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天庭治理下的地府,简直人见可欺。连沉香都能随进随出,可想而知对修行者的限制有多不靠谱。偏偏生死轮回都由生死簿一纸决定,要是被人左右冥界轮回,自然不利于三界安稳。
谢云书了然道:“对观音、金蝉子从西天而来的目的,天尊看样子已有盘算?”
“传教是传教,作风却不似佛门该有的六根清净。”
元始天尊淡淡道:“舍身为人,不亦偏执?”
“确实如此。”
有的佛门高僧,的确值得敬重。但佛门传教的一系列举措,却跟佛门宗旨完全不搭。光是西游时期一系列作为,就很难令人接受——敢情那些坐骑没碰到唐僧之前,吃了那么多人都是白死呗?
正因这一点,谢云书就对佛没多少好感,不喜欢就是不喜欢,没得说:“那么,天尊想要我协助继续封锁轮回?”
“不错。”
谢云书再三确认:“彻底堵死,不留一点后门?”
“唯独依照天规,方可破例开恩。”
元始天尊这个意思,就是连他自己都不要这个权限。当然为了防止万一,新天条里面也得加入相应规矩,以免将来出了什么岔子,连一点后路都没有。
不过玄门之首,也确实不必去理会轮回。人家真要保人,有一千种办法能让人不死,甚至自上古一来早就能改造地府,何必非得去介入冥界轮回?
既然是公平,那就大家都公平到底,不给任何人留退路……元始天尊话音未落,手上又把一盏琉璃灯给拿了出来。
“盘古斧至关重要,确不能由道友带走,此灯虽仅是玩物,亦当聊表寸心。”
第39章 就像回家一样
这琉璃灯在玉虚宫,不过照明之用。但元始天尊所用之物,自非寻常灯盏,作为交换已是绰绰有余。元始天尊道:“道友新铸之灯,虽是混沌罕有奇宝,却非任谁都能善用。此琉璃灯或可弥补此缺。”
“那……我就厚颜收下了。”
本质跟盘古开天斧一样,太始莲灯的使用条件,的确高的有些夸张。而听元始天尊的意思,用琉璃灯的灯芯灯油合之,或许能稍微降低一点门槛。
但幽莲那边还有一盏元灯,真要有什么须得交给小辈做的事,谢云书直接用那一盏就好。至于元始天尊的琉璃盏,不如留着另备它用,不必为了一盏灯毁掉另外一件宝贝。
于是,他把琉璃灯收下后,就即刻正色应道:“还请天尊告知娘娘行宫方位,我与内子当亲往拜会,以将轮回规矩与天条结合。”
“可。童子何在?”
“掌教老爷?”
白鹤童子规规矩矩袖手而立。元始天尊吩咐了一声,即见童子安排好九龙沉香辇,载着谢云书夫妻直往三界天外而去。至于杨戬兄妹是第一次拜会天尊,是以就留在玉虚宫,先认一下师门再下山协助姜子牙的封神大业。
而过了许久,就连九龙沉香辇拉车疾驰,都让人觉得时间有些漫长。终在祥光瑞气四射的云团之上,青鸾缭绕,彩凤飞旋。雕梁画栋间,隐约可见一处庄严宫殿,不知在云烟何地。李忆如遥遥感应,已觉一股与七彩石息息相关的莫大神力,正处殿堂之中,令人莫敢轻忽。
当然对李忆如来说,就只有亲切柔和。毕竟她是真正借助宝莲灯,拿到七彩石好处的,天然就跟女娲大神亲近。
不久之后,到了地界的辇车就停了下来。谢云书拉着李忆如走下,就见着九条金龙拉扯自行返回了玉虚宫。而谢云书则按部就班,跟李忆如一道往娲皇宫走去,但在迈过石柱华表之时,眼前陡地豁然开朗,却是别有洞天,满目冲峦叠翠。
就在风光秀丽的世外仙境当中,放眼望去正中央,才是一处清净宫殿,周围花香鸟语,飞禽走兽无不和睦共处,俨然一派祥和向荣景象。
“我就说嘛,哪里有大神非得孤零零住在天上,一个人冷冷清清的道理?”
连嫦娥独居的广寒宫,都时常有人拜访。李忆如另见洞天,顿时觉得正常了许多。
而她话音未落,只觉额心一暖,一位仙姿绰约,乌发云鬓如黛,五官完美无瑕,又端庄肃穆的女神,已神不知鬼不觉地将青葱玉指,抚在了她的眉心。
没有多余的华丽坠饰,一身简洁素服的女娲,轻抚着李忆如脑门,莞尔道:“你这小女娃儿,却是个活泼精灵的,当真不似仙神。”
“本来我就是我家娘娘造的,肯定更像人一点。”
能够这样悄无声息接近,又不会引起谢云书两人顾忌的,此地却也只有女娲一个。李忆如由着她揉了揉脑门,嘴里依旧不甘示弱:“再说了,这里三界的神仙也有很多怪人啊,又不是我一个人这样?”
“岂可一概而论?”
性情古怪的散仙,不论与人多亲近,都会天然认定自己是仙。哪怕是玉鼎真人、太乙真人都不例外,这是从根上决定的。而李忆如就没拿自当过神族,一切的思维习惯都是从人族的观念出发。
女娲感慨道:“仙凡之别,不在其行,更在其心。人之为人,不问出身,而在‘持得’。”
“什么持得?”
李忆如被女娲说的稀里糊涂,谢云书却即刻吐槽道:“女娲大神夸你道性不变而已,一直当自己是个喜欢自作聪明的傻瓜,一样很难得。”
“是么?”
“各安其分”四个字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
而有必要扛担子才去做女娲后人,否则就当自己是个寻常富家妇人。李忆如一向分的清楚,柔柔一笑而后不服气地争执道:“夸我聪明就聪明嘛,云书哥你别夹带自己的调侃。”
“……”
反正这姑娘一夸人就喘,谢云书已经习惯了。女娲却似乎很喜欢李忆如的个性,不由问道:“你们所来之处,又是怎样造人?”
“就像传说一样抟土和水,加上我家娘娘一点点灵力……”
李忆如如数家珍地给女娲聊了些自家事,将家乡的风土人情都给女娲描绘了一遍,完全没拿自己当外人:“总而言之,两边的人界秩序各有优劣吧?”
“原来如此,汝界绝地天通,乃为避免种族之争。”
一想起天庭如今境遇,女娲不由浅浅叹息,道:“当初玉帝亦心怀仁德抱负,岁月变迁之下,仁君亦不再为‘人’君。”
“娘娘指的人,原来是这个意思。”
李忆如恍然大悟,理解道:“不管是权力还是修为之类,大家变厉害了就很难受约束。心思野了,那便回不到过去了。我不怎么会说话,但这个道理还是明白的。”
“所以,你很招人喜欢。”
女娲造人之时,肯定是希望人如初生一般,不至偏门错路。
再次轻轻拍了拍李忆如脑门,女娲这下才回过身离去,话锋一转道:“新天条选择了你,看来亦非偶然因异域女神血脉之故。尔等来意,吾已知晓,将生死簿予我即可。”
“那就有劳娘娘了。”
轮回之道,谢云书已借幻瞑座浸淫一段时日,算得钻研颇多。
但要从女娲亲手写天条的氛围中,再次亲身感受天地律令的成型过程,无疑比谢云书靠反曼陀罗法阵去自己揣摩,来得更加系统完整。简单来讲,谢云书是在新天条现有的框架上修改,女娲则纯属自己原创,自然更贴近三界大道本源。
谢云书二话不说,把自己的生死簿递了过去。但见女娲立足不移,周天灵气呼应而至,依照谢云书和元始天尊的约定,大幅度限制了外界干涉生死簿的可能,并且确立少数几种能够修改生死簿的情况。
不过,谢云书考虑了一下,发现还有个问题。
“娘娘,听说地府的生死簿,会根据灶王爷与巡天天官的记录,即刻调整好人坏人的寿数福运,以作赏赐报应。这样绝对不让更改,是否也有不利?”
女娲大神稍一停顿,但有感于这数万年来天庭变化,又坚定不移地以神力书写起神文。
“汝是否愿意汝之一生,乃由地府判官在生死簿上摆布?”
第40章 变
“那自然不乐意。”
没谁希望各自的一生,是从头到尾被安排好的。哪怕是神仙根据所作所为,时时刻刻进行微调,那都无法当作被广为接受的结果。
谢云书这么一答,旋即就体会到了女娲的良苦用心。她早在无数年前,就预备留下了新天条,却一直不过问具体,留待后人自行开解。
那么,答案已显而易见。女娲不是不能直接插手,而是不愿意粗暴主张。
谢云书说道:“娘娘并不想人为刻意的干预,使得一切都像是被外力所扭曲?”
“嗯。”
天庭神仙时刻督查人世百态,通过灶王爷等调整生死簿,还能用世间生灵并不知晓个中究竟为理由。但女娲大神即是开天大神,显而易见不能自己骗自己,装得好像她也不清楚这一回事一样。
如果万事都像天庭干预下界一样,女娲和元始天尊再去亲自打理的细致入微。那到底是苍生自己的意志,又或者是一层层自上而下的加码?
女娲云淡风轻地浅笑谈论着:“宝莲灯应时而出已是足够。但若吾主动下场,又与天庭何别?”
“娘娘希望三界一直在变革。”
“唯变不变。”
宝莲灯在杨婵拜访太乙真人时出世,已是女娲表示的最大限度的态度。只要妥善使用这份力量,自能找到破局之法。
至于时间长短,在这些上古之神的感知里,却并不会像百年一生的人类去点滴计较。而宝莲灯在出世那一刻起,所有的主导权就移交给了当事人。
所以,女娲留下变革的火种与底限,其他都由世间生灵自行推演,将人世的运转大致维系在一个“度量”之中。
直到终有一日破局者推翻旧有,从而诞生崭新的秩序取而代之。
从这一点来看,谢云书倒是从女娲身上学到了不少,豁然开朗道:“我明白娘娘的想法了。秩序森严,不留空隙的世界,确实也没什么意思。”
“嗯,吾仅希望,世间运转,皆由苍生自主。只要不偏离正轨过远,便不须由吾等上古之神横加干涉。”
一言既毕,女娲已将生死簿与新天条结合,书上神文随之淡化:“汝此一册,投射冥界亿万。鬼差依可照此运转冥府,却不再受天庭强加之念。”
“我建议加上一笔,鬼差判官之流,也得多加一些福利。省得他们权利少了之后,变得消极怠工,反而让地府效能不如过往。”
这一次封神之役,才是最佳的彻底革鼎之期。真要拖到沉香那个时候,就只能跟玉帝王母妥协改良了。反正封神要死不少人,会有不少存在被封神。那么三界全体大换血,突现出崭新气象,亦是情理之中。
可这其中必然伴随阵痛……谢云书这提议一出,女娲却未即刻施行,而是对谢云书淡泊定论:“那该是新天庭去操心。”
“呃,也对。”
反正今天来娲皇宫,就是为了遵守与元始天尊的约定,提供众生轮回的“公平”保障。女娲应允此节自不拖泥带水,但更多的事却也不会去亲力亲为,否则就与她的理念相违背了。
这就是谢云书跟女娲的不一样。谢云书并没有太把自己代入造物者的身份,依旧在以他可以“预见”的社会未来为愿景,参考拟定发展方针。女娲就没有这份心思,一切顺其自然即可。
这倒是没什么高下,等壶中界内的社会发展,超出了谢云书前世的印象。那谢云书大概会选择跟女娲一样,先选择静观衍变,任其自行发展。
此番受益良多,谢云书由衷感谢道:“娘娘给了我不少启发,谢某铭感五内。”
“不必如此。”
女娲大神看着李忆如说:“你们若是有意,将来不妨常来常往。”
“一定一定。”
有了一次经验,下次再用“观想”之法来往三界,谢云书就不会那么晕头转向,中途浪费太长时间了。而寿命无穷无尽,谢云书当然乐意四处多游历一番。
不过,解决了三界的公事。女娲大神对待李忆如,那就真像拿她当最亲的后辈,道:“新天条与汝相连,真想留在天庭做个王母亦非不可。”
“我才不要。”
李忆如眼珠一转,笃定地道:“有壶中界那么大的地盘,咱家都没怎么管。哪里有出来旅行一趟,就给自己惹上麻烦的道理嘛。”
“那,汝有将新天条移交予何人的预备?”
眼下玉帝王母死了,新天条又跟李忆如绑定,总得找个人转交一下权利。李忆如认真思考了一番,第一个人选肯定是杨戬。但在她说出口之前,谢云书忽道:“不如给嫦娥吧?”
“诶?”
李忆如愣了一愣,总觉得谢云书在乱点鸳鸯谱:“云书哥你是不是瞎说啊?”
“天庭执行的天规,是司法天神重新拟定出细节。”
谢云书当然有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