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3C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白云生处有仙楼-第3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领着白云楼来到别院里最靠里的一间静室,静室门口一颗高大银杏树微露新芽,在夕阳下透出勃勃生机。
    静室一旁便是别院书房,小道士看着书房言道:“观主有言,这书房白公子得闲可随意观阅。”
    白云楼闻言道:“有劳观主挂念了,若观主出关勿忘告知,到时也好当面谢过。”
    小道士应诺告退,白云楼在别院斋堂用过斋饭,回到静室时天色已暗。
    静室不大,却也雅致,竹榻,竹椅,一木几,墙上挂着四个行云流水般的大字“静若流云”。
    推开一侧的窗棂,映入眼帘的是一处寂静山谷,月光下山峦叠嶂起伏,一弯溪水,几处浅潭,松林影影绰绰,果然好景致。
    夜间无事,白云楼有点闲不住,拿着油灯去了一侧书房寻起书来。
    这两天神识渐强,让白云楼对修道有了新的希冀,为了验证推敲所得,特找了几本关于脉络穴位之类的医经,其中竟还有一本手绘脉络图解,倒真是意外之喜。
    空山人静,叶落虫鸣。
    回到静室,白云楼在竹榻上静坐片刻,拿起这几本医经图解仔细研读。
    神识壮大果然益处多多,不到两个时辰,这几本书册已读十之七八,看夜色已深,稍作收拾,便盘坐在榻边入了定。
    许是出云峰灵气充足,稍一凝神,便入了识海,这次吞噬起青荧光点也格外顺利,一连吞噬了四颗,神识才有了饱胀之感。
    次日一早,白云楼睡到自然醒,来到窗前,映入眼帘的是一片云海翻腾,浩浩荡荡,初升红日照耀其上。
    霞披万丈,灿如锦绣,几座山峦微露山尖,时隐时现于云雾之中,宛若仙境。


第五章 论道法
    扶窗而立,白云楼看着这苍茫云海,不禁想到识海下层那飘荡的浊云,是否和这云海一样,其下也另有天地呢。
    是夜子时,白云楼入得识海,神识散着青荧的微光,微微凝神,用神念观瞧识海下方翻腾的浊云。
    只见浊云翻腾间也有隐约青光闪现,看来浊云内也有青荧光点。
    经过几天的吞噬,白云楼大致猜到这些青荧光点的根脚,应该是一种破碎的无主的神识碎片。
    这些神识碎片的原主人应该无比强大,一缕破碎的神念在自己的识海中散落成万千光点后,每个微末光点都能明显的壮大自身神识,可见一斑。
    而且据古书所述,只有强大的修真者才能入得识海,而且见到的识海都是混沌一片,像自己识海这般泾渭分明的,绝对非比寻常。
    观瞧了一阵识海下回荡起伏的幽暗浊云,白云楼控制着神识缓缓下沉,将将没入浊云,一阵熟悉的气息包裹而来。
    白云楼紧守灵台,微微试探,却松了一口气,原来这翻腾的浊云就是自己的记忆之海。
    这一缕缕记忆翻滚飘荡,萦绕缠杂,汇成了这一片记忆浊云,经过数次探查,白云楼算是大致摸清了这片浊云的深浅。
    这片记忆海分了数层,最浅层这些飘荡缠杂的都是些日常纷杂的记忆,有的清晰,有的模糊,神识在浅层记忆海中自由穿行,毫无所阻。
    再向下是中层记忆海,却是平静无波,这里的记忆规整有序,大都是平日所学。
    微一凝神,来到一缕记忆前,稍稍放开心神,融入这片记忆,正是这两日研读那本医经之景。
    进了这片记忆,除了那本医经清晰可见,周边物什尽皆模糊,白云楼动念间,将这片记忆观了一遍,凝神退出时,倒是发现这片记忆清晰了几分。
    略一试探,白云楼了解了加深记忆的方法后,便往记忆海深处沉去。
    如果说浅层的记忆海像云雾,中层像水流,这深层记忆海就如江泥,神识游走举步维艰。
    白云楼浅尝辄止,这种深层记忆不敢轻易尝试,免得沉迷其中不可自拔。
    多番试探后,白云楼的这缕神识也有些疲乏,于是在浅层记忆海中吞噬了数个青荧光点。
    这一吞噬倒是发现,这记忆海中青荧光点和记忆海外的青荧光点有区别的。
    记忆海外的青荧光点暖如温泉,吞噬后神识会明显壮大,这记忆海中的青荧光点却冰冰凉凉,吞噬后神识没有壮大,不过多了几分韧性。
    如此看来,偶尔吞噬一些记忆海中的神识碎片也是不错的选择。
    这一番查探,白云楼彻底放下了心中块垒,可以安然入眠了。
    随后几日,白云楼过得很是悠闲,偶尔研读医经道传,得闲纵情游山赏水。
    不过倒没忘记帮阿娘添了那份带着叮嘱的香火钱,还让下山采买的道长给客栈的李叔捎了口信,稍晚几日再启程去书院。
    研读了几天的道观的藏书,每晚入识海顺便加深一下记忆,收获也是不小。
    这日一早,守山的小道士匆匆跑了来,见到白云楼作个道揖,脆声道:“白公子,观主出关了,听说公子来了,让小道相邀公子前往一叙。”
    白云楼闻言甚是欣喜,自然应邀,随小道士一起往后山而行。
    后山树木繁盛,枝头一片春意,随处可见清泉潺潺。
    转过几个弯,来到一处竹林前,有两间草庐掩映竹林间,倒是个清幽的闭关之地。
    一个老道站着草庐前,精神矍铄,鹤发童颜,正是观主闲云子。
    白云楼忙上前见礼,躬身道:“云楼见过道长,上次一别,甚为挂念,此次上山特来拜会。”
    闲云子抬手虚扶,笑道:“看小友神采奕奕,清新透体,看来两年不见,小友机缘不小啊,走,庐内一叙。”
    庐内一矮几,两蒲团,一矮榻,简洁质朴,微风和暖阳透帘而入,四处散着清新的竹香。
    老道东首坐了,顺手拿起几上的红泥茶壶倒了两杯,道:“白小友,来尝尝出云峰后山的清茶。”
    白云楼在西首蒲团上坐下,谢过老道,端起茶杯,闻了闻茶香,抿了一口。
    茶香四溢,白云楼不禁心神一振,赞道:“不愧是出云峰的茶,应该是多受了出云峰云雾的滋润,才浸染出这清新脱俗的山茶,道长,这茶有名字吗?”
    老道抚须笑道:“无甚雅名,就叫清茶罢了,就如修道,看似神奇,其实就是通过修持自身来探寻这方世界的奥秘而已。”
    白云楼斟酌道:“修持自身,探寻奥秘?年幼时读过一些仙神传记,修为高深者可呼风唤雨,遁游天地,心甚向往,这些神奇的仙法就是奥秘吗?”
    “非也非也。”老道品了一口清茶道:“奥秘是规律规则,万物运转变幻的法则,看清了法则本源,则一法通,万术成。”
    “这世界法则万千,寻常人也能看破一些规律法则,春耕秋收,日月轮转,大千世界有了这些规律法则才生生不息。”
    “修道者修持自身,也是在探寻这些法则,修道者修为越高,看到的法则才能越多,越清晰。”
    白云楼了然道:“受教了,道长的教诲不敢或忘,道长赠与的两本道经也是收获良多,学生有一事不明,还望道长解惑。”
    “小友请言。”
    “学生与道长非亲非故,而且学生资质愚笨,何故得道长青睐如斯,学生不胜惶恐。”
    闲云子抚须笑道:“这也是贫道和小友的缘法,那日在崖边晨练,偶遇小友,小友一片赤诚求道,明知求道无望也无气馁之心,让贫道见到一个炽热而坚定的初心,因而有所感悟,这才有了这次闭关,刚才所言正是此次闭关所悟,所谓因果缘法,不外如是。”
    “贫道有一法可观人气象,上次观小友一片赤诚坚定,这次闭关此法大成,看的更为清晰透彻,小友现在神魂强韧,透体清明,应是神识得了大机缘。”
    白云楼闻言道:“正是,前两日得了个机缘,壮大了神识,此次出门游学,特来请道长指点一二。”
    老道闻言道:“果然,大部分修道者终其一生修炼,神识增长也是有限,神识壮大可谓天大机缘,小友切勿将机缘泄于人前,免得招惹祸端。”
    白云楼应声颔首:“学生记下了。”


第六章 获神通
    见白云楼虚心受教,老道兴致大起,接着道:“人有三宝精气神,神识乃修道之本,有了神识的底子,资质也可以徐徐图之。”
    “老道修为有限,无法为小友洗筋伐髓,不过可以和小友说说这修炼的本源之法,正所谓万法归一,各门各派修道法门千差万别,但其本源是一致的。”
    “修道之初须得跨过炼精化气这道门槛,静坐时用神识在丹田处观想,炼精化气,资质天赋异禀者数日可成一缕后天之气。”
    “据古经记载识海内存有先天之气,如果能炼化,修炼可事半功倍,但识海混沌无垠,修炼高深的大能也只能望之兴叹。”
    “炼精化气后,神识引导炼化的精气游走大周天,炼化各窍穴的同时壮大精气,大周天的经脉窍穴顺序差异造就了不同的修道法门。”
    “精气随着修炼凝练精纯,液化之时就是筑基之始,各经脉窍穴众多,筑基窍穴越多,修道之路越稳固,但修道者精力有限,大都会选择部分关键窍穴炼化。”
    “能到筑基境,才算真正入了修道的门,修道资质决定着能走多远,老道也是资质平平,修道五十余岁月才踏进筑基的门槛,真是修真无岁月,不过,朝闻道夕死可矣。”
    听完老道说完这一段,白云楼起身躬身一礼道:“道长之言如醍醐灌顶,云楼受益良多,如道长不弃,可收云楼为弟子,以全了这份缘法。”
    老道欣慰的哈哈一笑道:“如得弟子皆如云楼,老道何其幸甚,不过小友的世界在流云观之外,那才是属于你的道。”
    白云楼也是洒脱之人,随后又和老道探讨起道经和医经中的各种疑惑之处,老道也是有问必答,有些问题直指本源,也让老道收获不小。
    春风轻抚,竹影婆娑,流光易逝。
    一老一少聊的兴起,不知不觉间已到了黄昏时分。
    白云楼陪着老道用了斋饭,谈及明日下山前往新麓书院求学。
    道长言道:“万物皆有道,年少自然是要读万卷书,行万里路,领略人间百态,修持自身,戒骄戒躁,方得坚实道基。”少年应诺。
    天色渐晚,玉兔初升。
    白云楼向老道辞行,老道言道:“观小友神识坚韧,正好有一法传于小友,是老道从一古经上得来,可惜修炼甚艰,法名天眼通,老道修炼了数十年才堪堪大成。”
    言毕老道并起二指点在白云楼眉心,白云楼只感眉心内三寸左右位置隐隐发热。
    片刻后,老道收指道:“记住这个隐穴,每日观想用神识温养,小成后可内视自身经脉窍穴,外视可粗略观人气象,大成后隐约可观天地气象,丈内真气动荡分毫毕现。”
    白云楼神魂动荡,欣喜异常,躬身一礼道:“一日之师,终身之师,道长授法之恩,弟子当拜师礼。”
    老道颔首笑道:“和小友一段缘法,勿要在意这些俗礼,老道这几日需要静修几日,稳稳道境,明日就不送小友了。”
    白云楼道:“不敢劳烦道长相送。”
    拜别老道,白云楼踩着月光慢悠悠回到静室,盘腿坐于榻沿,闭目收敛心神,今日和老道一番交流真是受益匪浅,拨云见日,一条大道隐约展现,就等着自己去尝试踏入了。
    将这几天的收获仔细回想了一遍,凝神静气了一番,白云楼遂将心神沉入识海。
    经过数天的吞噬青荧光点,识海已经有两丈方圆了,神识光团青光更甚,涨大了两倍有余,涨大后的神识光团已能够连续吞噬六枚青荧光点了。
    为了不受饱胀感影响,白云楼先控制神识只吞了两枚记忆海上的青荧光点,然后又吞了两枚记忆海浅层的青荧光点,果然神识有了一些增强,状态正佳。
    月光洒入静室,子时将近,经过这段时日对诸多道经和医经的推演,有些不清不明之处今日也和老道请教过了,尝试修道,万事俱备了。
    白云楼将神识缓缓沉入下丹田,运转法诀,凝神聚气,骤然间周边灵气向丹田聚集,在强韧的神识控制下缓缓凝聚,逐渐有一灵气团在丹田内聚集成型。
    候得片刻,待灵气团稳定,白云楼控制着灵气团沿小周天经脉缓缓而行。
    非是不想快,而是白云楼已过了束发之年,经脉晦涩难行,如水过沙漠,行不多远,灵气团已萎缩殆尽,终于在第一处窍穴前溃散无踪。
    白云楼倒是毫不气馁,重新尝试在丹田凝聚真气。
    稍后,灵气团顺利成型,白云楼不疾不徐,继续凝练这团灵气团,半炷香后,灵气团倒是精纯了不少。
    于是,白云楼控制着新的灵气团继续小周天的尝试,这次较上次行的远一些,终于进了第一处窍穴,但刚一入得窍穴,也即刻溃散了。
    第三次尝试,白云楼将灵气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