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3C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传道从太极拳开始-第158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关键时刻,但是是宗室靠得住,毕竟当年王莽篡汉,全靠光武帝恢复大汉江山,肉烂在了锅里。

    刘焉当然也有野心,他谋求的正是天下十三州最富饶的益州。

    宗室自然也不愿意坐以待毙,联合发力,推动了这道“废州立牧”的政策的进行。

    于是刘焉走马上任益州牧,刘虞担任冀州牧,刘表出任襄阳太守。

    而刘备当年的筹功文书上,也已经验证了汉室宗亲的身份,虽然隔的有点远,一下偏到了前汉的中山靖王,但怎么说也算是汉室宗亲,并且征讨黄巾有功,于是在贾诩的运作下,出任东莱太守。

    东莱是半岛尖端,三面环海,面积很大,但是人口并不多,在国朝不算富饶,偏远之地。

    但无论如何,这趟顺风车还是非常值得,直接让刘备跨过了一道大门槛,当上了实权太守。

    平原县距离东莱并不算太远,刘备离去之时,数十万百姓送别,依依不舍,老百姓知道谁对他们是真的好。

    刘备也是眼含热泪,不断扶起跪倒在地的百姓,一直等到了天黑,才依依不舍的带着一千义兵离去。

    这一千义兵相当于刘备的私兵,合法性正是先帝刘宏的义兵诏书,经过三年的训练和栽培,已经八成都是金丹道行,元婴境界也有一百六十人,比之前翻了一番。

    路上经过了北海郡,北海太守正是天下名士孔融,孔夫子的后代,如今已然修行至长生果位,主修《五形玄真经》。

    孔融对刘备这位即将上任的东莱太守还是非常热情,毕竟刘备有个汉室宗亲的身份,麾下两员虎将,都已然证了长生果位,这一点非常难得。

    黄巾之乱最鼎盛时期,天下有五分之一的百姓都信了黄巾道,因此哪怕大汉平定了黄巾之乱,也还有不少黄巾信徒。

    其中青州是黄巾信徒最多的地方,几乎十家里面有八家都信仰黄巾,一个个太守几乎都坐在火山上,随时都有被暴乱干掉的危险。

    孔融一看刘备手下有长生果位的虎将,又有一支虎狼之师,真遇到了暴乱肯定是一个不错的求援对象,这才如此热情。

    刘备也开心极了,孔北海都知道他的名字了,岂不是证明着他已经部分实现了少年时的目标?

    两人一口一个孔北海,一口一个刘东莱,觥筹交错,笑的灿烂极了。

    东莱郡首府黄县,是一个距离渤海不远的县城,以盐场和打渔为主要产业。

    刘备刚开始还非常开心,但是当真正去考察民情之后,才意识到前任给自己留下了怎样的一个烂摊子。

    当年黄巾三十六方三十六渠帅,居然还有八个活着,这其中有七个在青州,三个在东莱!

    这些黄巾军表面上投降了,但实际上渠帅们还统治着麾下信众,皇权别说不下县了,甚至不出郡城!

    怪不得这东莱太守之位没费多少功夫就得到了,原来竟是如此大坑!

    不只是东莱,北海、城阳、泰山、琅琊、东海,青徐两州这么多州郡,基本到处都是黄巾余孽。

    更可怕的是,大贤良师张角还在,这些渠帅和信众,随时都有继续打起反旗的一天。

    刘备终于意识到,自己面对的是怎样的局面。

    但是他并没有如前任太守一般气馁,整日饮酒作乐,而是选择了带着两兄弟走遍整个东莱大地,考察民生。

    这一趟,用了两年时间。

    收获非常大。

    东莱的百姓太困苦了,这里山峦密布,大片耕地并不多,最大的利益是盐场和渔场。

    然而盐场和渔场都是豪强大户名下,百姓一点利益都分不到,甚至距离盐场一条街的地方,盐价也贵上了天。

    哪怕是黄巾之前,这里也盛产各种盗匪,自黄巾大兴之后,更是一股脑的投入了黄巾道,只因诺大的大汉,只有黄巾道可以给他们张目。

    哪怕只是基础的符水,哪怕要他们拼命,但都无所畏惧。

    因为生不如死。

    刘备意识到,如果不改善百姓的生活,那么他再怎么励精图治也没有任何作用。

    想要解决问题,只有依靠《赤旗大同经》。

    这里刘备第一次不再只想着从《赤旗大同经》上获取超凡力量,而是真正想要理解并掌控其中的思想。

    并且在郡城附近开始实践,亲自带着两兄弟开设盐场,打造渔船,并组织治下百姓劳作。

    而且开始向一千义兵和麾下骨干,传授《赤旗大同经》上的思想。

    以太守的权利,在小小的一县之地施展,尽管有少许不法豪强想要阻拦,却被关张直接攻破,将其资产田地全部充公,百姓生活迅速改善。



第230章 诸侯讨董光阴一刀



(重复章节先别打开重复章节先别打开重复章节先别打开重复章节先别打开重复章节先别打开重复章节先别打开重复章节先别打开重复章节先别打开重复章节先别打开重复章节先别打开)

    天师道如今已经传承三代,第三代天师正是张鲁张公祺。

    张鲁将天师道改组五斗米教,个人道行还徘徊在元婴后期,尚未证长生果位。

    李弥将神洲界正一道的符箓之道传授给了张鲁。

    为什么李弥上来找的是张角和张鲁?

    自然是儒道之争。

    如今儒道大胜,黄老之学已然丢失了上层阵地,被迫改头换面,沉入下层。

    原本历史上,黄巾起义是道家一次掀桌子的反抗,在被镇压之后,儒家就在中国奠定了绝对的优势,再无任何其他学派可以抗衡。

    儒家本质上是一套君君臣臣父父子子的封建礼法体系,固然有利于统治者建立起长期稳固的统治,代价却是不断扼杀华夏开拓进取的精神。

    汉末的儒,还在盛行公羊派大复仇主义,属于青年期的儒家,尚有血气之勇,等到了宋儒明儒清儒,那是一步步将脊梁骨打断,彻底跪倒在地,成为权贵的走狗。

    总之,赤县神州之中,儒家是道家也是李弥最大的敌人,必须将其从上层建筑之中彻底驱逐出去。

    因此李弥的诸般道法,先传道门,再传武将,最后才是少许文人。

    文人不等于儒家,法家名家杂家阴阳家皆可归于此类。

    若是赤县神州一场人道争龙,最终还是儒家占据主流思想,上至朝堂,下至民间,那么李弥就只能收获彻头彻尾的失败。

    不过在有超凡力量的世界,儒家的先天缺陷非常大。

    一句“子不语怪力乱神”,就足以将绝大多数儒士隔绝在修行体系之外。

    只要不建立起所谓的“儒道”体系,什么秀才纸上谈兵、举人出口成章,进士唇枪舌剑之类的花活,在即将掀起的灵气复苏大潮之中,儒家的衰败是注定的。

    张角在冀州,张鲁在蜀中,两家道门势力已然入局,那么第三家,便是边地——凉州。

    东汉末年,凉州一直是最主要的战场和杀戮之所。

    羌人是这个时代最强横的蛮夷,属于西狄中的一支,值得一提的是四方蛮夷,身上同样流淌着赤帝族人的血脉,只不过在漫长时间的变化中,逐渐丢失了文明,融入了野蛮。

    李弥在羌人之中,传授了速成第一的《降魔度厄功》,在这苦寒的苍凉大地之上,一支强大到极致的如同野狼般的军队,即将粉墨登场——西凉铁骑。

    然后,李弥前往了并州。

    这里即将诞生三国第一的猛将,亦是汉末三大骑兵之一——并州狼骑的起源地。

    李弥在这片大地之上,传授了炼体第一的《不灭玄功》。

    然后是幽州,大汉北方和鲜卑接壤的边境。

    这里同样是汉末三大骑兵之一——白马骑兵的起源地。

    李弥在这里,授以《乾坤六极功》。

    然后是青州,大汉世家豪强压迫最深的地方。

    李弥在这里,授以《长生诀》。

    然后是兖州,李弥授以《五行玄真经》。

    然后是徐州,李弥授以《太阳金真九炼法》。

    然后是豫州,李弥授以《生死轮回功》。

    然后是扬州,李弥授以《大梦心经》。

    然后是荆州,李弥授以《宙光岁月经》。

    然后是交州,李弥授以《灵宝经》。

    然后是司州,李弥授以《太极长生经》。

    冀州和益州,亦有《神霄无量造化经》和《上清大洞真经》普传。

    大汉十三州,十三种直指长生境界的功法,李弥皆直接以袖里乾坤摘星秘术,捉拿山峦,演化石碑,立于通衢左近,任何人皆可前来观摩,并刻录修行。

    这十三传道碑,皆是李弥以传道度演化的地级法宝,唯一的作用就是普传大道。

    除非有人修行至大乘境界,否则根本无法破坏。

    凡大汉之人,若有能力周游四方,不但可以从本州传道碑上领悟道法,亦可前往其他州的传道碑,选择一门最适合自身的功法。

    当然,李弥给张角和张鲁准备的,还包括了长生之后的劫法修行,而且更有不少隐秘传承和秘术,类似于教材和教案的区别。

    十三州传道碑几乎是在一年时间内同时现行在大汉十三州首府,自然第一时间引起了几乎所有大人物的注意力。

    “陛下,陛下,天降传道石碑,立于太学之前,其高百丈,上有无数玄妙道文,阐述修行之妙,其名为《太极长生经》,远较皇室传承秘法更为高妙!”

    中常侍张让捧着一方蜀锦,其上拓印着完整的《太极长生经》,快步向汉灵帝刘宏走来。

    刘宏快速看完《太极长生经》,眼前一亮:“天降如此神石,岂非天佑大汉乎?”

    “如今太学已经有许多学子市民聚集,争相拓印,如此妙法,岂能普传?”张让提醒道:“天子当速速封闭太学,隔绝神石!”

    “不错,快去!”刘宏恍然大悟。

    然而当执金吾带着一众缇绮赶赴太学之时,此地早已经水泄不通,《太极长生经》更是被拓印出了上千份。

    虽然执金吾强行封锁了太学,将神石遮掩起来,但是为时已晚,《太极长生经》已经在雒阳城中普遍大范围流传开来。

    与此同时,大汉其余十二州亦是如此,如此天降神石,只要以一方布帛盖上,便可瞬间完成拓印,如此快捷方便,根本无法封锁。

    这十三部功法,无论任何一部,都远较赤县神州的修行法高妙,而且高屋建瓴,搭建起了完整的修行体系,远远比现在的成熟。

    整个大汉都沸腾了起来。

    赤县神州虽然极其广袤,但是由于都是神人后裔,翻山越岭如履平地,一日夜行数千里之事非常等闲,因此消息流通的速度非常快。

    因此只是短短三年,整个大汉的世家,几乎人手集齐了十三传道碑之上的天降神功,豪强也至少能将附近数州的传道碑上功法记录下来。

    这无疑对于大汉是极大的变革。

    首先便是道法的大兴。

    十三门传道碑上的功法,哪怕是不灭玄功这等修行身体的功法,亦需掌握道门修行理论,更别提诸般符箓之道了,非道士不可能入门。

    赤县神州原本几乎被逼上绝路的道家,突然发现时来运转了,第一时间将十三传道碑鼓吹为“老子传道天下”,为道家扩大影响力。

    无论是皇室,还是世家豪强,纷纷延请道士上门来解读诸般道法,毕竟全靠自己修行,有很多概念都不懂,跟听天书一般,很难入门。

    一时间,道家再入顶流,儒家好不容易迎来的“独尊”地位,再次受到了挑战。

    儒士们也非常纠结,他们很想抵制这些突然流传天下的修行法,但是他——真香啊!

    尤其儒士们一个比一个有文化,修行的速度仅次于道士,远在寻常人之上。

    力量是真实存在的,功法是玄妙非凡的。

    那么怎么办呢?

    很简单,争功。

    既然道家不要脸的将十三传道碑归于老子名下,儒家也直接将十三传道碑归于是孔夫子的名下。

    毕竟孔子他老人家奉行一个原则:“有教无类”。

    如今这十三传道碑,直接耸立在大汉十三州,任何人都可以前去观摩拓印,除了孔子他老人家,还能是谁?

    一时间,儒道再起争锋,彼此之间激烈对抗,不过基本都是在打嘴炮。

    道家胜在十三道法,都带着或多或少的道门思想,这一点是根本毋庸置疑的;儒家胜在是显学,天下儒士数量远胜道士,而且掌握了舆论,一时间并不落下风。

    因此这十三传道碑究竟是老子所立还是孔子所立,根本争执不下,但是大家并没有心情打起来,而是迅速找一门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