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3C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北渊仙族-第350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对宋国而言,六皇子的身份是什么,根本不重要,地盘才是最实惠的。
  赵靖邦冷哼一声:“想要地盘可以,你们有本事打到哪儿,哪儿就是那孽障的地盘。
  没本事打下来,在这跟老子放什么屁?
  战场上拿不到的东西,难不成还想靠嘴皮子拿到?”
  宋国金丹答道:“领土问题分歧太大,咱们暂时搁置。
  六皇子可以去尊号,作为宋国的一个诸侯,武成关以北的地盘,都是他的封地,各位以为如何?”
  这货憋了半天,总算把真实目的说出来了,就是想把赵国的地盘,变成宋国地盘。
  赵靖国拍案而起:“赵国十三郡寸土不让,连武成关都是我赵国的。
  你们和三宗逆贼的协议,与我赵家无关。
  你宋国敢吞我赵国一寸土地,我们必定不惜一切代价攻下宋都,屠宋氏全族,我赵家灭族也在所不惜。”
  赵靖国是赵国宗正卿,算是赵家族长。
  他的话,基本就可以代表赵家和赵皇的意思。
  赵家人什么德性,大家都知道。
  火一上来,不把对手干趴下,决不罢休。
  当年被魏国惹火了,愣是连魏国带和事佬周国一起打,还硬吃下了一个郡。
  周国都镇不住赵家人,宋国这点实力,就更不够看了。
  双方争执不下,谈判之人无权做出更多让步,只能择日再谈。
  三日之后,双方再次谈判。
  宋国金丹倒是好说话了,上来就说道:“我们陛下同意,六皇子殿下可以作为赵国的诸侯王。
  武成郡、万灵郡、镇南郡作为六皇子的封地,但武成关必须归我宋国所有。”
  王道远对赵靖国等人笑道:“我就说吧,没必要谈下去。
  没有杀怕宋偃小儿,怎么谈都没用。
  再杀几个金丹,他们就会说人话了。”
  赵靖国等人也做出一副要起身离去的样子,玄冥真人连忙劝阻:“经过上次商谈,双方的分歧已经小了很多,咱们可以继续谈。
  赵皇有什么要求,也可以说出来。”
  赵靖邦一脸无所谓的样子:“陛下的意思很简单,赵国国土一寸不让,武成关必须归赵国。
  赵凌天那个孽畜可以作为诸侯王,但封地仅限于你们目前控制的赵国领土,我们不会再退让分毫。”
  宋国金丹不假思索,直接答道:“我们同意赵国的要求。”
  此言一出赵国一方的四名金丹都愣住了,怎么这么痛快就答应了?
  王道远很快反应过来,可能是宋国后院起火了。
  不过,话都说出口了,也不好再改口。
  万一惹恼了宋偃,这愣种还真干得出和赵国同归于尽的事来。
  再说,宋国灭亡,赵国就要直接面对齐楚吴三国,对赵国极为不利。
  还是让宋国有一定的自保能力,给赵国当盾牌比较好。
  宋国和万灵宗、残阳宫,也不可能再做出更大的让步。
  随后,双方商谈了各项细节。
  一天之后,赵皇和宋偃正式签订和约。
  六皇子于当天宣布退位,赵皇封其为镇南王。
  从他宣布称帝,到现在退位,正好二十九天,差一天才满一个月。
  六皇子受封之时,王道远嘲讽道:“皇帝不满月,万古第一人。”
  其他赵国金丹,也都纷纷出言嘲讽。
  六皇子虽然胆小,但脸皮厚度还可以,被这么嘲讽,都能面不改色。


第六百三十二章 论功行赏
  双方的协议达成,宋国退兵。
  赵皇留下了赵凌炎和赵凌虚,驻守偃月山和南黎山。
  其他人则返回三河坊市,准备论功行赏。
  赵国虽然没有统一,但当年的十三郡,只剩一个半郡尚未收复。
  而且,这剩下的一个半郡,名义上的主人,还是赵家人。
  在表面上,赵家已经完成复国大业。
  既然完成了复国大业,那自然要封赏功臣。
  当年赵国的都城,在万川河以北,三河坊市西北方向两千多里处的龙游原。
  属于三河郡范围,又紧邻赵国灵田最多,灵药、灵谷产出最多的广原郡。
  龙游原方圆千余里,四周都有山脉拱卫,还有三条四阶上品灵脉,周围河流众多,是绝佳的建都之处。
  当年的龙游城,周长八百里,是赵国第一大城。
  不过,三宗反叛之时,将龙游城夷为平地。
  现在龙游原上,连残垣断壁都不剩了。
  现在赵国并未真正一统,还有六皇子那个败类占据西南。
  赵皇要彰显自己的正统地位,都城最好是建在原处。
  赵国百废待兴,短时间内还无力营造这么大的城池。
  赵皇也就因陋就简,将都城临时安置在三河坊市。
  等赵国从战乱中恢复元气,再重建龙游城。
  三河坊市离龙游原不远,以后迁都也方便。
  封赏功臣,自然就在三河坊市。
  原先的三河坊市镇守府,变成了赵皇的临时行宫。
  众位参战的金丹修士,都来到镇守府。
  连临海州战死金丹修士的族人,也都到场。
  虽说他们之前都是为六皇子战死的,但名义上也是为了赵家。
  三河坊市大战时,也斩杀了不少三宗修士。
  这些战死的金丹,也有些功劳。
  镇守府的议事厅,被改造成了朝堂。
  赵皇高坐主位,赵靖国和赵靖邦两个长辈分立两旁。
  下方赵家族人和外姓修士分立两旁,赵家人在东,以临海王为首。
  外姓在西,以王道远为首。
  赵皇开口道:“此次扫平叛逆,众卿居功甚伟。
  首功当属清璃郡王,他献策断幽冥宗阴气,在九幽玄晶矿脉消耗三宗实力,数次斩杀强敌。
  最终逼降幽冥宗,为朝廷招纳了镇阳真人等几位高手,王师这才占据绝对上风。
  平定残阳宫之后,又挥师南下,夺取大半个万灵郡。
  此后在南黎山,又与镇阳真人等合力斩杀宋国三名金丹。
  最后,提出断敌后路的策略,逼得宋国求和。
  若无郡王,即便能够复国,恐怕也损失惨重。
  先前给郡王的许诺会立刻兑现,另外山北混乱,尚需高手镇守。
  郡王实力极强,清璃郡国又毗邻山北,这重任就只能交给郡王了。
  自此,山北诸事,由郡王一言而决。”
  赵国外姓最高只能封郡王,王道远到这个地步,爵位已经无法再封。
  将镇守山北的重任交给他,其实就是变相地增加封地。
  当年,赵国在山北打下了大片地盘。
  不少赵国将士,就在山北建立家族。
  后来三宗叛乱,这些家族没了支持,也就渐渐衰落下来。
  现在还有不少残存的小家族和小宗派,归元剑宗是其中最大的一个。
  这些小势力整合起来,也非常可观。
  赵皇这个策略倒也不错,以后赵国的国策将是休养生息。
  之后,是解决万灵宗和残阳宫的残存势力。
  数百年内,根本无力对山北用兵。
  山北经过炼尸大闹一场,妖族和半妖的战争虽然缓和了一些,但仍在持续,闹大的风险仍然存在。
  那些人族小势力,若是无人撑腰,迟早都要覆灭。
  与其看着他们覆灭,还不如交给王道远。
  清璃郡国向北扩张,对整个人族都有好处。
  赵家历代先君,在人族大义上,是向来不含糊的。
  随后,是对赵家众人的封赏。
  临海王虽然参战不多,但联系各方的功劳不小。
  他的爵位已经是赵国最高,没有再封的余地,只能在临川郡给他加封地。
  赵靖国打硬仗最多,虽然没有斩杀强敌,但一直是顶住对方最强的修士,起到定海神针的作用。
  他之前便是公爵,王爵不可轻封,就给了他一个世袭安国公的爵位。
  原本的安国公爵位,是宗正卿附带的,不能传给后辈。
  至于其他赵家人,都封了侯爵。
  临海州各家族,顾成峰功劳最大。
  虽然没有斩杀强敌,但从头打到尾,封侯爵。
  封地为顾家在临海州原有的地盘,又在临川郡加了一块封地。
  其他有金丹参战的临海州家族,都封了伯爵,也都在临川郡加了封地。
  河阳石家、临川沈家,以及寒江卫家,这些残存的老贵族都恢复爵位和封地,增加了一些封地和自主权。
  最后就是幽冥宗和残阳宫投诚的众人,赵皇说道:“尔等幽冥宗和残阳宫投诚修士,曾犯下滔天大罪。
  但念尔等已经悔改,更是立下大功。
  之前的罪过既往不咎,之前许诺的爵位,依然奏效。
  镇阳真人在与宋国修士作战中,立下大功,晋封侯爵。
  尔等可有异议?”
  钟镇阳和钱阳都看了看王道远,示意他帮忙说几句好话。
  拿人家手软,既然收了好处,总不能不办事。
  王道远拱手道:“启禀陛下,钟镇阳和钱阳等人虽然弃暗投明,但毕竟曾犯过大罪。
  若是让他们与我等始终效忠赵家的修士并列,我等心中不服。
  以臣之见,不如将他们的封地放在山北苦寒之地,以示惩戒。”
  这话一出口,赵家本家修士自然没有意见,这些投诚之人都是仇人。
  即便不能杀了他们,也不能让他们好过。
  放到山北苦寒之地受苦,再合适不过。
  老勋贵和临海州修士也很赞同,他们一直对赵家,却与几个投诚的敌人同列。
  能让他们低一等,心里才舒坦。
  钟镇阳等人更没有意见,这是花了大代价求来的。
  这样做能照顾到大多数人,赵皇自然也没有意见:“郡王言之有理,既然如此,幽冥宗和残阳宫投诚修士,都分封到山北。”
  钟镇阳等人齐声谢恩,赵国掌管礼仪的人所剩无几,封号暂未拟定。
  封赏完众人之后,赵皇笑道:“郡王家中的那名叫王明山的后辈,天资卓越。
  朕膝下还有几个孙女,清玄的三女儿玉璎,有一百三十余岁,与王明山年龄相当,紫府中期修为,以后未必不能结丹。
  将玉璎许配给王明山,不知郡王意下如何?”
  之前已经商量好的事,王道远自然没有意见。
  赵清玄可是太子,他的女儿以后就是公主。
  王道远连忙拱手道:“明山这孩子能娶太子殿下之女,也是他的福分。”
  赵皇点了点头:“郡王同意便好,此次能及时拿下寒江关,堵住魏国东进之路,多亏了当年大皇兄留给我的后手。
  皇兄本应继承大统,却死于逆贼之手,幸而王家保下皇兄的嫡长孙赵梁。
  现在赵梁既已入赘王家,我也不再强求。
  但赵梁的子孙不少,能否让其中一人认祖归宗,延续大皇兄香火?”


第六百三十三章 人造秘境
  赵皇提出这事,王道远也不意外。
  当年大皇子是声望最高的继承人,最后几乎得到所有赵家附属势力的认可。
  大皇子临死前,托人将后手交给赵皇,这就是说大皇子打算让他做继承人。
  如此一来,也能增加他继位的正当性。
  他这时候提出要延续大皇子的香火,这也能显得自己与大皇子兄弟情深。
  王道远答道:“回陛下,赵梁子孙倒是不少。
  长子王明霆天赋不错,拜入神兵阁,现在是我弟弟王道隐的弟子。
  其余几个儿子,也已经出山多年,各自都有一大家人,认祖归宗太过麻烦。
  唯有小儿子王明泽,现年四十多岁,尚未婚配。
  明泽是三灵根修士,主灵根是七寸七分的水灵根。
  让王明泽认祖归宗,不知陛下可还满意?”
  王明泽认祖归宗,对王家也有很大的好处。
  他已经有四十多岁,对王家的感情是极深的。
  一旦让他认祖归宗,赵皇无论如何,都会好好培养他。
  如此一来,王家和赵家之间,又能多出一条拉进关系的纽带。
  赵皇点了点头:“三灵根修士,七寸七分水灵根,也算是个上等的天赋了。
  有水灵根,就能修炼我赵家祖传的功法。
  皇兄当年想修炼癸水神雷而不得,现在他的重孙子算是弥补他的遗憾了。
  皇兄本为父皇嫡长子,理应承继大统。
  可惜死于叛贼之手,理应追授王爵,明泽继位为公爵,封为延嗣公。
  宗正卿,明泽认祖归宗的事就交给你了。
  以后,就让他跟着你修炼咱们赵家的传承。”
  赵家不轻易封王,即便是皇族子弟,有了大功也只是封世袭公爵。
  封王的极其罕见,一般也都是不能世袭罔替的王爵,后辈只能世袭公爵。
  能世袭王爵的本家,只有一个临海王。
  第一代临海王是赵国开国皇帝的亲弟弟,立下汗马功劳,才得了世袭罔替的王爵,还是在边野之地。
  王明泽什么功劳都没有,封公爵已经是捡大便宜了。
  赵靖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