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苏锦绣只好将自己前世经历过的事情再说了一遍。
当时,她人在府城,可是她却知道,有三个县遭了水灾之后,高县这边也同样是遇到了麻烦。
虽然没有发大水,可是粮食减产是肯定的。
甚至有些人家是白忙活了半年。
还有,一些灾民也涌入了高县,有的村子里,甚至是出现了被灾民哄抢的事情。
“我,我不知道怎么说。四郎,就是,就是感觉太真实了。我好害怕!我记得小时候,咱们这里也有地方闹了水灾的。我还记得阿娘当时抱着我,夜里都不敢睡觉,就怕有人偷摸进来抢粮食的。”
柳承恩轻轻地抱住她,“别怕,没事,有我在呢。”
其实,柳承恩想着近些日子一阵阴雨连绵,也是在江南最正常的一种天气了。
可是粮食这种事情,有备无患嘛!
反正他们手里头也有银子,换成粮食,也没什么不好的。
这个年代,粮食和金银一样,都是硬通货呀。
“此事我来安排,你不必操心了。既然借用了济善堂的名义,那就别忘了送粮食过去。”
第159章 暴雨来袭
苏大郎毕竟是在外奔走的多,所以,柳承恩便将这件事情与苏大郎说了,然后一起安排。
苏大郎这里还有帮手,比如铁蛋和虎子、狗子等等。
人手多,总比让苏锦绣安排家仆要方便。
正好,天放晴了。
几人便借着这几天天气好,开始在各地小心地购买着粮食。
不敢大批量的买,就怕被人盯上了。
不过架不住他们去的地方多呀。
短短十余日,柳宅里的粮仓里就堆满了粮食。
而苏方村的苏宅里,粮仓和库房也同样堆满了粮食。
他们是农户人家,原本家里就有存粮,现在再多存一些,不过就是以防万一。
毕竟,按苏锦绣的说法,这粮价一旦升上去了,想要降下来,就得等到明年了。
最主要的是,今年秋,怕是收不了多少粮食了。
苏大郎单独找了六爷爷,只说是自己在外面跑生意的时候,看到有些地方的田地已经让雨水给淹了,怕是不妙,所以最好是能做些准备。
有些话,不必说地太明白,六爷爷自然就能领会了。
而柳家村这边,柳承志也特意回了村子一趟,把柳四郎的交待说了。
“这可是真的?”
“苏家大郎一直在外奔走,见识肯定是比咱们多。听说是有些地方雨水已经淹了粮田。他回来跟四郎一说,四郎便觉得可能要出事,所以便已经开始囤积粮食了。只是这种事情,毕竟他也没把握,所以让我回来跟您说一声,看看怎么安排。”
族长明白柳承恩的顾虑。
这可是大事!
而且,这种事情不能声张,否则,被官府判一个造谣生事、煽动百姓造反的罪名,那可就麻烦了。
族长仔细地想了想,他们都生活在乡下,还好一些,毕竟家里一般都会存一些粮食。
只是如果按四郎说的,后面还会有大雨,到时候地里的粮食怕是就要保不住了。
“你去将几位族老都请过来,到时候,就以我们几个族老经验的名义跟大家说说,看看是怎么个章程。”
“好。”
几位族里的长辈们很快就达成了一致。
不管是不是会出事,家里头存些粮食,总归是没错的。
而且这年头,粮食又不会贬值,所以他们一致同意多买些粮食存起来。
柳氏的族人都被召集起来,在祠堂里开了个会。
当然,有人信,就有人不信。
而且,族长为了不给四郎惹麻烦,只说是他们一些老骨头看出来这天气不对,多少年前就曾出过一次大灾,他们这也是有备无患。
当然,最后,族里七成以上的人都信了。
第二天,便开始张罗着去镇上或者是县城里头买粮。
普通百姓们买粮食,一般都是买稻谷或者是小麦,不会直接买米面的,太贵了。
乡下人别的没有,就有一把力气,可以带回来,自己在家慢慢碾。
于是,悄无声息的,苏方村和柳家村大部分的人家,已经开始存粮了。
就连苏大郎的客栈里,也在后院儿存满了粮食。
柳承恩又将此事与安崇明也说了一两句。
他家家境不好,自然也是开始早早地准备了。
半个月后,夜里突然一声炸雷,就把苏锦绣给吓醒了。
柳承恩也睁开了眼,不过明显没有苏锦绣那么害怕。
“四郎,刚刚的雷声怎么那么响?”
柳承恩抱着她,“没事,别怕。睡吧。”
柳承恩突然有一种感觉,好像就在刚刚炸雷响起的那一刻,苏锦绣先前的梦,可能就要应验了。
在此之前,他已经思虑再三之后,还是写了一篇文章给关先生,而且他已经确认过,关先生给江大人那边也去了信。
只是,他们知道的都太晚了。
就算是江大人收到信,只怕也难以阻止洪灾的发生。
目前能做的,唯有后续事宜了。
果然,第二天他们睡醒的时候,外面还有下雨。
而且,听着动静,这雨还不小。
柳承恩站在了廊檐下,看着这豆大的雨点往下落,院子里哪怕是有了排水沟,可是仍然有些地方积了水。
好在,院子里到处都有走廊。
这就是住大宅子的好处呀。
“今天的雨这么大,就别去书院了吧?”
柳承恩摇头,“还是要去的。穿上蓑衣,再打上伞,不会有事的。”
“可是这雨这样大,万一你再受了凉。”
“不会。放心吧,我会照顾好自己的。”
柳承恩去了书院,当晚没有回来,因为中午停了一会儿之后,下午就又开始下了。
来来回回地折腾,倒不如安静地待在书院。
大雨持续了三天,总算是有所减缓。
关先生一脸愁容,“看来,你那日所说,并非是妄言呐。”
“学生也只是根据一些事实做的推测,学生家就在河边,往年一下雨,这河水便会上涨。今年涨的较快,所以,学生才会有此担忧。”
关先生摸摸胡子,点点头道,“江南人士,有几家是离河道远的?总归还是你有心了。但愿师弟收到我的信,能早做准备。哪怕是无法阻止洪水的发生,至少,可以提前对于灾民有一个安置,不然,怕是要生乱子。”
“老师所言极是。”
“此次你立了大功,不过,今日为师再为你布一个作业,若是高县涌入了灾民,当如何应对?”
柳承恩呆了呆,然后讷讷地问了一句,“您是让我以百姓的立场来写,还是以官府的立场来写?”
这话把关先生给问住了,一般写这个,自然是站在官府的角度来写。
毕竟,官府是要出一些公告政令的。
而且这种事情,难道不都是官府来管的?
难道还能让百姓自己管?
不过,这问题倒是让关先生生起了几分的兴趣。
“你既然问了,便分别站在百姓和官府的角度来写吧!”
柳承恩立马闭嘴,真想给自己一巴掌,你多什么嘴?
显得你有才吗?
这下好了,原本是一篇作业,现在成两篇了。
看到柳承恩迅速萎靡下来的样子,关先生却是失声大笑。
“你呀你!赶紧滚回去写!明天上课前交上来。”
第160章 给何二夫人添堵
柳承恩这个郁闷呀。
多什么嘴!
显得你能似的!
回到家,乖乖地关进了书房,一直写到了将近子时。
第二天,柳承恩顶着一双黑眼圈儿就去了书院。
而等到中午休息的时候,柳承恩又被关先生叫过去说话了。
“这些都是你自己一个人想的?”
柳承恩想了想,“差不多吧,我之前还曾询问过一些经历过洪灾的老人,所以大概知道一些灾民们最急需解决的几个问题。”
关先生满意地点点头。
“你写地很不错。我没想到,你能想的如此全面。”
柳承恩这里总共提出了三个问题的解决方案。
第一个便是洪灾过后如何预防瘟疫的发生。
这上面所写的一些几乎是人人都知道的手段,关先生只是一扫而过,最重要的是,他提到了干净的水源以及灾后一些人和动物尸体的处置。
当然,还有官兵们在救灾时,应该要有的一些防范措施。
这里面,甚至还提到了所有人都应该注意的一些卫生手段。
比如说还要有灭蚊防蚊的一些手段。
这里面所书种种,不仅仅是从官府政令的角度考虑,还更是站在了百姓们的角度去考虑了。
比如说,让大家都不要再饮用生水等等。
再后面,还有关于如何安置灾民,以及周围的县镇如何防止灾民涌入,而一旦涌入后,又当如何治理等等。
看得出来,这是花了心思的。
“一个晚上,你就能写出来这么多?”
关先生拿到手里的时候,就觉得应该是很用心写的,看过之后,没想到竟然是如此地贴合民生。
竟然写了二十多页纸。
这样的后生若是以后不能入朝为官,那才真是朝廷的损失!
“好了,你这字写地不错,建议也都极好,我就原封不动地给江师弟送过去。希望能帮得上受灾的百姓吧。”
“老师,我这写的怕还是不太成熟,毕竟,当地官府的政令推行,我并不能完全预料到。”
“放心吧,此事你江师叔自会安排好的。”
如此,柳承恩也不再谦虚了。
他也只是希望,此次能让百姓们少一些损失,少死一些人。
七月,江南正是热的厉害。
而因为几场大雨,甚至是暴雨,变得格外湿黏。
高县的粮价,已经开始有上升的趋势了。
“夫人,今日小人出门打听了一下,大米一升涨了三文钱,白面一升涨了两文钱。”
“我知道了,记得天天都要让人出去打听一下粮价,莫要忘了。”
“是,夫人。”
江南人们喜吃米饭,面食一般都是用作点心的较多。
可能也是因此,所以白面上涨的比大米多一些。
苏锦绣还是安排管家在粮食涨价后,又出去买了一些粮食。
就算是做做样子给外人看,也是有必要的。
就在苏锦绣担心着高县会不会涌入灾民的时候,何莺儿又开始不老实了。
何莺儿的婚事订了下来,对方是一个秀才,还很年轻。
用何举人的话说,这叫年轻有为,日后必然高中。
对方的身份家世,都与柳承恩有几分的相似,只不过,这相貌上,却是没有柳承恩生地俊俏。
这也是何莺儿唯一不满意的地方。
何二夫人听到下人禀报,说是已经查清楚了之后,便让人仔细报来。
“呵,原来如此。好一个柳承恩,他倒是好手段!”
“夫人,那宅子既然是柳承恩买下来的,又何必要骗别人说是在帮着人家看宅子?”
何二夫人冷笑,如果此时苏锦绣在这里的话,就一定会认出来,这位打扮地华贵非常的美妇人,竟然就是方敏。
嫁到县城里与人为继室,这方敏也不知是有福,还是没福。
“去,想法子将这个消息透露给大房那边的莺儿小姐,她若是知道了,定然会蹦跶不休的。”
“是,夫人。”
不一会儿,又有个婆子匆匆回来禀报,“回夫人,老爷带回来了一个年轻女子,如今已经进了院子了。”
方敏脸色大变,蹭地一下子站了起来。
到底还是太年轻。
就算是觉得自己有依仗了,成了一府主母又如何?
到底是经验少,而且这种大户人家院子里头的事儿,可没人教过她。
就她那个只知道耍一张嘴的娘,可没有这么多的心眼儿。
方敏的呼吸都急促了一些,刚踱了几步,便看到了何二已经带着人进了迴廊了。
“去,给老爷备茶。”
方敏尽量让自己冷静下来,不能冲动,不能冲动!
主要是,她背后无依无靠的,也实在是没有跟老爷叫板的底气呀。
何县尉撩了袍子进门,笑道,“夫人今日没去大嫂那边?”
“昨儿才刚去了,所以今天就没有打算过去。”
何县尉说着话的功夫,人就已经在主位坐了。
方敏打量了后头跟进来的女子两眼,然后小心翼翼地接过丫环端过来的茶,“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