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或者是其它的地方,就由那个走商去做?”
柳承恩一琢磨,也可以。
毕竟,他们还要在江南待上两年呢。
而且,他们的家都在这里,现在大舅哥通过点心已经打开了不少的渠道。
若是能再加把劲儿,相信一定可以撑起来的。
“那好,具体的细则你再想想,这利润和大哥怎么分,是一开始就合作,还是只由你做出来让大哥去卖。你都想清楚了,咱们再与大哥商量。”
“好。”
至于那个商人那里,柳承恩觉得问题不大。
毕竟,牛肉酱的产量就那么多,就算是他们的规模再扩大十倍,也是根本就不够卖的。
只是北方的市场,已经足以让他大赚一笔了。
第151章 这回是真病了!
苏大郎这边觉得到底是柳家的生意,毕竟妹妹已经嫁出去了,而且这方子也是柳四郎给的,自己一个大舅哥,也不好总是沾他们家的光。
思来想去,就提出来可以让柳承恩再从柳家挑一个人跟着自己出去看一看,以后,柳家的生意,他就尽量地不插手了。
柳承恩明白这个大舅兄的意思,便将铁蛋儿拨给他使唤了。
“我这个侄儿是个聪明伶俐的,只是年岁小,阅历少,字识地也不多,原本想着自己带在身边好好教导的,奈何一直脱不开身,如今还望大哥能多多提点他,将来,也算是给阿锦培养一个在外的帮手了。”
话说地这样明白了,苏大郎自然也不好拒绝。
那头铁蛋儿收到信儿,第二天就跑过来了。
这回铁蛋铁了心的要让柳承恩跟他立份契约。
他是个知恩图报的人,也知道自己一家子到底是沾了这个远了好几房的堂叔多大的光。
他得给自己的弟弟妹妹们立个榜样,不能觉得人家帮了他们一把,就是应该的。
最终,柳承恩拗不过他,跟他立了一份用工的契约。
如此一来,铁蛋一家子就还是良藉。
有了这份契约,铁蛋才觉得自己心里头踏实了。
不然,总觉得现在的好日子,就跟偷来的似的。
柳承恩想着他以后在四处奔走,铁蛋当做小名倒也无妨,只是大名万万不可如此草率。
他是铁蛋的叔辈,又是秀才身份,给他取个名字,那是铁蛋一家子都颇为得意的事。
再回村时,铁蛋怀里揣着契约,一脸骄傲,“阿娘,我有大名了!我叫柳来福。”
铁蛋不是读书人,太文雅的名字取了,反而造成一种反讽的效果。
而且如今铁蛋丧父,家有幼弟幼妹,取这么个名字,倒是让一家子觉得能苦尽甘来了。
当然,村子里的人,还是铁蛋铁蛋地叫着,出了柳家村,柳来福这个名字,也就慢慢地响亮了起来。
这天,柳承恩刚吃了早饭,管家就过来禀报,说是门外有一位柳姓的村民,自称是老爷的堂兄。
柳承恩想了想,自家住处能瞒了这么久,也算是可以了。
待人请进来,才知道是柳大郎。
“大堂兄怎么这么早就过来了?可是家中出了事?”
柳大郎自进宅子后,便一直四处打量着呢。
如今看到这院落如此大,还有下人使唤,心里头嫉妒地都要冒泡了。
这会儿进入厅内,再看到那长案桌两侧还摆了半人高的大花瓶,别提多气派了!
柳大郎觉得自己以前的东家家里头也没有这么阔气的。
“四郎,阿爷病了。也不知怎么了,先是拉肚子,后来就发热,现在已经送到镇上的医馆里了。”
“现在如何了?”
“我过来寻你的时候,还在发着热,大夫给用了药,可是到底如何,也不知晓。”
柳大郎说完,四处张望了几眼,“我过来是找二叔和婶娘的,不敢耽误你读书,这次阿爷的病来势汹汹,阿奶担心阿爷熬不过去,所以差我过来请二叔和婶娘回去。”
柳承恩想了想,这理由十足,他当然不能阻止父母过去了。
“行,已经有人去请阿爹阿娘了,应该一会儿就到。”
柳承恩说罢,柳老二和方氏就一前一后进屋了。
听说老人病了,柳老二自然是最着急的,毕竟,那是他亲爹。
柳承恩想着同去,却被柳大郎给拦了。
“阿爷说了,任何事都不能影响你读书,说是不能让你知道,也不让你回去。是我自己一时着急,这才跟你说了。四郎,你还是听阿爷的话吧。”
柳承恩想到了上次阿爷装病的事情,便没有坚持。
不过,还是差了杨二跟着两位主子一起去。
苏锦绣这些日子正忙着做牛肉酱,那牛杀了,就不经放,纵然是有冰镇着,也不能放时间长了。
所以,她也是去不了。
不过,倒是让给方氏取了一张五十两的银票带在身上,以免不时之需。
柳老头这回是真病了。
年纪大了,上吐下泄的折腾了两天,人浑身软地跟面条儿似的,一点儿力气也没有。
如今又发着热,时不时地还说句胡话。
柳老二一见亲爹脸都瘦了一大圈儿,眼泪哗地就下来了。
方氏看了几眼之后,就很自觉地退到外围,没吭声。
“病人现在最好是别挪动了,就让他先在这里住着吧,你们家属留个人下来帮忙照顾着。药不用你们操心,我们这儿的药童会去煎。”
“有劳大夫了。”
说到最后,自然是要出银子了。
医馆这种地方,可没有讲价还价这一说的。
大夫开口要多少,那就是多少。
老人一送来,又是扎针,又是煎药的,自然是没少折腾。
“今天的花费总共是五两一钱,你们先把今天的结了吧。”
柳老太一听竟然要五两多的银子,脸都气白了,“这么多?这,这才是一天的?”
大夫不高兴了,“老人家,你们送过来的时候,那病人是什么情况你们是知道的,若非是我给他行了针,又先吃了我们这里的药丸,现在还指不定是什么情形呢。”
太过分的话,大夫也没敢说。
毕竟,自己还等着对方掏银子呢。
无奈,柳老头只好从怀里摸出来一个钱袋子,然后又慢慢地掏出来一个小银锭子。
方氏在一旁看得清楚,那钱袋子看着微鼓,里头应该还有不少银子呢。
结了今天的帐,又确认不再发热了,柳老大就和几人商量着,先把老太太送回去。
这里是医馆,地方有限,也不能都在这里守着。
最终,几个兄弟商量了一下,一人一天。
从老天开始,明天换老二,后天换老三。
方氏从头看到尾,确定这次没有给他们家挖坑,这才和柳老二一起回去了。
回,当然是回县城了。
柳老二原本想着回村子里看看,可是方氏说家里现在有人住着,回去了他们住哪儿?
一句话,就把柳老二给噎在那里了。
柳老大则是一脸鄙夷地扫了一眼过去,正好被柳老二看在眼里。
第152章 说服柳老二
连个婆娘都搞不定,还算是个男人?
没用的东西!
方氏也不想让当家的太没面子,便说回去了正好让杨嫂给炖盅鸡汤,明天带过来。
如此,柳老二的脸色才算是好看了一些。
苏锦绣看着让人都仔细地装了罐子之后,这才擦擦额头上的汗,命人将东西都入了库房。
自开始做牛肉酱之后,柳承恩便做主,又去人市买了两房下人回来。
两房,也就是两家。
一家四口,一对儿夫妻,带一儿一女;另一家五口人,一个老汉,两个儿子,两个孙子再加一个小孙女。
老汉便被管家安排到了门房做事,两个小姑娘进了内院,分别派在了夫人和小姐身边。
至于太夫人那里,则是将那家的媳妇安排过去照顾了。
其它的几个汉子不论年纪,都在前院儿当差。
虽然是这样安排了,可是因为做牛肉酱,等于是所有人都上手了。
当然,灶房里的一些精细活,都是女人们做的。
汉子们都是在前院儿负责一些杂务,特别是到了晚上,管家也安排了人值夜。
以前没觉得宅子里有什么不妥当的。
可是自打那次媒婆上门之后,管家就意识到有人盯上他们这儿了。
正好老爷又买了几个下人回来,他请示了之后,就做了安排。
苏锦绣得知之后,便是说了一句,‘这倒是越来越像是一个大宅了。’
等到晚上吃饭的时候,柳老二就明显愁眉不展,而且感觉吃什么也不香。
苏锦绣知道定然是因为阿爷的病,所以一直没有吭声。
而柳小莲则是心思更简单,只觉得那些人跟自己都没关系,当初在一起的时候,拿自己当下人使唤,一双手冬天就没有不生冻疮的时候。
自打分家之后,自己这双手冬日里可是再也没有碰过冷水的。
嫂子还天天催着她用一些护手的膏脂,现在这双手,已经养活地跟大家小姐差不多了。
她倒是担心,万一阿爹耳根子软,让人一劝,再合住到一处,那才是麻烦了。
方氏劝了几句,见柳老二仍然神色恹恹地坐在那里,便不说话了,只顾着自己低头吃东西。
她太了解这个男人了,若是再说下去,可能就要开始大吐苦水了。
干脆,不提也罢。
就这样,妻子儿女都没有人再去关心他,各自吃着,这让柳老二心里头极其地不舒服。
眼瞅着儿子要吃饱了,柳老二终于出声道,“一会儿商量点儿事。”
柳承恩抬头,“哦,那是在这儿说,还是去书房?”
其实也就是问,是全家人都参与,还是只能我们爷儿俩聊聊?
柳老二的眼神闪了一下,“都是一家人,有啥话就能一起说的?”
这就定下了,吃完饭,也不用换地方了,就在这里商量。
“你阿爷这次是真病了。我和你阿娘也去看过了,人都瘦了一大圈儿了。”
说到这儿,柳老二这声音就开始有点儿哑,“四郎呀,我知道你阿爷处事不公,也知道你对他有意见。只是他都这个岁数了,如今还遭着这番儿罪,我也是当儿子的,我心里头难受呀!”
这话说地很实诚了,而且在小辈面前,等于是把自己的尊严都给掰裂开来,让他们看了。
苏锦绣知道公爹的心思,孝顺是好事,只怕那些人也有了想法呢。
“阿爹,您若是不放心,那儿子就在柳家村再盖个房子,以后也可以搬回去住。这样您离阿爷近,也就来回方便了。”
柳老二一怔,讷讷地看着他,“四郎,你这是心里头还怨着你阿爷呢?”
柳承恩摇摇头,一脸无奈,“阿爹,是您说不放心阿爷的。您也知道家里头是什么情况。难道您想着把阿爷接到县城里来?他们几房人可是都没有分家呢,难道都过来住?您觉得咱们这地儿能住得下吗?”
方氏一脸不满,“怎么可能都到这里来住?乡下的地不种了?家里头喂的又是鸡又是鸭的,难道都宰杀了?”
柳老二一噎,可不嘛,乡下还种着二十多亩地呢,哪能搬到县城来住?
“是我想岔了。那,那四郎,你真打算在村子里再盖一处房子?”
“要盖也不是不可以,只是,最好是能缓一缓。咱们才刚刚搬到县城里呢,如果再在村子里大兴土木,只怕外人还以为我们赚了大钱呢。到时候被贼人盯上了,那咱们这一家子人的安危,您可想过?”
柳老二这人吧,就是耳朵根子软。
白天在医馆,被亲娘拉着哭诉了一番,便生了将他们老两口接到县城享福的心思。
可是如今再被儿子这么一说,又觉得好像有道理。
总之,柳老二就是一个没有主见的人。
以前和父母在一起,父母说什么就是什么。
后来分出来了,儿子当家做主,也不知道什么时候开始,自己就会下意识地让儿子来拿主意了。
有时候儿子不在吧,觉得儿媳妇说地也挺有道理的。
苏锦绣看看几人,便提议道,“阿爹,现在盖房的话,的确是有些张扬,而且现在四郎只是一个秀才的身份,在咱们高县,身份比他高的人太多了。咱们最好是低调一些。
您若是不放心阿爷阿奶,不如这样,每隔十天半个月的,就让承志堂兄带您回村子里看看,当然,再帮他们带些点心之类的,也算是您尽了一份儿孝心了。”
柳老二心头一喜,儿媳妇这个主意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