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3C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一人得道-第489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星空重新稳固,亿万生灵失却了一瞬记忆。
  世尊双手合十,微笑起来。
  “阿弥陀佛,金蝉子乃是本座的弟子,让他转世主持佛兴之事,并无不妥。”
  念头落下的瞬间,星空之中一颗颗星辰逐渐闪烁,而后化作一颗颗流星,朝着人世坠落。
  群星滑落的尽头,乃是一片庞大的、古老的、恢弘的难以想象的广袤大地,浑圆苍穹如罩扣住,地若棋盘,四角皆有一物镇压。
  东边乃半截龙骨,西边是一头酣睡白虎,北边为空荡荡的漆黑龟壳,南边却是一头展翅咆哮的朱雀!
  叮!
  清脆声中,一柄为青莲笼罩的长剑循着一道裂痕,落入苍穹罩内。
  。
  。
  咔嚓!
  太华秘境,地火风水大阵骤然破碎。
  秘境之内,正气峰中一道华光冲天而起!
  山中,一头灵猴在群山间穿梭,双目之中六色流转。
  山外,一名幼童于石阶前虔诚叩首。
  “弟子张果,求见仙长!请仙人收我入门,传我长生!”
  远处,山边小镇中,麻衣青年跋涉许久,风尘仆仆,拄杖望山,迈步前行。
  ……
  这秘境内外的景象,这时都清晰倒映于陈错心中。
  此刻,他盘坐凌空,四周奇光流转,周边景象时而变作扶摇峰中静室,时而变作大荒景象,时而化作淮地景象,时而映射出大河之景。无数光影不断汇聚过来,演绎人间百态,但无论是太华之相,亦或者其他变迁,都不能令他心念动摇。
  丝丝缕缕的流光,从虚空深处汇聚过来,融入额间。
  额间竖目中,灰白之气交缠变化,一缩一张,似乎酝酿着什么。
  这正是——
  三生寻道,自南天长生始开;九天轮转,使诸界仙魔终至!


第五卷 一人 


第一回 天上白玉京,十二楼五城
  云雾蔼蔼,草木郁郁。
  悬峰上,英气少年,听着石台上的瘸腿道人讲故事。
  突然,他一脸诧异。
  “这样就没了?”
  “自然是没了,这后面的事,你不是都知道了吗?”瘸腿道人斜靠在石台上,抱着拐杖,一只腿耷拉下来,笑嘻嘻的道:“小师叔既入了那神藏门户,狂风一吹,便让吾等到了三年之后,谁还有胆子待在原地?”
  “可这都是十二年前的事了!你们离开之后,门中不是前后派了许多人去洛阳打探么?也没有结果?”
  “有结果,自然是有结果。”瘸腿道人揪了揪胡子,“都被那李唐请为座上宾,要人给人,要钱给钱,别说探查个前朝国公的府邸,就算要去那皇帝行宫中巡查,也是行了。有这等条件,又怎么会查不到一点东西?”
  “那你说后面没有了?”
  邋遢道人就道:“他们固然是找到了许多蛛丝马迹,但都和咱们那位小师叔没甚关系,倒是因此引出了好些个传奇轶事,但你大概是对这些故事,没甚兴趣的。”
  “确实没兴趣。”少年听到这里,眉头一皱,“但这十二年来,前前后后这么多人过去探查,听说连大师伯都曾前往,却没有发现半点踪迹,是不是太过奇怪了?”
  “贫道哪里知道?”邋遢道人说的理直气壮,“又不是贫道去的?”
  少年一时语噻,但旋即话锋一转:“那会不会是李唐刻意隐瞒,或者有心引导?毕竟,自从废太子之后,咱们太华山与李唐朝廷的联系,近乎中断,自那之后,李唐虽然表面上对咱们还算恭敬,但不仅不再有太华祭,更是扶持了终南山与楼观道用以制衡。若是小师叔被召回来了,太华必然大兴,由此观之,李唐很有可能从中作梗。”
  “小师叔如果要回来,没有人能拦得住,他若是不想现身,谁去寻都无用,”邋遢道人说着,轻笑一声,从石台上站起身来,“张果,安心修行,你既入了太华门户,拜入了垂云师叔门下,日后必然有着机缘,一时的挫败,又算得了什么?”
  那少年却不服气,道:“师兄你有一番奇遇,入道不过十几年,已是长生有望,那是饱汉子不知饿汉饥,如我这般修行,何日才能得仙?何况,掌教师伯当年与十三宗议定的斗仙法会,眼看着又要举行,不得找几个镇得住局面的人物?”
  “你无非是被之前来访的终南山道友损了面皮,有些下不来台,并非真心想要寻得小师叔,还是不要再动妄念了。”邋遢道人摇摇头,从石台上站了起来,“行了,就不与你多说了,掌教师伯正召我过去。”
  少年张果却一跃而起,嘟囔道:“还想蒙我?你在这里与我讲了三日小师叔的生平事迹,我怎么没见着张教师伯的召唤?”
  “你年龄太小、修为太低,还是好生静修吧,出风头、逞威风的事,根本也不适合你去做。”说话间,邋遢道人抬起手,手指轻轻一弹,正作势要扑过来的张果,就被无形之风笼罩,转眼腾空而起,一路嚎叫着,被生生送去了隔壁悬峰。
  “这一身好资质,不埋首修行,整日里缠着这个,找着那个听故事,着实不妥,等会见了垂云子师叔,得给他说说,让张果这小子闭关几年。当年小师叔入门之后,得了书洞传承后,二话不说就闭关三四年,一出山,就技惊天下,这才是太华修士该有的风华!”
  这般低语着,这道人跛着脚,一瘸一拐的凌空行走,脚下生风,一息之后,就到了一座竹屋跟前。
  竹屋门前,已经站着两人,一人白衣潇洒,一人黑衣如渊。
  “淳风,还是你来得快。”邋遢道人冲着白衣男子招呼一声,又看向另外一人,“李靖道友,许久不见了。”说着,还是行了一礼。
  那身着黑衣之人,正是李靖,他一身黑衣,虎背熊腰,凛然有势,更散发出淡淡的威压,明显身怀异术。
  他见着邋遢道人进来,笑道:“确实是好久不见了,上次还是在三年前。”
  “什么事能将你这位李唐勋贵引来?我不是记得你坐镇灵州吗?”道人这时已经来到了两人身边,笑着询问:“难道是李家想在斗仙法会上掺和一手?那可真算得一句不知死活了。”
  “若说李家,咱们三人都是姓李,不过各有所出罢了。”李靖摇摇头,“我如今已经被调离灵州总管,回京之后另等他用。”
  道人还待再说。
  “李唐自是想他们的人间富贵,修行上的事,不会过多参与。”李淳风微微一笑,气度淡然,“不过,既是富有四海,统领中土,这大地上有个什么风吹草动,难免会被当地官府察觉,派人过来问询一二,也是理所当然的。”
  “派人来,总不至于派这等人物来吧。”邋遢道人指了指李靖,“如此说来,此非小事。”
  “当然不是小事,而且此事就发生于灵州!”李淳风说着,话锋一转,“详细的事情,你不妨问问当事人。”
  道人复看向李靖。
  “就是为了此物。”李靖倒也不啰嗦,从怀中取出一物,展于道人面前。
  邋遢道人定睛一看,神色微变。
  “太华白玉?”
  入目的,赫然是一块白玉,洁白通透。
  众所周知,太华山的弟子入门时,都会得一枚太华白玉,其上雕刻着道号,内里蕴含真血,仔细一看,就能发现细密血丝。
  但眼前这一块,乍一看很像是太华白玉,但其上晶莹剔透,并无字画雕刻,里面也无纤细血丝,却又一丝丝如同发丝般信息的黑线,缠绕其中,有淡淡寒气散发出来。
  “不是山门之玉,这是什么东西?”
  道人抬起头,脸上的笑容消失不见,眼中只剩下凝重。
  李靖就道:“此物乃是十殿冥主之一、楚江王之物,特地送出来,让我等交给小师叔的。”
  “这可怪了,你怎的知道的这般清楚?莫非其中还有缘故?”
  邋遢道人正说着,却见李靖微微一笑,指着玉佩道:“先不说当时就有鬼差显身,与我交托一番,便说这块玉佩,你只需要碰触一下,自然知晓。”
  “这等事物,岂能随意触碰?焉知没有禁制?”道人口中说着,却已经伸出了手指,一指头点在那块玉佩上!
  顿时,一股冰凉刺骨的寒意,顺着指头,蔓延到了他的身上,与此同时,他的意识一阵恍惚,眼前景象骤然一变,已不再是竹屋,而是一座幽深殿堂,有一尊巍峨身影,坐于宫殿深处,居高临下的看着自己!
  肃穆!伟大!神秘!
  。
  。
  “嗯?玉佩再次被触动了?又是一尊转世仙人?太华山怎么这么多转世仙?自从玉佩送到李靖手上,这都第四次了!”
  阴风呼啸中,庭衣身化流光,穿行于星空!
  在她的身后,却有一团灰雾紧紧相随,那灰雾深处,有一双淡漠的眼眸,无穷幽冥景象在这双眼睛深处流转变化,但其目光却始终锁定在庭衣身上。
  “唔!”
  突然,庭衣闷哼一声。
  四周景象忽然天旋地转,待得她定睛看去,眼前景象豁然开朗,却是一座连绵高山,云雾缭绕,仙鹤凌空,碧叶连天。
  突然,云开雾裂,露出一条蜿蜒曲折的登山路来,白玉为阶,黄金铸边,在山路的尽头,乃是连绵楼阁,立十二楼阁,分作五城。
  那十二座楼中皆有景象显现,各不相同。
  而那五城更是异光闪烁,变幻不休,仿佛将诸多变化尽数围拢其中。
  一座城中巨影重重;
  一座城中五气流转;
  一座城中明黄闪烁;
  一座城中四相纷乱。
  最中间的那座弥漫着仙气氤氲,一人坐于云雾深处,着霞衣,负长剑,一手捧山,身前一柄凶剑沉浮,身后一座大钟沉寂。
  庭衣眼显惊惧,而后浑身一颤,就要化光离去,但念头一动,四方时空已然凝固,却哪里还逃得了?
  “楚江王,若想摆脱生死道主之念,还请上山来。”


第二回 仙人抚我顶,结发受长生
  “公子!公子!那山上不得!上面都是活佛啊!得罪不起!唉,您慢一点啊!”
  长安城郊,骏马奔驰,少年握缰扬鞭,白衣飘飘,神采飞扬。
  后面,却有两名满脸焦急之色的武士徒步而行, 大步流星,一步一丈,竟是半点也不弱于骏马。
  这三人一马便这般在直道疾驰而过,风驰电掣。沿途之人见之,不由啧啧称奇。
  一辆大车上,沉稳的中年男子探出头来, 问道:“这是哪家儿郎?看他的两位护卫身手不凡, 必不是平凡人家。”
  “回禀塞爷,此人是那位陈翰林的独子, 名为陈祎,其外祖更是凌烟阁名臣。此子籍于洛阳,据说自幼聪慧,乃是长安有名的神童。他十岁时,就博览群书,为今上所知,曾赞三次,说是陈家藏着大才!”
  “原来是陈翰林之子,那陈翰林文武皆状元,乃是名满天下的饱学之士!难怪这少年如此神异,气运绵长。”男子收回目光,视线扫过周围, 见得不少僧人,其所过之处, 人人行礼, 叩拜作揖不绝,不觉叹了口气,“速速赶路吧。”
  这边, 大车缓缓驶入长安城,那边骏马急急奔驰,转眼就到了一片小山跟前,那山脚、山腰、山顶上处处皆是佛寺,恢弘庄严,有一股肃穆之意散发出来,即便离着还有距离,少年陈祎亦能感觉得到。
  只是,此刻他心中升起的却不是向佛之念,反而是一股怒意,于是扬鞭指着一众佛寺道:“这些佛院平日里占山占田,不纳税、不服役也就罢了,如今还妖言惑众,对母亲说我乃是夭折之相,唯有奉佛,方可长寿,诱得母亲日日哀愁,以泪洗面,父亲整日里更是愁眉不展, 茶饭不香!我今日定要当面问问那波乘僧, 何以肯定我乃早夭命!”
  “公子,慎言啊!”
  两个武士终于追了上来,听得这话,立刻亡魂皆冒,其中年长一人赶紧上前提醒道:“佛寺乃是供奉佛陀的圣地,礼仪道德光明之地,诸僧德高望重,能断冤案,能平纷争,比之乡里宿老、城中官吏还要英明,您这般诽谤,传出去,后患无穷!”
  “我如何不知此事?”陈祎扬扬眉,“坊间谁人不知一等僧佛二等夏之说?堂堂华夏苗裔,而今几乎人人皆学胡法,以说梵语为荣,僧人一言,比得上学堂十年功,沙门妄语,就令人伦纷乱,这本就不是正道!要知道,前朝之人就崇佛媚僧,倒行逆施,于是天下分崩,军阀割据,异族入侵,神器险些沦丧、天下几乎倾覆!幸有大唐雄起,开天辟地,澄清宇内,重建乾坤!新朝既立,本该一扫前朝弊病,重塑华夏风骨,怎么到了今日,又是这崇佛媚僧的局面?”
  他这番话没有半点遮掩,虽未刻意扬声,但字字铿锵,直抒胸臆,而这里本就是直道、官道的边缘,寺庙又是人来人往之处,因此沿途之人不少,这时都已听到。
  两个武士脸色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