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3C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封神之我要当昏君-第61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关键在于精彩的戏曲能让自己沉迷其中,从而耽误朝政。
  台下不时有安排的托大叫:“麦云虽为反贼,但的确是忠勇之人!”
  “忠勇无双!”
  戏托们不断扇动,一时间感染了百姓们的情绪,甚至有人想要跳上戏台,将“麦云”救走。
  人声鼎沸,开始推挤,场面一度混乱起来。
  人在戏中,戏又仿佛又在人中。
  无论是纣王还是反贼,他们都没有代入感,但他们能感到戏曲中淇水寒的忠勇,感到公子献头的凛然。
  这些寻常人家,平日里都没见过这等场景,这场戏曲对他们有着致命的吸引力。
  诸侯贵族,不屑于搭理他们,认为他是低贱之人,有时候,如果说话文绉一些,他们还听不太懂。
  可就在眼前发生的戏曲,他们能看明白,而且很有意思,看得津津有味,甚至还有人信以为真。
  人群中的师延凝视着那戏台上的人们,竟是恍惚起来。
  他来朝歌是为了成为宫廷乐师,以雅乐陶冶纣王的情操。
  他从未想普通人家也听曲。
  平民百姓听不懂雅乐,若是故作高深,试图用雅乐提升他们的内在涵养,显然是徒劳。
  可戏曲做到了,结合了简单易懂的故事,让平民百姓也能知晓其中所表达的意思。
  师延心底深处,有一种不可名状的奇异感觉正迅速蔓延。
  台上的人宣布戏曲结束,百姓们听了,情绪稍稍平静一些。
  冷静过后,人们三三两两议论起来,分析起前头的戏。
  哪段好看,哪段不好看,一论便知。
  一个老翁惋惜道:“麦云倒是个忠勇之人,可惜谋反了,那就得死,哎……”
  随即又有人絮絮叨叨的道:“也不知道那麦智怎么了,雷开倒是知道,似乎投诚当了执金吾,没一点气节。”
  雷开脸色有些黑,自己怎么就莫名挨骂了呢?麦智、麦云俩人也没死啊!这出戏有三分真就不错了!
  台下的百姓都在议论。
  就连龙吉也避免不了,她对忠勇什么的倒是不敢兴趣,只是在子受耳边吹了口气,轻声道:“如果我在,他们连皇宫都进不来。”
  子受挠了挠耳朵,笑笑,认真听着人们的议论。
  一切都和他计划的一样,有佩服麦云忠义的,有感叹子启献头的,但就是没有称赞纣王勇武过人的。
  这就是子受想要的效果,崇应彪可是他挑的特型演员,虽然没有殷破败那样一看就想打,但给人的第一印象绝对是负面的。
  师延留意到车驾中纣王脸上的笑容。
  这场戏曲果然不简单!
  这出麦云刺纣王虽然着重表现得是麦云的忠义,但却会影响到纣王在百姓心目中的形象。
  而且由于戏曲大热,即便过了一阵子,人们依旧会津津乐道的议论着这戏,戏中的人物,会被反复的拿出来说道。
  师延是民间乐师,很清楚百姓的接受能力,若是和百姓谈纣王的行政措施,他们多半懵然无知,可若是和百姓谈耳熟能详的故事,例如武乙囊血射天、成汤桑林求雨、伊尹鼎烹说汤,他们能说的头头是道。
  人物的形象,会借着故事,渐渐深入人心。
  人们多多少少会因为这出戏,而对纣王产生不好的印象。
  可纣王还是这么做了,一定有什么非做不可的理由。
  在师延不远处的比干,以袖掩面,留下泪水,口里还不断喃喃自语着。
  有一个孩子拉着老妇的手,稚声道:“娘,我以后也要当个忠义之人。”
  老妇也回应着:“好啊,好啊,吾儿有此想法,为娘自然支持。”
  师延明白了。
  百姓们大字不识,没有文化,整天除了劳作,没有别的事情,根本不会去想什么道德,想什么忠君,想什么规范言行。
  可戏曲出现后,就不一样了。
  百姓们的生活本就困苦,有戏曲消遣,求之不得,哪怕是偏远地方的老妪,她们也能通过麦云刺纣王,明白什么是忠勇。
  那么如果将礼仪编为戏曲,百姓不就懂得礼仪了吗?
  如果将仁义编为戏曲,百姓不就懂得仁义了吗?
  戏曲在各地传唱,人们就会知道孰是孰非,一点点被影响。
  而且戏曲的开支似乎并不多,只需要一些乐者,一些戏子,稍加训练即可,因为剧本简单,通俗易懂。
  师延的目光落在周遭的人群之上。
  一个两个,具是乐呵呵的,眉飞色舞,互相嘀咕着什么,仍旧沉浸在刚才戏曲的内容之中。
  师延在拥挤的人群中走了一圈,几乎所有人都是如此。
  区区一场戏曲,却吸引了上千人,让人们津津乐道,影响深远。
  他回味着麦云刺纣王之中的一点一滴,发现编曲有些不恰当的地方。
  片刻后,便想出该如何编曲修改,让忠勇更加深入人心。
  师延头也不回的往招贤馆行去,心中那股不可名状的奇异感觉已经蔓延全身。
  听戏之前,他只想着以雅乐影响纣王,陶冶纣王的情操,提升纣王的精神境界,让纣王行善政。
  听戏之前,他认为戏曲是纣王贪图享乐随手编出来娱乐自身的玩闹之物,与社稷无益,甚至拒绝了费仲的邀请,愤然离开招贤馆。
  可现在,他觉得自己应该编写戏曲,这世上没人比自己更懂乐理,没人比自己更懂该如何用乐曲配合,让戏深入人心。
  雅乐只能影响一人,最多不过再加上百官,可戏曲所影响的,又何止在场千人?!
  此乃社稷之福。
  ……


第119章 出兵北上
  “孔总兵,长城要这么修,都要修到草原上了啊!”
  飞廉一脸无奈,按照正常进度,现在的长城一期工程小土墙已经修完了,然而实际上从一个月前,就止步不前。
  没别的原因,鬼方被土方抢了一把后,越来越过殷勤了。
  早上一拨人将界碑移十几米,中午一拨人将界碑移几十米,晚上的最过分,一堆人抱着界碑直接跑,移了上百米。
  有办法吗?
  没有啊!
  纣王定下的三不原则,这是打不得也骂不得。
  就算修长城的战俘、奴隶们知道界碑被移动了,也还是按着移动后的界碑修。
  鬼方人好啊!大冬天还给他们煲羊肉羹,有时候还有十几个膀大腰圆的汉子抱团上来搭把手,结果就赖着不走了。
  不为别的,就为了让长城绕过自己的部族。
  于是乎,原本直线修筑的长城,硬生生画了个弧。
  黄飞虎道:“无妨,申道长已经说过,只等纣王派兵北上威慑土方,鬼方必将归附,之前定下与鬼方的比试,已经可以开始,方外蛮夷见我大商军容,必然心悦臣服。”
  孔宣笑道:“我那兽骑兵,也可派上用场。”
  “说的极是!”飞廉赞道,修士实在太牛逼了。
  先不说此前唰唰几下就把叛军刷没了,单是这兽骑兵,就让人不得不服。
  牛马鹿什么的也就罢了,谁知道大象、猩猩、黑熊这些猛兽也能骑?
  飞廉亲眼见到一只大象卷起鼻子接住了不慎跌落的骑兵。
  有了这些坐骑,就算和鬼方比试商人最不擅长的骑术,也输不了啊!
  还没跑,对面的马就被老虎、大象之类吓得不敢动弹了。
  飞廉笑了一阵,忽然正色道:“老黄,鬼方首领说去年八月曾有一人自称是南伯侯部下,劝说他们南下劫掠,土方会不会也是因为……”
  “新酿的果酒还得一阵子才能开封。”黄飞虎灌了口酒,随即严肃道:“鄂崇禹没这脑子,他在南边,要联系蛮夷也是先联系百越,只是有人冒用他的名字罢了。”
  “是这样啊……”
  “不过,陛下想改革,清理大商六百年的跗骨之疽,诸侯之中肯定有人不满,如我所料不错,他们暗中早已有动作,鬼方、土方只是一个开始,百越、东夷,近日必将生乱。”
  “那人打的必定是朝贺的主意,只要方外蛮夷入侵,地方守备不利,诸侯便可趁着朝贺齐齐发难,就连中立派系的诸侯,也会因此倒戈。”
  “即使地方将领击退了入侵的蛮夷,那些人一样有话可说,我大商积威已久,从没有蛮夷胆敢主动进攻,而今突然犯边,便能指责陛下失德。”
  “那、那……”飞廉急了眼,没想到土方、鬼方背后竟还有如此惊天阴谋:“我们该如何行事?”
  黄飞虎侧过身,望向朝歌的方向,双眼微眯,仿佛能望得极远,他似乎看到了皇宫,看到了宫中为天下社稷日夜操劳的纣王。
  他长吸一口气,道:“我等只能为陛下处理鬼方、土方之事,等到鬼方归附,便让申道长带着鬼方首领往朝歌朝贺,至于东夷、百越之事,相隔甚远,不过想来陛下早有察觉,必定已经做好安排。”
  “是了,是了!”飞廉紧绷的心忽然轻松起来,陛下深谋远虑,能让鬼方诚心归附,还能设计逼得土方南下阵斩敌首,自然也能对付区区东夷、百越。
  ……
  长城守卫军营地。
  “将军,将军!”赵丙匆匆来告。
  苏全忠瞪着眼看向他:“何事?”
  “呃……”赵丙被瞪的愣了一会,才道:“陛下有令,遣将军出兵北上,威压土方。”
  苏全忠猛地站起身,又把赵丙吓了一跳。
  “将军你这是要……”
  “出兵,北上。”
  赵丙立即劝道:“将军不可,北地雪大,我等又不知晓土方部落所在,若是冒雪北上,难以识路,只恐有失!”
  苏全忠脚步顿了顿,转过身。
  赵丙松了口气,将军这次总算听劝了。
  “出兵,北上。”
  “末将遵命,这便先派探马,探清土方所在,等到雪停之后,大军压上,土方必定惶惶来降!”
  诶?
  赵丙看到苏全忠又转了回去,大步往帐外走着。
  刚才将军说的好像还是出兵北上啊?!
  “将军!将军!将军不可啊!”
  赵丙跟了出去,可任他怎么劝说,苏全忠都不听。
  甚至,苏全忠还亲自擂鼓,召集全军。
  一人都不留?
  赵丙再次苦心劝谏,他们所负责的地方已经全都建好了土墙,只等采石完毕,再开工垒石。
  现在是一个相对轻松的阶段,可修筑长城的都是战俘、奴隶,如果不严加看守,那些人跑了怎么办?
  可苏全忠还是像什么都没意识到一样,继续召集着兵马。
  这时,营外来了个如铁塔般的大汉。
  赵丙认识,这人叫邬文化,是逃奴,力大无穷,脚程也快,这片连绵土墙,有一半都是他建的。
  而且这人还不耗粮食,有事没事就从山林里捡些老虎、豹子之类的猛兽来改善伙食。
  反正打不过他的都是他捡来的,有时候,邬文化的伙食比他们长城守卫军还好,那一口口肉,看得人眼馋。
  “赵将军,俺们来帮忙,俺们也想去杀土方人。”
  邬文化瓮声瓮气的开口,他没什么文化,说起话来言简意赅,张口闭口就是打打杀杀。
  赵丙这才注意到邬文化脚边还有数百人,全是战俘或者身强力壮的奴隶,论及战斗力,的确不俗。
  他不明白,这些人为什么不仅不趁机逃跑,还特意来投军?
  这大雪天行军,还没有明确目标,是要死人的啊!
  这时一个有点文化的战俘站出来道:“我等犯下谋逆大罪,本应殉葬,然陛下仁德,只是将我等发配北疆修筑长城,此大恩,唯有如此方能报还。”
  赵丙无言,他从没想过只是这样就能够让战俘、奴隶效死,也许在那些出身贫困的人们眼中,能够冒着风雪整日劳作,是一种幸运吧,至少能证明自己还活着。
  赵丙将这件事禀报给苏全忠,苏全忠懵了,这一出,纣王的旨意里没有啊!
  他只好不去理会,继续整军,明日便出发北上。
  到了第二日,战俘与奴隶们更多了,苏全忠没有理会,却也没有驱赶,他们就自发的跟着长城守卫军行进。
  赵丙忧心仲仲,这到底是怎样一支队伍?没有明确目的地,冒着大风雪,还带着奴隶、战俘?
  ……


第120章 慢点开!
  “老爷,吃些馒头吧。”殷夫人将五个大白馒头呈上。
  自水淹陈塘关之后,李靖一日三餐,皆以馒头为主食。
  只为了睹物思人。
  馒头正是殷夫人以哪吒的发髻为参照所发明出来。
  哪吒死后还没一天,就被太乙真人带走了,说要带回乾元山历受香火,便可复活。
  自那时起,哪吒就彻底沦为太乙真人的挡劫工具人。
  李靖恨啊,恨自己无能,要是他修道有成证道大罗,自家儿子又何须沦为别人的挡劫之物?
  李靖笔走游龙,桌边的竹简已经摞成了小山。
  “老爷,还是先吃馒头吧。”殷夫人劝道,李靖近日来不仅要处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