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3C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神启者说-第136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高先生出去了。今天晚上正是灯会第一夜,他说要出去逛逛……嗯,他说的是‘采风’。”
  “得了吧。他就是想四处玩儿。”秦轲对于“采风”这个词嗤之以鼻,“反正我也没见他四处采风之后作出什么曲子,到哪儿都是骗吃骗喝。”
  阿布笑了笑,不置可否,只是道:“吃完了洗个澡吧,你这一身汗臭味,不知道的还以为你是个脚夫。”
  秦轲点了点头,却突然想到什么,站起身来,走到窗边。虽然说这间客栈并奢华,但隔音却非常好,在房间里,他只能听见外面有细微的喧闹声。
  而当他推开窗门,定安城那早已经酝酿多时的喜庆气氛当即扑面而来,灯会已经开始,锣鼓的声音与丝竹交织在一起,有舞龙的队伍从下方翻腾而过,这条并不算繁华的街道上也已经挂满了花灯,一道道光芒聚拢成一团,驱走黑暗,把整座定安城的夜映得就像是白天一般。
  “我们也出去逛逛吧?”秦轲第一次来定安城,对唐国的灯会也来了兴趣,靠在窗边道。
  阿布挠了挠头,他倒是不怎么喜欢这样拥挤的人潮,不过既然秦轲提议,他当然点头应允。
  秦轲吃完了菜羹,又用小二端来的热水舒舒服服地洗了个澡,换上一身干净的衣服,全身顿觉轻松不少,就连脚步也轻盈起来,窗外锣鼓声依旧,有歌女在戏院浅唱,声音甜美,这让秦轲更多了几分过节的感觉。
  跟着歌女哼着那首莫名其妙的歌,拉上阿布,他俩走下楼,看到外面那番热闹的景象,两人对视着笑了笑,如两条跃入水中的鱼,很快就挤进人群之中消失了踪影。
  而在客栈外的一处茶铺里,有两人相对而坐,一人已经昏昏欲睡,纵然这唐国灯会热闹非凡,可毕竟谁也不是铁做的,在这里盯梢这么久,换做谁都得无聊。
  “嘿!嘿!醒醒,醒醒!人出来了。”那名叫芦浦的山匪用力对着武庭拍了一巴掌,还没等武庭缓过神来,他一马当先窜入了人群之中,而武庭则是慌忙地扔下茶钱,三两步跟了上去。
  茶铺老板收了钱,一边擦着桌子,边奇怪地看着两人远去的背影……这二位客人,面前的茶点茶水都没怎么动过,却是从白天坐到了晚上,行为着实怪诞有趣。
  “虽说建邺也有灯节,可从来没见这么热闹过。”秦轲走出街区,逛到了大道上,舞龙的队伍一支接着一支,而就在他刚刚侧头的一刻,一群孩子们手持着灯笼嘻嘻哈哈地追着龙而去,身后的几位父母则是眼神温和,呼唤道:“小心些,别摔着了。”
  “好!”孩子们异口同声地应了一声,继续向前追着龙,大呼小叫。
  秦轲看着那群奔跑着的孩子,莫名地想到了自己孩童时刻,那时候他的父亲在田里插秧,他就在田边追蜻蜓,抓青蛙,烈日炎炎,但他一点也不觉得热,反倒是他的父亲一直催促着道:“去树荫里站站,去树荫里……”
  或是笑着解下自己头上绑着的汗巾,搭到秦轲那毛发稀疏的脑袋上,生怕他热出病来。
  现如今……物是人非,父亲母亲早已离他而去,他仅存的,只有和他们在一起的零碎记忆,随着时间的推移,他甚至有些回忆不起那襁褓中的妹妹的模样,也只记得母亲人到中年却依然姣好的面容,再具体的,他摇摇头……记不清了。
  这让他莫名地生出几分伤感来,会不会有一天,师父的模样也会在他脑海里慢慢地被淡忘……
  阿布在他的身边,突然伸出手指着道:“看,后面是舞狮的队伍。”
  秦轲回过神来,顺着他手指的方向看去,确实是舞狮的队伍,只不过与前面几乎延绵不绝的舞龙队伍一般,唐国定安城的舞狮队伍同样气势恢宏,仅仅秦轲能看见的,就有百只“狮子”在追逐着最前方一人举着的“绣球”,彼此之间还有不少的明争暗斗,一举一动把狮子的性格展现得淋漓尽致,煞是好看。
  阿布忍不住拍起手来,道:“先生当了丞相之后,倡导荆吴节俭,很少有铺张的时候,所以建邺城即使有灯会,也从来不会如唐国这般宏大。不过不得不说,唐国毕竟是底蕴深厚,一个灯会竟然有这样的景象。”
  “我记得,唐国好像是当初稷朝最富庶的地方之一?”秦轲回忆着自己在太学堂读过的书籍道。
  “是,另外一处就是我们荆吴了。”虽然秦轲并不出生在荆吴,不过既然秦轲的师父是诸葛宛陵的弟弟,加上阿布拿秦轲当自己人,他也就直接用“我们”来说,“荆吴沿袭当年的吴国,本是天下膏腴之地,只不过因为后来分裂之后大小士族各自为战,自然也就衰弱了下去。相比较之下,当年唐王却是励精图治,用贤臣,施仁政,平时吃饭不超过三个菜,出门的马车三匹马甚至都是驽马。在这样的努力下,才换来了唐国的安宁,也成就了现如今唐国的富庶。”
  “听起来是一位好国主。”秦轲感叹道,“不过也不知道当初的唐王见到如今的唐国如此奢华,会有什么感想,是欣慰呢,还是愤慨呢?”
  “前人之事,终究不可论了。”阿布摇了摇头。
  不过说归说,两人倒是没有那闲心去为唐国的社稷操心,何况就现在看来,李求凰治下唐国的百姓安居乐业,莫不以身为唐国百姓为荣,说不定他的这种作为,反而最为适合唐国。
  人群有些拥挤,所以两人只能是跟着人潮缓缓前进,一路上,两人不仅仅见了舞龙还有舞狮这般气势恢宏的队伍,也见到了踩着高跷,脸上用颜料画出丑样的滑稽丑角,顺势还在一家店铺吃了碗香甜的汤圆,路边有老板举着插满糖葫芦的稻草人叫卖,秦轲摘下两只,一只交给阿布,两人就这么一路吃,一路走,竟然也不觉得厌倦。
  就在这时候,人群之中突然传来了一声哗然,秦轲和阿布两人挤开人潮,好奇地凑了上去,原来是有一人举着一卷竹简正在对着人群声嘶力竭地大喊,秦轲一开始还以为是出了什么事儿,只是大喊之人却并无悲切,而是满脸的得意,好像恨不得所有人的注意力都被他吸引而来。


第225章 诗文
  “国主今日又写诗啦!书简就在我手上!”他大声喊着,一时间,不知道有多少人向着他聚拢了过来,就连后面踩着高跷的队伍一时间都被拥堵折腾得脱节。
  秦轲从人群之中还看见了许多官差打扮的人,只不过他们倒是一点也没打算要上前去维持秩序,反倒脸上堆满了笑容,似乎也在期待些什么。
  只是那人喊了许久,永远都是那两句,顿时引起了不少围观者的不满,有人斥责道:“国主新诗到底是什么?别卖关子,赶紧说。”
  “就是,你光喊不说,谁知道你是不是在故意吹牛?”
  “胡老百,你这个卖关子的性格能不能改改,信不信老子打死你?”这位显然是老熟人了,也不给面子,张口就大骂。
  当中的胡老百得意地笑着:“急什么,我可不是在吹牛,我胡老百别的不行,可这传信的事儿从来没吹过牛,国主每年在灯会都会作诗一首,想想当年贵妃娘娘嫁入宫中那日,国主作的那首‘云想衣裳花想容,春风拂槛露华浓’不正是我传的?”
  提到这首诗,围观的唐国百姓们面色倒是缓和了些许,有人重新念着这首诗,细细回味着道:“如今听来,国主这首诗仍然令人惊艳,能让国主做出‘云想衣裳花相容’的贵妃娘娘,不知道是如何美丽的人儿,此生若是能得见一次,即便是让我折寿一年都值得。”
  此言一出,顿时有人嘲笑道:“还折寿一年?就算你折寿十年,贵妃娘娘也不可能在你面前出现哪怕出现一次。癞蛤蟆想吃天鹅肉,尽想好事儿。有这样的美人,国主自然是不舍得让他抛头露面的,何况贵妃娘娘不仅仅只是一位美人,还是一位贤内助,有她在侧辅佐,我唐国才日益强盛,压着那蠢蠢欲动的荆吴不能北上,墨家纵然疆域最广又能如何?还不是进进退退,何时占到过便宜?”
  “我是说即便!即便你懂吗!我又没真的指望!”
  秦轲看了阿布一眼,低声道:“贵妃娘娘?是那位……杨贵妃杨太真吗?”
  阿布默默地点了点头。
  在荆吴的时候,太学堂的课上始终绕不过去的有这几个人,其一,自然是秦轲见过的那位“墨家上将军王玄微”,在黄汉升认为,墨家现如今两派相争,墨家巨子虽然尊贵,却难以平衡两方,不足为荆吴大患。而上将军王玄微却是少有的墨家实用派,不论是法家还是儒家,都不敢轻视这位战功赫赫的上将军,就算荆吴如今与墨家交好,可谁都知道,逐鹿天下的乱局之中,双方迟早还要一战的。
  其二,是沧海的曹孟,据传此人胸襟开阔,气度非凡,手下猛将如云,更有刘德这样的军师祭酒从旁出谋划策,虽居于苦寒之地,却能一举训出“虎豹骑”这样的铁甲重骑与群雄争锋,将来也必然会成为荆吴大敌。
  而其三……便是这位名为杨太真的杨贵妃了。
  她虽是一介女流,黄汉升却说她在李求凰的放纵之下,已是逐渐总揽了朝政,说一不二。
  在唐国,百官最重视的不是生性闲散的李求凰时不时就取消的早朝,而是在内阁之中,与杨太真商议朝政,当初发兵荆吴也正是她的果断决策,若非有诸葛宛陵和高长恭两人默契配合,还有那些前吴国士族鼎力相助,只怕唐国现如今已经占据南方疆土,席卷天下了。
  这样的女人,仅仅只是只是听闻,就已经让秦轲生出几分敬畏。
  “别吵别吵!”胡老百笑着喊道,“你们还想不想听新诗了?”
  “你倒是说啊,别光在这里扯淡放屁!”
  胡老百哈哈大笑起来,终于在万众期待之下,打开竹简,缓缓念道:“两人对酌山花开,一杯一杯复一杯。我醉欲眠卿且去,明朝有意抱琴来。”
  其实胡老百的声音不错,沉重但不压抑,微快但不轻浮,只要他不再声嘶力竭的呐喊,他足可以当一位说书先生,或者是吟咏的诗人,而在他念出这首诗之后,众人也沉寂了下去,不管是贩夫走卒还是商贾官宦,似乎都是在细细品味着这首诗的韵味。
  后面的人有些听不真切,自然有前面的人一点点向后传达,一时间,除了锣鼓的声音,整条街道上鼎沸的人声竟然为之一空。
  反倒是秦轲有些惊奇,难不成这唐国……人人都懂诗不成?他皱了皱眉,也默默念起了:我醉欲眠卿且去,明朝有意抱琴来……
  这位唐国国主果真是潇洒风流。
  不过,他显然不像唐国百姓那般对李求凰有着一种近乎狂热的崇拜,诗文在他这里甚至比不过那蒸笼里的肉包子,轻笑了一声,他也就趁着众人不在意,小心翼翼地带着阿布离开了街区。
  走出很远,秦轲大呼小叫着道:“我算是发现了,唐国的所有人都是疯了的。”
  秦轲吐了吐舌头,然而正好擦肩而过一名魁梧的壮汉,听见他的这句话,顿时对他怒目而视,秦轲知道自己有些理亏,自然也没辩解,径直往前走去,看背影倒有些落荒而逃的狼狈。
  “这也算是唐国的一种风土人情?记得前朝还有个楚王喜欢细腰女子,书上记载‘楚王好细腰,宫中多饿死’大概也是同理的。”阿布失笑,正想接着说两句,却突然感觉到秦轲在用力地扯着自己的袖子。
  秦轲的眼神深邃微亮,他比划了一个手势,拍了拍阿布的肩膀,低声道:“有人。”
  有人当然不是说街道上有人,在今日的定安城内,到处都是四面八方涌入的人潮,现在想要找一条冷清无人的街道才真是一件难事儿,而他很快反应过来,秦轲口中的“有人”,是指有人跟踪。
  阿布警惕起来,但嘈杂的人群让他根本无法判定到底谁是跟踪者,秦轲则是再度拉扯了一下他的袖子,说道:“别太明显。”
  他在九江城的时候就跟高易水学了一招,知道此刻他们最需要的,反而是保持平常,装作根本没有发觉的样子,若是他们去注意旁人的神情,左顾右盼,反倒会让对手看出来他们已经察觉到有人跟踪的事实。
  “是谁?”阿布显得身子有些僵硬,强迫自己跟着秦轲往前走,不要回头,“是九江城跟踪你的那些人吗?”
  “还不知道。”秦轲跟阿布说过这件事情,就连周公瑾也知道,只是周公瑾虽已派人去调查,但估计寻不到什么蛛丝马迹,“不过这次他们的跟踪显然比以前谨慎得多,我也是刚刚急忙从人群中跑出来的时候,才感觉到了些许异样。”
  他展开风视之术,然而满耳朵的嘈杂让他差点背过气去,在这种情况下,他已经不可能用风视之术从人群之中找到那几名跟踪者,只得道:“我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