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3C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一人得道-第57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只是一眼,陈错的心中神便震颤起来,凝神一看,见那两个字光华闪烁,像是要飞出来一样!
  包甘赶紧介绍:“这本《九歌》乃是注解,虽是取自先秦时楚人屈原之作,却是汉代王逸注释的一版,他是汉安帝年间的校书郎,乃有名的楚辞大家,不过君侯手上这本并不是原本,乃是王右军临摹的。”
  “……”
  陈错默默点头,感到手上的书沉重了许多。
  好嘛,屈原原作、王逸注释、王羲之手书,在这叠杀人书呢?难怪啊,能有这般浓郁的人念聚集,要是没有,才叫奇怪!
  有鉴于此,他自然要好好看看。
  这一翻开,还没细看,里面蕴含着的人念就飞了出来。
  陈错心中一动,微微吐纳,但书册中的人念只是摇曳一下,并未被拉扯过来,仿佛牢牢生根,与书册一体。
  陈错暗暗点头,停了吐纳法,仔细阅读。
  这时,不远处忽然传来“哗啦”一声。
  包甘脸色一变,告了声罪,道:“下官先去处置琐事。”
  “去忙吧。”陈错摆摆手,顺势看过去,透过书架缝隙,看到一个华服少年正弯着腰,手忙脚乱的捡拾地上书册。
  他在那少年身上,捕捉到了不少人念。
  包甘过去之后,压低了声音,却不是训斥,而是好生指导,话中还有几分安抚。
  看来有些来历,不知是哪家的公子。
  陈错收回目光,并不深究,目光重新落到书上。
  另一边,包甘在与少年说了话后,看了一眼陈错,随后快步走进后殿。
  。
  。
  灰暗的楼阁中,两道身影盘坐其中,凌空悬浮。
  一个头发花白,一个乌黑发亮,都是满脸胡须,老态龙钟。
  二人穿着古朴、破旧的长袍,眼睛半睁半醒。
  包甘小心敲了敲门,随后推开殿门。
  黑色头发的老者抬起头,睁开昏黄老眼,问道:“临汝县侯,在前殿留步了?”这人声音略显沙哑。
  包甘点头,道:“正在前殿翻阅藏书。”
  白头发的老者道:“正好,先看看这位宗室是否真有悟性,虽有皇命,但想入书香门户,总要有些本事吧。”这人声音低沉。
  包甘拱拱手,问二人还有什么吩咐,得了无事之令,立刻小心告辞。
  屋子里重归安静。
  忽然,黑发老者道:“这两年,也没什么出色人物过来,也就是任瑰和吴超,还像点样子,这位陈氏宗室,是否能齐平二人?”
  “老夫早已戒赌,不过任瑰以文思启迪门户,吴超以武勇破除藩篱,各有所长,这位宗室县侯,走的是香火之路,被王朝紫气约束,怕是难以舒展多少,”白发老者摇摇头,随即神色微变,“哦?他挑中了那本《九歌》,有点意思。”


第八十七章 闻死
  “昔楚国南郢之邑,沅湘之间,其俗信鬼而好祠。其祠,必作歌乐鼓舞以乐诸神!”
  陈错翻开薄册,迎面就是王逸的这句注释,介绍了背景之后,还点明了创造缘由——
  屈原见了俗人的祭祀之礼,歌舞之乐,觉得其词鄙陋,于是作了《九歌》之曲。
  《九歌》本身的内容不多,即使算上王逸的注释,也没有几页,陈错今日已经看了几遍,可每一次的感触都有不同。
  “上陈事神之敬,下见己之怨结,托之以风谏,这一曲本来就是祭祀神祇之言,结合了屈原的心中悲愤,其诞生之时,就与香火神道关系紧密,同时蕴含着人心之念,就是不知,那香火之道在先秦楚地是个什么情况,毕竟修真道是先秦之后逐步衍生出来的,这香火道或许也有什么缘由……”
  九歌虽然以九为名,实际上却有十一个篇章,分别为《东皇太一》、《云中君》《湘君》、《湘夫人》、《大司命》、《少司命》、《东君》、《河伯》、《山鬼》、《国殇》、《礼魂》。
  “说是九歌,却有十一篇,看来这传统古已有之啊,而且这礼祭的神灵中,还有几个比较熟悉的名字,仔细划分,还有天神、地祇、人鬼之别,以人而娱鬼神,对香火之道而言,实乃经典……”
  陈错看的入迷,一边阅读,一边思考,渐渐抛去了凡尘琐念,沉浸其中。
  随着对文章的不断深入和领悟,他的心中之神时时震颤。
  一梦一醒间,庙龙王的心得之书,又翻开一页,第三页上的心得,也化作六十四枚烫金字符飞出,一样萦绕在心头,洒落点点光辉,让心中道人越发生出缥缈之感。
  慢慢的,原本那九歌书册上,难以撼动和吸纳的人念光辉,开始朝着陈错汇聚过来,融入心底,环绕在心中道人周围,将各种玄妙展现出来。
  渐渐地,那书册人念在心底浮现出一道道祭神虚影,慢慢的和人念金书结合起来,而镇压其上的心中道人,更是受到了鼓舞一般,身上泛着淡淡的光辉。
  尤其是道人右手上拿着的鬼面,更是在震颤过后,张开了嘴巴,开始吞噬汇聚过来的人念!
  。
  。
  “领悟了《九歌》中的祭神之法?倒是值得肯定。”还是那间屋舍,黑发老者冥冥感应,微微点头,“不过,那本九歌在被收入书阁之前流传许久,凝聚了二百多年的香火,藏有隐秘,除了立下图谱的那位,还没人能够参悟得透,若非不是原本,本不该放在门户之外。”
  白发老者淡淡说道:“但凡能有所领悟,都是好的,书册生于世间,本就是用于传承,而非用于典藏。”
  黑发老者抚须而笑,道:“不错,任他吞,看他能吞去多少,但若只知道囫囵吞枣一样的吞香火人念,却没有发现祭神之法的本质,还是有些可惜的。”
  。
  。
  另一边。
  “张著作,刚才来的那位就是你的表亲,临汝县侯?”
  “不错,”听得下属询问,张举一边写着名录,一边回应着,“正是你等嚷嚷着要见的临汝县侯。”
  著作局算是个清闲衙门,被秘书省统辖,来这里当差的,往往是不得志之人,又或者不求上进,但出身背景还是有一些的,所以管理上很是松散。
  张举作为著作郎,闲的时候很闲,可事情来了,也是颇为忙碌的,这会正好有一批新得的文献过来,因此分不开身,只能和同僚说说话。
  他那下属有些尴尬,但还是忍不住道:“著作,听说临汝县侯得罪了桂阳郡公,不知消息真假?你可曾听闻?”
  张举的动作一顿,随即道:“都是些没影子的事,不要随意乱传。”
  “可不是没影子,说是临汝县侯与桂阳郡公麾下的怀化县侯争斗,双方在福临楼大打出手,好些个人都看到了,这几日那福临楼不是闭门修整吗?著作你是那边的常客,该是知道的吧。”
  张举闻言摇头,道:“整理文献,闲话莫谈。”
  众人看出他的心思,也不多言。
  可整理书册很是枯燥,过了一会,边上分类文献的吏胥又忍不住窃窃私语,小声议论着。
  “得罪了桂阳郡公,可真是嫌命长了。”
  “这要是我认识的人,肯定得先观望观望,等风头过了再说。”
  “正是这个道理,君子不立于危墙之下,那位征北大将军横行无忌,就算是宗室,也得小心点。”
  张举听着,训斥了两声之后,暗暗苦笑。
  想着不久前,众同僚没事就来打听临汝县侯,旁敲侧击的打探,无非是想蹭一蹭《画皮》东风,尤其是文会的消息传出,更是来往频繁,心思都摆在脸上了。
  结果先是几位名士突然反悔,令文会无疾而终,著作局内的风向就有了细微变化,这两天又有传闻,说自家表亲得罪了权臣,这一个个就都变了面孔,连带着自己都有几分被孤立的味道。
  “这脸面变化之快,已经不比那恶鬼慢了,果然是人心如鬼啊……”
  那个传闻,张举一样有所耳闻,现在听着众人你一言我一语的,言之凿凿,一个个还都显得消息灵通,让他越发担心起来,连带着手上的事,都无法静下心来做了。
  “等表弟出了东观宫,得去问一句,如果真有其事,说什么都要提醒他小心,最好能去避避风头,有的时候,这面子上的事,也不能太执着。”
  结果等他处理完公务,已是傍晚时分,又在东观宫外面等到了日头西沉,也没见到陈错出来。
  倒是有杂役过去送饭,结果也没能进屋,被门口的侍卫拦住,端着几人份的饭食进去,不久之后又拿着空碗出来。
  “沉迷阅读,是人之常情,东观宫中的藏书,包罗万象,可谓应有尽有,我进去几次,也都沉迷不知归期,方庆被吸引的流连忘返,也是在所难免。”
  以己推人,张举觉得这时去打扰陈错,不是个好选择,而且其人待在东观宫中,也没有危险,于是收敛心思,转身回家,打算明日再说。
  可第二天,他还是没见着陈错,打听之后才知道,那位临汝县侯居然一夜未曾回去,就在那东观里面看书。
  “废寝忘食,令人敬佩。”
  就这样,一直到了第三天,都没见着陈错出来,张举终于沉不住气了,等自家衙门事情了结,同僚属下都走了,他再次来到东观宫前,但这次,他准备进去看看情况了。
  结果人还没走到地方,一个比较亲近的下属居然去而复返,表情焦急。
  “出事了!”远远地,那人就喊着,等走到跟前,又压低声音,小声说道:“怀化县侯,死了!”
  “怀化县侯?”张举一愣,随即明白过来,脸色大变,“是那侯晓!他居然死了?”
  “正是此人,我刚才在回去的路上,听人谈起此事,就赶紧过来通报,这消息该是已在城中都传遍了!”


第八十八章 请君入书
  “怎么死的!”张举急切问道。
  “这就不知道了,但有各种说法出现,好些个人都说,是因为在福临楼中,和你那表亲冲突所致,侯晓当时受了重伤,回去难治,最终死了,”那人说着,压低声音,“著作还是和那位表亲保持一段距离吧,防止被殃及池鱼啊。”
  说完,他拱拱手,又匆匆离去。
  张举的表情阴晴不定,站在原地思量了好一会,忽然叹了口气,把心一横,转身朝着东观宫跑了过去,决定要将这个消息,赶紧告知陈错。
  只是在那宫门口,却被两个侍卫拦下来了。
  “没有上峰之令,其他人不得轻易入内。”
  张举亮出身份,就道:“我乃著作局的著作郎。”
  侍卫还是摇头,说道:“没有命令,不可轻入。”
  张举又拿出与临汝县侯的表亲身份,但两个侍卫依旧不给通行。
  无奈之下,张举退而求其次,让两个侍卫进去通报一下消息,自己则在殿外徘徊。
  可进去传话的侍卫,却是久久不出,让人等得不免有几分心急。
  最后,他实在是等不住了,又走上前去询问。
  那侍卫也有些不好意思,就道:“实在是临汝县侯这三日间,经常会闭关参悟,手抄书册,说是便于记忆,每每如此,还有校书郎在旁阻挡,轻易难以接触,否则传个消息也不至于这般繁复。”
  张举眉头一皱,满脸的不解。
  你看个书还得闭关?闭关也就罢了,怎么校书郎还在旁阻拦?
  只是任凭他如何说,那侍卫就是不松口。
  “敢问临汝县侯可在里面?”
  就在这个时候,一个清朗之声自张举身后传来。
  他寻声看去,见是一名青年男子,披着一件灰色的大氅,一步一步走来。
  那侍卫见了这人,立刻拱手问候:“见过沈君,君侯正在里面。”
  “好,正好过去见一见,顺便将消息告知于他。”那男子说着,径直朝着东观宫中走去,经过张举身边的时候,还停下来,冲他拱手行礼。
  张举一愣,等人走进去了,才恍然回神。
  “这人是谁?怎么他就能进去?”虽说那人有些面熟,可张举还是忍不住过去争论。
  侍卫就解释道:“方才那位,上峰也有命令,是允许他进出东观宫的。”
  张举很是不忿,就问:“他是哪一位?”
  “那是沈家公子,沈尊礼。”侍卫如数家珍。
  一听这个名字,张举就明白过来。
  这沈尊礼名义上的母亲,正是高祖之女,会稽穆公主。
  会稽穆公主嫁入沈家,为沈君理之妻,有一子一女,子早夭,就将沈君理弟弟的儿子过继过来,便是这沈尊礼了。
  严格来算,沈尊礼勉强是个皇亲国戚,和张举自然不同。
  几句过后,张举也就偃旗息鼓,加上传话的侍卫终于回来。
  “君侯方才正在抄录,所以耽误了些时间,他让你不用担心,晚些时候就会回去。”
  张举正要再问,结果忽然有人过来禀报,说是南康王府的人来了。
  但这人不是找陈错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