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果然,柳老太太恶狠狠地瞪着苏锦绣,“都是柳家的媳妇,我倒是不知道咱们这一房的人,还能专门坑自己人,给别人好处使了?方氏,你平时就是这么教导你的儿子女儿的?要我看,当初就不应该让你把小莲带走,就该听老大的,直接把她卖了,还能给咱们柳家添些家用!”
苏锦绣抬眼,正好跟柳老太那恶毒的眼神对到了一起。
苏锦绣的眼神冰冰凉凉的,眸底的那抹愠色,开始慢慢渲染,很快,整个人的身上,都散发着一种逼人的威势来。
上辈子,苏锦绣虽然没能嫁得如意郎君,可后来也算是站在了高处的。
纵然只是一介仆从,可跟这些普通的百姓比,她的眼界和气势,也只有碾压他们的份儿!
柳老太的瞳孔缩了缩,似乎是察觉到了自己要被压制,竟然有些急燥道,“你看什么?我说的不对吗?一个个的,都是白眼儿狼,忘恩负义的东西!”
苏锦绣没说话,而是走到了小莲的身边。
小莲刚刚听到阿奶旧事重提,早已经被吓住了,整个人都在打着哆嗦,好似是组装起来的假人,下一秒就能散了。
“小莲别怕,阿嫂在呢。这里是咱们的家,没有人敢卖你,没有人。”
小莲听着阿嫂温软的声音,终于受不住,哇的一声哭了出来。
“阿嫂,别赶我,我一定好好干活!”
这下子,一旁的方氏也受不住了,眼泪跟着往下掉,一时间,母女三人哭地那叫一个凄惨。
柳老二看着自己的女儿被人如此地轻贱,倒是刚进门儿的儿媳先过去护着了,这心里头便极其不是滋味儿。
多年来被人灌输的‘孝顺’,似乎是开始崩塌了。
王小梅手上挎着个篮子,里头放着昨儿自家男人杀的一只狍子腿,上面盖了布,听到这动静不对,直接就冲了进来。
“这是咋了?莲姐儿怎么了?别哭呀。”
方氏则是拽着她的手,“大妹子,你说我这命怎么就这么苦呀!”
苏锦绣虽然也在哭,可她的理智仍在。
“让婶子看笑话了。莲姐儿只是听到有人要卖她,一时受不住,这才被吓到了。”
王小梅两眼一瞪,“啥?要卖莲姐儿?哪个挨千刀的出的这种馊主意?当真是不怕遭报应吗?你们家这日子虽然不是大富大贵,可好歹能吃饱喝足的,咋就非得卖孩子了?哪个脏了心烂了肺的狗东西出的这种下作主意!”
听她骂的那叫一个刺激,苏锦绣心底简直就是乐开了花。
这种话,她和方氏是万万不能说出口的,可是王小梅能替她们骂出来,也觉得心里头舒畅了不少。
柳老太原本就是过来说让柳承志让出这差事的事来。
没想到,竟然惹哭了这一家子。
这会儿再被王小梅这么一骂,更是坐不住了。
“你是谁家的?一来就胡咧咧!别人家的事,你少管!”
王小梅则是故意哎哟了一声,“这不是柳家婶子嘛,是不是听说有人在打莲姐儿的主意,所以你也不放心了?我就说嘛,这柳家不缺吃不缺喝的,怎么能打着卖女儿的主意?你是不是也特意过来宽慰莲姐儿的?”
第90章 妞妞来了
王小梅的一番话,可把柳老太给气得不轻。
又碎碎叨叨地低咒了几声,这才急匆匆地走了。
人一走,苏锦绣就赶忙将院门给栓上了,免得她再回来。
而对上了王小梅的眼神,苏锦绣再也忍不住,扑哧一声就笑了出来。
“婶子好本事!”
王小梅一声间有些哭笑不得。
倒是方氏和小莲二人也都破涕为笑了。
只柳老二呆呆地坐在那儿,脑子里还在回响着王小梅刚刚骂人的那番话。
是呀,什么样的人,才能在有吃有喝的情况下,还想着卖了自己的亲孙女呀!
再说县城里,傅家酒楼因为用了苏锦绣做的几种酱,再加上柳承恩给的新方子,这生意可以说是日渐火爆。
特别是那麻婆豆腐,卖的那叫一个快。
找了做豆腐的,一天订一个,都不够卖的。
吃了麻辣的,最后再吃碗红豆桂花粥,那叫一个舒爽,可以说是相当地安逸了。
其它酒楼,自然也有人开始打听这菜方子,后来尝出来这是加了某种酱,于是他们自己也开始试着做。
毕竟黄豆酱嘛,谁家没有?
可惜他们试了无数种,愣是做不出来那个味道。
别说他们了,便是傅家酒楼的厨子,也用他们自己的黄豆酱试了好几次,做出来的辣酱根本就不行,跟苏锦绣做的一比,那简直就是两个档次。
既然如此,傅老爷也没让人折腾了。
很明显,人家这酱也是有秘方的,干脆,就跟柳承恩订了契约,长年供应。
苏锦绣现在是两三天才做一次酱,然后再托了柳承志并点心一起给送到苏宅去。
傅家酒楼每天都会过来装点心,自然而然地,也就有了苏锦绣做的红豆饼和绿豆饼。
和面的事情,就由方氏来做,柳小莲打下手。
熬煮豆子的事,都是由苏锦绣来做。
她自己现在做的也不算是多熟练,所以不敢轻易让别人再尝试。
柳老二因为伤了腰和腿,所以现在大部分的时间都是在家里头做些手工。
被强行分出来的时候,家里头一亩田也没有,所以这日子才过地艰难。
如今他们一家子都有事情做,不用去担心田里的事情,倒也算是省了心。
只是所有的粮食都得靠买才能有得吃,方氏又有些心疼了。
方氏手上,只有先前柳承恩给的那些银子。
自打成亲之后,家里的事情便都由苏锦绣来管了。
而且柳承恩也说了,苏锦绣识文断字,而且算学也不错,所以家里现在是她当家。
肉酱和点心赚来的银子,自然而然地,便都由苏锦绣来管着。
“莲姐儿,你去隔壁叫上凤丫,你们两个一起去采些菇子回来。你跟凤丫说,我会按菇子的大少多少来给工钱的。”
“知道了,阿嫂。”
凤丫是王小梅的女儿,小时候受过惊吓,所以说话有些结巴。
也因为这个原因,怕人笑话她,所以经常躲在家里不出门。
王小梅没少劝她,可不顶用。
现在让凤丫和小莲一起去干活,而且只有她们两个人,凤丫倒是挺乐意的。
这肉酱做了一阵子,也知道哪一种卖地最好了。
这菇子酱是最受欢迎的,咸香口,而且不辣,大部分的人都能接受,而且在酒楼里的用向也比较大。
快到晌午了,小莲和凤丫两人才牵着手回来了。
两人都采了满满的一篮子。
苏锦绣看了看,个头差不多,有大有小。
“不错,你们两个干的都挺好。来,每人十文钱,收好了。”
柳小莲一脸惊讶,“阿嫂,我也有?”
“当然了,你没有吃白饭,干了活,就得有奖励呀。”
凤丫扭怩着不肯收,被柳小莲一把拉住手,强塞了进去。
“收着,咱们明天还得去呢。”
苏锦绣笑了笑,“没错,这些还不够的,你们两个明天再接着去采菇子,顺便看看若是有嫰一些的笋子,能挖回来也好。”
“知道了,阿嫂。”
用菇子酱炒竹笋,那可是很美味的。
当然,苏锦绣没吃过,这是四郎告诉她的。
所以,一直想要试试。
苏锦绣将菇子分拣好,然后再清洗干净。
大一些的,可以自己炒菜吃,小一些的,直接剁碎了做成菇子酱。
晚上,苏锦绣用了几朵菇子,再加上自己做辣子鸡丁酱剩余的鸡骨架一起炖了,再加上一些方氏之前备下的笋干,这一锅煮出来,格外地香。
柳小莲光是就着汤就吃了一碗米饭。
柳老二也没想到儿媳妇的手艺这么好。
而且仔细一算,这顿饭除了白米之外,其它的都没怎么花钱。
还真是一个过日子的好手。
一连几天,柳小莲都和凤丫一起去山里采菇子,偶尔还会挖回来一颗笋。
凤丫脸上的笑容,也明显多了起来。
苏锦绣这天刚刚把红豆饼烤好,苏大郎就过来了,牛车上还坐着苏久和傻妞。
傻妞从车上跳下来就朝着苏锦绣扑,“姐姐!姐姐!”
苏锦绣一时不注意,被抱了个结实。
“妞妞,呀,妞妞好像是长高了,咦,怎么瘦了?是不是最近没好好吃饭呀?”
“姐姐,想姐姐。”
苏锦绣明白了她的意思,点点她的额头,“先松开,我还有事情没干完呢。”
妞妞不情愿地松开她,然后看着她整理这些点心。
苏久和柳老二一样,都坐在了院子里的小竹凳上,“妞妞早就吵着要来找你,我不让,她就跟我使性子不吃饭。”
“久叔该早些带她过来的,反正我在家也没什么事,妞妞过来了,莲姐儿还能有个伴儿。”
妞妞眼睛一亮,抱着苏锦绣的胳膊不松手,“我不走,我陪姐姐!”
方氏在一旁看着笑,“这孩子真是爱黏着你。”
“可能是有些日子没见了,所以太想我了。”
“既然她不想走,那就让她住两天,我瞧着这孩子的下巴也是尖尖的,成亲的时候她过来,我瞧着那会儿脸可是圆的。”
苏久讪讪地挠了一下头,妞妞的圆脸,也是之前在苏家给吃出来的。
这阵子去的少了,这下巴可不就尖了嘛。
妞妞得到了支持,一脸期待地看向苏久,“阿爹,不走。我保护姐姐,打坏人。”
第91章 请人
傻妞要留下来,苏锦绣自无不应,不过,还是请示了一下婆婆方氏。
如今家里是苏锦绣做主,方氏心里原本还有些不太平衡,如今见她当着外人这般给自己面子,顿时高兴不已。
“留下吧,这孩子喜欢你,而且我瞧着也是个有福气的。”
妞妞留下来,自然是要找事情做的。
她以前跟着苏锦绣的时候,就是什么都做,现在到了柳家,也是一样。
方氏看到妞妞毫不费力的挥舞着斧头劈柴,顿时就瞪大了眼睛。
身子微微一歪,“这,这姑娘力气这么大?”
柳老二也看傻了,就是自己以前腰好的时候,也没有这么大的力气呀。
这好几个树墩子呢,被她几下就给劈好了。
苏锦绣笑着走过来,“妞妞天生神力,在我们村子里是出了名的。五六岁的时候,就能自己拖着一整根的木头走了。”
柳老二一噎,那还真的是天生神力。
比不了呀,比不了。
有了妞妞的加入,他们这一家人的工作进度自然又快了不少。
这红豆饼和绿豆饼,最关键的,就是馅料的调制。
这可都是苏锦绣用蜂蜜腌制,然后再加了少许的桂花才做出来的。
而且用蜂蜜腌制的时间也是有讲究的,多少红豆放多少蜂蜜,再加多少的白糖,这比例可不好寻摸出来。
时间一长,这红豆饼和绿豆饼的名声也就打了出去。
王小梅看着凤丫拿回来的铜板,一脸羡慕道,“你说说,一样的东西,怎么人家苏锦绣做出来的就那么香甜?到底是聪明伶俐,这手艺,真是没的说了。”
凤丫小声道,“阿娘,明后天都不用去采菇子了,莲姐儿说让我过去帮忙一起做点心。”
王小梅眼睛一亮,心里头别提多兴奋了。
这可是好事呀!
“去!”
“阿娘不问问她给多少工钱?”
“不重要。以前只是采一些菇子,人家都能给你十个铜板了,去他家做工,还能亏待了你?”
这么一琢磨,倒也有道理。
苏锦绣现在不仅仅是做红豆饼和绿豆饼,还在做豆沙酥。
做豆沙酥,就离不了鸡蛋。
烤炉是成亲前,柳承恩就给备下的,而且还特意备了两个。
他们自己虽然也喂了一些鸡,可是这鸡蛋的数量却不多。
苏锦绣和方氏一商量,便对外称他们家现在收鸡蛋。
苏锦绣现在光是做豆沙酥,这一天下来就要用二十多个鸡蛋,所以,放出话去,村民们家里但凡是有鸡蛋的,都可以拿过来卖。
价格跟去镇子上卖是一样的。
还省了大家再跑一趟。
只是,村子里也不是家家都养鸡,而且苏锦绣的用量大,所以,还得想别的法子。
柳承志现在还在到处收着红豆、绿豆,苏锦绣就让他记得也收鸡蛋。
这周围村子里听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