未除,那是不方便走亲戚串门子的。

    苏锦绣带人站在外面,自然也引来了村中不少人的好奇。

    “呦,这不是绣姐儿嘛!天哪,我都没认出来呢。”

    苏锦绣笑着打招呼,“是五婶子呀,您这是去哪儿?”

    “哎哟,多亏了你大哥呀,如今村子里头有作坊,我们除了种种地,还能做帮工赚些钱贴补家用,咱们全村都沾了你们苏家的光呀!”

    “五婶子快别这么说,大家都是一个村子的,应该的。”

    “对了,听说你二哥如今是京官儿了?听说官职很大的?”

    村子里的人,没有什么见识,只要是说京官,感觉就比他们这里的县太爷要大得多。

    “官职不算是太高,二哥才刚入官场没多久,不可能升地那么快的。”

    “这有什么?不是还有你家四郎帮衬着呢?对了,听人说你家四郎现在官都做地老大了,说是比咱们江宁府的知府大人权利都大,是不?”

    这话,让苏锦绣有些为难了。

    怎么回?

    “五婶子,您手上这是拿的什么呀?”

    不得已,只能岔开话题了。

    又说了几句话之后,五婶子才纳闷道:“你怎么站在这里不进去?”

    “哦,我身上还没除孝呢,不方便进去。”

    五婶子则是一脸不以为意道:“这算什么?人家说的有孝不能串门,那是指的外人。你是苏家出来的姑娘,这里是你的娘家,怎么能一样?”

    苏锦绣笑了笑,“还是避一避的好,毕竟阿爷阿奶的年纪也大了,不想让他们觉得不吉利。”

    这倒是实话。

    人年岁大了,就怕一些个病啊死的。

    “既然来了,到我家去坐坐?”

    谁不知道这苏锦绣是个大福娃呀!

    一嫁过去这柳家的日子就好过了,紧跟着柳四郎科考也是一路顺畅,而且连柳老二和方氏的身子都跟着好了许多。

    后面连带着小叔子都考中了进士,这简直就是一个福星下凡呀!

    一开始人们还说人家一直没孩子是因为生不出。

    结果呢,人家头一胎就是龙凤胎呢!

    “对了,听说你又添丁了?”

    “是呀,今年春的时候生了老三。”

    五婶子愣了一下,随后嗔怪道:“你呀,到底是年轻。那叫老二!”

    这话把苏锦绣给说懵了,“啊?”

    她明明有三个孩子呀!

    “不管哪个家族里头都是这个规矩,女娃子是不跟男丁一起排行的。你有了长子,今年春再添的这个就是次子了。”

    “那我女儿呢?”

    “一般村子里不会因为这个有什么说法。不过大户人家嘛,都是男女各排各的。”

    苏锦绣哦了一声,女子不与男子一起论排行,这个她是知道的。

    只是自己习惯了叫三宝,所以也就一直没改。

    转念一想,公公婆婆也没有纠正过她这一点,应该是想到了七郎家也有一个儿子了,所以按男丁排的话,她生的柳定邦也的确是行三,这么算的话,叫三宝也是没错的。

    “谢谢五婶子了。”

    “这天看着要下雨了,要不你跟我回去坐坐吧?”

    五婶子还没放弃把福星哄进自己家里蹭福气的心思呢。

    “不了,我堂嫂出来了,我也要回去了。”

    和柳芳一起出来的,还有大伯娘和苏瑾言。

    苏锦绣自来就与他们不和,所以也只是做做样子,明面上过去了便好。

    柳芳之前也是去参加过葬礼的,不过因为她远了一支,所以不必天天戴孝。

    像这种远亲,一般过了头七,就算是除了孝了。

    “堂嫂,你不必送了,将来若是孩子需要到外面念书,一定要写信。”

    “行,我知道了,这些年,还真是多亏了你们照顾着。要不是当初阿婶看我可怜,也不会想着用我来做工。眼瞅着这日子好起来了,我也就盼着孩子能出息一些呢。”

    苏家如今在高县也是相当地有名的,虽然不及柳家兴旺,可是好歹也是出了一位进士老爷,而且还有一位得了皇上胜赞的苏大郎。

    便是杨氏,那也是得了皇上嘉许的。

    只是苏瑾言这些年一直不太顺,中间考了两次,一次是没考中,还有一次是人刚到府城就病了,断断续续听了一个月的药,最后也没等考完,便被人抬了出来。

    也不知是时运不济,还是身体的确是太差了些。

    苏锦绣倒没有想要看热闹的心思,她这几年见识的多了,眼界也宽了,不会再只盯着那一亩三分地了。

    当初这些亲人们对他们一家不仁不义,可是他们却不能完全地不讲亲情了。

    所以,这些年,孝敬银子每年也都是按份例出着的。

    至于苏家老爷子和老太太能不能守住那些钱,就是他们的事了。

    从苏方村回来,苏锦绣基本上就不出门了。

    便是几个孩子,也都给约束地严了一些。

    “阿娘,我已经让人去打听了,若是走晚了,怕是水路不通了。到时候路上可能就要多耽搁半个月了。”

    “家里一切都挺好,你让四郎也放心。我和你爹就在这家里头住着,县城里头的宅子你们若是愿意卖了就卖,不想卖,那就等着以后安安他们回来读书的时候再住也成。”

    “是,阿娘。不管您在哪儿住着都成,若是闷了,也可以去地里看看,只有一样,可千万不能再亲自干活了,不能累着了。”



第735章 多事之秋



说是缩小了很多,可是实际上要查的范围还是很广的。

    因为虽然是贡品,且只有皇族才能使用,可是皇子们的姬妾,也是可以用的。

    还有,有些皇子为了显示自己的仁义大方,也会将一些东西赏赐给底下的臣子,所以,能穿着这种衣料的,未必就一定是皇族。

    “阿锦,此事牵扯到了前朝,你还是不要再继续了。至于那家青楼和谢侍郎,我会和张阁老一起商议的。你就安心照顾几个孩子,外头的事,我不想你被搅进去。”

    “好,我都明白的。”

    苏锦绣毕竟是女子,涉及到了朝廷命官,甚至还有皇族子弟,苏锦绣最好还是远避。

    孟宪的事情还没有完全查清楚,夏兰所处的青楼又出了事。

    一桩命案。

    夏兰的一个好姐妹,被发现自缢在了房中。

    天子脚下,发生命案,那必然是要惊动官府的。

    况且青楼这等人多眼杂之地,也不可能守得住秘密,这么大的事情,不报官也不成。

    好在最终确定了那名女子的确是自尽而亡,至于为什么,那就众说纷纭了。

    有人说这女子身世凄惨,是被自己的家人给卖进了青楼的,心中原就不甘,又恰好这阵子在楼里的日子过地不如意,所以便起了寻死的心思。

    还有人说,这女子心高气傲,不愿意服侍那些庸俗之人,可是偏偏又身不由己,于是心灰意冷之下,自缢而亡。

    而说法最多的一种,则是这女子的心上人另娶她人为妻,她自己万念俱灰,这才萌生了死志。

    总之,不管是怎么传,都是那女子自尽而亡了。

    这等小事,自然不会引起太大的轰动。

    特别是对于那些贵族世家来说,更是不值一提。

    这等低贱女子是死是活,都没有资格被他们关注。

    仿佛听一听这低贱女子的名字,都是对他们这些高贵人家的侮辱。

    李幕在西川赈灾,一切进展地也还顺利。

    不过,这也只是表象。

    西川地方上的官员表面上对他们一行人恭恭敬敬的,可是实际上行事却是阳奉阴违。

    李幕也知道,这里至少有半数的官员,都是安王一派的。

    西川的知府于知海,便是谢大儒的门生。

    有这样一层关系在,于知海又怎么会真地奉李幕为主子?

    李幕早在来之前,就已经对这里的关系有了一定的了解,而且柳承恩还特意给他写了信,将西川的一些人际网都给他做了一个大概的讲解。

    李幕来这里除了赈灾之外,还有一件事要办。

    那就是将西川的一干蛀虫给挖出来!

    西川出事已经小半年了,按说这里也算是有山有水,就算是一时遭了难,地方官府也不至于什么都拿不出来。

    而且,相关的抚民的政策,也明显做地不到位。

    更让李幕震惊的是,出事前,这西川的粮仓就已经空了两座。

    所以,这些粮食都去哪儿了?

    西川虽然不比江南,可是这里有水田旱田,而且并非是完全靠天吃饭的地界儿,所以粮食应该是比北方更为充裕才对。

    可是偏偏,现在西川的粮食却很紧张。

    早在地动前,这粮仓空了两座,身为知府,于知海会不知情?

    这天李幕又和清川一起忙了一整天,回到住处,真地是干脆就瘫在床上一动不动了。

    只不过,身份之故,所以该有的逼格还是要装一下的。

    “元宝,我总觉得哪里不太对,刚刚那两个丫头瞧着也眼生,你还是小心一些。”

    “嗯,川哥放心,我心中有数。累了一天你也回去休息吧。”

    清川不放心,看到李幕给他打的手势之后,这才退了出去。

    戌时末,李幕命人进来伺候他铺床更衣。

    屋内的灯烛刚熄,屋里便有了动静。

    之后便是一阵手忙脚乱,而彼时正抱着美娇娘办正事儿的于知海愣是被外头的动静给折腾地萎了。

    “怎么回事?”

    “老爷,不好了。外头来了一队人马,将府衙给围了。”

    于知海就住在了临时的知府的后宅里。

    原先的宅子,地动时塌了大半,没塌的也是岌岌可危的样子,于知海惜命,自然不可能再继续住进去。

    “什么人?”

    “老爷,这天太黑,小的也没看清楚,不过听着动静人可不少。”

    于知海心头一凛,莫不是派过去的人出了岔子?

    于知海这厢衣服才将将套在了身上,衣带都还没绑呢,就被人冲进来直接给押住了。

    “你们干什么?疯了吗?我是西川知府,你们吃了豹子胆,竟然敢动我?”

    “于知海,拿的就是你!跟我们走一趟吧。”

    于知海的心顿时就凉了大半儿。

    这声音听着耳熟呀,正是随从李幕一起到了西川的御林军左统领高威。

    这些日子天天见面,他的声音,不会错的。

    果然,待他定下心神,再借着微弱的烛光,终于看清了来人的脸。

    的确是高威!

    “高大人,您这是什么意思?”

    “哼,于大人,有什么话到殿下跟前再说吧。”

    于知海心里咯噔一下子,十有八九是那两个小丫头那里出了岔子了。

    李幕此时已经又换了一身常服,由清川陪着在正厅里坐着喝茶。

    其实李幕是有些不耐烦了,连日劳累,他早就困了。

    可是为了处置了这个于知海,他也只能是连夜突审了。

    若是等到了天明,怕是这于知海就得被人给保下了。

    无论如何,都要坐实了他要谋害皇子的罪名。

    只有这一项坐实了,后续的调查他才能展开。

    他相信只要他能接触到了府衙的相关人和帐簿,很多事情也就可以水落石出了。

    西川卫所的指挥使也亲自带了两千人过来了。

    事关小殿下的安危,他可不敢大意。

    “殿下,您这是何意呀?若是下官有何处不周了,您只管开口,这,这半夜将我捉拿到此,殿下难不成是想着私自处置朝廷命官?”

    于知海虽然胆儿颤,可是他还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