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冲出去!”场面更加混乱,饶是乌黎与伊上斜等人尽力指挥,也没能挽回颓势。
乌黎抽出刀,尽力夹着胯下马匹,领着本部族人大喊:“随我冲!”
约莫三千骑,形成了滚滚洪流,朝着貌似最弱的老七山羊精杨显处冲去。
杨显拦了一下,便放他们离去,随后更多的土方骑兵,也从他留出的口子中跑路。
土方再度留下数千尸体后,终于都跑掉了。
“老七,你怎的把他们放走了?纵是全歼,也不是什么难事。”袁洪一阵挤眉弄眼,有些没尽兴。
杨显一捋胡子,道:“大兄,我等前来投商,土方首级可为晋身之资,然商军才是此战主力,若我等七人便歼灭土方,陛下又该如何奖赏将士,又该如何封我等官职?”
“凡事不宜过头,这数千土方人头,足够我等换取一官半职,朝中闻太师乃截教正宗,若我等大肆杀戮,他又会作何感想?”
袁洪抓耳挠腮想了想,是这么个道理。
在大多数人看来,妖族并非善类,不服教化不知礼数的标签早就打在了他们身上。
刚来投商就杀了数万人,虽然是敌人,立下大功,可难保有心人不会觉得他们本性难移,喜欢杀戮,从而生些其他想法。
好不容易有一个能接受妖族的君主,自然得注意分寸,控制言行。
片刻后,子受与大军一同追来,看到了满地尸体。
是谁这么猛?
袁洪上前,拱手拜道:“袁洪与兄弟们听闻陛下设立招贤馆,特来投军,不想半路遇上蛮夷,敌人非但不投降,还胆敢向我等还击,我等便出手一战,托陛下之福,阵斩数千。”
袁洪?梅山七怪?
这是七个大佬啊!
子受看了眼闻太师,闻太师睁开了眉心第三眼,表情有些不对劲。
很好,这七个人我收了。
闻太师都看出来他们是妖怪了,我还能不要?
重用妖孽不是昏君是什么?
就是得改改袁洪的臭毛病,什么托陛下之福,最讨厌这种没事就给皇帝分功的臣子了。
子受笑道:“此言差矣,此皆尔等之功,七位壮士可与朕同回朝歌,也好论功行赏。”
闻仲望着土方离去的方向,拜道:“陛下,土方仍有数万骑北逃,臣请命领军追击,以防他们逃窜途中骚扰城镇行劫掠之事。”
子受点头答应,闻仲一如既往的忠勇。
正好,老太师离了朝歌,不愁有人妨碍自己秀操作。
袁洪七人,另有重用。
“回朝!”
……
第84章 陛下圣明,万寿无疆
殷郊、殷洪正在组织百姓迎驾。
监国的这段时间,他们勤政爱民,施了不少仁政,虽说都是出于姜后之手,但却是他们亲力亲为的。
他们满心欢喜。
一定要让父皇好好看看自己的努力。
这些百姓就是最重要的一环。
早在收到长城边的烽火后,两人就将周围村落的百姓转移到了朝歌城内,拉长了土方的战线,每次劫掠都得去更远的地方,减少了百姓的损失。
就在半月之前,这些百姓还心有怨言,突然就把他们强行赶到朝歌城,离了家乡,这算什么事?
可看到黑压压的土方骑兵后,他们才知道眼下的安逸来之不易。
有城墙,有士兵,还有两位皇子给他们安排食宿。
无论纣王是在结盟上违背道义杀了敌酋,还是封禅不敬天帝,对这些最淳朴的百姓而言,实在算不得什么。
其实在刚才大战时,他们听着城外的喊杀声,都是害怕的。
但有人来安抚,给他们解释了很多。
懵懵懂懂的百姓们,也就明白了其中缘由。
百姓们都是质朴简单的,谁对他们好,他们就对谁好,他们内心深处,多出了一份最真挚的感激。
大家兴冲冲的听着号令。
殷郊、殷洪平时除了处理政事,最多的便是接触这些迁徙而来的百姓。
朝歌城中的百姓大多不愁吃喝,相对富足,可这些迁徙来的百姓,才是大商大部分的普通人生活。
听听民意,给他们安排住宿,或是分发粟米,渐渐的,两人在百姓之中颇有威信。
姜后也曾告诉过他们,纣王的对手是诸侯贵族,要多多争取百姓的支持。
殷郊、殷洪一开口,那些迁入朝歌的百姓便纷纷聚拢,寸步不离。
殷洪憋足了气,大声道:“陛下就要回朝歌了,知道该怎么做吗?”
“知道!”
众人异口同声。
“按照吩咐,在安排好的位置,不要互相推挤,时刻注意御驾。”
南门两侧,密密麻麻全是人,一眼望不到边。
数万百姓聚集,其实很容易发生踩踏事件,闹出乱子,但这些百姓不同。
可以见到,有许多胳膊上缠着绸缎的男子,正在维持秩序。
这些都是唯才是举令发布后,去招贤馆应征的人才。
有一些文化,能识字。
在负责招贤馆的费仲看来,这些人只是认识几个字,勉强听懂了唯才是举令的内容,想来试试而已,并没有多大的才能,既不能做官,也不能处理地方政务。
可他再一寻思,既然这么鸡肋,纣王为什么要特意设立招贤馆呢?
直到他偶然在街市中听到殷破败等一干近卫的下乡事迹后,才明白过来。
奇_书_网 _w_w_w_。_q i_s_u_w_a_n_g_。_c_o_m
原来,这些人是选来接任做近卫之前所做事情的人!
有那么点文化,就足够调解百姓纠纷,帮助乡邻了!
土方南下之后,这些人发挥出了重大作用,每日都安抚着朝歌百姓,不至于在围城的情况下发生暴乱,导致民心不稳,今天也是全靠他们,才能维持数万百姓的秩序。
殷洪思维有些跳脱,放眼眺望,人头攒动,不禁道:“兄长,如果能动员全朝歌的百姓,土方根本不算什么。”
殷郊瞪了他一眼:“不可,父皇此次出巡,为灌江口百姓降雨,又为陈塘关百姓消灾,父皇爱民如子,岂能让手无缚鸡之力的百姓上阵搏杀?我等是为了保护他们,而不是让他们保护我等!”
费仲气喘吁吁走来,两撇小胡子一翘一翘:“两位殿下,已经全部安排妥当。”
殷郊点头:“那些小孩子如何?”
“孩子们管不住,臣令人予了他们一些花草,便安分了许多,等御驾入城,还能献给陛下。”
殷郊颔首点头。
……
时候已不早。
殷郊努力表露出一副沉稳的样子,殷洪却是偷偷一笑,没个正经。
接着,二人便骑马向南门外御驾的方向行去。
两人骑马到车驾一旁,徐徐而走,子受感到有些不适,俩半大孩子都会骑马,自己竟能从马背上摔下来,诶。
文武百官们在车架后步行,看两位皇子颇有气度,满意点头。
队伍走了一阵,突然停止,却是殷破败那大如盘的肥脸匆匆来告:“陛下,前方有许多百姓。”
子受稍稍一愣,便回道:“朕已知晓,继续走。”
反正又不是叛军,管他呢,多半是看土方走了,出来晃悠透透气,毕竟围城围了好一阵子,都不敢出来。
三百近卫继续迈着霸王步,歪七扭八的走起来,和后头御林军整齐的队列形成了强烈反差。
但偏偏,百姓们都用羡慕的目光望着他们,毕竟,学会这步子买菜能便宜不少,最近多出了这么多外来人口,菜价已经上涨不少。
没一会儿,尤浑上前道:“陛下,陛下,前方出了些异状……”
啥异状啊?百姓拿着鸡蛋、无心菜砸车驾了?这感情好。
子受下了车驾,见四周的百官个个神情激动,感觉有点不对劲。
他问向尤浑:“前方何事?”
“陛下,前方……前方有百姓,感念陛下恩德,特来迎驾!”
子受深吸一口气,这时候殷破败也来了,大叫道:“陛下,陛下……都是百姓,一直延伸到城内,全是来迎驾的百姓!”
百姓迎驾……
在他的记忆范围内,李世民有过这种待遇,还留下了“迎驾山”的传说。
李世民是谁?妥妥的明君。
子受显得谨慎,仔细思考。
朝歌百姓感激自己?
多半是殷郊、殷洪那边出了岔子,偷偷摸摸干了什么。
不过不用担心,只是朝歌一地而已。
宫里的奇观建筑,灌江口和陈塘关的百姓,才是这一波结算期的昏庸值收割点,朝歌百姓不算什么。
也不用改道,坦然接受便是,等酒池肉林、摘星楼、鹿台、西园X泳馆建起来,第一个骂的还是这些人。
车驾越来越靠近,也不知道到底聚集了多少人。
随驾的御林军和百官都显得沧海一粟,只有那三百个大胖子依然醒目。
怎么感觉朝歌多了不少人?
车驾行至半途,费仲见此,小聪明劲儿又上来了,钻入人群,大喊道:“陛下圣明,万寿无疆!”
人们,都是跟风的,而且气氛如此,很快就都喊上了。
“陛下圣明,万寿无疆!”
“陛下圣明,万寿无疆!”
声势愈加猛烈,几乎冲破云霄。
……
第85章 想了想还是得当昏君
其实最初,只有那些从穷乡僻壤迁来的外来户喊着。
可渐渐地,所有人都喊了起来。
纣王继位八年,百姓们的生活,其实也没什么改变,日子依然苦,也就制定万年历后,耕种方便了许多,虽然正在推广水稻与麦子种植,但也要来年才能看到成果。
可他们知道了纣王亲下战阵,与土方骑兵征战。
历来君王都没有亲自上阵的说法,哪怕成汤开国、武丁中兴,也没有亲手战将的记录,更多是指挥着将士冲上。
可偏偏纣王这么做了,甚至在骑马回到后方,可以安然无忧的时候,下了马冲入敌阵。
纣王在亲手保护朝歌,保护朝歌之中的百姓。
经过哪些略有文化的人们解释后,百姓们了解了更多事情。
明明只需要一纸盟约,就可不需冒险征战,但纣王没有。
百姓们将心比心的想了想,在没有那些调解人员的时候,两家如果有了矛盾,一家势大,另一家哪怕吃点亏,也会选择宁事息人,不把事情闹大,更没人敢大打出手。
想来纣王与土方间也是如此,可偏偏纣王不愿意宁事息人,就是不认怂,直接冒着生命危险莽了上去。
用费大夫的话来说,纣王这是为了不加负于民。
每年平白送给土方的物资由谁来出?
诸侯和纣王关系紧张,等着看笑话都来不及,还出资?
那就只能是他们这些平民百姓了。
纣王勇战,以一敌百的英姿就在前一刻,这还不值得他们感激吗?
于是乎,许多人也沉浸在其中,都说着陛下圣明。
在费仲的不断撺掇下,不少人已是感慨万千。
呼声从一开始的整齐划一,变得断断续续。
又有人此起彼伏的拜下,起身之后,再拜。
殷洪被这场景震得微愣,下意识看了看身边的,殷郊,感叹道:“兄长,果然还是母后有办法啊。”
殷郊心里却是沉甸甸的,这些百姓的呼声可不正在告诉他,以后要朝着父皇这样仁君的方向而努力吗?
子受连续做了几个深呼吸,有些感动。
难怪历代君王都喜欢百姓迎驾,这阵仗,真的很爽。
他甚至动了干脆当个明君的念头。
可不行。
他清楚自己有几斤几两,明君?上下五千年,就算把国外的都算上,明君有几个?
虽然看似一切都在朝好的方向发展,可历史上又有多少明君,到了晚年变得昏庸无能?
秦始皇灭六国,统一文字、度量衡,北击匈奴,晚年追求长生不老,迷恋各种丹药,到处求仙问药。
汉武帝破闽越、南越、卫氏朝鲜、大宛,又凿空西域,开丝绸之路,晚年听信小人谗言,因巫蛊之祸逼死皇后与太子,使朝纲不稳,遗祸无群。
唐太宗对内文治天下,厉行节约,劝课农桑,开创“贞观之治”,对外开疆拓土,被尊为天可汗,晚年追求享乐,刚愎自用,还大兴土木,极尽奢华,搜刮民脂。
还有例如齐桓公、梁武帝、唐玄宗、康乾、本朝开国成汤……
这么一数,还真没一辈子能尽善尽美的人,谁还能没有黑历史?
子受很有逼数,自己肯定和历代明君比不了,退一万步讲,就算靠着臣子、运气和超前的眼光,勉强成功了,也保证不了一辈子。
成功后,肯定会膨胀的飞起来。
而且这不是普通的古代,更是神话世界。
子受更要当个昏君。
这才是关键,当个明君,就能对抗仙人,对抗阐教,对抗原始乃至封神大劫吗?
不能啊!
还不如直接昏庸起来,换他一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