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3C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封神之我要当昏君-第161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子受平淡如水的语气,张桂芳的嘶吼。
  一时间无数人抬头。
  车驾上那个漠然的身影,显得有些可怕。
  真的要焚巫祝之书?
  他们还以为是谣言,纣王出面是特意澄清,没想到却是正式下令。
  说完,子受就回宫里去了。
  不过张桂芳与御林军却没有退去。
  张桂芳大吼:“尔等速速退去,再有扰乱宫门者,杀!”
  说着就直接拔刀,一个个御林军露出了明晃晃的刀刃。
  铁兵比铜兵闪得多。
  “杀……杀人?”
  “还是速速离去为好,不然那些御林军可不是好相与的!”
  “焚烧巫祝书册看似骇人听闻,实际上和我们关系不太大……”
  “陛下出面下诏,还是头一遭,我等最好还是先退下!”
  “巫祝和我们关系也不大啊!”
  “走了走了!”
  人潮渐渐褪去。
  人群中的诸侯心腹却大多面色阴郁。
  他们鼓动人群来宫门口聚集,只是为了逼迫纣王表态,或是让纣王直接放弃焚书的想法。
  可纣王没有退步,反而更进一步,直接下令,还点明了时间。
  这让诸侯不得不动作。
  先有李靖杀人明法,再有纣王焚书绝巫祝,分明是要对诸侯下手了。
  往宫中缓缓行去的子受长舒一口气。
  还好,别的地方暂且不说,朝歌百姓对焚书并没有太大抵触。
  而且自己还引用了一番成汤的话忽悠大臣,说是为了先祖而焚书。
  虽然不太能站稳脚,但总比没有好。
  巫祝千年来的巨大影响,也就自己这种穿越者或是闻仲那些修仙的能无视,就算是朝中见多识广的大臣,也多是持着将信将疑态度,毕竟他们恐怕都不太能分清仙家修士与巫祝的区别。
  倒是李丙不错,能抛开世俗眼光直接把巫婆扔河里,如果不是个残疾,多半是个人才。
  “三天之后,还有点小刺激……”
  子受喃喃道,直接把枪口对向巫祝与诸侯,这下昏庸值肯定不愁了。
  有今天这一出,看到普通百姓与朝中大臣的反应,也不太担心做得太过直接被拉下王位,安全也有一定保证。


第302章 小子姬发从无称王之心
  三天很快就过去了。
  子受除了沉浸在后宫美色之中,大肆给诸侯贵族发放手抄报扩大羊车望幸的影响,就没干过正事。
  焚书一事他相当放心,和诸侯巫祝对着干,诸侯肯定骂,昏庸值上去了。
  焚书和百姓没关系,他们无所谓,也不会专门夸。
  稳赚不亏啊!
  ……
  九间殿中的氛围有丝丝诡异。
  今天是朝贺的日子。
  是李靖面圣,开启变法的日子。
  同样是焚书,断绝巫祝之道的日子。
  但这么重要的日子,上首的位子却是空的。
  各路诸侯、文武百官已经在殿上站了许久,坐立不安。
  大殿静了大半时辰,谁都不敢轻动。
  直至一个时辰后,纣王才姗姗来迟。
  子受今天刻意睡了个懒觉,越是重大的日子,越不能守时。
  哪个昏君三日一朝后的朝会是按时上朝的?
  自己还是和历朝历代的昏君差了点东西。
  以后没有早朝了,统统改成晚朝。
  “陛下——”
  子受下了车架,在群臣的山呼声中,带着酒气,摇摇晃晃走到座上,一屁股坐下。
  这酒度数太差,真的醉不了,聊胜于无。
  饶是如此,群臣也不敢轻慢半分,做足了礼数,方才抬头。
  人群中的姬发看得心里咯噔一下,又是带醉上朝?
  自家大哥被这一手给坑死了,散宜生更是因此三日一撞柱。
  刚才他还看见了散宜生眼中的麻木,一个撞柱撞到麻木的人,这……
  纣王真狠!
  “今日乃朝贺之日,诸卿为何不饮酒?”
  子受一挥手:“来人,赐酒!”
  立时便有寺人入殿,奉上酒爵。
  子受豪饮一口,道:“朕久卧宫中,坐美人膝上,朕心喜悦,却不如诸侯统御地方,我大商四海升平,诸卿劳苦功高。”
  这话令人琢磨不透,无论是变法还是焚书,都是摆明了要干贵族,现在一上朝就一通夸,是什么意思?
  子受将酒爵往地上一扔,酒爵在地上滚了两圈,里头还剩下的半杯酒全都洒了出来。
  一些还溅到了南伯侯鄂崇禹的鞋上。
  鄂崇禹微微皱眉。
  子受控制力道,拍案道:“卿等宣猷赞化,抚绥黎庶,镇摄荒服,威远宁迩,多有勤劳,四海升平,皆卿等之功。”
  东伯侯姜桓楚立即出列道:“臣等深受君恩,官居总镇,日夜兢兢,常恐有负君心,纵有犬马微劳,不过臣子分内之事,尚不足报于万一,又何劳陛下垂念!臣等不胜感激!”
  有姜桓楚这句话,无论是纣王还是诸侯,面子都有了。
  子受却是有些不满,你咋插话呢?
  你知道我要干啥吗?
  你还是我老丈人,有你这么添堵的?
  今晚就惩罚你女儿!
  子受轻笑道:“有功必赏,有过必罚……”
  一句话还没说完,诸侯心中波澜四起。
  这句话,是李靖变法的初衷之一,功必赏过必罚是建立在诸侯贵族平民百姓一视同仁的情况下啊!
  子受继续道:“朕无甚功劳,枉受朝贺,心中有愧,思来想去,终得一策。”
  “姜桓楚何在?”
  “臣在。”
  “传朕旨意,封姜桓楚为齐王!”
  群臣面面相觑,封……王?
  当今天下只有一个王,镇国武成王。
  黄家三代忠良,戍守边疆立下大功,到了黄飞虎这代,妹妹入宫为妃,与商王关系密切,所以获封镇国武成王。
  名义上来说地位仅次于纣王,实际上没有地盘,所谓的王号就是个虚名。
  姜桓楚不同,东伯侯是有地盘的,而且东伯侯的地盘和平灵王那种小国之君不同,有钱有粮,兵强马壮,获得王号后地位与实力匹配,足以与大商掰手腕。
  姬昌一直谋划着称王,为此还得不断刷声望,做样子,积蓄实力,但这么一句话,就让姜桓楚做到了姬昌一辈子没做到的事。
  群臣多有不解,可细细一想,却又有些道理。
  姜桓楚世镇东疆,女儿入宫为妃,儿子为黎郡郡守,更是吹响了郡县制改革的号角,虽说是贵族里的二五仔,但深得纣王之心,除此二人外,姜桓楚再无子嗣,封王虽有风险,但利益更大。
  看看诸侯们的表情就知道,他们并不乐意见到姜桓楚封王。
  这无疑是纣王在拉拢姜桓楚,四镇诸侯仅次于纣王,舔狗似的北伯侯崇侯虎自然不必多说,东伯侯姜桓楚是外戚,儿子女儿又都亲近纣王,因此更靠近大商。
  如今正是纣王与诸侯矛盾最明显的时候,等到焚书时,只怕更严重。
  而一手封王,拉拢姜桓楚,却是让纣王握住了四镇诸侯之中的两镇。
  子受看着下方一个个怪异的表情,叹了口气。
  我这儿话才说了一半,你们一个个的就开始考虑其中的弯弯绕绕,没救了。
  子受轻咳一声,继续道:“崇侯虎何在?”
  “臣在。”
  “传朕旨意,封崇侯虎为晋王!”
  “鄂崇禹何在?”
  “……封鄂崇禹为楚王!”
  有人觉得不对劲了,姜桓楚、鄂崇禹好说,全是亲近纣王的诸侯,怎么连鄂崇禹也封王了?
  “姬发何在?”
  “臣……在……”
  “封姬发为周王!”
  姬发心中一阵慌乱。
  周……王……
  能接吗?
  其他诸侯能接,是因为他们本身就是大诸侯,拳头大,名望高。
  而自己只是西伯侯姬昌的次子。
  长子伯邑考并不是死了,只是失踪,姬昌本人也没死,只是被囚禁。
  这种情况下,他只是西伯侯府上的代言人,算是一个标识,却不能代表西伯侯。
  他封王了,姬昌怎么办?
  不救了?
  怎么可能!
  如今还有姬昌生病时姬发你一勺我一勺喂饭的孝道故事流传!
  称王不是自己扇自己吗?!
  于是乎,姬发正色道:“小子姬发,从无称王之心。”
  行得正坐得端,他真没想称王。
  子受打量起这个命中注定的对手。
  第一个印象就是——长得真嫩啊!
  一米七五左右,进退有度,有礼有节,老年少成。
  长着一张二十岁的脸,但谁都知道姬发不可能这么年轻。
  姬发仍旧拱着手,微微低头,等待后话。
  子受沉吟片刻,道:“说来也是。”
  姬发刚松口气,耳边又响起了纣王有些虚浮的声音。
  “传朕旨意,封姬昌为周王,号周文王,姬发亦为周王,号周武王!”
  子受笑着,继续封其他王去了。
  封王乱国。
  这个灵感出自不知道是谁编撰的贾诩封王乱国。
  据说汉末诸侯组起十八路大军,共赴洛阳,以求救朝堂于危难,但贾诩献策,董卓代诏,封各路诸侯为王,前往封地,使得十八路诸侯联军,烟消云散。
  别说刘邦那句“非刘姓而王者天下共击之”,单从计谋本身出发,只是一想就知道漏洞百出,能当一方诸侯的都不是憨比,谁会因为一纸诏令就跑路?
  干翻董卓继续拿着诏令受封难道不香么?
  不过这种憨比计谋,正适合自己啊!


第303章 封王乱国
  子受一连封了十一个王,才终于停下。
  主要是周、齐、楚、燕、赵、卫、韩、晋、郑、吴、越,十一个王封完之后就词穷了。
  秦、汉、唐之类的倒是信手拈来,但子受觉得这些人配不上。
  何况再封下去,实在叫不出名字,说是八百路诸侯尽朝于商,实际上自己能把名字对上脸的也就十来个人。
  王号封完,下头反应各异。
  莫名其妙被封王的吴王只觉得欣喜。
  身为一地诸侯,领地偏僻,实力在一众诸侯间只能算二流,有个王号简直血赚。
  和吴王实力差不多的郑王却是有些如履薄冰。
  南伯侯、东伯侯封王,别人不会有异议,自己也不比别人强,疯了王让其他诸侯怎么想?
  接壤的濮侯实力更强,还是个火爆脾气,看着邻居封王,心里能没点疙瘩?
  获封楚王的鄂崇禹,则是生出了些野心。
  他曾借着三山关瘟疫的时机,带领南方诸侯来朝歌朝见。
  除了是应对瘟疫外,也是为了整合南方的势力。
  借着机会,他看清了许多。
  自己虽然在南方各路诸侯心目中的地位很高,但真正顺服的并没有几个。
  纣王都不能让他们彻底臣服,何况区区“南伯侯”?
  大家都是诸侯啊!
  虽然有实力差距,但正儿八经的说,小地方的诸侯也是诸侯,四方诸侯也是诸侯,大家平起平坐。
  哪怕是外族诸侯,新封的于越侯、虎侯、鬼侯等,名义上和他们都是一个等级的。
  这样的情况下,自然不会有人对南伯侯心悦诚服。
  可有了王号,获封楚王,一切都不一样。
  鄂崇禹差点没当堂笑出来,有了楚王王号,他甚至可以名正言顺的收服南方各路诸侯。
  纣王想干什么他能看不出?
  无非是要变法,和诸侯作对,刚刚封王不过是拖延之计,给个甜头,同时收买一些仍在观望的诸侯。
  鄂崇禹只能说一句,没用。
  变法绝不是几年就能成功的,阳奉阴违谁不会?
  再者,有了王号,他能收服附近的诸侯,等到了将南方诸侯彻底整合的时候,直接永不朝商,割据一方与大商分庭抗礼也未尝不可。
  毕竟他是楚王,名正言顺。
  姜桓楚有些摸不透,大致也只想到了和鄂崇禹一样的地步。
  崇侯虎原本也是这么想的,以为纣王兵行险着,冒险封王为变法争取时间,成了,一切迎刃而解,败了,功亏一篑。
  以现在的局势来看,封王很可能是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给自己添堵,平白让有实力的诸侯在名义上能够和大商对抗。
  他看着各路诸侯的表情,忽然灵光一现。
  错了啊!
  完全想错了!
  纣王不愧是纣王!
  乍看之下,十一个王号封的很没有逻辑,一开始虽然先封了四方诸侯,但再往下走,获封为王的诸侯实力参差不齐。
  许多实力强大的诸侯都落跑了,比如越侯。
  这手笔简直就像昏君的随性而为。
  事出反常必有妖,纣王一代明君,会随便瞎封王吗?
  不可能!
  崇侯虎仔细观察,认真思考。
  果然,另有深意!
  首先,纣王封禅称帝了。
  虽然因为顺口的原因,大部分人仍称纣王为纣王,可纣王早在三年前,就已经自封始皇帝。
  哪怕很少有人提,但纣王也是始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