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既然薛仁贵是这种情况,那么郭子仪也出现这种情况,就不稀奇了。
只是陆晓风很好奇,难道他开创庐山派,也在天道的算计之下?还是天道发现庐山派收了不少历史名人当徒弟,特意将这些人的出生年月都提前了?
不管怎么样,郭子仪既然出现了,陆晓风就不能放过,一定要收入门下才行。
陆晓风想找神童收徒弟,就是想改变历史。郭子仪就是个能改变历史的人物,若没有他,安史之乱不会那么快结束。虽说还是留下了藩镇割据的烂摊子,可总归是让唐朝恢复了平静,算得上是力挽狂澜了。这样的人,当然要收入门下!
听陆晓风说了庐山派外门弟子的奇怪现象,武媚突发奇想,既然薛仁贵、郭子仪都注定是庐山派的弟子,那么其他历史名人呢?是不是都能收到庐山派中?
不过从武则天之后,唐朝的名人似乎就没有太出色的了。狄仁杰就算了,他此时已经是中年人了,没法再去庐山派学习了。
此外就是哥舒翰比较有名了,再就想不起来了。安禄山、杨国忠、李林甫之流的也算知名,但陆晓风是绝对不会收的。
还有就是李白、杜甫、张旭、李商隐、杜牧、韩愈等文人了。
这些倒是可以考虑,据说李白还有个青莲剑仙的名号,不妨就让他名实相副,也挺好的。
对了,还有杨玉环,武媚对她挺感兴趣的,撺掇陆晓风一定要把她收到门下。
第332章(修)
听着武媚屈指数算着中唐时期的名人,陆晓风只是微笑不语。
其实他对这些人也很有兴趣,但要不要收入门下,却还要看机缘。
毕竟收徒弟不是收集名人,对方有没有修仙的资质,不是由名气决定的。
不过看武媚兴致勃勃的模样,陆晓风倒是挺欣慰的,因为武媚在他面前,越来越“真”了,不再是总戴着一副面具。
陆晓风也明白,这正是武媚的高明之处。因为武媚终于发现了,她刻意讨好的举动,并不能获得陆晓风的好感。反而是真情流露时,更让陆晓风喜欢。
作为非常擅于揣摩人心的武媚,终于知道自己错在哪了。
陆晓风既然是神仙,看穿她的真实想法自然很简单,在神仙面前抖机灵,真是找死了。
醒悟过来的武媚,非常庆幸自己遇到的是个心胸宽广的老乡,否则早就不理她了。
既然知道错了,当然要立即改正。从那以后,武媚尽量不玩儿虚的了。
只是多年养成的习惯,还是让她在某些时候本能的掩饰自己真实的想法。
好在之前陆晓风都容忍她了,现在也不会真的怪罪她。反而是她越来越真实,让陆晓风很欣慰,觉得她还有药可救。
在长安盘桓了几个月之后,陆晓风还是离开了。收集神童不是一朝一夕之事,既然有武媚帮忙操心,陆晓风当然就不必常驻于此了。
当然,在离开的时候,陆晓风带上了郭子仪。这小子才四岁多一点,就机灵的让人感叹,尤其是非常讨人喜欢。
这让陆晓风也忍不住感叹,果然不愧是政治智慧满级的人物,从小就这么会讨好人,当真是天赋异禀了。
陆晓风对郭子仪也确实寄予厚望,将他带回庐山之后,虽然按照规矩把他安排在外门,但却时常关注指点,让其他人怀疑,陆晓风是不是又要收一个内门弟子了。
陆晓风没有对任何人做出解释,但他不认为郭子仪能成为内门弟子。
郭子仪和武媚的毛病一样,都是心机太深。这样的人是很难在心境上有所突破,而心境不够,法力再强也没用,反而更容易被心魔入侵。
所以,陆晓风从一开始,就将郭子仪向全才型人才培养。
想象一下,若是诸葛亮和赵云合体,那是何等惊才绝艳?
只不过郭子仪能否达成那样的成就,还很不好说。
诸葛亮和赵云,都是数千年来少有的精英,能在一方面及得上他们就已经很了不得了,何况是文武两方面都有极高的造诣,实在是太难了。
就在陆晓风安心教导弟子的时候,凤舞阳传来一个消息,从洪荒脱离的部分东胜神州有消息了!
这让陆晓风大为惊喜,这真是太不容易了,东胜神州都丢了多久了?才传回消息。
当初洪荒第一次碎裂时,北俱芦洲就不见了。之后陆晓风就在各个大洲都布置了传送阵,随后东胜神州也碎裂了大半,丢失的那部分就有好几座传送阵。
可是自从部分东胜神州离开洪荒后,传送阵就失效了,陆晓风顶多能感受到传送阵还是完好的之外,其他的任何功用都不灵了。
终于终于,传送阵有消息了!
只要传送阵能用了,丢失的大陆就有找回来的希望。即使找不回来,也可以重新占领,当做后勤基地,或者一条后路。
但现在谈这些还早,传送阵虽然有消息了,可也只是消息而已。
凤舞阳派出了十几波智能机器人,一个都没回来。也不知道是在传送的过程中损毁了,还是到了那边,不适应当地的法则而失灵了。
总之,想要连通丢失的大陆,还任重道远,慢慢来吧。
又过了没多久,凤舞阳再次传来一个消息,佛门开始反攻了!
如来佛祖的转世之人已经长大了,被斗战胜佛孙悟空和净坛使者猪八戒找到。这就是佛门准备反攻的信号,天庭当然要做好准备。
可是当天庭和佛门联系,想要联手对付无天时,佛门居然拒绝了!
这让凤舞阳很恼火,佛门这是打算吃独食啊!借助铲除无天来增加佛门的声望。
要不是天庭找不到无天的真身所在,还用得着和佛门联手?佛门居然还拿起乔来。
不得不说,在对付魔族这方面,佛门确实有独到之处。天庭的各种监察设备、法宝,用因果法则、命运法则等等推算,都找不到无天。只有佛门,能轻而易举的把他找出来。
要不怎么说,一念成佛、一念成魔呢。佛和魔,根本是一体两面,拆不开也分不清的。
既然佛门不愿意合作,天庭索性不管了,只要魔族不祸害洪荒就行。
佛门之所以不愿和天庭合作,是因为他们觉得有足够的把握。可惜他们算错了梵天、毗湿奴、湿婆等大神的实力,最后他们虽然将无天干掉了,可是老巢却被梵天等人占了。
据传说,梵天三人合起来,有创造世界的伟力。
以洪荒的例子来开,能开创一个世界的实力,至少是圣人的水平。
佛门二圣不出,其他人加起来也不可能是圣人的对手。老巢被占了也无可奈何,只能将重心转移到大唐。
其实凤舞阳一直怀疑,如来佛祖早就料到会是这样的结果,所以才极力在南赡部洲传教,打造第二个基地。
如今看来,他的计划是成功的。在大唐,佛教已经成功超过道教,成为第一大教。
道家也筹划了一次东游,企图复制佛门的宣传方式。可惜画虎不成反类犬,不但没能起到正面的宣传效果,反而因为神仙的高高在上,将普通人当做随意戏弄的对象,反倒招致大量的不满。
如果没有媒体的推波助澜,其实事情不至于如此。可因为媒体总喜欢吹毛求疵,东游的计划又不够周密,失败也就理所当然了。
在仙界发生一系列大事的时候,凡间也爆发了战争。
从隋朝开始,中原就和高句丽发生多次战争。
虽然隋朝的科技已经很发达了,可是奇怪的是,高句丽居然也不差,甚至在某些方面更胜一筹。再加上隋朝内部总有人拖后腿,这就导致了隋朝三次攻打都失败了,最后亡了国,被唐朝取而代之。
唐朝成立之后,高句丽依然是历代皇帝的心病。李世民打过,李治打过,现在轮到武媚了,依然要打。
第332章 第333改变之始
唐朝作为中原霸主,已经将北方的突厥,南方的南诏,都打服了。剩下的就是高原上的吐蕃,和东方的高句丽了。不把他们打服,这个霸主之名就还有瑕疵。
吐蕃能坚持下来,是依靠地利。唐朝的科技还没发展到无视高原气候的程度,自然在这方面要吃亏不少。
吐蕃人一旦打不过了就往高处跑,唐军就追不上了;唐军一旦稍有懈怠,吐蕃人就杀下来偷袭一波,让唐军防不胜防。上次薛仁贵就是这么败的,让他非常憋屈。
而高句丽人则是发明了一种神奇的雷达,可以观测到千里之外唐军的动向。
有人怀疑高句丽使用了法宝之类的东西,可是请修真者来看过,确定不是法宝,但到底是什么东西,依然无法得知。
高句丽就是利用这种利器,以少数兵力将唐军打的无法寸进,多次铩羽而归。
武媚坐上皇位后,因为是女儿身,始终没少了反对者。为此武媚睡不安寝,这也是她极力巴结陆晓风的原因。
虽说陆晓风对她另眼相看,在长安时只见她和薛仁贵,其他人一概不理,让武媚隐约的多了一层有神仙当靠山的光环。可这依然不够,因为传承久远的世家都知道,神仙是不会干涉朝政的,所以即使有陆晓风当靠山,武媚的处境也依然艰难。
为了摆脱目前的困境,武媚推动了对高句丽的战争,用外部矛盾来转移内部矛盾。
不仅如此,武媚召回了薛仁贵,薛仁贵的处境也不太好,正好让他也刷一下威望。
鉴于高句丽的雷达太邪门,所以这次大唐派出了海陆空加起来上百万的大军,以堂堂之阵碾压过去,让高句丽就算明知道唐军是怎么布阵的,也找不到漏洞可钻。
这种战法是最稳妥的,可以说是立于不败之地。但代价就是,动用的兵力太多,耗费极大,一旦迁延日久,即使以大唐的富庶,也会支撑不住。
因此,薛仁贵也是兢兢业业,不敢有丝毫怠慢,以免让大唐重蹈隋朝的覆辙。
大唐动用这么多兵力,让整个南赡部洲都为之震动。高句丽就不说了,连吐蕃、倭国、爪哇等国家都紧张起来,唯恐大唐连他们一起灭了。
不仅是其他国家,就连大唐内部,对这次战争的必要性也议论纷纷。尤其是反对武媚的媒体,给她又加了一个罪名,战争罪。
好在武媚来自现代,太知道喉舌的重要性了,早就控制了大部分媒体,让他们给自己歌功颂德。所以,那些唱反调的媒体只是极少数,还不敢说的太过分,否则就会遭到武媚的打击报复。
别看媒体对神仙都敢品头论足,对朝廷却不敢得罪太狠。
因为神仙不敢对凡人下手,唯恐惹上业力,被天庭惩罚。
可朝廷却没那么多顾忌,说杀人就杀人,说杀你全家就杀你全家,天庭是不会管的。
既然神仙没有威胁,当然什么都敢说。朝廷却随时能要他们的命,敢说的就不多了。
看到武媚的操作,佛家、道家的那些神仙们,也是叹息不以。有时候,神仙还真不如凡人自在啊!
武媚还向陆晓风提出了求援,让他派出外门弟子来帮忙。
她有足够的信心打败高句丽,但是高句丽在战败时,肯定会销毁超级雷达的资料。她的要求是,派人潜入高句丽内部,将资料偷出来。如果可能,最好拿到实物。
如果是以前,这种要求根本不用提,陆晓风是绝不会答应的。
可是陆晓风既然决心改变历史,那么插手凡间的事,就是必须的了。
可以说,武媚提出请求的时机,真是恰到好处,陆晓风很痛快的答应了。
对于陆晓风的改变,张衡等四大内门弟子都觉得很诧异,可既然是陆晓风的决定,他们也只能支持,顶多就是讯问一下原因,是绝对不敢反对的。
即使是插手凡间的事,陆晓风也不会自己出手,也不会让四大内门弟子出手,而是从外门弟子中选人。
庐山派外门弟子中,以世俗的眼光来看,可谓是人才济济。有擅长治政的,有擅长科研的,有擅长艺术的,当然也有擅长武艺的。
此时的外门弟子中,武艺最好的,就要说是磨镜了。
磨镜本名卜安期,世代以磨镜为生。可是现在都流行玻璃镜了,铜镜就成了工艺品,极少有人买。卜安期无法靠祖传手艺生活了,只能到处流浪。无意中进入了庐山派的山门,成了庐山派的外门弟子。
庐山派外门有各种各样的技艺可学,卜安期唯独对武功最感兴趣,也最有天赋,于是就专攻武功一道。
又因为庐山派弟子们流行给自己取个道号,卜安期干脆就以自己祖传的手艺为号,叫做“磨镜”。
他本来想叫“磨镜老人”来着,他毕竟有五十多岁了,自称老人也没错。
只是他五十多年的生命里,在庐山派山门里生活了将近四十年,他的外表就没变化过,依然是个青葱少年的模样,因此同门师兄弟都叫他“磨镜少年”。
不管是磨镜老人还是磨镜少年,他的武功在庐山派外门弟子中确实是出类拔萃的。要是放在外面,绝对称得上是天下第一了。
当然,仅限于武功,内功不管怎么练,都远不如仙法。除非能突破武功的桎梏,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