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哦?”谢玄目光明亮地看着云鹤与孙清崖,“莫非二位道长早已与佛门接触过了?”
云鹤道长朝谢玄说道“不仅接触过了,还杀得各有胜负。”
谢玄闻言,心头顿时大定,这样一来,自己不需要多费口舌,那道门肯定是站在自己这一边。
谢玄将目光看向了桓恕,问道“道长,不知道长是何主意?”
桓恕想了想,对谢玄说道“这样吧,半月之后,你到太一观去见我,到时再做商量。”
谢玄大喜,起身朝桓恕以及云鹤等人拜道“如此,谢玄便替江南千万生灵谢过了。”
第一百六十六章 齐聚
谢玄在王家别墅中住了一晚,因军务繁忙,第二日一大早便来找桓恕辞行。
但他方才来到桓恕等人居住的庭院,便被告知桓恕等人已经被王凝之请到了后院小阁中讲道去了。
谢玄便又只能来到后院小阁拜见,谢玄进屋后,第一眼便看到坐在那里听桓恕讲道听得如痴如醉的王凝之。
谢玄眉头一皱,目光朝一旁的谢道韫看了一眼。
谢道韫朝着谢玄轻轻一笑,然后起身行礼道“兄长。”
桓恕停了下来,王凝之立刻被惊醒,从那种玄之又玄的感觉中被打扰,这让王凝之有些不快。
但看到是谢玄,他还是压下了不快,起身笑道“幼度。”
谢玄朝着王凝之与谢道韫颔首点头,然后又来到桓恕等人面前道“军务繁忙,不便久留,今日特来拜辞诸位道长。”
“幼度这便要走吗?”王凝之有些讶异的问道。
谢玄点头道“是,军中事多,一日不回便有许多变数。”
谢道韫闻言道“那我去为兄长吩咐车马。”
王凝之拦住谢道韫,说道“夫人,你在此安坐,我去便是。”
谢道韫看了王凝之一眼,点头道“好。”
王凝之道了一声‘失陪’,便走出了小楼。
谢玄与谢道韫重新坐了下来,谢玄看了一眼谢道韫,有些忍不住地说道“令姜,为何不劝解叔平?”
谢道韫抬头看着谢玄,疑惑地问道“劝解什么?”
谢玄对谢道韫说道“叔平如此沉迷玄谈,恐非好事。”
谢道韫看了桓恕四人一眼,然后低声说道“小妹也曾劝过,但夫君不听,奈何。”
谢玄摇头道“若如此,将来你夫妻二人必不得善终。”
话音落下,谢道韫提了口气,但最后还是吐了出来,“常言道嫁鸡随鸡嫁狗随狗,我既已嫁与夫君,不论将来如何,都不后悔。”
谢玄摇摇头,最后看着桓恕道“道长莫怪,我并非不喜道门。而是叔平乃是朝廷大臣,却整日里痴迷谈玄,实在令人担忧。”
桓恕摇头道“你说得对。”
连山道人说道“谈玄说妙本是好事,可以陶冶心境,提高修行。但若是痴迷于此,甚至笃信神鬼之事,便会丧失神智,反遭劫难。”
谢道韫听着众人的话,脸色虽然没有什么表示,但心情终究是沉闷的。
但她又能如何呢?
谢道韫的婚事是她的叔父谢安定下的,她又如何反抗呢,只能嫁给王凝之。
且不说谢道韫,就算谢玄这些谢家的优秀子孙,也是由长辈安排婚事,他们更没有反抗的权利。
不多时,王凝之已经吩咐仆人备好了车驾。
谢玄再次拜别众人之后,便上了车驾离去了。
三日之后,桓恕他们也纷纷告辞,王凝之十分不舍,欲留桓恕等人再多住几日。
但桓恕等人都是一观之主,平日里还要给弟子讲道授法,自然不能久留。
最后在王凝之惆怅的叹息声中,这一次小聚便结束了。
大约十余天后,谢玄一骑快马赶到了钱塘县太一观。
迎接他的是叶蓁,谢玄在初次见到叶蓁的那一刻,顿时惊为天人。
谢玄看着一身仙姿曼妙,气质出尘的叶蓁,感叹道“常听人言,太一观里住着神仙,今日一见道长,果然名不虚传。”
叶蓁朝着谢玄打了一个稽首,随后轻笑道“将军过奖了,观主已在殿内久候,将军请。”
谢玄跟在叶蓁身后,只见她步履之间如轻点水上莲叶,不染纤尘。周身灵光点点,带着丝丝香云。
不过谢玄毕竟是世族子弟,从小就有极好的教养。
只是看了一眼,便将眼睛投向地面,目不斜视。
不多时,叶蓁便带着谢玄来到了太一殿中。
谢玄一进入大殿,便猛然一怔,因为这偌大的大殿内,竟然不止有桓恕一人。
太一殿内已经坐满了人,这些人个个仙风道骨,气质不凡,而且都穿着道袍。
桓恕起身朝谢玄打了一个稽首,随后为谢玄一一引见道“这位是龙虎山天师府的张盛天师。”
谢玄目光看着张盛,顿时大吃一惊,连忙拜道“谢玄拜见天师。”
张盛起身打了一个稽首,笑道“贫道拜见将军。”
“这位是齐云山青冥道长。”桓恕指着一位仙风道骨,手执拂尘的道人说道。
谢玄又拜道“拜见青冥道长。”
“这位是真仙洞尘禹道长。”
“这位是太素宫琉霜道长。”
“这位是小壶天至元道长。”
“这位是太和山溯星道长。”
“这位是骊山宫云鹤道长。”
“这位是琼州孙清崖道长。”
“这位是罗浮山连山道长。”
“”
桓恕一番介绍过后,谢玄早已晕头转向,激动地不能自已。
这些人,全都是名声在外的活神仙啊。
看着这些平日里逍遥云端,凡人不可一见的活神仙们都出现在自己眼前,谢玄的心情久久难以平复。
许久之后,谢玄才抚平心境,再次朝着众人深深一拜。
然后众人齐齐落座,谢玄也在下首坐了下来。
桓恕首先开口道“此次召集诸位道友前来,想必已经知晓这其中的缘故了吧?”
张盛笑着说道“佛北道南,乃是眼下三百年的大势。”
青冥道长说道“我等前时不能阻止佛门入中土,此次定要阻止佛门南下,且不可再丢了这南方道土。”
“不错,定要将佛门挡在大江以北。”
“我等此次当以桓恕观主和张天师为主,请二位道兄吩咐便是。”
话音刚落,众人纷纷点头附和。
张盛道“诸位道友听我一言,此次与佛门对战,理当以太一观为首,我等皆听桓恕观主号令。”
张盛说完,整个大殿内的道士们纷纷说道“愿听桓恕观主号令。”
桓恕也不推辞,应允之后,转而将目光看向了谢玄,道“诸位道友,现在且听谢将军如何说法吧。”
谢玄深吸了一口气,然后在众人的目光中站了起来。
没人知道谢玄说了些什么,也没人知道这一天道门众人与谢玄商议了什么。
但是谢玄在离开太一观的时候,脸上的神情比来时轻松了许多。
第一百六十七章 出兵
从天竺、西域到中原,以佛图澄为首的佛门修士见大秦已经平定了北方,而且兵多将广,实力雄盛。
于是就开始劝说苻坚伐晋,苻坚深信佛图澄,并奉之为国师。
他为佛图澄力主伐晋,统一华夏,建立万世功业的说辞打动,再加上他年已老迈,急需用一场更大的胜利和功绩来昭示天地。
终于,在建元十八年,苻坚在太极殿召见群臣。
群臣上朝参拜,然后各归班列,苻坚坐在帝位上说道“我继承大业至今,已近三十年了。如今四方大致平定,只有东南一角,还没有蒙受我大秦的教化。我粗算了一下兵力,全国约有九十七万之众。所以,我准备亲率大军东伐晋室。你们以为如何”
面对苻坚的主张与发问,秘书监朱肜当即表示支持,只听他站出来说道“大王神武,随秦始皇、汉高祖亦不能及,平定东南再造华夏,此乃通天之功,覆地之德,也只有大王这样的人才能够完成”
尚书左仆射权翼及太子左卫率石越等人却都反对,只见权翼站出来说道“大王,晋国虽偏安一隅,但国内稳定,君臣和睦,且如今晋国朝中重臣中有谢安及桓冲这样的贤才,此时伐晋,断然不可啊。”
石越等一众大臣也站出来反对,他们各抒己见,都表示现在并不是伐晋的最好时机。苻坚见朝中大臣有半数反对,说道“这就像在路边建房子去问意见一样,就因为听太多不同的意见而犹豫,最后导致一事无成,你们不必说了,我心中自有决断。”
群臣无奈,只得退下,苻坚留下其弟苻融继续和他讨论。
此时苻融说道“大王,如今北方天象虽然主星明亮,但凶星在后,其兆不利。况且晋室上下和睦一心,再加上我大秦常年征战,早已兵疲将倦,此时伐晋,形势于我大为不利,还请大王三思。”
苻坚听完,顿时大怒,道“我自继承大业以来,扫平漠北,远定西蜀,纵横中原数十年无一敌手。你竟敢妖言惑众,扰乱人心”
苻融吓得连忙跪拜求饶,但依旧哭着劝谏,并重提王猛死前曾劝苻坚不要轻易伐晋的话也未能说动苻坚。
这时有汉地的高僧站了出来,不同于从天竺和西域来的佛门修士,这些汉地高僧在很多程度上都与他们大相径庭。
如中土著名的名僧释道安便来求见苻坚,苻坚听说释道安求见,不敢怠慢,命人将其请入殿上。
释道安见了苻坚,先是行了一礼,然后问道“听说大王要东伐晋国”
苻坚笑着说道“正是,不知大师有何见教”
释道安沉默片刻,说道“伐晋恐非易事。”
苻坚眉头一皱,脸上笑容顿时收敛,然后开口问道“大师何出此言”
释道安说道“大王,当年佛、道两家北地一战,各有损伤。但道门虽被中观大师击退,但其势力不减。当下应该整饬国事,与民生息,鼓励耕种,充实国库。贫僧常常遥望东方,见晋室虽然衰弱,却没有崩塌的迹象。可见此时不可图也,还请大王三思。”
“哼”苻坚听完,冷哼一声,道“天下事在我,我今为之,有何不可大师还是回寺中侍奉佛祖吧,有佛图澄国师在,大师可以不必操心。”
释道安眉头一抖,心中叹了口气,然后朝苻坚拜了拜,道“大王赎罪,贫僧还有最后一言。”
苻坚有些不耐烦地道“讲来。”
释道安说道“南方有太一观,已经镇守三百余年,其实力深不可测,还望大王慎防之。”
苻坚不屑地道“太一观空有其名罢了,此次攻下江南,首先便要拆了这太一观。”
释道安闻言,道“大王心意已决,贫僧无话可说。祝大王旗开得胜,贫僧告退。”
苻坚看着释道安离去,但伐晋的心思却愈发的坚定起来。
在释道安苦劝无果之后,苻坚的太子苻宏,以及苻坚宠爱的儿子中山公苻诜,甚至于他的宠妃张夫人都站出来劝说苻坚,反对伐晋。
但苻坚不仅不予采纳,还狠狠地斥责了他们。
后来苻融等人亦屡次上书表示反对,苻坚仍然不肯放弃出兵晋国的计划,可见苻坚已经下了极大的决心。
相反,国师佛图澄和天竺、西域来的佛门修士,以及大将慕容垂都向苻坚表示支持出兵晋国,苻坚十分高兴,于是招来慕容垂对他说道“与我平定天下的人,就只有你一个呀。”
然后又赏赐了慕容垂、佛图澄等人五百匹布帛。
建元十九年五月,晋国荆州刺史桓冲出兵襄阳、沔北及蜀地,一举收复了大批江北之地。
但不久之后,桓冲就因为大军粮草不济,于七月退兵。
但这件事却让苻坚抓住了机会,他立刻以晋国犯境的名义召集群臣议事。
当群臣来到朝会的大殿时,发现大殿上方不仅坐着身穿铠甲的苻坚,还站在一名宝相庄严的僧人以及两个身材高大的将军。
众臣当然认识这两人,他们就是国师佛图澄和大将符融、慕容垂。
朝会开始,不等群臣上奏,苻坚立刻拔出宝剑说道“晋国无义,竟然纵兵入我国境,杀我百姓,此仇不报,我岂能为人君乎”
大臣们一听就知道不妙,这段时间以来他们以为苻坚忘了要出兵伐晋的事情,没想到他竟然是在等机会。
权翼再次站了出来,说道“大王,晋国无礼,理当惩罚。臣请大王派十万大军讨伐晋国,迫使其惩办元凶,以告慰天下百姓。”
权翼本就反对伐晋,但现在桓冲这一闹,给了苻坚出兵的理由。
这个时候再去反对,反而会触怒全国百姓,不如就大事化小。
所以权翼才建议派十万人去吓吓晋国,杀了桓冲雪恨就行了,只要两国不打大战,就一切无碍。
但这种心思又怎能瞒得过苻坚这种人,更何况他已经铁了心要伐晋。
于是苻坚挥退权翼,道“我意已决,举国之兵伐晋。誓要灭晋复仇,统合天下。”
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