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3C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从笑傲开始的江湖路-第310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水?”

    尤楚红、宇文伤等人脸色皆有些奇怪。宁道奇却不以为然道:“太公、周工、召公秉政,并无不妥。老道才疏学浅,此道不甚精通,虽被迫卷入其间,又何必胡乱插手,对天下百姓都不是福祉。”

    沈元景说道:“原来如此。以成王之幼比拟寇仲之私,倒也无差,我便说宁兄智慧,定不会被浮云遮住眼界。不过眼前之事,终须解决,我可拖得,你们能否拖得?”

    晁公错正要说话,就听得一声咳嗽,寇仲从拐角处现出身来,衣衫破碎,双颊苍白,说道:“沈师果然明察秋毫,我就知道瞒不过你。”

    他往前两步,说道:“我同意了,只要你们放过杨公卿,我便罢兵,退回彭城。”他双目冒着火花,咬牙切齿的说下这句。

    沈元景瞥了他一眼,说道:“你这般说话,好似我在求你一般。不过罢了,也不是一次两次的事,刚才我也算是自戳双目。你们走吧。”

    寇仲并不答话,等他安排周军及赵德言等,放了杨公卿军出城,却还不肯走,沙哑着说道:

    “此事终了,我们再算算欧阳先生的血债。”他拔出长刀,遥遥指向魔门两人。

    赵德言并辟尘脸色大变,齐齐看向沈元景。

    沈元景厌恶的说道:“狗仗人势的东西。以为宁兄在此,你便可以放肆么?不妨试试,看你们四人齐上,宁兄护得几个。”

    寇仲脸上红意一闪,不知是气还是羞愧,就要往前。可宇文伤从头到尾都不说话,现下和另两人也是一动不肯动。

    宁道奇伸手一拦,说道:“寇仲,回去吧。沈兄手段高明,老道并没有半点护住你们的把握。”

    寇仲恶狠狠的说道:“今日就算拼了这条贱命,也要报欧阳先生之仇!”

    晁公错立刻站出来说道:“陛下怎可如此冲动?战中殒命,本属正常,何况你执意要孤身入敌后?若是光明正大决斗,我责无旁贷,为这般一己之私拼命,恕晁某不奉陪。”

    他曾经与宁道奇切磋过一番,最能明白大宗师的厉害,既然宁道奇都对沈元景忌惮万分,他哪里还有胆子出手。

    寇仲大怒,可宇文伤和尤楚红显然也是一般态度,他无可奈何,只得求助似的看向宁道奇,后者也摇摇头。

    他顿生绝望,气愤的看向沈元景,说道:“沈浪你就一定要自甘堕落,包庇这些魔门中人么?”

    沈元景眉毛一挑,手往剑上一按,转头看向宁道奇,说道:“我要诛杀叛逆,宁兄是否要阻止?”

    宁道奇脸色凝重至极,全身紧绷,摇头道:“徐帝一人之身,系半壁江山,我不能让你如愿。”

    晁公错几人连忙退开几步,现场气氛紧张到令人窒息。

    这时李世民策马扬鞭而至,大笑道:“先生,徐军无人主持,逡巡不前,洛阳入我囊中矣。”

    沈元景这才松开了剑柄,说道:“小不忍则乱大谋。现下也还不是和宁兄决战到时候,要等你成长,我才能籍此前踏一步。你们走吧。”

    宁道奇谢过,一拉寇仲。后者挣脱不得,说道:“沈浪,今日之仇,来日必有所报!”

    沈元景眼中杀机一闪,说道:“叛逆之人,总觉着师门他对不起,却从不想是不是自己豺狼之性,一味索取。”

    这句话说得极为大声,满城皆知。宁道奇沉默不语,晁公错等人看向寇仲,亦是露出鄙夷神色。

    寇仲涨红了脸,说道:“你不过仗着武功可定人生死,迫人屈从,哪里明白人心向背的道理?”

    沈元景冷笑者,朗声道:“当初你当初求我教授你武功的时候,怎么不这么硬气呢?生死不能选择,难道拜师学艺也不能吗?”

    他不再去看寇仲,对宁道奇说道:“此人已废,不足为虑。宁兄你带回去罢,替我跟梵清惠、了空说一声,明年五月,我方出得此世七年,江都城外决一死战,由此而起,由此而终。”

    宁道奇脸色沉重的点点头,带着其余三人离去。

    李世民这才明白过来,方才那一声大吼不合时宜,讪讪的笑道:“我今日才明白先生所说,寇仲难为人主是个什么意思。君子不立危墙之下,何况人君。他这般随心所欲,乃是极度自私,确实不是当皇帝的料。”

 第144章 旬日到江南

    寇仲撤兵十分干脆,李世民亦依言没有再追。

    赵德言与辟尘等魔门中人也知自己不受待见,携带了不触及李世民底线的财富,在天亮之前离去。

    洛阳如此轻易落入周国掌控之中,是李世民没有预料到的,更让他意外的是,南方楚国之战也是同样轻松。

    就在班师回朝的途中,他接到了朝廷送来的战报,详细叙述了这一战。

    李靖制定了三路攻巴陵的策略,屈突通牵制、他率主力顺江而下,两个弟子苏定方和侯君集越过长江,深入楚国腹地侵扰。这一仗打下去,差几也要两月。

    就在他和梁国对峙之际,苏定方和侯君集争功不合,后者抢先一步往南而去,一日破五城。

    苏定方见争不过,不由大急,调转兵马,绕到长江对面,从巴陵城背后攻去。他本是心存不成功便成仁的念头,岂料一路急奔,竟然毫无阻隔,叫他轻而易举的攻到巴陵城下。

    会逢萧铣开城逃走,被他兜头截住,然后杀入城中,引发大乱。李靖趁机攻城,一战而定。

    李世民看罢大笑道:“苏将军真是洪福齐天。香家本是魔门埋在梁国朝堂,牵制萧铣的棋子,危急时刻久不见石之轩现身,遂起了别样心思,欲要诛杀萧铣,独揽大权。想是他家料定木已成舟,石之轩也会退让。

    那邪王弟子侯希白也真是幼稚,这等时候还被香家子弟香玉山诓骗去看什么美人,对此事一无所知,政变之后,差几身亡。听闻他与寇仲相善,果然是物以类聚、人以群分。”

    巴陵城破,萧铣伏诛,香家见除。

    侯君集不服,趁着辅公祏在九江与徐国大军对峙,出奇兵攻占了豫章。此举倒是帮了杜伏威一个大忙,使之迅速拿下了辅公祏。

    南方两国倾覆,虽然还有岭南宋阀,以及北面梁师都、刘武周、罗艺、高开道四个势力,可东西对峙的大势已然奠定,除非其中一方犯下大错,否则这局面定要持续很多年。

    周军已然占据主动,从南到北形成一个半圆将敌人包围。虽然徐国明显处在颓势当中,其内的大小势力反倒了更加的团结。

    若是叫沈元景与李世民夺得天下,他们一个个失去都要失去滔天权势与荣华富贵,岂不是比失去性命还要让人难以接受。

    会翌年暮春,周军分三路攻徐。北面屈突通为帅,领导秦叔宝、程咬金、罗士信等,攻彭城;南面李靖为帅,领苏定方、侯君集,从江夏、豫章出兵攻九江,以一只偏师攻余杭。

    ……

    李世民亲率大军,领刘黑闼等,出洛阳,直扑江都,一场统一天下的大战由此开启。

    周国中路大军行进路线多为杜伏威势力范围,其将主要精力放在九江,徐国救援者乃是宇文家骁果军,不肯用心。

    周军长驱植入,一路攻到了寿春,杨公卿赶来驻相助,扎在庐州,才形成对峙。

    李世民扎营在淮水边,设下大宴,笑道:“后汉之时,汝南袁家四世三公,不可谓不显赫。袁公路割据淮扬,甫一得到和氏璧,便以为天命所在,旋即称帝,显耀于一时,却在旦夕之间灭亡,何也?

    倚家势成事而不能得士爱民,以至众叛亲离。如今我才明白过来,先生为何敢抑制世家,罢黜门阀,驱逐武林势力,这些纵然能够左右一时之局势,终究是要风流云散。”

    身边的臣子和将军齐齐称赞,一时间君臣尽欢,气势高昂。宴后分兵两路攻庐州和寿春,虽未能攻下,却极大的震慑了两城的守军。

    杨公卿军背井离乡,人心浮动,一时士气低落;另一边骁果军屡战屡败,早就没有杨隋精锐时候的气势,见周国军势强盛,畏畏缩缩。

    李世民并不多做停留,从两者之间穿过,直扑金陵,两军竟不敢出战,让其顺利抵达。

    这一动作如同尖刀,插入了徐国腹地,彻底打乱了寇仲与鲁妙子制定的计划,也打破了两方之间的平衡。

    周军气势大盛,以等量兵马围困独孤阀和大江会等势力镇守的金陵之时,还敢出兵滋扰江淮军都城历阳。

    远在九江的对抗李靖的杜伏威大为震恐,多番请求徐国朝中出兵援助。可北面原瓦岗寨一众人马对抗屈突通,南面林士宏被侯君集偷袭,自顾不暇。

    寇仲要尽起跟随他的精锐之士援助,可慈航静斋与鲁妙子皆以为不可,强令他重兵囤积在江州,以逸待劳。同时勾连塞外,又有梵清惠亲往岭南,劝说宋阀出兵。

    李世民闻之大笑,安抚手下道:“先生与我早有预料,已然安排大军陈兵边境。况且徐国纸上谈兵之辈太多,难道不知胡虏冬休以利于人马繁衍,得到春季人困马乏,怎会有出兵的能力?想来也不过是小战不断,大战不起,不足为虑。”

    边关奏报,果是如此。另有岭南传来讯息,宋缺因徐国勾结外虏,不愿出兵。寇仲无奈,只能下令请杜伏威放弃九江,回转历阳。

    杜伏威勃然大怒,又是无奈,只能放弃九江,乘船顺江而下,等到了历阳,尚未通报友军,突然只身一人,入到周营,求见沈元景和李世民。

    他说道:“杜某不自量力,只以为能够在这乱世逐鹿,却是到了后来,大业未成,荣华未就,先和生死兄弟生分,反目成仇。现下更是狼狈,落到进退两难的境地,不若早降,请陛下给江淮军的兄弟们一条活路。”

    李世民喜道:“杜公愿来归顺,自是天大的好事。过往种种,皆不追究,只要从今而后,遵纪守法便可。”

    杜伏威也知道周国一直以来,对武林势力限制颇多,若非万不得已,也不会来此,心中叹息一声,道:“谨受命!”

    沈元景问徐国之事,他忿忿不平的道:“是我眼瞎,错信了寇仲那小子,行事太过随心所欲,不似人主。我屡次劝他不要对信任慈航静斋与鲁妙子言听计从,多多收拢势力,加强集权。

    可他不听,反倒以为我是离间他和那帮尼姑和鲁妙子的关系。虽名为父子,实则路人,亏得我有大军在手,才不致被他身边那帮小人所伤。

    现下果不其然。他早时冲动,屡屡孤身犯险,犯下大错;现下正该亲征,以涨士气,又畏畏缩缩,留在江都。

    不是我小觑陛下,他若肯出兵到前线,则彭城、寿春、合肥、九江与余杭连成一体,莫说到五月决战江都,便是再过三年,也不定能下。可偏偏这时候矜持,如之奈何?”

    沈元景摇摇头道:“你等追求不已,本就不是一体,绝无可能一心。纵我不以五月决战的言辞相惑,破败也只在今年。”

    杜伏威仔细一想,却是如此,不禁颓然。俄而又道:“我还有一事求肯。今番肯来,实则辅公祏念及旧情,不忍我玉石俱焚,劝我归周。我愿以陛下赏赐的荣华富贵,抵消掉他之罪孽。”

    李世民沉吟一番,说道:“既然杜公担保,那只要他不再作奸犯科,朝廷绝不下令追讨。”

    杜伏威心悦诚服,当夜献城,受封历阳郡公。

    不一日,李靖顺江紧追而来,得知历阳归附消息尚未传出,遂献计将城中的江淮军船只弄得破破烂烂,顺水流到金陵。

    独孤峰以为历阳城破,惊慌失措,也不打探便连夜逃走,金陵不战而定。

    又五日,周国大军围困江都。

 第145章 转眼至江都

    李世民与沈元景坐在马上,身后就是周国数万大军。

    他一指对面,笑道:“近来行军太速,以至于我有些目不暇接、眼花缭乱,几乎分辨不出自己怎么来此的。

    先生看有男有女,有老有少;有光头和尚,青袍道人,儒服士人,贵家公子,唯独没有身着铠甲的将军。

    徐国上下这幅模样,不像是两军对垒,反倒如同庙会,什么人都出来了。寇仲果然是一副江湖做派,把军国大事,当做了儿戏。”

    沈元景冷哼一声,说道:“你还有脸说别人,你夫妻二人不也是如此。一个不好好在长安临朝听政,偷摸前来;一个束袖跨剑,一副武林中人打扮,难不成你是要去跟寇仲刀剑定天下?”

    李世民讪讪笑道:“他摆明是要用江湖的方式来决斗,我若是不照着他的的意思来办,那就只能是一场大战。他若固守江都,城坚兵精,想要攻下,旷日持久,不知要牺牲多少士卒性命,多少百姓遭殃。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