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3C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大道清理计划-第78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这时,宫城上出现了一个佝偻的身影,只见老寺人领着一众随从站在城楼之上,对着下方喊道“陛下有旨,传百官觐见。”
    ‘吱呜’巨大的宫门被巡城武士打开,文武百官们立即按照品秩鱼贯而入。
    杨幼真跟在文武百官们的后面,进入了皇宫之中。
    来到华清殿外,发现外间到处都是侍从和宫女,他们面色惶恐的跪在地上。
    不多时,从殿内走出一名年轻寺人,用他那尖细的嗓音喊道“陛下有旨,着丞相高应方、御史大夫李又臣、雒州府郡守徐翰文入见。”
    杨幼真举目看去,只见三个高大的人影从人群中站了起来,朝华清殿内趋行。
    高应方和李又臣杨幼真自然认得,那高应方本就是父皇的老师,李又臣乃是和高应方同朝多年的老臣。
    至于徐翰文,杨幼真知道这个人应该就是祖师举荐的那个人了。
    现在看来倒果真是气度不凡,一举一动皆显露出一股文华之气。
    三人进去之后,不到一盏茶的功夫,就看到那个年轻寺人又走了出来,手中拿着一纸文卷。
    “陛下有旨。”年轻寺人宣唱一声。
    百官立即匍匐在地。
    年轻寺人展开文卷,宣读道“孤少年登极,初掌朝政。每每思变,必欲新革。惟愿苍生安泰,不患离苦。然孤躬浅德薄,致有篡逆之祸。累及百姓,妨害万民,皆我之罪。幸有大贤良师,开元定民,救我黎庶。昭德仰赖,故兴天兵以讨不臣,举上法以驱妖邪。孤甚感之,孤死之日,愿将国事付与良师,朝政存续付于太平。然,大贤良师仙游域外,不能通禀于前。故命丞相高应方、太尉李又臣为辅政,原雒州府郡守徐翰文入朝,升为御史大夫,同丞相、太尉共为辅政大臣。佐理朝政,以待大贤良师归来。愿尔等同心协力,共谋太平。切勿相互掣肘,以负孤望。”
    “陛下万年无期,臣等定然忠心国事,不负陛下。”文武百官皆声泪俱下,拜伏在地。
    那年轻寺人收起诏命,目光看向下方的杨幼真,柔声道“陛下口谕,着文宣公主觐见。”
    杨幼真起身走入进去,刚一入内就听到高应方等人压抑的抽泣声。
    杨幼真双目一红,快步走到了杨皇榻边,紧握着杨皇双手。
    杨皇气若游丝,看着杨幼真,无比虚弱地道“我儿幼真聪明夙慧,为父甚爱之,可惜天命无常,再也不能看到你出嫁的那一天了,记得在你出生时,为父就在想给你准备什么样的嫁妆,可是到现在我都没有想好”杨皇眼中闪出一滴晶莹的泪花。
    杨幼真早已泪如雨下,抱着杨皇手掌,放在自己脸上,泣声道“父皇已送了儿最好的礼物,儿今已拜入道门,从此天高地阔,得享长生逍遥。”
    杨皇脸上露出一丝欣慰,他喃喃道“好可惜你的小弟不在,我不能当面嘱咐,他们母子今后就靠你了”
    “父皇放心,我一定会接回君华母后和小乙儿的。”杨幼真哭着说道。
    杨皇转过脸去,目光无神的看着房梁,然后,渐渐的阖上了双目。
    “父皇!!!”
    “陛下!!!”
    众人一声惊叫,顿时整个大殿都混乱起来。
    不多时,一个凄厉尖细的声音在殿内响起“陛下驾崩了!!”
    ‘哗’
    一瞬间,殿内殿外一片哀声震地。

第八十五章 独修一物转羸尪
    整个随国到处都是一片缟素,上至高官臣子,下至平民百姓,俱都换上了一身丧服。
    至于太平教的道士们,则游走于各个城市乡村,为百姓们宣讲着杨皇生前的德行,以及死后的哀荣。
    由于太平教的原因,现在各国的探子都被清出了随国国境,所以杨皇驾崩的消息,仅仅只在随国内部知晓,随国周围的国家只知道随国最近又封闭了关隘,不允许任何人进出。
    但是有一个消息却迅速传遍了各国,那就是太平教不仅顶住了四宗的围攻,反而将四宗派去的两百多名武宗全部击杀。
    两百多名武宗啊,各国帝王们听到这个消息以后,腿都吓软了。
    但对于六合宫下辖的各国来说,有一个消息是极好的,那就是四宗宗主前去六合派找麻烦,结果被六合派宗主给击退了。
    当然,还有一个更大的好消息,那就是六合派召回了驻守下辖各国的全部武修,并且以后不再派遣弟子留驻各国。
    这一下,那些帝王们高兴疯了,据说当晚就有一个皇帝疯狂纵欲而死,然后他的太子兴高采烈的继位了。
    各国开始为六合派歌功颂德,称赞宗主越覃峰的仁德与宽厚等等
    这可把周围另外四宗管辖的那些国家的君主们羡慕的不行,然后就眼巴巴的等着自己的宗主也能大发慈悲。
    雒州城,皇宫。
    奉先殿内,皇帝的灵柩就停在大殿中央,四面白帐纱幔,香烛通明。
    三位辅政大臣领着群臣跪在皇帝灵柩前,已经持续了三天。
    新晋为御史大夫的徐翰文看着前面那个一身孝衣,身形娇瘦的身影,同身边的高应方、李又臣对视一眼。
    只见高应方微微抬起眼睑,眼中满是血丝,他朝着徐翰文道“你去劝劝殿下吧。”
    李又臣精神则要比高应方好很多,他面容肃穆,一言不发。
    徐翰文站起身来,眼前一个恍惚,旁边立即就有侍卫来扶住他。
    站定之后,徐翰文走到杨幼真身边,柔声道“殿下,您已经守灵三天三夜了,总要休息一下吧?”
    杨幼真纤腰挺得笔直,她看了徐翰文一眼,缓缓道“我乃修行中人,精神体力异于寻常,御史大人不必担忧。”
    徐翰文听得杨幼真声音,只觉得中气十足,心中有数,便退了回来,重新跪在高应方的身边。
    高应方开口问道“如何?”
    徐翰文答道“殿下不肯。”
    高应方欣慰道“殿下乃是纯良至孝的人,那就由她去吧。”
    徐翰文正要答话,突然听到殿外响起一片吵闹之声,不由得眉头一皱。
    这时,一直没说话的李又臣忽然重眉一竖,高大的身体一下子就站了起来,他目光转向外面,厉声喝道“陛下灵前,喧哗者斩!”
    然后,一名甲士进入大殿,跪地禀报道“九天之上有异象出现,云霞喷涌万里长空,紫气东来绵延无尽。”
    ‘呼’的一声,前方的杨幼真倏然起身,清声道“尔等勿惊,这是祖师驾临!”
    高应方闻言,立即道“速去相迎。”但他年老体迈,又跪了许久,腿脚早已僵硬。
    徐翰文见状,连忙上前去扶。
    高应方被徐翰文扶了起来,意外的看了他一眼,顿时笑道“多谢御史大夫了。”
    徐翰文摇头一笑,高应方转身对文武百官道“众人速去殿外,迎接大贤良师。”
    百官们在高应方的带领下,来到了大殿之外,看着九天之上云霞滚动,如蛟龙搅动长空一般。绵绵紫气延展万里,无穷无尽。
    在这巍峨壮丽的气势之下,所有人都跪伏了下去。
    “弟子杨幼真,恭迎祖师法驾。”杨幼真长揖在地,高声呼道。
    “恭迎大贤良师。”皇宫内外,陡然间响起了铺天盖地的朝拜之音,声震屋瓦。
    紫气成云,缓缓落下九天,一名紫冠博带,长袍染霞,丰神秀玉的年轻道人乘云而降,落到了文武百官的面前。
    “尔等起来吧。”太衍手臂一伸,虚扶道。
    百官们依次起身,皆不敢以正眼相视。
    目光看向杨幼真,笑道“生老病死,是世间不易之道。若要超脱,就先在此道中走这一遭,不必太过悲伤。”
    杨幼真破涕为笑,目光安然静谧的看着太衍,轻声道“弟子明白,祖师。”
    太衍拂尘一摆,迈步径直走向了奉先殿内,众人也跟着进入,他们只看到太衍站在杨皇灵柩前,朝着灵柩微微一拂。
    随即,令所有人惊骇的一幕出现了,之间那灵柩之上突然出现一个人影,那人影身形挺立,浑身上下充斥着帝王威严。
    仔细一看,不是杨皇又是谁?
    “父皇!”杨幼真悲呼一声,连忙跪了下去。
    “陛下!”殿内文武官员看到了杨皇的魂魄后,纷纷跪倒在地,低声哭泣。
    杨皇站在那里,一言不发,面目含笑,目光柔和的看了看杨幼真,然后落到了太衍身上。
    杨皇对着太衍,长揖三拜。
    太衍目光看着杨皇的魂魄,开口道“陛下心中所想,贫道自知,随国自以杨姓建国,当以杨姓继位,无人可以僭越。”
    杨皇的魂魄听到这句话,瞬间变得光明了许多。
    而那些大臣们听了,也是面露感激,心中宽松许多。
    杨皇的魂魄对着太衍又是三拜,然后太衍大袖一挥,自殿内陡然生出一朵彩霞,裹着杨皇的魂魄飞出大殿,转生去了。
    “陛下!”大臣们看着杨皇魂魄飞走,都露出了浓浓的伤感之色。
    太衍将一缕清光交给杨幼真,杨幼真连忙收起,她知道这是杨皇的魂引,之后可以凭此魂引寻到杨皇的转世之身。
    太衍转过身来,面对文武群臣,道“杨皇驾崩,临终时既托贫道代掌国事,那眼前便有两件。第一件事,就是为陛下立庙,四时祭祀。”
    “立庙?”高应方疑惑道“敢问大贤良师,以前皇帝驾崩,从未立过庙,不知此庙属于?”
    “太庙。”太衍说道“皇帝在位,朝堂政通人和,百姓安居乐业,君清臣贤。死后当为其立庙,以为后世子孙瞻仰仿效。”
    高应方眼睛一亮,立即说道“大贤良师所言甚是,当为陛下立庙,以为后世表率。”
    太衍点点头,又看向徐翰文,道“若为杨皇立庙,当有庙号,不知可有斟酌?”
    徐翰文在众人的注视下站了起来,闭目沉思片刻,道“陛下失国复得,延续国祚,当为‘祖’。肃清内政,驱逐外力,以传世代。故而庙号当为‘世祖’。”
    太衍又道“庙号既定,当要表述杨皇功绩,以彰后世,所以当加谥号,你可有定论?”
    众多大臣听着这些完全没有听过的词汇,也不敢插嘴,但大贤良师说的话,他们都奉为真理,于是众人又将目光看向了徐翰文。
    只见徐翰文默思片刻,然后抬头道“谥号为‘章’。”
    高应方连忙问道“何解?”
    徐翰文拱手道“温克令仪曰章,法度明大曰章,出言有文曰章,敬慎高亢曰章,文教远耀曰章。”
    太衍点点头,道“随世祖章皇帝,可。”
    众人纷纷应诺,太衍又道“第二件事,先帝驾崩,国不可一日无主。陛下还剩一幼子,名为杨乙,现在陈国与母寄居。贫道之意,便是迎他回国继位,尔等可有异议?”
    高应方等人心中大喜,这也是他们心里所想的,现在从太衍口中说出来,让他们心里的一块大石也落地了。
    于是众人齐声道“大贤良师英明,我等并无异议。”
    “只是陈国与我国向来有隙”李又臣突然说道,高应方眉头一皱,目光看向了太衍。
    太衍笑道“此事简单,太尉可出多少兵马?”
    李又臣道“三万。”
    太衍摆手道“贫道再你三万黄巾力士,你能否迎回殿下?”
    李又臣眼睛一亮,道“如大贤良师果真给我三万黄巾力士,不出半月便可迎回殿下。”说着,他有些犹豫“只是驻守陈国的武宗”
    黄巾力士的战斗力李又臣是知道的,武宗以下无所畏惧,但是武宗嘛
    太衍道“你无须担心,贫道已经拜访过六合派了,他们从此以后,再也不会干涉诸国之事。”
    众人心中大惊,随后又是崇拜又是敬畏的看着太衍。
    太衍最后看着杨幼真道“你代贫道坐镇宫中,但一应国事,需听诸位臣工决断,不得妄加干涉。”
    杨幼真肃然拜道“是,祖师。”
    然后,太衍拂尘一摆,身形如烟淡去。
    太衍走后,杨幼真转身对着高应方等人道“国事就劳烦诸位了,我在此为父守灵,若有什么难以处断的,可以知会我一声。”
    高应方叹息道“那就幸苦殿下了。”
    众人一一拜别杨幼真,然后随着高应方三人去前殿议事了。
    皇帝虽然死了,但国政不能荒废。
    况且还要迎回先帝幼子,举办国丧,很多事情等着他们去做,不能一直耗在这里。如果因为给先帝守灵而荒废国政,那可真的就是‘有负先帝重托’。

第八十六章 劳形按引皆非道
    姜国,浔阳城。
    孙翁带着百姓从一辆辆大车上卸下一袋袋的粮食,一个饿的皮包骨头的年轻人迫不及待的撕开麻袋口,随后就愣住了。
    在那麻袋内,装满了一颗颗饱满圆润的米粒,甚至还能闻到一阵阵的米香味。
    年轻人一下子就哭了出来,猛地一头就扎进了米袋子里,等旁边的黄巾力士把他脑袋抬出来时,他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