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3C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娘子送我上青云-第408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张阁老一脸不悦地瞪着柳承恩道:“你倒是惯会使坏。如今弄成这个样子,你说如何收场?”

    “阁老,这也不能怪我吧?是那梁大人先挑衅的。”

    “他挑衅你就接了?什么时候你这么没有耐性了?”

    柳承恩一噎,不说话了。

    对面这位不仅仅是他的上司,还是他的座师,他能说什么?

    这不是给自己找不痛快嘛!

    “老师,您先消消气,这事情也不是我先挑起来的,还不是安王手底下的人坐不住了,所以先闹的?”

    “哼,别以为我不知道你存着什么心思,你当时若是不说话,事情也不会演变到这个地步,说到底,这一切都是你造成的!”

    “老师息怒,学生错了。”

    不管怎么样,先认错总是没问题的。

    不能再由着张阁老来这么责备自己了。

    “这耗羡一事,哪里是那么容易就能解决的?”

    所谓耗羡,其实也不过就是一种变相的贪腐罢了,只是名字说地好听了一些,可是实际上呢?

    再有梁大人在朝堂上所说的什么取之于民用之于民,那就更是一种狗屁的言论了!

    真正能有心思把这些还用于百姓身上的,能有几个?

    若是入了当地的仓署,这还算是好的了。

    就怕是有些人直接就将这一部分给贪了。

    可偏偏,就是被贪的居多。

    “你也说了,这耗羡自古有之,不管它真实的去处是哪里,总归是一种有了名目的收入。就算是入了他们自己的私库,你又能如何?这又能查得出来多少?”

    柳承恩沉默了。

    他知道,张阁老说的都是实情。

    各地的确是都有这耗羡的存在,只不过是多少的问题。

    哪怕是当初在北安州的时候,他征收粮税时,也是有着这耗羡的说法的。

    只不过,他在任上时,耗羡收的少,而且也不必非得以粮食来抵,可以用山货或者是其它大概等价的东西都可以。

    当然,最终这一部分的耗羡扣除掉真正的损耗之外,余下的又全部都用于了冬日的赈灾。

    这才能让北安州头两年的粮食紧缺问题,得以缓解。

    只是他也明白,这法子治标不治本。

    如今北安州任上是李信,他还能相信此人的人品和官声。

    可若是再换了一个人呢?

    谁能保证那里的知州一直都是一位大公无私之人?

    所以说,还得想出一个治本的法子。

    显然,目前来看,关于耗羡一事,朝中是分成了三派的。

    一派认为这自古有之,那必然是有其存在的理由,所以不好直接取缔。

    与其相对的,自然就是清流,觉得这耗羡本就不该施加于百姓之上,若是有鸟雀鼠造成的损耗,当由地方的府衙来负责,为何要摊派在平民的身上?

    就算是真地摊派,那也不应该要这么高。

    总之,就是觉得这加重了百姓的负担。

    还有一派,则是处于中立的位置。

    不表态,也不站队。

    持这种观点的人,基本上都是自扫门前雪,不想给自己惹来麻烦的胆小鬼们。

    当然,也有一些自以为聪明,不想惹得其它人嫉恨的官员。

    “老师,这耗羡的说法,也不过就是好听一些罢了。我曾任地方官多年,知道真正的耗损有多少,也知道这一部分银粮最终的去向。今日在早朝上我不曾揭破这层遮羞布,也不过就是给大家都留了脸面。一旦真地说开了,只怕皇上更为震怒。”

    张阁老淡淡地瞟了他一眼,“你以为你不说,皇上就不知道了?”

    柳承恩笑道:“皇上自然是心中有数的。只是一直不曾揭破,大家便都各自安分。老师,这耗羡的问题不解决,我朝中贪官污吏一事便更是难以清除。水至清而无鱼的道理,学生都懂。可是学生却不愿意看着这一池的清水,混地看不出了里头到底是鱼多,还是水草多了。”

    这番话,可以说是震的张阁老心里头几次起落。

    这个柳承恩,自己还真是小瞧了他。

    他日自己告老还乡,眼前的这个年轻人,必然是能成为新君的又一任名相。

    以目前柳承恩的资历,入内阁那是早晚的事。

    而且如今不仅仅是皇帝对他信任看重,便是未来的太子对他亦是十分敬重。

    将来的内阁首畏,非他莫属!

    如此,这也是大兴万千百姓之福呀。

    无论柳承恩心中是如何想的,都不能否认,他的能力和气度,都足以成为一位令人尊敬的同僚。

    “你说的对,皇上年迈,几位皇子皇孙们都开始坐不住了。为了一己私利,有几个还真正地将百姓之福放在眼里?都是打着小九九,想着如何能从皇上那里分到更多的关注和权利。柳承恩,大兴有你这样的臣子,是我大兴之福呀。”

    柳承恩连忙俯身道:“老师千万别这么说,学生万不敢当。”

    “罢了。既然此事已在朝中议了几日未曾停歇,想必皇上也是想要弄出一个结果来的。你可有什么想法?”

    柳承恩顿了顿,眼神微闪道:“呃,这个,学生还未曾想好。”

    不想张阁老便是一声轻笑,骂道:“少在我面前装伤充愣的!你是什么性子我能不知道?若是心中没有成算,你又怎么会将此事闹大?”

    娘子送我上青云



第811章 养廉银子



柳承恩也是被怼地没了脾气。

    关于这耗羡一事,的确是有些麻烦。

    古往今来,多少能人都想彻底地解决了这个问题,可是可能吗?现实吗?

    不说别的,柳承恩只是想想他曾经生活过的那一世,哪怕是科技飞速发展且文明也更进步的社会里,也仍然少不了贪官污吏。

    所以说,这就是一个无解的问题。

    制度再健全,也总会有一些挺而走险之人,他们不惧于法度,只是唯恐自己没了权势没了钱财。

    总而言之,耗羡问题想要从根本上解决,几乎可以说是不可能的。

    不过,缓一缓的法子,还是有的。

    高薪养廉,不就是一个很好的法子?

    “老师,从根本上解决这个问题,我觉得不太可能,目前我能想到的,也只有一个可以改善一些的法子,只是是否能成,还得再斟酌。”

    张阁老立马来了精神,“说说看。”

    “是,大人,咱们大兴建立之初,是承前朝旧制,官至极品俸银不过二百两、禄米两百斛,七品知县年俸仅五十两。州县官员不能借以维持生活。于是有所谓“火耗”。火耗又称“耗羡”、“羡余”是正税之外无定例可循的附加税,也是默许州县官在收税时加征银两。”

    “这久而久之,一切便都顺理成章,堂堂皇皇地摆到了各位大人的书案上。说到底,还是这俸禄过代,根本就养活不了一家人。”

    张阁老皱眉,“据我所知,一年若是能有五十两的进项,养活一家十几口都是没有问题的呀。”

    张阁老虽然年纪大了,可是并非对于民生一无所知。

    恰恰相反,他自己也时常会微服出去走走,对于百姓们的生活,也算是有一定的了解的。

    柳承恩苦笑道:“大人,您是只知其一,不知其二呀。”

    张阁老挑眉,“老夫愿闻其祥。”

    “大人,若是普通的百姓,一年能有五十两银子的进项,那日子定然是过地美滋滋的。不说顿顿大鱼大肉,可也差不了多少了。可是对于一个七品知县来说,这五十两就是杯水车薪了。”

    张阁老表情有了几分的凝重。

    他自己的儿孙,自然也有入朝为官者。

    只是从未想过,一年五十两竟然不够一家几口的开销吗?

    “大人,身为地方官,就算是不铺张,家中至少也要有几个下人吧?别的不说,只是县令自己身边总得带着书童或者是小厮,哪怕是内宅里一切都有其夫人来打理,可是县令身边的人却是必不可少的。”

    这一点,张阁老同意。

    不管怎么说,知县出行都不可能是孤身一人呀,这说不过去。

    再说了,地方父母官,那也是需要一些脸面的,既是自己的颜面好看,也是代表了一方的实力。

    “再有,这车马钱,一年下来得有多少?衙门里就算是养着车夫马匹,不需要县令自己掏腰包,可总得有一些旁的开支。”

    柳承恩说地稍微隐晦一些,比如说赏钱。

    张阁老点点头,“嗯,有道理。”

    “除了这些,县令到一方任上,总要与当地的一些世族或者是名流打好交道,这应酬自然是少不了的。一回两回是可以让别人掏银子,可是总不能回回都让别人出?再者,一些场面上的节礼,那可是一大项的支出。”

    张阁老愣了愣,“你是说一年三节?”

    “正是。”

    这一般意义上的一年三节,就是五月的端午节、八月的中秋节以及最后的年节。

    “别的不说,这一年三节,给长辈、给师长、给一些亲戚比如说岳家或者是族老等等,这一年下来,少说也得有几十两银子的开支吧?”

    几十两银子都是少的!

    放在有些眼皮子浅的人家来说,你都当官了,不得照应着自己的族亲们吗?

    “大人,按咱们大兴的律例,中了进士,那名下可免田税的高达千亩。可是即便如此,这田里头的产出一年加上来,也委实是换不了多少银钱的。”

    田产一般来说,都只是最基本的,真想要换成银子,的确是不多。

    “学生初中举人那年,光是这节礼方面,我家娘子就为我出了上百两。一方面是要感恩自己的族亲照顾,一方面也是为了庆贺。而我中了探花的这一年,各个关系的节礼加起来,已经是超了五百两。”

    张阁老皱眉,深吸一口气道:“那不同。主要还是因为你中了探花,所以高兴不是吗?”

    “大人说的没错。而且因为我中了探花,不仅仅要往外送礼,自己也能收礼了。事实上,咱们大兴朝一直看重文人,中了举人之后,也能有不小的话语权了。可是这些,并不能真地让一个家庭大富大贵起来。”

    温饱问题自然是可以解决的。

    可若是想要借此而发个大财,那就有些难了。

    毕竟,就算是有些商户携家产投奔,自己也只是收取那么一些的护持费用,人家商户还是要拿大头的。

    说到底,不过是为了避税,双方受益罢了。

    “大人,说这些就有些远了。这人情事故,一年下来少则几十两,多则几百甚至是上千两,都不为过。况且,若是一方知县想要挪挪地方,或者是往上升一升,这对于上峰那里,那就更是不能抠门了。”

    这话其实也是戳到了张阁老的痛点。

    朝中这股子风气虽然不算是太重,可总归是让人不舒服的。

    特别是对于一些清贫之家来说,这就是一种极大的不公平。

    可是那又能怎么办呢?

    寒门本就难出贵子,即便是出了,放眼整个大兴朝,又有几个柳承恩能做到这一步呢?

    便是前朝几百年的历史中,只怕也找不出几人来。

    就算是找到了,那几个里头只怕又有一大半儿是因为娶了名门之女后,才能一帆风顺。

    “大人,就算是不说这些,您再想想,这夏天若是热了,可以忍忍,可是冬天呢?这炭火钱又是一项开支。更不要提什么夫人间的那种带有攀比性质的宴会了。”

    娘子送我上青云



第812章 可以试行



张阁老沉默了。

    仔细一想,可不是嘛。

    照柳承恩这么一算下来,一年别说是五十两银子了,就是五百两,那也照样能给花干净了。

    “老师,有些银子可以省,可是有些银子却是不能省的。新官到任,手中若是没有银子,如何能安身立命?不要说为朝廷解忧了,只怕是连自己的日子都过不下去的。”

    柳承恩说的都是一些实在话。

    不要真以为当了一方知县,就是什么了不得的大老爷了。

    这也就是那些普通的小老百姓们才会这么想。

    事实上,不管是到了什么地方,总会有一些世家,或者是名门之后在把持着地方上的一些政务。

    别看这些人身上没有一官半职的,可是他们在当地的权利以及威势,那可是相当强的!

    “所以,你说了这么多,那么想要告诉我的,就是咱们的官员们的俸禄太低了,所以才起了贪污的心思?”

    柳承恩摇摇头,随后又点点头,苦笑道:“大人,任何时候,总会有一些贪心不足之人的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