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3C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洪荒之狮祖-第426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而这时,帝辛与妲己正在商议鹿台要差遣哪一员大臣监造,妲己启奏道,“若造此台,非

    崇侯虎难当此任”,帝辛点头同意,当即宣崇侯虎进宫,执殿官得旨,不过却出九间殿,往文书房来见杨任。

    杨任立马问道,“下大夫姜子牙何事忤君,自投水而死?”,执殿官回答道,“天子命姜尚造鹿台,姜尚奏事忤旨,陛下差人拿他,他跑至此投水而死,今陛下又宣崇侯虎督造鹿台”。

    杨任问道,“何为鹿台?”,执殿官回答道,“苏娘娘献的图纸,高四丈九尺,上造琼楼玉宇,殿阁重檐,玛瑙砌就栏杆,珠玉妆成梁栋,今命崇侯虎监造,卑职见天子所行皆是无道之举,不忍社稷易主,特来见大人,还请大人面见陛下,却陛下莫要造此鹿台,救万民于水火之中,免成汤天下动荡不安。

………………………………

第809章 大难临头各自飞

    杨任听闻,气得火冒三丈,当即说道,“你先不要去传旨,待吾进见圣上,阻止此事”。

    当即,杨任径往摘星楼下候旨,帝辛宣杨任上楼见驾,问道,“爱卿有何奏章?”,杨任启奏道,“陛下不容谏官,残害大臣,今又无故造此鹿台,大兴土木,不怕社稷不能安定,宗庙不能延续,臣不忍朝歌百姓受此涂炭,愿陛下速速收回旨意,使民心乐业,不然,民一离心,则万民荒乱”。

    帝辛听罢,大骂道,“匹夫,区区一书生,焉敢如此无知,直言犯主?,左右将此匹夫剜去二目!朕念其有功,姑且恕他一次”,杨任又启奏道,“臣虽不惧剜目,只怕天下诸侯不忍臣之剜目之苦!”。

    帝辛哪里肯听,当即奉御官把杨任垃下楼,剜去二目,献上楼来。

    且说杨任忠肝义胆,实为成汤天下,虽剜二目,忠心不灭,一道怨气直冲青峰山紫阳洞清虚道德真君面前,真君立马命黄巾力士,前去救杨任回山”,力士奉旨,至摘星楼下,用三阵神风,使得摘星楼下,尘土飞扬,扬起沙灰,一声响,杨任尸骸竟不见了。

    此风到来之时,帝辛急往楼内避其沙土,不一时风息沙平,两边启奏帝辛道,“杨任尸首被风刮不见了”,帝辛感叹道,“似前番朕斩太子,他们也被风刮去,似此等事,皆乃常事,不足为怪”。

    当即帝辛对着妲己说道,“鹿台之工,已宣侯虎,杨任谏朕,自取其祸。美人无需担忧”。

    且说杨任的尸首被力士摄上紫阳洞,回真君法旨,当即道德真君出洞来,命白云童儿在葫芦中取二粒仙丹。放入杨任眼眶之中。随即真君用先天真气吹在杨任面上,喝道。“杨任不起,更待何时!”。

    黄巾力士来得及时,这杨任的魂魄还未被地府阴差勾去,在道德真君施法之后。只见杨任眼眶里长出两只手来,手心里生两只眼睛,此眼上看天庭,下观地穴,中识人间万事。

    杨任站起身来,半晌之后才发现自己那奇怪的双眼,而后意识到一道人立在山洞前。杨任赶紧问道,“道长,此处莫非幽冥地界?”。

    真君道,“非也。此处乃青峰山紫阳洞,贫道是炼气士清虚道德真君,因见你有忠心赤胆,直谏帝辛,怜救万民,身遭剜目之灾,贫道怜你阳寿不绝,度你上山,后辅佐西周,成其正道”。

    杨任听罢,立马拜谢道,“弟子蒙真君怜救,指引还生,再见人世,此恩此德,何敢有忘!望真君不弃,将吾收入门下”。

    道德真君早有此意,自然是点头同意了,随后杨任就在青峰山居住,有诗曰,大夫直谏犯非刑,剜目伤心不忍听,不是真君施妙术,焉能两眼察天庭!

    且说帝辛命崇侯虎造鹿台。此台工程浩瀚,要动用无限钱粮,无限人力,来搬运木植、泥土、砖瓦,崇侯虎就下令各州府县军民,三丁抽二,独丁赴役,有钱者付钱免劳逸,无钱者任劳累而死,致使万民惊恐,日夜不安,男女慌慌,军民嗟怨,家家闭户,逃奔四方。

    崇侯虎仗势虐民,可怜老少累死不计其数,皆填鹿台之内,朝歌变乱,逃亡者甚多。

    且说子牙借水遁,回到宋异人庄上,马氏说道, “恭喜大夫,今日回家!”,子牙无奈说道,“吾如今不做官了”,马氏大惊,赶忙问道,“这是为何”,子牙道,“天子听妲己之言,起造鹿台,命吾督工,吾不忍万民遭殃,百姓有难,于是上一本,怎奈被吾直谏,圣上大怒,令吾罢职归田,吾想帝辛非吾之主,娘子,你同吾往西岐去,守时候命,吾一日时来运至,必可官居显爵,位极人臣,方不负吾心中所学”。

    原本还和颜悦色的马氏听闻这话,立马破口大骂道,“你又不是文人出身,不过是江湖一术士,天幸做了下大夫,应感天子之德才对,今命你造台,乃是重用于你,况钱粮既多,你不管什么东西,也赚他些回来,你多大官,也敢上本谏言?还是你无福,只是个术士的命!”。

    子牙无奈说道,“娘子,你放心,这样的官,未展吾胸中才学,难遂吾平生之志,你且收拾行装,打点同吾往西岐去,不日官居一品,位列公卿,你授一品夫人,身着霞帔,头带珠冠,荣耀西岐,不枉吾出仕一番”。

    马氏笑着说道,“子牙,你说什么大话,现成官你没福享,到只手空拳去别处寻!必是你苦思乱想,走投无路,舍近求远,奢望官居一品?天子命你监造鹿台,那是看中你,你做得是哪样清官!也敢忤逆圣旨”。

    子牙道,“你女人家不懂得高瞻远瞩,天数有定,迟早有期,各自有主,你与吾同到西岐,届时自有下落。一日时来,富贵自是不浅”,马氏道,“姜子牙,吾和你缘分只到今日,吾生长于朝歌之中,决不往他乡外国去!从此以后,你行你的,吾干吾的,再无他说!”。

    子牙听闻大惊,立马说道,“娘子怎可如此!嫁鸡随鸡,夫妻岂有分离之理?”,马氏大鹏。“妾身原是朝歌女子,哪能离乡背井,子牙,写一纸休书与吾,此后各自投生,吾决不去西岐!”。

    子牙道,“娘子随吾去才好!也好一日身荣,享无边富贵”,马氏道,“吾命只合如此,也受不起大福分,你自去做一品显官,吾在此受些穷苦,你再娶一房有福的夫人罢”。

    子牙道,“你不要后悔!”,马氏道,“是吾造化低,决不后悔!”,子牙点头叹道,“你小看了吾!既嫁与吾为妻,怎不随吾去?必定要你同行!”,马氏大怒,道,“姜子牙!莫要死缠烂打,如若不然,吾告知父兄,同你进朝歌见天子,也讲一个明白!”。

    夫妻二人正在此斗嘴,有宋异人同妻孙氏来劝子牙道,“贤弟,你们之亲事是为兄撮合的,弟妇既不肯同你去,你就写一休书与她,贤弟乃奇男子,何须担忧无佳配,何必苦苦留恋她?常言道心去意难留,勉强终非是好结果”。

    子牙道,“长兄、嫂在上,马氏随吾一场,不曾享些福分,吾不忍离她,她倒有离吾之心,既然是长兄吩咐,吾就写休书与她”,当即,子牙写了休书拿在手中,道,“娘子,书在吾手中,夫妻还是团圆的,你若接了此书,便再不能完聚了!”。

    马氏伸手接书,全无半点顾恋之心,子牙只得感叹道,“青竹蛇儿口,黄蜂尾上针,两般由自可,最毒妇人心!”,当即马氏收拾回家,准备改嫁去了。

    而子牙打点起行,辞别宋异人、嫂嫂孙氏,道,“姜尚蒙兄嫂看顾提携,不期有今日之别!”,异人立马置办酒席,与子牙饯行,饮完之后,异人远送一程,问道,“贤弟要往哪里去?”,子牙道,“小弟别兄往西岐做些事业”。

    异人道,“倘贤弟得意时,可寄一书,使吾也放心些”,当即,二人洒泪而别,有诗曰:,异人送别在长途,两下分离心思孤,只为金兰恩义重,几回搔首意踟蹰。

    话说子牙离了宋家庄,赶往孟津,过了黄河,径往渑池县,来至潼关,只见一群朝歌奔逃百姓,有七八百人,父携子哭,弟为兄悲,夫妻泪落,男女悲哭之声,不绝于耳,子牙立马上前问道,“你们是朝歌的百姓?”。

    这些人里面也有人认识姜子牙,立马大叫道,“姜老爷!吾等是朝歌百姓,因为纣王起造鹿台,命崇侯虎监督,那天杀的奸臣,三丁抽二,独丁赴役,有钱者付钱免役,累死数万人,尸填鹿台之下,昼夜无息,吾等经不得这等苦楚,故此逃出五关,不料总兵张老爷不放吾等出关,若是被拿回去,必定要死于非命,故此伤心啼哭”。

    子牙闻言立马说道,“你们不必如此,待吾去见张总兵,替你们说个人情,放你们出关”,众人谢道,“这是老爷天恩,普施甘露,吾等没齿难忘!”,当即子牙把行囊与众人看守,独自前往张总兵府来。

    到了总兵府后,子牙对门人道,“烦你通报,商都下大夫姜尚来拜访你总兵”,门人立马来报,“启禀老爷,商都下大夫姜尚前来拜访”。

    张凤暗思,“下大夫姜尚前来拜访?他是文官,吾乃武官,他近朝廷,吾居关隘,何事烦扰了他”,急命左右请进。

    只见子牙一身道家打扮,也不穿公服,径往里面见总兵张凤,张凤一见子牙身穿道服而来,心中甚是惊讶,当即坐着问道,“来者乃是何人?”,子牙说道,“吾乃下大夫姜尚是也”,张凤不解问道,“大夫为何身穿道服而来?”。

    子牙也不回答,自顾自说道,“天子不明,听信任妲己之言,大兴土木,兴造鹿台,命崇侯虎督工,岂意此人陷虐万民,贪图贿赂,罔惜民力,姜尚次来,却是恳求将军放众民出关,好给这些百姓一条生路”。

………………………………

第810章 土遁之法救万民

    张凤听罢大怒;斥责道;“汝乃江湖术士,一朝富贵,不思报君大恩,反以巧言惑吾;况且逃民都是不忠,若听汝言,必陷吾于不义,吾受命执掌关隘,当尽臣子之节,朝歌逃民不顾法纪,不守国规,宜当拿解于朝歌,吾本是好意,自思只要不放他们过此关,他们自然回朝歌,却是给他们的一线生路,若论国法,必要将你一同押解回朝,以正国典!奈今日初会,暂且姑免”。

    当即一声大喝,“把姜尚赶出去!”,随即众人一声喝,把子牙推将出来,子牙满面羞愧,众民见子牙回来,急忙问道,“姜老爷,张老爷可放吾等出关?”,子牙道,“张总兵连吾也要拿进朝歌城去,是吾说得太过了!”

    众人听罢,齐声叫苦,七八百黎民,号啕痛哭,哀声彻野,子牙看见之后,甚是不忍,当即开口说道,“尔等不必啼哭,吾送你们出五关去”,有些不知道子牙本事的黎民听见此语,以为子牙是在宽慰他们,不是便说道,“老爷也出不去,如何救吾等?”。

    其中有知道子牙本事的,立马哀求道,“老爷若肯救援,便是再生之恩!”,子牙道,“你们要出五关的人,到黄昏时候,吾叫你等闭眼,你等就闭眼,若听得耳内风响,不要睁眼,若睁开双眼,到时候脑子蹦出,不要怨吾”。

    众人立马应承了,子牙到一更时候,望昆仑山拜罢。口中念念有词,只听一声响。子牙施展土遁之法,带着这数万百姓。往西岐方向遁去,众人只听得风声飒飒,不一会儿,众人出了临潼关、潼关、穿云关、界牌关、汜水关,到了金鸡岭,子牙收了土遁,众民落地。

    当即,子牙开口喝道,“众人可开眼了!”。众人睁开了双眼,子牙道,“此处就是汜水关外金鸡岭,乃西岐州地方,你们好生去罢!”。

    众人叩头谢道,“老爷,天垂甘露,普救群生,此恩此德。何日能报!”,当即,众人拜别,而子牙往磻溪隐居。有诗为证:,弃却朝歌远市尘,法施土遁救民生。闲居渭水垂竿待,只等风云际会缘。武吉灾殃为引道,飞熊仁兆主求贤。八十才逢明圣主,方立周朝八百年。

    话说众民等待天明,发现果是西岐地界,过了金鸡岭,便是人族圣地首阳山,走过燕山,又过了白柳村,便到了西岐山,过了七十里,至西岐城,众民进城,但民风淳朴,市井谦和,与那朝歌却是别有一番风景。

    众民来到上大夫府求助,散宜生立马禀告伯邑考,翌日伯邑考传命,“既是朝歌逃民,因帝辛失政,来归吾土,无妻者给银与他娶妻,无住处者,与他安排住处,每日发放口粮”。

    散宜生领命,伯邑考便又说道,“父王囚羑里七年,孤欲自往朝歌,代父赎罪,不知爱卿等意下如何?”,散宜生启奏道,“臣启公子,主公临别之言,七年之厄满了后,自然归国,不得造次,若有违主公临别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