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3C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大道清理计划-第307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马防听自己的女儿这么说,知道是不想让自己为难,毕竟得罪了大真人,对整个马家都不是好事。
    马防心中蓦然对女儿腾起一丝怜爱,他坚定了心志,转身正要开口,却被马寥给按住了。
    马防看着马寥,却听马寥转身说道:“大真人,婚姻乃人生大事,不知他二人是否性格相合,趣味相投呢?”
    马防感激的看了兄长一眼,兄长毕竟没有拿自己女儿的幸福去换取大真人的满意。
    就在此时,大殿之外忽然急匆匆的走进来一人。
    马寥一看此人,顿时大惊,这不是父亲身边的亲信校尉么?
    马寥连忙起身迎了上去,“许校尉,您怎么回关中了?”
    马防也站了起来,无比开心地道:“莫非父亲回来了?”
    这位许校尉抬头看了太衍一眼,他当然认识太衍,因为太衍在洛阳待过不少的时间。
    “拜见大真人。”许校尉朝太衍行了一礼,然后又对马寥和马防行礼道:“拜见二位公子。”
    马寥连忙扶起许校尉,并问道:“许校尉,父亲呢?”
    许校尉从怀中取出一封信件,递给马寥说道:“前些时日,太衍大真人给将军写了一封信,将军看过之后,便回了一封家书,让我亲自送到二位公子手中。”
    “哦?”马寥和马防一惊,随后接过信件,抬头看了一眼太衍。
    只听太衍道:“此事我早已休书与伏波将军,不知伏波将军如回复?”
    马寥闻言,连忙拆开信件一看,只见信中父亲说道:“姜儿之事大真人早已来信与我,若大真人之弟陈景武人品上佳,文采出众,则当为吾之孙婿,亦是人间良缘。”
    “父亲未曾反对,只是”马寥将信递给马防看了看,马防看过之后,立刻将信件送到了太衍手中。
    太衍淡淡一扫,随后笑道:“既然伏波将军不反对,那不如这样,待我回去之后,便让他自来贵府,由二位公子考验其人品文采。若其考验通过,便直接在贵府订婚,然后择定婚期通告两方便是,如何?”
    马寥一听,这是当前最好的办法了,于是连忙说道:“此法甚妙。”
    马防也应和道:“大真人英明。”
    今天太衍来的目的出乎所有人的意料,让包括马姜在内的众人一点准备也没有。
    如今太衍没有步步紧逼,而是给出了时间,这让众人都松了一口气的同时,也开始静下心来仔细考虑这件婚事了。
    随后,太衍在马府最高规格的接待下住了一天之后,在第二天,又在马府众人整齐的恭送声中踏着彩云而起,转瞬便消失在天际。
    而在太衍离去之后,盘旋在马府上空的彩霞与喜鹊也化作一条长长的彩云,随着太衍离去的方向飘然而去。
    这神异的一幕看得所有人心驰神往。
    “大真人真是神仙中人。”马寥看着天上的喜鹊与霞彩金云,惊异中又带着一丝感叹地说道。

第七十八章 成家
    建武二十三年春,千山万岭冰雪消融,从南方归来的燕子在渭水别院的门楣上筑下了第一个新巢。
    灞桥边的柳树迎风招展,在春风的吹拂下高高飘扬。
    今天的茂陵十分热闹,新息候府迎来了右扶风郡内几乎所有的权胄贵客。
    因为今日是新息候伏波将军马援的孙女出嫁的日子,陈景武自被太衍送到新息候府住了一个月后,深得马防的喜爱。
    不仅仅是因为陈景武跟随班彪求学,文采博达,气质不凡。而且他本人也喜欢舞刀弄枪,喜欢战阵之学,所以与马防很合得来。
    只半个月间,陈景武就得到了马防的认可,就连加冠礼也是马防为他筹办的。
    有太衍的关系以及马援的首肯,陈景武并不需要表现的多出众,中规中矩的表现都能够抱得美人归。
    但陈景武还是在马防等人面前展露了他的才气,所以这件亲事并没有半点阻碍,在陈景武去到新息候府一个月后,陈景武与马姜便订下了婚期。
    这个婚期是马寥等人问过太衍之后定下的,就定在建武二十三年的立春。
    昏礼分为两场,第一场先在新息候府举办,然后陈景武将新妇接到长安陈邑老家再举办一次。
    所以除了陈景武、郭荣以及代表班彪前来的人到了茂陵以外,其他的陈府亲眷都在长安陈邑准备。
    新息候府这边,不仅太守左茂贤到了,茂陵县县令、县尉也到了。
    而且关中各大世家也都来了人,这些家族都有在朝廷为官的族人,而且个个门楣显赫,家世不凡。
    在昏礼上,先请太守左茂贤为一对新人训了话,然后马防又为新人训诫婚后要如何恩爱和谐。
    这次的昏礼虽不如邓翎的昏礼那么盛大,但也办的十分气派奢侈。
    第二天,在马姜与父母亲人哭别之后,陈景武亲自将马姜请上鸾车,然后亲自为马姜驾车,陈家派来的迎亲队伍便跟在后面吹吹打打,一路上好不热闹。
    到了陈邑,早已准备好一切的陈窦与杨氏看着进入大门的鸾车开心不已,连忙开始上下奔跑的安排起来。
    到了陈府,就没有那么多的权贵豪门了,更多的都是陈邑的父老乡亲。
    当然,太守左茂贤也从茂陵跟着迎亲队伍一起到了陈邑。
    另外班彪也到了,还有三年前就嫁出去的班昭,也与她的夫君一起到了陈邑。
    这里不得不说的是,郭荣一家老小几乎都来了,这次陈景武的昏礼,郭荣几乎是一手操办,全权负责的。
    陈府举行的昏礼没有大办,很温馨,很简单。
    在拜过天地、高堂之后,太衍来到一双新人面前,他从怀中取出一方紫檀木盒,递给了新娘马姜。
    “你嫁到我家,算是委屈你了。为兄这里没什么好送你的,只有一物与你。”太衍朝马姜说道。
    马姜闻言,柔声道“兄长严重了,从今往后,我便是陈家的人了,兄长又何必这么见外呢。”
    太衍淡淡一笑,朝马姜说道“这木盒你先拿着,但不要打开,等到建武二十五年以后再打开。”
    马姜听了眉头一皱,建武二十五年?自己这位兄长所作所为都像是一个活神仙,莫非这建武二十五年会有什么事不成?
    马姜伸手接过了紫檀木盒,然后太衍又拍了拍陈景武的肩膀,对他说道“以后好好待她,她是你今后唯一与你共进退,同甘苦的人。”
    陈景武重重地点了点头,道“记住了,兄长。”
    说完,太衍便转身离开了,昏礼主持高声喝道“将新人双双送入洞房。”
    建武二十三年,三月中旬。
    一支由护真校尉耿秉率领的羽林五千骑兵到了长安城外的陈邑中,他们是奉皇帝刘秀的旨意,前来接太衍去洛阳的。
    这次太衍去了洛阳见过皇帝之后,便要一路向南,到吴郡去了。
    车辇后方,五千羽林骑兵严阵而立,耿秉站在车辇旁,目光注视着前方的太衍以及太衍的家人。
    陈窦默默的看着太衍,眼眶不自觉的便红了起来,“伯文,你这一去,什么时候能回关中?”
    太衍笑道“若家中有事,书信一封,我便能回来。”
    陈窦闻言,点了点头,不再说话。
    杨氏伸出手摸着太衍的脸,她一句话也没说,只是凝视了太衍半晌之后,便掩面回到了自家院中不再出来。
    倒是陈景武好一些,他牵着自己新婚妻子的手,来到太衍面前说道“兄长放心去南方,爹娘我会照顾好的。”
    太衍笑着说道“你过些时日也要去太学读书了,可不要辜负为兄对你的期望。”
    陈景武点头道“兄长放心,我不会让你失望的。”
    最后,马姜取出一个锦带,递给了太衍,说道“兄长此去南方,路途遥远,若是有水土不服,这里面的泥土或可一用。”
    太衍接过锦带,里面是马姜精心准备的一些关中泥土。
    太衍将这一袋泥土放进袖中,然后朝马姜道“你倒是有心了,日后家中之事,还需你多加操劳。”
    马姜轻轻一笑,说道“这是我分内之事,兄长尽可放心。”
    最后,太衍将一枚玉剑递给前来送行的郭荣道“这玉符剑你拿好,可以保你子孙三代太平无事。”
    郭荣接过玉符剑,并谨慎的将其收好,然后目光看着太衍说道“多谢伯云先生,伯云先生一路保重。”
    太衍朝着郭荣点了点头,然后转身上了车辇。
    桓恕也跟着走上车辇,车辇之内空间很大,足够四个人并排而坐。
    “大真人起驾!”耿秉高声一喝,然后战马嘶鸣,车辇转头朝向洛阳,在清晨的阳光中缓缓离去。
    半月之后,太衍车驾到了洛阳,整个洛阳城上至权贵百官,下至庶民百姓,纷纷都到城外迎接。
    除了皇帝出巡以外,也只有太衍能有这样的场面和动静。
    不过太衍此次谁也没见,径直入皇宫见了刘秀夫妻二人,然后在洛阳闲居七日之后,便再次在五千羽林军的护送下往南方去了。
    虽然这五千羽林军的护送完全没有必要,甚至还会影响太衍的速度。
    但刘秀一再坚持,说“如此才能展示我大汉天威,大真人的威严。”
    所以太衍也不再拒绝,就这样浩浩荡荡的上路了。

第七十九章 旱灾
    秣陵县县令范安近日十分焦虑,因为整个秣陵初春以来,一滴雨都没有下。
    如今已经是春末,马上就要入夏了,前几批种子入土,连个芽都没看到。
    入春三月不雨,几乎已经可以肯定今年有大批的土地要绝收了。
    朝廷历来重视农桑,今年年初,大司农亲自下地拉犁,陛下也带着百官到洛阳农田中一起塑了泥牛。
    可见今年朝廷对各地农事的关心远远超过了去年,所以范安才会如此焦虑。
    如果今年秣陵绝收,那首要责任就是他这个县令的,革职都是小事,要是因此闹出民变那可是灭族的罪。
    刚开始秣陵县令还没有这种担忧,但随着句容、湖熟、石城、丹阳四县相继传来消息,他们同样入春三月未雨,范安才意识到事情的严重性。
    一场大旱和饥荒就在眼前,但他却毫无办法。
    主薄王选走到范安面前,低声说道:“县令,百姓们要求雨。”
    范安抬头看了主薄王选一眼,随后立刻道:“不行,再等等。”
    主薄看着范安坚定的表情,心中明了。
    这求雨不是不可以,但你要求得下来。如果真能求下雨来,自然皆大欢喜。
    但若是求不来雨,那就是县令的失德。
    一个国家如果有大的灾殃,那就是天子失德,皇帝失德,是要向天地告罪的。
    如果天子没有失德,那就是三公丞相失德,这个时候皇帝通常会选择革除现任三公或者丞相的职位。
    如果遇到严酷冷厉一些的皇帝,那最直接的办法,就是杀掉现任的三公或者丞相用来祭天,祈请苍天的饶恕。
    同理,一个县发生了天灾,那就是县令的责任,是县令失德。
    干旱时求雨,求下雨来说明上天已经宽恕,如果不能求下雨来,那这个县令就做到头了。
    县令,是代天子牧民,护佑一方百姓的,一县遭灾,那自然就是县令的过错,不管是天灾还是人祸。
    正在此时,县尉蒋青走进了县衙,朝范安说道:“县令,刚刚传来消息,咱们丹阳郡太守已经离开治所,去了句容巡视。”
    “哦?”范安闻言立刻站了起来,并朝蒋青问道:“还有别的消息吗?”
    县尉说道:“有,太守巡视句容时,发现各处江河皆有干涸枯竭的情况。”
    范安皱着眉头坐了下来,许久之后便道:“今冬无雪,入春无雨,江河枯竭是迟早的事。”
    “那怎么办?在这样下去,今年肯定闹旱灾。”县尉有些烦躁地说道。
    “另外四个县有求雨吗?”范安忽然问道。
    县尉眼睛一眯,随后摇头道:“没有。”
    主薄王选目光看向了范安,说道:“恐怕都是在等太守的旨令。”
    范安坐在县衙公案前,皱眉沉思,久久不语。
    而在秣陵县城外的农田里,无数的百姓无助的站在干燥的田地中。
    一位老农蹲了下来,从地里捡起一个干土块,从上面掰下一块干土放进嘴里。
    老农将干土在嘴里嚼了嚼,最后将其吐了出来。
    “唉!”老农起身叹了口气,身边的儿子满脸忧愁地道:“这天再不下雨,就要入夏了,到时候如果还不下雨,今年就要大旱了。”
    老农摇摇头,说道:“若是夏天有雨,还能抢着播种,今年至少还能吃点晚粮。要是夏天也没有雨,那就真的完了。”
    这时前方一名身着长袍的男子正站在田埂边仰头四望,老农见了,连忙快步跑了过去,远远地便叫道:“亭长。”
    那名男子便是老农所在村邑的上属亭长,名叫孙凌。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