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3C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封神之我要当昏君-第285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被渡走的,被骑屁股底下的,魂飞魄散死个干净的,见势不妙背叛师门的……
  这是教主圣人啊,万劫不灭,结果徒弟全没了,最后还要被兄弟联合两个秃瓢围殴,里子面子算是都丢光了。
  所以子受很确定,走正常渠道完全走不通,励精图治就能逆转封神?在想桃子?
  再说了,单是手上这两个结算期累计的大笔昏庸值以及可兑换的东西,就已经让他看见了希望。
  看着高继能一副积极地模样,子受摆摆手,道:“你的心思,朕都知道,西征肯定有你一份。”
  “不过西征这件事,还得放到朝堂上,和大臣们一同讨论一番,才能定下何时出兵。”
  次日,九间殿。
  子受开门见山,直接道:“自朕对万国宣战之后,已有一年,如今粮草丰足,兵强马壮,正是征讨西岐之时。”
  鲁雄见此抱拳道:“臣等自当替陛下讨伐逆贼!”
  无数文武摩拳擦掌,去年冬日鲁雄就上奏纣王,说要西征,初步定下来年春日出兵,如今总算是等到了。
  谁不想讨伐叛逆建功立业呢?
  新法之中,是有军功封赏的啊!
  子受见着群情激愤,轻轻敲了敲桌案,道:
  “诸卿稍安勿躁,朕去年就说过,如果战后,江山社稷不保,必然要归咎于朕一人,是朕将整个大商千万将士,万万之民拉下了水,是朕断送了祖宗六百年天下,力主征讨西岐的是朕,执意与天下为敌的也是朕,这一点,诸卿莫要忘记了。”
  子受反复强调,反正他很清楚,对面西岐有高人,有阐教,自己这边截教也不知道什么时候出手,任由文臣怎么计略高明,武将怎么能征善战,怕是都会败上一阵,必须得把这口锅背牢。
  看看,既然文武的能力都没问题,有问题的肯定是自己这个带头开战的君王,战事一起就是损耗国力,两军交战就是损兵折将,收取赋税就是横征暴敛,你不该打仗!你穷兵黩武!
  “陛下!”商容却在此时忽然出列,说道:“臣有奏!”
  “奏。”
  子受此时没有任何防备,只是勾勾手,示意当驾官把商容的奏疏念来听。
  可刚念上一句,就出了问题。
  “陛下继位数年而诸侯反叛,今天下大乱,朝歌疲弊,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
  其实这倒也没什么毛病,商容是丞相,诸葛亮也是丞相,没什么不同。
  满朝文武都感觉到热血沸腾,有一种挥师西进,立刻大张挞伐,跟姬发一决雌雄的冲动。
  殿内群臣,目光之中,具是充满了昂扬战意。
  子受耐着心思看完,忽然又觉得没啥大事。
  也就是一个出师表,在西征之前提提士气,这其实是常规操作,臣子出师前向皇帝请示的公文,每次出师前都应该写。
  他就是突然很心疼这次带兵出征的臣子,这是个flag啊!
  出师表之后发生什么了?北伐,失败,北伐,失败,北伐,失败,最后人没了。
  这不就和原著大商西征的结局一样么?
  子受刚想要说点什么,这时念完表文的当驾官将奏疏呈上,他忽然发现,这封出师表的最底下,并没有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全文这几个字,而是一个又一个的名字,甚至还有许多带着泥点的手印。
  商容、鲁雄、李靖、万年等自然不用多说,朝中重臣都留下了各自的名字。
  令人意外的,是彭遵、傅语、甘盆……甚至是远在黎地的侯延、姚齐,都签了名。
  这可是向来与自己不同心的贵族啊!
  那些带着泥点的手印,下头则是辛甲特意手书的注释,全是“张三”、“李四”、“吕岩”、“王二麻子”等,这种不起眼的名字。
  有大臣,有贵族,有平民百姓,朝歌上下,无论何种身份,签名签了个齐全。


第508章 一起扛
  这无数个名字之中,一些是字迹龙飞凤舞认不出,一些则是真的不认识。
  子受能完全认出的,大概只有不到百个。
  但这并不妨碍这份出师表的大义所在。
  文臣武将自是不必说,满朝的岳飞诸葛亮,精忠报国鞠躬尽瘁呕心沥血。
  庶民百姓的签名,这个倒是没太大用,李靖入狱的时候也有一个万民书,除了增加点谈资,凑点数,让出师表显得更长一点,并没有什么用。
  重要的是那些贵族群体的签名。
  他们虽然于社稷无用,整天就是吃吃喝喝东买西卖,赚着大笔钱财骄奢淫逸,但他们有名望。
  在天下之中名望,说白了,就是认可度。
  如果按照当今的观念来看,这群贵族在出师表上签名,其意义之重,甚至比文臣武将、庶民百姓都重要得多。
  因为这才是以当前世界观之下的大义。
  就好比现在出了个暴君,有一方诸侯想替天行道,讨伐无道昏君。
  有几万个平民老百姓身处于水深火热之中,苦不堪言,所以联名献上出师表,想要这个诸侯出兵拯救他们,但这个诸侯肯定是不敢的,因为平民老百姓不算民,他这么出兵不具备大义,反而遭人非议,徒增骂名。
  但如果有十来个贵族,像傅言、甘盆这样的,哪怕数量远不及平民百姓,但只要他们愿意在出师表上签名,支持诸侯出兵讨伐昏君,这个诸侯肯定就敢出兵了。
  平民的分量轻,贵族的分量重。
  说来也是可笑,大义不是为人民,而是为了特权阶级,可偏偏,事实就是这样的。
  让子受不解的是,这些向来与自己不合的贵族,怎么会在出师表上前面呢?
  他还指望着自己出兵是不义之师呢!
  稍稍琢磨了一会儿,他有点明白了。
  原因还是在羊毛身上,西岐有羊,西羌也有羊,再往西一点,西戎的羊更多。
  可这些羊都都不是大商贵族的,过了这么些年,羊毛衣的技术也流出去了,西岐有贵族,而且与西羌、西戎相交密切,这么可能把这些羊毛交给他人呢?
  大商境内的这些贵族自然不愿意,他们要羊,要更多的羊,既然如此,那不如让纣王出兵像姜文焕打西羌一样,把西岐也给打下来。
  到时候,西岐的贵族还凭什么和他们抢羊?
  子受瞥向蜀王杜宇,好一个羊吃人啊,你到底是哪边儿的?
  此番过后,群臣纷纷拜下,他们又如何不明白纣王的意思?
  纣王这是将一切都抗在了自己身上!
  这是一国之君的担当!
  纣王虽然不像先帝圣皇一样,有万方有罪罪在朕躬的担当,但他在国家忧患之际,能毫不迟疑的将万方护在身下!
  这和纣王还是储君时的托梁换柱何其相似!
  储君时,抗的不过是宫殿一角,继位为君,便要顶天立地,扛着整个大商!
  人群之中的崇侯虎低下了头,泪水不自觉地涌了出来。
  这联名上书,自然是他假托商容的名义做的,为了让那些贵族签名,他也付出了不少代价。
  但这都是值得,他才是获益最多的那个人。
  纣王在昆仑古城面对诸侯的那日,不仅仅是说了要以一己之力扛起一切,更是在宣战万国时,将他们这些亲附大商的诸侯也涵盖进去了。
  这可不是连友方也一起打的昏君之举,而是为了他们着想啊!
  崇侯虎因为自家老弟是仙人的原因,微微了解一点大劫的内容,大商文武西征很积极,但结果却不容乐观。
  纣王拜申公豹为国师,肯定也知晓部分大劫,所以并不看好西征之业,甚至连成汤基业都可能无法保全,所以才会说出那么一番话,将战事成败全都抗下。
  纣王向他和姜桓楚、苏护、杜宇等人宣战的时候,就是以此为基础做出的后手。
  仁义之君,自然不能在战败之时,让友方也跟着受累,因而才特意出言对他们宣战,这样一来,即使战败,他们这些亲附大商的诸侯,也不至于落得个株连的下场,能免于一死,保全后代。
  崇侯虎想着想着,不仅潸然泪下,豆大的泪水滴落在地面上,在那种腹背受敌的情况下,纣王竟还考虑到了他们,这样的恩德,便是以死相报,也是值得的啊!
  纣王刚才不就看了杜宇一眼?显然是有这个意思在其中,说不定这一举动,将向来摇摆不定的蜀王也打动了!
  “陛下身为大商君王,为国家社稷,抗下西征之事,是非过错加于己身,自然并无不可,可臣等身为大商臣子,就没有资格与陛下一同来抗吗?”
  商容年迈,咳嗽两声,声音虽然虚弱,但却格外坚定:“陛下继位不过十三年,诸侯反叛,又屡遭大难,臣等不能随陛下定万世策,安社稷天下,也要随陛下遗臭万年,若是征讨不利,或是江山社稷不保,还望天下人将罪名归咎于我大商文武!”
  他瞥了一眼身后俯首的群臣,一拜再拜,声情并茂地道:
  “天下虽然乱,诸侯亦叛,但陛下还有我等,这大商江山,这天下社稷,臣等要和陛下,一起扛!”
  子受无言以对,半晌后,盯着商容,道:“诸卿的心意,朕知道了,老丞相……”
  商容拱手,颤巍巍上前:“臣在。”
  子受道:“朕记得,老丞相与姬昌年纪相仿?”
  “是。”
  “这样啊,姬昌死了,老丞相要注意保重身体才是……”
  “多谢陛下关心,老臣身体……”
  商容刚想说自己这几年疗养的很好,冷不防就听到一句,“来人啊,送老丞相去阿房宫刮痧。”
  “臣……”
  商容还想争辩一番,阿房宫的大保健确实有效果,但过程也是真的难受,而且去多了,难免还会有些流言蜚语。
  “叉下去。”可子受显然不给他机会,喊来近卫直接将商容给架了下去。
  老头儿不错啊,连出师表都会写,要不是年纪大了,是不是还得来个六出岐山啊?
  等身宽体胖的近卫们带着商容挤过殿门后,子受才道:“还有一件事,朕数日前夜观星象,见到祥风庆云之瑞,西北角有紫气数十丈,冲霄而起,帝星见于毕、胃、昴之分,煌煌如月,可昨夜此星黯淡无光,似是已坠……”
  群臣皆停下了痛哭流涕,西北方祥瑞?紫气冲霄?帝星?又黯淡无光,还已坠?
  这是说姬昌?
  子受说道:“姬昌心怀反意,如今已身亡,但朕思前想后,他哪怕如何大逆不道,也不能掩盖其做出的功绩,朕决定,不仅要在昆仑古城为姬昌塑一雕像,还需为他想一谥号,也好教其瞑目,让世人知晓他的功劳,不知你们有何想法?”
  杨任发问:“谥号是何物?”
  子受回答道:“这谥号,是人死之后,后人给予评价其功过是非的号,用来对其生前功绩进行概括。”
  杨任、李靖等人对视一眼,他们似乎看出了纣王的用意。
  这谥号,很妙。


第509章 我赞美我的敌人
  妙在哪里?
  自然是舆论上。
  现在最让大商陷入困境的,不是敌人来势汹汹,陈兵边境,而是纣王十罪所带来的人心不稳。
  这就是诸侯的手段,占据舆论。
  站在道德高地上的诸侯指指点点,还能随意吐痰,站在下头的大商只能默默受着。
  大商的臣子们努力了一年,想改变这种被动举动,却也只能勉强保证大商境内的民众不相信这些外部谣言,可在大商之外,就没办法了,他们一直想扳回来。
  而谥号,正是扳回一城的办法。
  先按部就班,认认真真给各个先祖上谥号。
  毕竟先祖棺椁、雕像,都在昆仑古城内,本来还有人想搬走,可先祖都显灵了,自然得一直放在昆仑古城。
  而昆仑古城在大商境内,属于大商。
  先祖虽然将功绩碑给抹去了,但谥号只是个大体上的概括,肯定不会抹去。
  到时候等人们都认可先祖的谥号,以大商定下的谥号为准后,再在昆仑古城为姬昌塑雕像,并定下姬昌的谥号。
  姬昌的谥号自然不用多说,肯定要用恶谥,尽管这手段有些不那么光明正大,但无疑能逆转风评。
  大家都承认了大商给先祖的谥号,轮到姬昌,即使不愿意,也会扯上一段时间的皮,会有不少人跟着相信姬昌其实和谥号一样,是个大恶人。
  如此一来,大商起兵伐西岐,就成了正义之师,西岐出兵攻打汜水关,则是大逆不道。
  就在臣子们琢磨着要给姬昌上个怎样十恶不赦的谥号时,子受道:“姬昌的谥号,朕已经想好了,就叫启天弘道圣武神功纯仁至孝文王,至于先王与其他人族先贤的谥号,就由你们来定了!”
  子受绞尽脑汁才想出这么个谥号,他可不想再费神想其他谥号,本来还打算顺嘴提一句纣者,恶谥之极也,想了想自己骂自己太傻逼了,也就放弃了。
  群臣为之一愣,姬昌这谥号,好像是…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