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3C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大道清理计划-第263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你!”陈窦对着梁鸿怒目而视,“你!!赔!”
    梁鸿连忙又是作揖又是道歉,道“我就是来赔偿你家损失的。”
    说完,梁鸿一招手,只见两个男子用绳子拉着十多条猪走了进来。
    梁鸿指着这些猪道“这是晚生在上林苑离养的猪,不想发生了这等事情,晚辈身无钱财,只能拿它们抵偿”
    陈窦和陈杨氏看到这十几条哼哼唧唧的猪仔,顿时眼睛都直了。
    这么多猪仔,要是养大卖钱,别说四间房子,四十间房都盖得起。
    陈窦的情绪瞬间稳定了下来,看在那十几条猪的份上。
    梁鸿这时问道“不知这些够不够”
    陈窦眉眼一挑,立马开口说道“这些哪里够!你烧了我家的祖屋!”
    梁鸿满脸歉意,连连说道“对不起,对不起,可这些猪就是我全部家产。不如这样吧,我为你家免费做一年长工,用来抵债好么?”
    “这”陈窦回头看了看陈杨氏与陈景武,刚要准备答应。
    却不料太衍此时说道“这些猪抵债足够了。”
    “你!!”陈窦大怒,转头看着太衍,只想狠狠揍他一顿。
    太衍不理会陈窦,来到梁鸿面前道“你是扶风平陵人士?”
    梁鸿道“是。”
    太衍道“那你可认识扶风安陵的大儒班彪?”
    身后正在生气的陈窦一腔怒火立刻消散,转而将目光投了过来。
    梁鸿笑道“当然认识,班先生可是大儒。其长子班固班孟坚与我同年进入太学,如今我学业有成,朝廷本想留我做官,我却无心功名,便回到这上林苑隐居养猪。但班孟坚如今依然留在洛阳太学之中精研儒家典籍,可谓是博览群书。”
    听完梁鸿这番讲述,周围的所有人都呆住了,尤其是陈窦。
    太学!那可是朝廷的最高学府,皇帝都时不时的要去太学讲课。
    太学生只要完成学业,只要学问品德兼具,便可入朝为官,根本不需要什么举孝廉、举秀才,乃是寒门子弟进入朝廷高层的最佳途径。
    这梁鸿竟然是太学生,听他的口气还不想入朝为官!
    一时间别说是陈窦了,所有乡亲都被震得说不出话来。

第四章 梁鸿之名
    接下来的一个月里,梁鸿留在了陈邑之中,帮助陈家重新盖好了房子,还搭好了养猪的圈。
    而且梁鸿在这一个月里不仅没有吃陈家的饭,就连水都没有喝一口。
    这完全就是在给陈家做义工,这样一个儒生,事情能做到这个地步,绝对当得上‘仁义’二字。
    他不小心失火,点燃了上林苑,波及了陈家。
    但是他不仅没有逃避责任,反而主动上门赔罪,还帮助陈家新建了房子。
    这件事一直传到了长安城里,就连长安县令都被惊动了。
    这位县令也是太学生出身,闻听这件事后亲自来到陈邑巡查。
    了解了事情之后,县令对梁鸿也是非常欣赏,当即免了梁鸿失火烧林的罪责,还想要请梁鸿去长安县辅佐自己处理事务。
    但梁鸿当面拒绝了县令,并称自己无意功名,只愿隐居山林,钻研学术。
    梁鸿当面拒绝县令的好意,不仅没有让县令生气,反而让县令更加敬佩梁鸿。
    一个对学问如此热衷,甚至为此连官都不做的人,就连县令这个官员本身也是很敬佩的。
    最后县令也没有为难梁鸿,只是又由长安县出了些钱,置办了一些家中器具,送到了陈家。
    这样一来,就连陈窦也不好意思再说梁鸿一点不是了,整个陈邑的乡民也都对梁鸿敬仰无比。
    德才兼备,又是太学生,而且为人仁义,这样的人怎能不受百姓爱戴。
    于是梁鸿的名声越传越远,整个长安周边地区都在传颂着梁鸿的仁义之名。
    最后,连司隶校尉都被惊动了。
    司隶校尉,下辖河南郡、河内郡、河东郡、弘农郡、京兆尹、左冯翊、右扶风,可以说是真正的大人物。
    当司隶校尉向长安县令问询过后,没过多久就下了一道令文,请梁鸿去司隶校尉部做官。
    这一下彻底让梁鸿的名气响亮了起来,但这也是汉帝国的初衷。
    汉帝国自从孝武皇帝开始设立察举制,让寒门子弟也有了上升的空间。
    察举制中最重要的两点选拔制度,就是举秀才和举孝廉。
    举秀才是为了表示国家重视人才,举孝廉则是为了表明国家治理社会风气的一种策略。
    如果孝顺、仁义、道德高尚的人可以被国家重用,那么整个社会就会形成向心力,社会风气也会越来越纯正、淳朴。
    而一个县令治理的地方出了一个大孝子,或者出了一个道德节操无比高尚的人,那对这个县令来说也是一件脸上有光的事情,正说明他治理的好,百姓教化的好!
    于是县令第二次来找梁鸿,苦口婆心劝他去司隶校尉部任职,去了司隶校尉,那真可以说前途广阔,比他这个县令广阔的多了。
    但梁鸿还是拒绝了,并且第二天就找上了太衍。
    太衍见到梁鸿时,他正穿着一身褶旧布衣,脸上写满了不耐。
    “伯云,你不是要送弟弟去安陵求学吗?”梁鸿来到陈家新院子里,坐到躺在竹椅上的太衍面前就问道。
    太衍睁开眼睛,看着梁鸿,轻笑一声,“哟,这不是道德君子梁伯鸾么?”
    梁鸿苦笑一声,“伯云,你就别挖苦我了,司隶校尉这次又来召我去做官了。”
    “司隶校尉?”太衍坐起身来,“哈哈,不错啊,司隶校尉位高权重,你若是在他手底下做官,日后封侯拜相指日可待。”
    梁鸿摇头道“鸿此生不求封侯,也不求拜相,只求能居隐田园,钻研学问,便此生足矣。”
    说完,他朝太衍道“近日来官府频频差人来劝我出仕,我已不堪其烦。正欲回平陵老家隐居,我知伯云兄欲送仲平前往安陵求学。鸿虽不才,愿意在班先生门前举荐仲平。这些天来我也对仲平了解许多,他少年聪慧,又极具孝心,想来也是一个少年英才。举荐这样的人给班先生,我也不怕日后坏了清誉。”
    太衍指着梁鸿道“你们这些书生,一辈子也就只看重名声清誉。”
    梁鸿摆手道“此言差矣,我一不做官,二不爱财。但愿隐居山林,钻研学术。但举荐弟子一事,却不能慎之又慎。你若是举荐一个贤才给他人,便也罢了。若是举荐一个庸才,也没什么要紧。可若是举荐出逆莽之辈来,这岂不是害人么?”
    逆莽,说的便是篡汉的王莽。这王莽前半生堪称完人,乃是天下儒学的表率,称为‘第一儒宗’也不为过。
    可是他后来篡汉自立,世人才看清他的本来面目。
    见梁鸿如此郑重其事,太衍坐了起来,朝屋内叫道“仲平。”
    “欸。”陈景武应了一声,连忙走了出来。
    他缓缓来到太衍面前,叫道“兄长。”
    然后又朝梁鸿拜道“梁先生。”
    梁鸿朝着陈景武微笑点头,而太衍则将梁鸿方才的话对陈景武说了一遍。
    “梁先生的话,你明白吗?”太衍一脸严肃的朝陈景武道。
    陈景武沉默片刻,然后抬起头来,看着梁鸿道“梁先生之言,仲平用不敢忘。日后若能出人头地,就算不为国立功,也不会祸乱国家。”
    “好。”梁鸿起身,伸出手拍了拍陈景武的肩膀。
    然后他转头看着太衍道“那我们什么时候启程?”
    太衍看着梁鸿道“你说呢?”
    梁鸿道“明天吧,越快越好”
    太衍看他一副急不可耐要离开这里的样子,不由得说道“这事还需要两位大人做主。”
    “你决定就好不用管我们”太衍话音刚落,屋子里就传来了陈窦幽怨的声音。
    陈景武‘噗呲’一笑,然后赶紧收敛笑容。
    自从太衍那次从山里回来后,家里的一切事情本来都是由陈窦做主的。
    现在全部由太衍做主了,无论是陈景武求学,还是新建房舍,就连门窗的朝向都由太衍做主决定。
    可以说太衍在陈家,陈窦是一万个不适应。
    他每天说的最多的一句话就是“这小子不像我儿子,这小子不像我儿子。”
    这话说多了,听的陈杨氏心里老不是滋味,因为这事就在几天前还和陈窦大吵了一架。
    “那”太衍目光一转,当即下了决定“那就明天启程去安陵。”
    太衍看着陈窦道“我亲自陪仲平去,在安陵也好有个照应。”
    陈窦连连点头,道“好,你去你去。”他现在巴不得太衍离远点,这样他才能找回一点身为家主的存在感。
    只是陈窦看着陈景武,眼中又露出了许多不舍。
    “唉”陈窦叹了口气,转身回了屋中。“下午拉两头猪去城里卖了,给你们换些盘缠”
    这时屋里还传来一阵抽泣声,那是陈杨氏在哭,想来她也听到了,两个儿子明天就要去很远的地方了。
    但儿子是去求学,她身为母亲自然不会阻挠。
    “去,安慰安慰母亲。”太衍拍了拍陈景武的后背,他此时也是一双眼眶泛红。
    陈景武进屋后,没多久就传出了母子二人相拥而泣的声音,以及陈杨氏叨叨不绝的嘱咐声。
    太衍与梁鸿并肩站在院子里,任由清风吹动衣袂,久久无声。

第五章 求学
    班彪面前坐着一对父子,父亲身着华裳,眉目威严,但在班彪面前,却是一脸和蔼。
    儿子唇红齿白,面目清秀,目中极具灵气,但却稍微有些畏缩。
    他们正是安陵这一方的大豪强郭荣,以及他的儿子郭清。
    “班先生少举茂才,博学广述。更兼君子之风,远近闻名。犬子顽劣,望能以师事之,朝夕听从教诲。”郭荣拱手说道。
    见自己儿子无动于衷,郭荣悄悄用手肘顶了顶。
    郭清连忙反应过来,抱拳拜道“望先生收留。”
    班彪看了一眼郭清,道“你生平有何志向?”
    郭清听了班彪此问,直起身来,张口而出“愿效伊尹、霍光,上报国家,下安黎庶。”
    班彪点点头,问道“其志甚高,是何人所教?”
    郭清指着郭荣道“是父亲所教。”
    班彪又问道“我且问你,国之大事?”
    郭清答曰“国之大事,在祀与戎。”
    班彪问“出于何处?”
    郭清答道“出自《春秋左氏传》。”
    班彪问“刑不上大夫,礼不下庶人。何解?”
    郭清一怔,随后一板一眼地答道“士可杀,不可辱。士大夫乃国家贤良,道德模范。若士大夫犯法,不可以刑罚加身。应以天子之名赐死,或于家中自尽,以全士大夫名节。”
    郭清继续答道“衣服有礼、戴冠有礼、佩剑有礼、会宴有礼、婚丧有礼、出入有礼,礼节复杂繁琐。庶民耕作农桑,四季劳作,不宜以礼加之。礼不下庶人,方能使其一心农事,不为琐困。”
    班彪再问“或曰以德报怨?何如?”
    郭清答道“子曰何以报德?以直报怨,以德报德。”
    班彪点点头,朝郭荣道“璞玉可琢。”
    郭荣大喜,立即起身拜谢,“多谢先生。”
    郭清见自己父亲如此喜悦的样子,知道班先生收下自己了,于是也拜道“弟子郭清,拜见先生。”
    班彪笑了笑,这时郭荣一挥手,一名郭家的仆人立刻捧着一方用红布盖着的木盘走了上来。
    郭荣揭开红布,只见那木盘之中盛放着十块拳头大的金饼。
    郭荣道“我听说班先生要广招弟子,略备薄金十斤,愿为资助。”
    班彪起身拜道“多谢。”
    说完,一名班家的仆人上前,接过那十斤黄金。
    “惠班。”班彪唤道。
    “父亲。”一名十二三岁的少女款步走了过来。
    “你去安排一间房舍,给你可有字吗?”班彪朝郭清问道。
    郭清连忙答道“有,字德厚。”
    班彪点头,对少女说道“安排一间房舍给德厚。”
    “是。”少女轻声应道。
    就在此时,小筑外进来一名仆人,朝班彪道“老爷,梁鸿梁先生求见。”
    “哦?”班彪眼睛一亮,“伯鸾来了?”
    一旁的郭荣好奇地问道“是那位偿豕还舍的梁伯鸾吗?”
    班彪目露笑意,道“正是这个梁伯鸾。”
    郭荣闻言,连忙道“如此君子,当得一见。”
    班彪笑着对仆人道“请伯鸾进来吧。”
    仆人说道“老爷,梁先生还带了两位朋友。”
    “哦?”班彪闻言,目光一转,道“既是伯鸾的朋友,就都请进来吧。”
    不多时,仆人便领着着梁鸿和陈景武走了过来。
    陈景武一边拘束的往前走,一边不停的向后望。
    “梁先生,我兄长不见了。”梁鸿闻言急忙转身一看,果然不见了太衍的踪影。
    这时他们已经来到班彪所在的小筑外面,只听里面班彪问道“可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