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安王觉得自己现在最大的短板,就是庶子。
若是论及长幼,他是二皇子,占有优势,可若是皇后有了嫡子,那么他这个优势也就不明显了。
毕竟,他并非是真正的长子,只是因为静仁郡王被贬了,所以才显得他出头了。
安王就想着,在皇后有嫡子之前,把太子之位先拿下。
可惜了,他想的挺好,实施起来难度也太大了些。
针对江元丰的这些事,那可是从去年就已经开始在谋划了。
原本他想着只要江元丰低头,那也没有必要闹这么大。
哪知道人家竟然是连理都不理他,这可把安王给气得不轻。
柳承恩看着对面的江元丰动作优雅缓慢地将茶沏好,笑道:“老师这茶艺倒是精进了不少。”
江元丰笑地很淡,脸上的纹路显得愈发地清晰。
“承恩,你如今也是能在朝中挑起重担的能人了。皇上将督察院交到你手上,一是对你的信任,二来,也是想要让你能更好地施展自己的才华呀。”
柳承恩摇头笑道:“若真是想要让我施展才华,还是别让我当这个督御史了,太难了。”
江元丰大笑,“你是什么性子我还是知道的。你的本事我更知晓!这世上还有能难得住你的事?”
“老师就莫要笑话我了。这督御史听着倒是挺威风,那办的可尽是得罪人的事。光是上个月,就有三位老大人到我家中哭穷了。”
“皇上有意改制,这是好事。只是我和张阁老年纪大了,怕是也撑不了多久。如今皇上重用你,很明显也是在为了新君铺路。你可都明白?”
“唉。”
柳承恩只回了一个字,然后默默地喝茶。
“承恩,你是个聪明人,也是个真正有本事的人。朝中之事,你看地也比旁人更为透彻,你觉得此次,我是否能渡过这一难关?”
柳承恩连忙讨饶一般地赔笑道:“老师就莫要难为学生了。安王此计,只怕是要将他自己给栽进去了。老师难得能偷得几日清闲,还是好好珍惜吧。多陪陪师娘和家人们,等过些日子,怕是又要忙个不停了。”
江元丰没好气地瞪他一眼,“你怎么就能如此肯定?皇上的心思,谁能猜地透?”
“皇上的心思不好猜,可是安王的心思却很明显。大人,皇上不会再纵容安王了。之前将谢贵妃复位,一来是为了暂时地稳住谢家和安王,二来,也不过就是虚晃一枪罢了。”
江元丰点点头,“此言有理。”
二人又坐了一会儿,有下人过来禀告,说是林大人来了。
三人干脆就在江府一起饮茶闲聊,气氛倒是格外地轻松。
两日后,柳承恩被皇上叫去了御书房。
“这是有关江元丰一案的卷宗,你仔细看看。”
“是,皇上。”
柳承恩因为是江元丰的学生,所以一直是在避嫌的。
今天皇上专门叫他过来看这些卷宗,难不成是有什么问题?
柳承恩看地不快,每一个字都看地很仔细,而且还将上面的时间,以及提供证词的人也都一一记下。
好半天,这才将厚厚一撂的东西看完了。
“你以为如何?”
“回皇上,这案子不像是大理寺卿承办的呀。”
皇上的眉梢微挑,眼底明显多了几分的喜悦,“为何有此一说?”
“回皇上,这案子中有几处极为明显的漏洞,而大理寺卿办案向来严谨,绝对不可能犯如此明显的错误。”
皇上冷笑一声,“连你一个不是刑部出身的人都能看明白的事,可是偏偏有人就看不清楚,非得拿到朕这里来请什么功!简直就是混帐东西!”
皇上一怒,柳承恩吓得立马低下了头。
正如柳承恩所说,这里头的漏洞明显,他能看出来,皇上又怎么会看不出来?
证人的证词全乎地就跟提前写好了似的,哪家大人的案子能审地如此清楚明白的?
越是弄地完美,就越是让人难以相信。
不仅如此,还有那所谓的侵占良田,这上面连时间都弄地颠倒了,这证词的可信度又能有多高?
“大理寺卿前天病了,这案子是他手下的人审的,最后总结送上来的,是大理寺少卿。呵呵,朕瞧着这也是一个着急上位的,如此浮躁不稳重,也不必再在这个位子上待着了!”
意图欺君罔上,这个罪名,那可真是可大可小了。
“皇上,您的意思是?”
“朕叫你来,就是想听听你的意思。”
柳承恩的脑子转地飞快,生怕这又是皇上给他挖的一个坑。
“皇上,按理说,微臣是要避嫌的。只是如今这案子漏洞明显,微臣建议,还是当发回重审。只是不知大理寺卿的身体如何,若是实在病重难以审案,皇上还需再择一名刚直不阿之人才好。”
皇上深吸了一口气,脸上的神情松动了不少。
“朕若是命你亲审呢?”
------题外话------
今天去做核酸检测了,所以更新晚了,请大家见谅。另外,本文已经进入了结局倒计时,我会尽量把几位角色的结局都交待清楚,实在有遗漏的,也会在番外中补上。另外,新文大纲也已经筹备好,希望到时候大家也能多多支持!
。
第863章 唐王思虑
柳承恩连忙跪下,“微臣但凭皇上吩咐。”
皇上目光幽深地看着底下的人,好一会儿才道:“起来吧。别把朕当成了洪水猛兽。”
“微臣不敢。”
“有关江远丰的案子,朕会发还大理寺重审,至于先前的那一位,停职查办。”
“是,皇上。”
有了皇上这句话,那余下的事情自然就不必柳承恩费心了。
大理寺里头能办案子的能臣不少,如今少卿出了问题,其它人只要是不傻,就应该知道了自己后头的路怎么走了。
安王得知自己费尽心思弄设的局,竟然根本无法撼动江元丰,这心里面自然是分外恼火。
一怒之下,摔了不少东西,又因为仆从犯了小错,从而被他迁怒,直接拉下去乱棍打死了。
皇后有意养个皇子在膝下的事情,自然不止安王知道。
另一边的唐王等人自然也都收到了消息。
而唐王则是想地更为深远。
眼下诸位兄弟之中,最有望登上那个位置的,应该就是安王了。
就算是皇后名下多了一个嫡子,一时半会儿,只怕也难以与安王对抗。
唐王思虑良久,“要说父皇最为宠爱的儿子,应该就是李幕了。当初李幕的生母早逝,皇上一怒之下,可是斩杀了不少的宫人,还连贬了多人的位份,再之后,更是将李幕带到了身边亲自教养。就冲这个,也足见父皇对他的看重。”
谋士也明白这些,皇室之中,能有这种真情实感的时候,委实不多。
“王爷,即便如此,可是小殿下至今无封号,而且也不曾与朝臣们接触过,就算是他被皇后抚养,也无力与安王对抗的。”
唐王犹豫了一会儿,“这话不对。别忘了皇后娘娘的母族势力可不弱。这些年,也不过是因为皇后一直无所出,所以他们才会蛰伏了下来。一旦皇后这里后继有人了,那么他们势必会倾力助他的。”
这话不假。
大家族之间的利益,岂是一两句话能说地清楚的?
就算李幕不是皇后的亲子,可是只要李幕成为了太子,那就得尊皇后一声母后,将来登基,那皇后就是太后,照样尊荣无限。
而身为皇后的娘家,必然也会得到皇上的照拂。
所以说,重点不在于李幕是不是皇后生的,在于李幕与皇后的利益是否一致。
“本王听说李幕可是三不五时地就去风仪宫请安呢。而且皇后和安国公主都对他十分喜欢。李幕原就得父皇宠爱,一旦他被皇后记为了嫡子,那么他上位的可能性至少就是七成了。”
几位谋士此时也是面面相觑。
关于皇室争斗,他们虽然是可以踊跃地提出自己的建议来,可是却不敢打包票。
毕竟,他们可不是真正的皇族,里面的争斗究竟有多残忍,他们也并不全知道。
“王爷,那依您的意思,咱们现在是要对付这个李幕,还是先对付安王呢?”
“此事得容本王再仔细想想。李幕毕竟年幼,就算是真地被记为了嫡子,他现在还是个少年,而且他的性子比安王可是温柔仁善了许多。退一步讲,若是我们无望,那登上帝位的人,也绝对不能是安王!”
不得不说,此时的唐王还算是保留了一分脑子的。
安王性格残暴,而且小心眼儿,爱记仇。
最主要的是安王的背后还有强大的谢家,再加上多年来结交的重臣们做得力助手,一旦他上位,曾经与他做对的这些兄弟们,哪一个也别想着能落了好。
唐王回到了寝院,唐王妃才刚刚从女儿那里回来,连忙上前帮他宽衣。
“王爷今日的脸色不大好,可是遇到了什么不顺心的事?”
唐王与这位王妃之间也算是夫妻和睦,而且相较于其它的王爷王妃来说,他们夫妻感情算是比较深,也比较稳定的了。
“还不是那些个旧事。你这是去哪儿了?”
“妾身刚刚去看了看湘宁,这丫头也不知是怎么了,总爱跟武安郡王对着干,妾身也是怕她再一时冲动,做下什么错事来。”
唐王点点头,“湘宁的年纪也不小了,也该着议亲了。”
唐王妃的手一顿,一脸惊讶道:“是不是也太早了些?湘宁才十三呢。”
“不小了,先慢慢相看着,若是有合适的就定下,没有咱们也可以慢慢挑。而且就算是定下来了,也没说一定就得先成亲呀。”
“是,王爷。”
唐王这边又有丫环过来服侍着洗了脚,然后才倚到了床上。
“清川这孩子是个有出息的,最主要的是,他得父皇上信赖。比起我肃王叔的那位嫡子来,这个清川才是真正有本事的。”
唐王妃笑道:“谁说不是呢!我也是担心这个,所以这几日才拘着湘宁呢。”
“听说李幕和柳府的来往一直很密切,你们可曾听到什么?”
唐王妃脸上的笑意浅了些,“妾身倒是听说过,这位小殿下时常会去柳府拜访,而且有一次在外头,还有人听到了小殿下对柳夫人的称呼有些怪异。”
“嗯?”
唐王妃犹豫了一下,还是如实说道:“小殿下称呼柳夫人为姑姑,而且柳夫人也接受良好,甚至连他们身边的人都没有觉得这称呼哪里不对劲了。”
唐王的眼神一下子僵住,“姑姑?”
唐王妃命人进来将屋子燃的香都端了出去,“王爷可是觉得哪里不对?”
“本王也早就听闻李幕与柳府来往密切,只是没想到,竟然还有此一着。”
“柳大人这几年可都是上书房的老师,再怎么说也是太子少师呢,只等着太子之位定下来,那就是妥妥的太子太师了。”
“你说的不错。”
这一瞬间,唐王似乎是什么都想明白了。
上书房里头读书的皇子皇孙们有十几个。
谁能想到了,太子就一定是会从这里头出来的?
再联想到了柳承恩如今位极人臣,那可是妥妥的未来顾命大臣的存在呀!
“你觉得,咱们再努努力,是否也有能力与安王一搏?”
。
第864章 贬为庶人
唐王妃沉默了好一会儿,唐王没等来她的回答,倒是先听到了她的轻泣声。
“这是怎么了?”
唐王皱眉,多少有些不悦。
唐王妃慌忙擦了擦眼角,“王爷,咱们就好好过自己的日子不好吗?那个位置,咱们还是别争了。”
如果说是以前,唐王妃或许还想着争一争,特别是静王刚刚被罚那会儿,她觉得自家王爷的机会也来了。
可是这么长时间过去之后,唐王妃觉得自己以前简直就是太天真了。
就算是静王倒了,还有安王、晋王等等这么多的王爷呢,如何能轮得到他们?
且不说唐王出身一般,不占嫡不占长,而且母族家也没有什么太多的优势,只说唐王的性子,只怕也是难以登上那个位置的。
唐王的性子较为温和,可是放到了那些兄弟们当中,那就叫软弱无能了。
就这种性子,偶尔想想那个位置也就罢了,真地要去争?
怕是最后要落得个尸骨无存的下场了。
看看安王和静王,前后被皇上罚了多少次了?
前不久,皇上还因为南方税务的案子,又重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