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此为……是非功过自有万民评价!”
“此石亦为……”
“……当以身镇人族之运、卫我大商、护我社稷……”
“……当守土开疆,扫平四夷,立万世之基业……”
“……后世以计数,二世三世至于万世,传之无穷……”
崇应彪连嚎带跳手舞足蹈着将封禅之事侃侃道来,一刻后,故事渐渐接近了尾声。
他话音忽然一转:“暴雨不仅停了下来,天边更有金龙、凤凰将纣王接走,与那三皇五帝论道,而后更是带着凤凰山神女归来,云开见月,群峰致敬!”
子受脸上本来带着微微笑容,现在几乎可以挤出水来,和封禅那天的暴雨似的,极为阴沉。
之前不是干的挺好吗?加词儿干嘛?谁要你画蛇添足说这个?
……
第66章 臣有罪
崇应彪自我感觉良好。
他横行霸市、强抢民女,但他知道自己是个好臣子。
一开始,崇应彪与兄弟们完全按照纣王的吩咐,散布封禅称皇帝的事情。
可后果很严重,百姓们竟敢非议,这怎么得了?
近卫们一思量,一定是他们弄错了什么,没有领悟到陛下的真实用意。
一直到闻仲派人调查流言,李靖派人逮捕散布者,他们都没想明白。
好在自家随驾的老爹是个聪明人,崇侯虎发来密信,告知纣王深意。
语言的艺术!
先让百姓们怨声道载,再说出实情,说出事情始末!
百姓们最相信鬼神之说,而纣王又是灌江口祈雨又是凤凰山阻雨,还有龙凤呈祥凤鸣九天,这是哪门子德不配位?
近卫们开始行动,分布在每一处人多的地方,先是说出封禅称皇帝一事,引来百姓议论不满,接着,说出实情始末,完成一个大反转。
百姓们就会有一种“原来是这样”的心理。
从而忽视最开始的一些漏洞,比如以纣王如今的功绩,的确称不上功盖三皇五帝。
因为他们被后面的“真实情况”吸引了注意力,讨论的都是阻雨、龙凤等各种奇异征兆,甚至还有些游手好闲之人,想去凤凰山看看“石大夫”,好一个“是非功过自有万民评价”!
和越是不让散布流言,越是心里痒痒想议论的原理一样,人们都被数日前未曾揭露的真相镇住,甚至还有不少阴谋论出现,之前的谣言中并未阐述全部事实,一定是有心人刻意隐瞒!
这样一来,龙凤呈祥凤鸣九天的事情,就愈发可信了!
如果是假的,为何要隐瞒?!
子受有些郁闷,看这场面,声名多半要逆转。
不过,不要紧的。
“真相”与谣言形成的反差,让百姓们更加相信真相,可他还有后手。
我来陈塘关是专门背锅的啊!
水淹陈塘关一下来,天谴的锅背在身上,岂不是又是一个风评逆转?
甚至他觉得,近卫们一套组合拳打下来,之后水淹陈塘关时,百姓们会更加愤怒。
因为百姓们对自己抱有期望,觉得有祥瑞,是一代明君。
可事实呢,完全相反!他们被骗了!
祥瑞他们没有看到,哪怕再怎么深信不疑,在天降洪水之下,也都会认为是对德不配位的君王进行天罚。
想到这里,子受心里舒坦不少。
连带着,手里的馒头,也吃得更香了。
说起来,这馒头还是老面馒头,比较筋道,有嚼劲,上辈子专家们曾说过不能迷信“老面”,根深蒂固的传统发面法或隐含致癌隐患,可又不是每天吃,量不够哪来什么问题。
馒头配上度数不高的酒水,还挺饱肚子,子受刚想起身,突然发现了盲点。
馒头?
朝歌都没这玩意,陈塘关怎么会有馒头?
如今最重要的农作物有三种:黍、粟、稻。
黍,亦称稷,就是现代人所说的糜子、黄米,比小米稍大,煮熟后有黏性。
粟,就是小米,也是当今最主要的主食。
不过黍和粟有个共同点,就是产量不高。
剩下的水稻产量还可以,但种植面积极少,因为最适合的种植地在江南,而商朝疆域只覆盖了江北,江南是百越部族的自留地。
虽然早在夏禹时期,大禹就大力推广过水稻种植,但始终没有成规模,没什么人重视,也就没有开发出专业的培育、管理方法。
至于这麦子……
麦子作为馒头的原材料,虽然在五谷之列,但在目前这个时代,比水稻更冷门。
因为现在人们的脑洞开的不够大,加工手段有限,麦子虽然产量更高,但吃麦粒还不如吃粟米,所以没人想到研磨成粉后做成馒头、面条之类足以果腹的食物。
馒头的出现,大概提前了一千年。
子受看向李靖,拿着仅剩的一个馒头问:“这馒头是谁人所创?”
李靖听到发问,有些不好意思:“此乃臣之妻所发明,没有取名字,陛下以馒头为名,倒是颇为贴切。”
子受有些兴趣,追问道:“此物如何发明而来?”
李靖道:“臣受友人之托,开辟一方田地种植麦子,这麦子产量颇高,但可食用的麦粒部分不多,多出来的大量麦皮,也只能喂养牲畜。”
“府中不知该如何处理收割下的麦粒,陈塘关又距朝歌甚远,想询问友人,却又怕麦粒坏掉,便研磨成粉加以保存。”
“恰逢小儿哪吒搅乱江水,臣添为一关总兵,想祭祀先祖保佑民生,又到陛下提出的简祭祀,不欲劳民伤财,这时臣之妻便提出,将此前的麦粉和成泥状,捏成……如小儿发髻一般的形状,然后蒸熟,代替祭品,以陈过错。”
“机缘巧合之下,就形成了这馒头,小儿哪吒贪吃,偷取祭品吃了一个,发现味道极好,而且果腹,我等便又蒸了新馒头,试着吃了些,所言不虚,的确是极好的主食,臣已经在大力推广麦子种植,并亲自管理记录,来年定能丰收。”
李靖倒是个能人。
子受觉得无所谓,反正和自己无关,人们能吃饱,感谢的肯定也是李靖。
反而还会因为吃太饱闲得慌,更喜欢听些市井谣言,骂人的力气肯定也大得多,没事就骂骂昏君。
这是好事。
如果全天下的百姓都能吃饱穿暖,不为生计发愁,不就会诞生一堆键盘侠吗?
而天下间最具话题性的,一定是作为大商之主的自己,自己就是挨骂的中心,昏庸值不是要多少有多少?
子受提议道:“李卿家,带朕往田间一观。”
李靖拱手。
他们静悄悄的来,又静悄悄的走了。
田间,是一片片的麦田,麦田里的庄稼,长势不错,百姓们挖了许多的沟渠,对田地进行灌溉,还有些水田,里头种植的是稻子。
稻子应该也是李靖的友人相托所种,陈塘关近海,附近有不少河流,是个种植水稻的好地方。
子受下意识的走入田埂之中,弯下腰,摸了摸这矮小却粗壮的麦秆。
不错,人们能不能吃饱关乎着键盘侠能不能量产、昏庸值能不能大批量获取,看起来在经历水淹,百姓将自己当做昏君后,不愁吃喝的陈塘关将成为一个稳定的昏庸值产出地。
子受心情好,朝李靖招招手,夸赞道:“李卿家有大功……”
李靖是个能人,可陈塘关已经是边界,不能再偏,他只打算口头夸几句,有功不赏,这就是他的为君之道。
可话还没说完,李靖匆匆拱手,单膝跪地。
“臣有罪,不敢贪陛下之功!”
……
第67章 这个真没有!
别!停下!打住!
这锅不能背!
晚了。
李靖高呼:“陛下圣明!”
殷破败见此,忙是上前,五百斤的身躯往前一横,陛下圣明众所周知,要你多说?
这是个纯肉,大肉。
李靖被阻了大半视野,有点尴尬,自己情绪过激了。
可没办法啊,忍了这么久才能吐露内心,白白享了百姓的称赞,李靖是老实人,早就过意不去了!
李靖不停嘴,如数家珍的道:“陈塘关百姓多为渔民,基本靠天吃饭,只有少量农田,陈塘关的田地,根本不适合粟、黍的种植,一旦天灾,百姓们都要挨饿。”
李靖叹息一声,道:“百姓生活不易,正因此,一旦遭逢暴雨,风浪不平,粮价便会上升,臣看在眼里,苦在心里,可又有什么办法呢?”
“可这水稻与麦子不一样,如果地里真的能种出庄稼来,不是比只靠着打渔为生更好吗?”
李靖再三拜道:“臣,有罪,万死不足惜啊!”
“臣因心存疑窦,没有大肆种植,春耕时留了不少种子,如果臣相信陛下所言,现在麦子与水稻已经大规模种植,说不定有了成熟的种植方法,或是新的农具……”
“臣正在组织人力挖渠灌溉,附近的河堤,也重新组织人进行了加固,所以没有河水泛滥之忧,反而利用起来形成水田,如果来年收成好,百姓没有压力,臣便会出资修建水库……”
“百姓们和臣的心里都清楚,这世上,像陛下这般,心里只想着为国为民的君主,千古难寻!”
子受恍然,想不到你浓眉大眼的李靖,也叛变了!
我什么时候让你种田兴修水利了?
背后搞了这么多的弯弯绕绕,不就是特意将功劳转嫁到我身上嘛!
阿谀奉承之徒,好!
不过这个功劳得还给李靖,万一百姓因此感激自己,得不偿失。
于是子受道:“此李卿家之功,朕为天下之主,却也不会轻易夺走臣属的功劳,卿只管接下便是。”
李靖摇头:“无功不受禄,此皆陛下之功,若非陛下嘱托,臣也不会想到种水稻、麦子。”
李靖这是铁了心要抱大腿?这样推卸功劳?
子受有些不爽,道:“想要渔民愿意务农,且愿意精耕细作,照料作物,并不是一份诏令就可以做到的,地方官员举足轻重,而不是放任不管。”
“李卿家加固河堤,可防治水患,兴建水库和灌溉的沟渠,又能防止旱灾,亲自开垦田地,更是亲力亲为,正是因为李卿家的努力,哪怕是再不愿意耕种觉得只会白费力气的渔民,也会试着种植新水稻、麦子,有了李卿家,才会有这片金灿灿的田埂啊!”
李靖恍然,他还奇怪纣王怎么如此推卸,原来如此。
“此……臣分内之事!”李靖直起腰来连忙应道。
算是勉强忽悠过去了,但子受还想问些事情:“不知你那友人是谁?”
他算是想明白了,给李靖种子授意该怎么做的那位友人,肯定在捧臭脚,估计是哪个想以此为进身之资的官员吧,问清楚后得给他调到边疆去。
李靖道:“正是司天监少监万年,臣能有所为,也正是得了万年贤弟的启发。”
“他言在陛下的天命之论中颇有所得,我等应观节令以行人事,天命下雨,便蓄水保墒,天命晴日,便播种晒衣,天命季节变化,便春耕秋收。”
“我也是因他所言,才明白太阳、月亮、星星,无论何时都是相同的,庄稼在春季、夏季发芽、生长,在秋季、冬季积蓄、收藏,也是相同的,庄稼有土地就生长,失去了土地就死亡,这也是常识。”
“因此陈塘关的土地不适合播种粟、黍,我却不能就此放弃,让百姓们听天由命,若只打渔为生,一旦遭了风雨,便会饥肠辘辘。”
“土地,是不会变的,我却可以改变播种在土地上的作物,就如这水稻与麦子一般,若不是尝试过,又有谁知道陈塘关一地也能种出大量粮食!”
“全赖陛下点明!我等为官之人,便是为了改变天命,如果全都由着天命,地不能耕种就不事耕种,河水泛滥就放任自流,那要我等又有何用呢?”
李靖那一对浓眉跳了跳,显得格外激动。
也许大多数人都不理解天命之论,但他却能无条件支持。
李靖下山前,师傅度厄真人曾为他推演过人间富贵,言他将有一子,顺应天命而生。
后来哪吒出生了,印证了推演,可李靖却担心起来。
他不擅长表达感情,平时对哪吒疏于管教,夫妻二人也总是忙于公务,很少与哪吒相处。
但不管怎么样,哪吒都是他的孩子,发现哪吒的奇异与顽劣后,李靖这些年,又自己推算过一些。
他发现哪吒的一切都已经被安排好,助周伐商也好,登坛拜将也好,命中的劫难也好,全被安排的明明白白。
太乙真人也曾对他说,哪吒是灵珠子转世,而灵珠子则是元始天尊掌中至宝,夺天地造化的法宝,已经被钦点为未来西周的伐商先行官,接玉虚法旨下世保周灭商。
李靖不愿意。
这是自己的孩子,应该有他自己的路,而不是顺着天命安排,当一个大劫之中的工具人。
既然已经转世为人,那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