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3C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神启者说-第134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秦轲和阿布面面相觑,两人的眼中都是震惊:“这……也太夸张了吧?”
  “我倒是觉得挺好的,哈哈。”高易水坐在马上,闭着眼睛似乎是在想像,“我要是当个国主,肯定得天天泡在酒坛子里,有不少美女在旁边穿着薄纱跑过来跑过去……我就在中间弹弹琴,喝喝酒,潇洒潇洒……”
  秦轲看出他又在不正经,抬腿想踹他,但两人相距不近,就是差那么一些够不到。
  高易水睁开眼睛,笑了笑,道:“当然,这只是随口一说,我可是明白我这人不适合当国主,要是让我当,估计国家非得被我搞得乱七八糟不可。不过……李求凰却是货真价实的国主,这就十分有意思了。唐国一年一度的灯会,隆重至极,而以唐国铺张的风格,自然会大量买进货物装点国都,加上灯会一天的挥霍,这些商人还不赚得盆满钵满?”
  “原来如此。”秦轲也没去过唐国,只能是听且信之。
  半个时辰之后,商队终于折腾好了那些坏掉的轱辘,换掉了那些病弱的牲畜,在清凉的风中,向着唐国国都进发。
  秦轲眯着眼睛,望着长长的商队队伍,再看向那遥远的前路,或许他找师父的旅途,就会像是这商队一般,不知道要翻越多少山峦,历经多少险阻。


第221章 唐国定安
  一月后。
  秋季已经过了一大半,定安城还并不显得太冷,这座拥有“暖城”之称的宏伟城市,在这一天开始一改常态地引入商人,各地的商人几乎都闻风赶来。
  定安城一共二十四个城洞,一夜之间被堵得水泄不通。
  这种景象,自然是因为定安城一年一度的灯会即将到来。
  而秦轲坐在马上,看着定安城的城墙和城楼,透过城洞缝隙,他已经隐约看见一派熙熙攘攘景象,本来他以为建邺城已经足够繁华,但相比较起唐国,竟然还是小巫见大巫,差了不少。
  “愣什么呢。”秦轲听见耳畔高易水的声音,有什么东西向着他飞了过来,他伸手一抄,入手是沉甸甸的袋子,他光听里面物事的摩擦声音,他就可以猜到里面必然都是白花花的银子。
  商队既然已经到了定安城,自然三人与商队之间的缘分也到了尽头,当此之时,高易水自然要把那本该属于他们的酬金拿到手。
  而焦阳眼看着现如今已经到达了目的地,商队也不再需要秦轲等人的保护,巴不得这几位祖宗走人,省的他报价多报了三成的事儿东窗事发。
  当然在面子上他当然也不好表现出来,所以离别之时,倒是跟高易水好一阵寒暄,大多是什么“舍不得”“一路行来也有感情”,高易水也是满脸笑容地回应,诸如“来日定然叨扰”仿佛不要钱地往外甩。
  秦轲也不转头看高易水,只是平静地道:“亏你有那闲心,还能跟他扯那么多屁话。”
  “什么叫屁话?”高易水却不这么认为,他笑了笑,道,“他表面上跟我说什么舍不得,肚子里却是赶紧走;说有感情,肚子里却是你这家伙坑了我不少钱财。难道你不觉得这种人很有趣?”
  “那是你觉得。”秦轲斜眼瞥了他一眼,“我最烦这种人。”
  “是嘛?”高易水又扔给他一袋鹿皮水袋。
  秦轲有些疑惑地接过,打开之后,一股浓烈的酒味,但却十分香醇,“什么意思?”
  “这可是卖给唐国王宫里的贡酒,我这么跟人家说话也不是一无所获,人家急着把我往外推,总得找点什么东西搪塞我不是?光是这一袋酒,就值不少钱,而且想买还得托关系。反正我向来觉得,这种人比二愣子好,至少二愣子可不会给我这好东西。”高易水哈哈地笑着,打开自己手上的那只鹿皮水袋,大口喝了一口。
  李求凰好烈酒,自然这供应唐国王宫的贡酒也不是荆吴的清淡黄酒,而是难得的白酒。
  高易水一口灌入,到那股酒液如火一般贯通胸腹,虽然烈性如北地烈酒,可却并不让人感觉到刀割的感觉,而是让人浑身暖洋洋的,就连城外的寒意都褪去了不少。
  他哈哈哈大笑,道:“痛快!”倒是让排队的人不少侧目。
  定安城门口的队列虽长,然而通行的速度却一点也不慢,大概是因为灯会将近,所以门禁也放开了许多,基本上就是军士在货物上看了看,随意翻了翻,也不做太多记录,就摆摆手放行。
  秦轲终于亲眼见证这座雄城之内的繁华,第一时间也是微愣。
  满街都是人,满耳朵都是喧嚣,定安城中的百姓看来个个都是小富之家,竟然少有身穿麻布衣衫的人,就连小贩也是满脸的福相。
  宽阔的街道并不会导致拥堵,马车可以很通畅地在道路的中央两条道路上通过。马蹄踩在平坦的青石板路上,发出“哒哒哒”的声音十分清脆,与店铺门口上轻轻摇曳的风铃声相得益彰。
  高易水看了看,笑道:“天涯相隔系铜铃。”
  “这也是李求凰的诗?”秦轲道,不过即使高易水不回答,他大概也了解了为什么两旁的店铺门口都要挂一串风铃。
  秦轲下了马,牵着缰绳一路缓缓向前,这匹荆吴的所见尽是琼楼玉宇,青瓦、雕栏、花格窗,就连飞檐的顶端都安着不少装饰,远远看上去,就好像一个高傲地昂着头的贵人,正午的阳光让他显得无比伟岸,飘飘欲仙。
  而秦轲抬起头,远远地看见有一栋高高的阁楼在远方,鹤立鸡群。它就宛如触摸天空的一只手,想来那就是所谓的“摘星楼”?
  如果说建邺城在诸葛宛陵的经营下有一种内敛的骄傲,而定安城无疑是张扬的,所有人都愿意表现出自己身为唐国人的骄傲。
  即便墨家保留了稷朝稷上学宫,据说“学士三千,争论声日夜不休”,可那又如何?他们有着一位足可以称之为“诗仙”的国主,即便单论琴棋书画,这天下也没有几人能胜过他。
  这时候,身旁有几人擦身而过,秦轲莫名地心中生出几分古怪感觉,他微微偏头,用眼角的余光,正好看见四人聚拢成团,当先一人文士装扮,显得有几分瘦削,但眼睛深邃睿智,他缓缓地向前,他身旁的人道:“爷,老五在等你。”
  “让他到清水居,我们先去见见那人。”文士道。
  很快,几人消失在人群之中,秦轲想了许久,实在没想起来自己在哪里见过这个文士,而且他的手下,身上感觉带着一股子匪气。
  不过这跟他有什么关系?这世上一面之缘的人很多,或许这也只是其中一位罢了。
  “先找个地方落脚。”秦轲突然道。
  然而这简单的一句话,却让高易水眼神之中出现难得的凝重,他点了点头,道:“好。”
  然而秦轲不知道的是,就在他和高易水、阿布向前走去的时候,文士的脚步突然停了下来。
  “爷,怎么了?”他身后的一人有些奇怪地道。
  路明转过身,深深凝视秦轲的背影,眼神之中微微露出几分疑惑:“这两个人,好像是殿前演武的那两个太学堂学生?”
  “太学堂?”他身后的手下有些不太明白,毕竟他是山匪出身,这辈子也没去过建邺城,虽然听说过太学堂偌大的名号,也听说过这个太学堂接纳一些天赋不错的穷苦孩子读书。
  可以他多年的经历,一直不相信那些达官贵人会有这么好心,或许这又是一项愚弄百姓的说法罢了。
  这时候,乔巴从人群之中穿梭而来,手上还缠着纱布,有血色从其中渗透而出。他低着头,正欲说话,但他顺着路明的目光,正好看见秦轲几人,顿时大惊:“就是他们!爷!头领就是死在他们手里!”
  “什么?就是这几个小子?”路明几个手下顿时群情激愤,摩肩擦掌,“爷,我们找个地方,把这几个人做了吧?”
  路明看着几人,摇了摇头道:“武庭、芦浦,你们跟着他,记住,不能跟得太紧,保持至少十丈距离。”
  “十丈?”两人对视一眼,彼此眼中都有些震惊,这还叫跟踪?
  十丈的距离,哪怕人家有什么动作,自己这边都无法及时反应,若是人家真心想走,这十丈的距离哪儿够追?
  “爷,您不是开玩笑吧?十丈怎么跟?”
  然而路明只是一眼看过去,两人立即寒蝉若惊,低下头去应道:“是。”
  路明看着两人,眯起了眼睛,心想那名叫秦轲的少年,在大殿演武之中展现出来的正是墨家的先天风术,这种奇术能以风来扩张听力,若是一经展开,他那两个手下那点稀烂的跟踪能力还能保证不会被发现?
  “我们走。”他转过身,他并不在乎秦轲等人杀了自己一名得力手下,对于他而言,这些山匪不过是他临时需要的工具,死了便死了。
  而秦轲和阿布是诸葛宛陵的人,如果说他们此行是带着什么不可告人的秘密,他也没有必要非跟他们冲突。
  当然……前提是他们不会挡在自己的路前,否则他即便是需要把他们斩尽杀绝也绝不心软。


第222章 客栈的“汤勺”
  秦轲绕过几个弯,没有像是往常那般问路,毕竟他的手上已经有了一张唐国的地图,而且他的身旁还站着高易水这个活地图,不至于迷路。
  而就在他左转右转之后,终于避开了拥挤的人潮,逐渐深入到显得清幽的小街,不过说是清幽,其实人也不少,灯会还没开始,路旁的商贩们已经把各式的花灯摆在了摊位上,不少人在摊位前一个个的查看,而当有人看准了一只花灯,老板会小心地从袖子里透出一张小字条,递给买主。
  这大概就是灯谜的谜底了。
  不过秦轲来这里当然不是买花灯来的,而是继续向前,很快,三人在一间客栈面前停了下来。
  “望庐山。”秦轲看着店名,心想这定安城真是哪里都充斥着文雅气息,这望庐山,大概又是哪首诗里的句子吧?他把马匹交给小二,而后长驱直入,走到了掌柜的面前。
  掌柜的正在算账,手指轻巧,算盘滴答滴答地响着,像是一首绝好的曲子,他没有抬眼,只是轻声道:“客官是要吃饭还是住店?”
  秦轲深吸一口气,道:“上房有吗?最好是有花梨木桌椅的。”
  掌柜的手指突然停下了,他缓缓地抬起头,露出那张因为年老而生出不少褶皱的脸:“有的,只是桌子时间久了,上面有几道裂痕。”
  “没关系。我喜欢的是花梨木的味道,裂痕嘛……只要里面不藏着虫子就好。”
  掌柜的点了点头,轻声道:“客官这边请,我带你去看看房间。”
  小二这会儿刚刚把马拴好,正好听见最后一句话,有些奇怪,花梨木桌椅在客栈中用得很少,偏偏自己店里正好有那么一副桌椅,据说是掌柜死去婆姨的嫁妆,可这位客人又是怎么知道的?
  不过他也没多想,或许是这位客人真对花梨木有什么狂热的爱好,所以专门打听到的吧。
  而秦轲一行人跟着掌柜一起上了楼,进了一间靠窗的房间,掌柜微微佝偻着身子,关上了门。
  “丞相还好吗?”掌柜缓缓地转过身来,轻声问道。
  秦轲点了点头:“前些日子生了病,不过现在好多了。”
  掌柜的也点了点头:“我远在唐国,也没法尽一份孝心,倒是留了一根老山参,你若是回去,帮我带上吧。”
  秦轲看着掌柜,脸上有些怪异,心想这掌柜的年纪该有六十几,偏偏说什么尽孝心,虽然说天地君亲师的道理他不是不懂,可还是觉得有些难以接受。
  “这些事情就先不说了。”掌柜的继续道,“不知道大人怎么称呼?”
  “秦轲。”秦轲在这种时候也不否认自己“大人”的称号了,毕竟这时候的他,算是诸葛宛陵的一个“联络员”,代表着诸葛宛陵,这个大人二字也是受得,“诸葛……”他刚想把诸葛宛陵的名字喊出来,但很快又反应过来,继续道,“丞相说,你们有东西要给他。”
  掌柜的没有否认,只是眼帘下垂,从自己的袖子里拿出一个盒子来,道:“就是它。”
  秦轲缓缓地打开盒子,眼神古怪,与他所想象的不同,这盒子里不是什么老山参,也不是什么难得美玉,更不是什么记载着绝密讯息的文书,掀开盒子里铺垫着的那层布,里面却是一只,显得十分陈旧,宛如在时间长河中漂流了无数年的……汤勺。
  “这……”秦轲不知道说些什么好,或许这个汤勺是什么朝代皇帝用过的东西?是一件古董?哦对,诸葛宛陵在的大殿里,确实有几个架子,上面摆设着不少的瓷器、青铜器……
  “这是什么朝代的东西……”秦轲憋了半天,终于忍不住问道。
  高易水却显得眼神有几分狂热,听见秦轲说了这样一句,翻了个白眼,心想这小子没文化到一定境界了:“这是上古圣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