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3C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封神之我要当昏君-第69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伯夷被黎侯的思路转换弄得一怔,他是北地之人,根本不知晓西戎利害,进入了盲点。
  他看向纣王,不知该如何是好。
  他猛地一惊,纣王星目含威,眼中似有一丝奇怪的东西。
  好像……好像是气急?
  子受面无表情,沉默的上前。
  黎侯仍旧以龟甲缚倒在地上。
  手中有剑,剑名太阿。
  想当昏君,除了应该以荒谬之行引人攻讦,还可以提三尺剑,杀想杀之人。
  黎侯话里话外都是结交西戎,还称要交付岁贡。
  是的,西戎势大,西岐姬昌也只能被动挨打。
  可昏君嘛,要随心所欲一点。


第133章 君王一怒
  黎侯这模样,多半是姬昌死忠,姬昌又是个实锤反贼,在商灭周兴的大势下,这些人都是敌人。
  虽然是个能贡献昏庸值喷子,可不是自己这边的喷子,敌人还是少些好,可以反可以乱,但都得在可控范围之内,肯定要削弱西岐,昏君才能当的长久,从黎侯入手是个不错的选择。
  太阿剑剑柄入手,温润如玉。
  子受居高临下望着地上的黎侯道:“古今之人不同,君不同,王不同,朕非成汤亦非帝舜,黎侯可知罪在万方?”
  黎侯不明所以,下意识答道:“似有耳闻。”
  他很快就想起纣王在陈塘关所言的罪在万方,竟然公然推翻圣王舜与成汤先王之言,简直不可理喻。
  黎侯意识到了什么,瞳孔一缩,纣王这意思是要治自己的罪?
  也对,第一次质问时就已经得罪了纣王,纣王肯定起了杀心,只是顾及大殿之中的文武诸侯,没有直接动手。
  黎侯不怕了,治罪就治罪,难不成你纣王还敢当着八百诸侯文武百官的面,在这大殿里杀人问斩?
  历代君王,哪怕要对诸侯下手,也要偷偷干,像文丁杀姬历,都得先软禁。
  一旦光明正大动手,诸侯人人自危,没有哪个君王能负担起这种代价,诸侯不一定会因此反叛,但只是指责攻讦都会让君王焦头烂额,饱受骂名。
  想到这点后,黎侯狠下心,反正他忠的是西伯侯:“古今之人不同,然公侯之怒相同,若公侯怒,臣伏尸于殿,流血五步,大王失诸侯之心,西戎东进,天下不稳!”
  他不认这个始皇帝,王就是王,地位可以比诸侯稍高,但不能完全碾压,至高无上的皇权和有得分说的王权,区别很大。
  这是赤果果的威胁,姬昌给他交过底,东夷、百越都已经叛乱,北方又有土方、鬼方、羌方等威胁,如果西戎东进,战事一起,社稷必然动荡。
  底气很足,他料定纣王不会做的太过,还需要诸侯为其守疆呢!
  铿锵一声……
  太阿剑出。
  太阿剑本就是法宝,剑锋掩映着铜柱下的炭火,物华天宝,光射牛斗之墟。
  历来敢随便杀人的君王,都被骂死了。
  比如周夷王,周夷王派兵把齐国国君姜不辰关进囚车,拉到镐京,在宫殿门前,架起了一口大锅,煮沸,当着大臣们的面,将姜不辰丢进锅里煮死了。
  这件事情,震惊了朝野,震惊了诸侯。
  从此以后,诸侯就不去觐见周王了,怕一不小心被抓起来煮杀,此举大大加深了君王和诸侯间的矛盾。
  所以说,杀人是不对的,尤其是杀诸侯。
  君王有着至高权力,权力越大,地位越高,就越该约束自己。
  如若不然,那么……社稷之祸。
  子受倒是不会去烹人,掌握一个度,加深矛盾挨骂可以,真做的太过分让诸侯全反了,加上东夷、百越的叛乱,以及黎侯口中可能威胁朝歌的西戎,这君王之位估计坐不了多久,更别说昏君了。
  烹人太过,可当殿杀人,还是没问题的。
  “既如此,黎侯必曾听闻君王之怒。”子受平静道:“君王一怒,怀怒未发,休祲降于天,伏尸百万,流血千里。”
  举剑。
  费仲、尤浑等一怔,他们素知纣王秉性,这位爷敢在结盟上直接暴起杀掉对方老大啊!
  这样一想,在大殿上杀个把诸侯,完全做得出来!
  有风吹过,似是挥剑之风,又似殿外之风。
  黎侯身躯一震,似察觉到了什么,被王气所摄,顾不得其他,挣扎起来。
  可崇应彪的龟甲缚太牢固了,他瞳孔猛地一缩,瞳孔倒影之中,剑锋迎面而来。
  黎侯张口欲言,他没想到纣王敢如此不顾及诸侯面子。
  嗤……
  子受正视着黎侯的眼睛。
  黎侯收缩的瞳孔中,出现了绝望,最终变得无神起来。
  他张着嘴,想呼吸。
  可太阿剑剑锋三尺七寸,刺破咽喉,自颈后贯穿而出。
  染血。
  呼吸不得,竭力张嘴,不断颤抖。
  我昏君也。
  子受将太阿剑拔了出来,下一刻,黎侯喉头涌血,悄无声息,和着身上的绳子,一同倒在血泊之中。
  血溅九间殿!
  子受呼吸均匀,表面上依旧没有表情,心底已经乐开了花。
  爽啊!
  要是明君还得来一番斗智斗勇,还得打打嘴炮,先诛心再诛命。
  昏君就不同,想杀就杀了,还能让诸侯不满,赚取昏庸值。
  唯一麻烦的,就是身上又染血了,皇袍质量不错,就是不防血。
  子受瞪了伯夷一眼,要不是这家伙把他昏庸值给败没了,也不用杀人弄得一身血,好在现在多少应该把昏庸值给赚了回来。
  “苏侯,咱们就不用吃粟米了,这毛病得改,听陛下的,吃肉,吃肉!”崇侯虎对着苏护道。
  他真没想到,肥厚的猪肉竟比牛、羊肉更为美味。
  苏护哪有空搭理他,三块半肥半瘦的猪肉塞进嘴里,满口油脂。
  冷不防,黎侯的血飞溅而来。
  两人住嘴了,看向默默收剑入鞘的纣王。
  陛下这……这是……
  费仲、尤浑一直注意着殿中情况,忍不住打了个寒颤,要遭!
  费仲飞速转动着脑筋,思考如何破局。
  忽而上前道:“陛下圣明!此王道矣,古之圣王未有怒而杀人,皆是……皆是……”
  费仲越说脸色越苍白,词穷了,他没法破局,只能表态站队,他是纣王死忠。
  群臣、诸侯面色大变,大商对待西戎一向以互不侵犯为重,黎侯所说,追根究底只是激进了一些,没什么错误,只是沿用历代君王对待西戎的方法罢了,西岐对西戎,同样以和为主,减少战事。
  一英武青年出列,毅然道:“臣张桂芳请命率军进驻黎地,若西戎联合而至,请为陛下拒之,若无皋戎举族而来,请为陛下吞之!”
  张桂芳?
  诸侯们有些熟悉,张桂芳是青龙关副将,青龙关总兵对他赞不绝口,这次来朝贺也带上了他。
  姬昌大约看明白了张桂芳的心思,这种出身普通的小将,也就只能抱着纣王大腿往上爬,才能成就一番事业,得青龙关总兵看重已是极限,诸侯压根看不上。
  诸侯们的反应尽收眼底,姬昌看到一向亲附纣王的苏护、姜桓楚等人也没有轻易开口后,心中有计较。
  三步出列。
  “臣,姬昌拜上……”


第134章 李靖变法
  “陛下于杀黎侯于殿上,却不知黎侯戍守西疆,今有社稷颠覆之危,祸乱己生,隐忧百出事,臣闻君王以道治国,以德治民,克勤克戒,毋敢怠荒,乃得盘石之安,金汤之固,昔陛下初嗣大位,修仁行义,不遑宁处,礼敬诸侯,优恤大臣,忧民劳苦,惜民货财,友服四夷,威加遐迩,雨顺风调,万民乐业,乃圣乃神,不是过也。”
  姬昌一副痛心疾首的样子,隐隐引起了诸侯们的共鸣。
  是啊,以前的纣王多好,什么七年不鸣一鸣惊人,都是谣言,一惊人就将诸侯在殿上砍了?这算什么事啊!
  诸侯们比谁都清楚纣王在干什么,每次都在针对诸侯,企图削弱他们的势力。
  礼敬诸侯啊!
  大商六百余年,无不是天子与诸侯贵族共治天下。
  如今纣王不仅去了天子号,自号始皇帝,强行位高于诸侯,更是直接对他们动手了!
  就在众目睽睽之下,将黎侯一剑封喉!
  看着诸侯们交头接耳,群臣似有不悦之色,姬昌长叹一口气,继续道:
  “陛下亲近奸邪,不修政道,醉酒上朝,沉湎酒肉,日日升歌;大肆凶顽,殿斩诸侯,人道乖和;兄弟阋墙,王兄反叛,慈爱尽灭;挥霍无度,酒池肉林,不知廉政;四纲已去其三,臣姬昌添为西伯侯,当廷忠谏,只求陛下能全君臣大义,不至纲常尽污!”
  “臣不避斧钺之诛,献逆耳之言,唯愿陛下悔过自新,削皇帝之号,重修君王与诸侯之好,则诸侯仰服,文武欢心,朝纲整饬,宫内肃清,陛下自能坐享太平,安康万载,臣虽死之日,犹生之年!”
  “臣临启不胜惶悚待命之至!谨疏以闻,望陛下纳谏!”
  张桂芳不服,他看着一脸忠臣模样的姬昌,总觉得这家伙心里还瞒着事儿。
  他又看了看面无表情的纣王,于是再次大吼,重复道:“陛下,臣张桂芳知晓忠义何物,只请往黎地,若西戎联合而至,请为陛下拒之,若无皋戎举族而来,请为陛下吞之!”
  这次,声震大殿。
  他要告诉所有诸侯,纣王是有支持者的。
  声音振聋发瞶,一排又一排大臣拜下,有方相、方弼,有费仲、尤浑,也有商容、鲁雄,他们虽然同样无言反驳,但并不妨碍他们选择支持纣王。
  闻仲盯着地上的尸体与纣王看了许久,沉声道:“陛下非是尔等诸侯臣子能够非议。”
  姬昌却是没搭理闻仲,对着张桂芳调笑道:“张将军乃匹夫之勇,四夷之危又岂是如此简单?黎侯虽死,但话却没错,古今之人不同,然诸侯之心相同,陛下杀黎侯失诸侯之心,西戎东进,天下不稳,当今大商,乃危商啊!”
  这时浓眉大眼的李靖踏步上前:“靖曾听闻尧帝于路上,见有犯人获罪,尧帝一问之下,发现犯人行偷窃之事,尧帝问其由,犯人称天旱已久,无粟可食,不得已而为之,尧帝听完便要求将犯人放了,自陈过失,其一,因为他无德,上天久旱不雨,其二,是他没有教导百姓,才有人行偷窃之事,尧帝至诚反省,诚心感动天地,于是天降甘霖。”
  姬昌疑惑,李靖用典,似乎是在说黎侯虽然有过失,但却是因为纣王不为大局考虑,才出言过激,情有可原。
  姬昌想了想,当时纣王在陈塘关提出万方有罪时,曾亲手正法李靖的亲子,李靖一定心有怨气,这么一想,倒也合理。
  于是乎,他赞同道:“李总兵之意,昌自然懂得,黎侯有罪,但不至死,陛下更应该与尧帝一样,反思自身,自陈罪过才是。”
  李靖猛地挑眉,环视四周诸侯,道:“天降甘露后,犯人依然行偷窃之事,此非君王之过。”
  “今日曾数次言古今之人不同,然诸位可知古今刑罚亦不同?古时有罪之人一脚穿草鞋一脚穿常履便可替死刑,诚心改正,至成汤先王时,更改刑律,断指、断足和断头堆积满阶,被处罚的人们方才服从,而今法度不明,人不畏法,诸侯不敬法,乃至有黎侯之罪!”
  “黎侯不尊法令,以人殉父,其罪当诛!以下犯上,冒犯君王,其罪当诛!外通戎敌,出言相逼,其罪当诛!”
  “今法制不明,法度不严,百姓农耕而不能温饱,将士立功而不能得爵,强弱之势古无定则,天下之道不在朝中空谈!”
  “务求正法严刑激励朝野士气,四纲之下各有法令,令行禁止,有罪共罚,有功共赏,朝野酿成浩然正气,国家不怒自威,加之商人厚重坚韧,大商必将无惧四夷!”
  “法不阿贵,绳不挠曲,令必行,禁必止,法贵时效,法贵公平,法立如山,但安天下,法度在前罪不改刑,法外无恩减刑溃法。”
  “以往诸侯多有私心,民不信官,君不信臣,圣王当不法古,不脩今,法古则后于时,脩今则塞于势,君王不重义而重法,方能严法度以强国,诸侯犯法与庶民同罪,今日血溅大殿,陛下斩黎侯以立法,法必严行必果!”
  “今大商外有四夷环绕,内有不臣奸贼,此是为危商……”
  也许别人口口声声称要严令法度,没什么人信,但李靖不同。
  李靖贵为一关总兵,地位不比诸侯低,亲子哪吒杀人犯法,按照以往,大事化小小事化了。
  当时纣王在陈塘关,不仅没有任何纵容,反而声称万方有罪罪在万方,在李靖面前,将哪吒就地正法。
  现在李靖的态度很明显,他站在纣王这边,一个看着亲儿子在自己面前犯法身死的人,喊出严令法度,喊出诸侯犯法与庶民同罪,内心所想很真实,言语极有分量。
  李靖在殿中走了一圈,看着呐呐不言的诸侯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