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3C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江湖大掌门-第120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看这名字,等等,这是武侠啊,不是灵异啊。
  这九星太岁化煞钱又是什么东西?化煞?化什么煞?
  这系统真的是什么东西都有啊。
  所以最后抽奖的时候,不知道是顾祯这一路上做了太多好事了,还是顾祯运起爆棚。
  顾祯终于是第二次抽中了顶级武学,就是现在顾祯手上的那本灵犀一指。
  算上太素阴功,这是顾祯第二次抽中顶级武学了。
  当然新年大抽奖那次应该也算吧,不过那次基本都是好东西,所以顾祯只当那次是福利了。
  顾祯翻着手中的秘籍,手上跟着书上描述进行着动作,他也知道这灵犀一指这样练习基本很难进步,但是现在也没有实战机会让他去练习。
  傍晚那次还是他第一次用这灵犀一指,若不是顾祯如今太素阴功已经修炼的不错,内功修为也算深厚的话,估计他的手指也可能不保。
  顾祯一点儿都不怀疑灵犀一指的实力,但是顾祯也知道那些对灵犀一指的描述有些夸大了,若是什么都能夹,那不就无敌了。
  所以顾祯觉得这灵犀一指若是对付实力比自己弱的,那估计非常好用,但是若是对方实力明显强过自己,那这灵犀一指除了出其不意之外,估计很难占到上风。
  当然,一切还需要顾祯亲自验证,毕竟他不是陆小凤,而且他的灵犀一指肯定比不上陆小凤的灵犀一指。
  毕竟一个是原创,一个是根据书上来练习的。


第225章 路上
  如今已然八月晚夏,越往北,天气就一日不如一日。
  尤其是临近苍东原的时候,此时正是西北风呼啸,沙尘漫天飘舞之时。
  两匹寂寞的快马,正望北疾驰而行。
  临近黄昏,强劲的西北风虽已停了,但是迎面呼啸而来的微弱北风,仍然像无数的刺针,夹杂着沙尘,令人难受。
  这里是宋玉郡与东原郡的交界之处,也是距离苍东原最近的地方,让人不得不选择绕道而行的宋原马道。
  宋原马道距离郎官最少有一千里。
  在三天之前,张七叶和孙可人还在郎官城内的宝庭轩吃着来自关山郡的羊肉。
  但现在,他们两个除了几块比石头还硬,比沙子还难以下咽的大麦饼之外,唯一可以吃喝的,就是迎面而来的北风,和风中夹着的沙尘,还有杂草。
  孙可人脸上愁容遍布,她的腿在连日的策马疾驰中,已经被磨的又红又肿,脚上还长出了两颗讨厌的水泡。
  她以前一直都以为纵马狂奔是最具江湖豪气的,但现在她才知道大谬不然。
  孙可人现在全身上下,由她的脸孔─直到脚跟,都包裹的严严实实,只留下两双眼睛在外,能够看清外面的事务。
  而那一头乌黑的秀发也已经变得蓬乱不堪。
  如果在临山上,被顾祯要求枯燥的面壁默念经书可以代替这脚底两颗水泡的话,她觉得她一定会选择前者。
  但比起在一旁的张七叶,她脚上的水泡又似乎太少了。
  现在,张七叶也和孙可人一样,双腿内侧已经被磨得又红又肿,脚上也是冒出了可恶的水泡。
  张七叶不但脚冒水泡,连双手也冒出了好几颗。
  不过张七叶倒是不在乎,这一点水泡对他来说,堪称小意思而已。
  两人就这么不发一言的往北,准确来说是往东北的方向疾驰而去,这一路上,他们都没有怎么休息,而去沿途的风景又是千篇一律。
  张七叶稍微领先孙可人一个身位,回头看着孙可人叫到:“师姐,要不要休息下?”
  因为两人都将全身包裹的严严实实,所以张七叶的声音听起来倒是有些低沉。
  孙可人喘着气摇摇头,喊道:“不用,快到了,到了沙城有的是时间休息。”
  张七叶点头之后,又将头抬起,往孙可人的身后看去,却什么也看不见。
  但是张七叶的心里还是一紧,手中的马鞭狠狠的抽在了胯下骏马的马屁股上。
  一边大声喊着:“师姐,我们要加快速度了,前方不远处过了西山隘口,我们便进宋玉了,只要进了宋玉郡,接下来的路就好走了。”
  既然宋玉好走,为什么两人不一开始就从宋玉郡内往沙城赶去,而是要从东原与宋玉边境这片蛮荒之地走呢?
  很简单,因为他们不敢在云京运河边上走,那是自找死路,只能远离运河。
  往北从靠近苍东原的地方往前走,直到云京运河渐渐远离宋玉和东原那段的边境之后,他们才慢慢的往宋玉郡而去。
  而接下来,只要过了西山隘口,便能进入宋玉郡,就不必和西北风中的沙子较劲了,路也好走,还能买到些不错的干粮。
  孙可人一边催促着胯下的马,让它跑的更快些,一边将怀中的大麦饼拿了出来,因为她有些饿了。
  大麦饼又硬、又无味,它唯一的好处,就是很充饥。
  这种麦饼,孙可人平时正常情况下一定不会选择去吃。
  但现在不一样了,而且孙可人是真的饿了,正常情况下不会吃的大麦饼,她现在一口气就吃了三个。
  张七叶看到了孙可人狼吞虎咽的模样,他心中有些自责,若不是他,两人定不会是现在这般模样。
  张七叶自然也知道这种麦饼很难下咽,但自从两天前他们的粮食用罄之后,他们唯一还可以充饥的就是从一个穷乡僻壤里买回来的大麦饼。
  平常不会吃那是平常,孙可人并没有埋怨这种麦饼不好吃。
  麦饼再难下咽,也总比吃树皮好得多了。
  孙可人不愿提起的那段日子里,她挨过苦,更挨过饥饿。
  虽然近年来她已没有再挨饿,但那段时间的惨痛日子,她还是没有忘记。
  永远都不会忘记。
  大麦饼也快吃完了。
  他们是否也快要挨饿了呢?
  那倒不然,因为两人已经快到西山隘口了。
  ——
  炎夏即将过去,秋的脚步在不久后便会跟着接踵而来。
  在北方,萧瑟的秋风,给人们带来的不是凉爽的感觉,而是袭人的寒意。
  即使还未入秋,
  黄昏,夕阳西坠,从西山背后,反射出万道彩霞,映红了满天的云絮,寺庙的塔顶,还有那巍峨高耸的屋脊……
  这种启人遐思,撩人幻想的景色,唯有在这天高气爽的时刻,才能看到!
  远处,寺院里传来两响清澈的钟声,随着北风回荡在原野的空间……
  寺庙本是南方诸国传入中州的,千百年来,寺庙和僧侣在中州人的眼里一直是非常奇怪的东西。
  信徒极少的佛寺并没有放弃而离开中州,而是深入在中州的各处乡村小镇,与乡间小民融入在了一起。
  这钟声,警觉了在田野里工作了一整天,已经感到有点疲乏,而仍不肯休息,辛勤工作着的农夫们。
  “呵!寺庙里的僧侣们,已经开始做晚课了,时间过的真快!”
  心底似轻松而又嫌怨地长吁了口气暗语道。
  抬起头来望望天色,又底下头看看这一整天辛勤工作的成绩,那纯朴微黑的脸膛上,泛起了丝丝满足的笑容。
  随后,才荷起农具,跨上田陇,沿着小道,踏着轻松而稳实的步伐,纷纷的迈向归途,有的口里还哼着一些小调山歌,籍以显示他们心底的轻松愉快。
  眼前这片景象,是那么的惬意。
  这里是云京运河边不远处的小村庄,越过村庄后面的西山,便进入到了东原郡。
  绵延的西山将宋玉和东原分隔开来,正是这绵延的西山,才让东原和宋玉是两种完全不同的景象。
  西山这面是田园惬意的山村,西山那面却是北风呼啸,沙尘漫天的荒芜。
  在这落日余辉斜照,官道上,忽闻一阵紧促的鸾铃声,夹杂着马蹄声,传自这官道的东首。


第226章 清依与清渊
  寻着声音眺眼望去,只见尘烟滚滚中,两团白色的影子,宛若两朵云,风驰电掣般地疾涌而来,由远而近。
  这两骑来得好快,刚才看着还在官道的东首,约摸一二里远,怎么?只不过转瞬工夫,就到了近前。
  连马上人的形貌都没看清楚,恍若一道白线,只觉得白影一闪,带起一阵香风,已经从面前驰过,一眨眼间,便去了很远,其快捷程度,实在令人咋舌。
  马行太速,没法看清楚骑马的是何种人物,不过从带起的香风中,可以判断得出,马上必是两个女人,最低限度,也有一个是的。
  那时候,在官道上放马疾驰赶路的人,比比皆是,可说是司空见惯,不足为奇,但奇的是,像这样快法的,还实在少见。
  尤其是马上人是女的,更令人感觉惊奇,若是细细看着两人的衣着打扮,定会更加惊奇。
  两骑马一口气奔了十来里路,马上的人这才轻勒缰辔,缓缓而行。
  马行缓慢,只才看清楚,两匹马不但神骏异常,最难得的是一样儿浑身上下,由头到脚一色雪白,没有一根杂毛。
  尤其马颈背上的鬃毛,长约盈尺,随风荡起,宛若千百根白色的丝穗,迎风飘扬,煞是好看。
  以这两匹马的毛色和神骏,内行人一看,就知道这两匹马虽抵不上那些说的出名的宝马,但亦必是河源异种,罕世难见的千里神驹。
  马背上驮着两个女人,这两个女人的穿着打扮,皆是一样,青丝青袍,一条白纱巾儿,扎着头上乌黑柔软的秀发。
  这两个女人穿着打扮,没有一处不是一样,身材皆是一般儿的窈窕婀娜,难分轩轾,从骑在马背上的高低程度来看,说不定连高矮都是一样。
  如果不看脸的话,任凭是谁,一定都难分的出谁是谁来?若是真要分的话,那就非得要走上前去看着她们两个的脸。
  可是谁敢呢?除了她两人自己之外,就没人有这胆量,恐怕也未必能有这份能耐。
  因为这两个女人,可不是普通的一般女人呢。
  从这两个女人的打扮还有衣服上的花纹来看,是一处道观的人,而这处道观在江湖中那可是说一不二的存在。
  这道观就叫做玉华宫。
  没错,这两个女人就是玉华宫的弟子,稍微高点的那个就是那个被称为‘一点寒霜’的玉华宫内门大师姐,清渊。
  而稍微矮些的就是玉华宫的内门弟子,曾经失踪许久,最后被顾祯就下来的清依。
  要说这清渊,可以说是当今武林年轻一辈的佼佼者,玉华宫掌教南景真人的爱徒。
  南景真人自小便入了玉华宫,跟在上代掌教的身后修习道法和武功,一身功力更是已臻达无物无我的化境,武林中鲜少有人能望其项背。
  清渊与清依是玉华宫清字辈关系最好的两个,两人自幼的遭遇相同,因此在玉华宫两人都是互相扶持。
  清渊幼时,全家被焚于大火,适逢南景真人路过当地,于熊熊烈火中,救出清渊,斯时,清渊方四岁,生的粉妆玉琢般,令人喜爱。
  南景真人那时已经被定为玉华宫的下一任掌教,功力虽已参造化,只是玉华宫新一辈的弟子中,鲜有让她视为衣钵传人的。
  南景自烈火堆中,救出清渊后,见清渊不但长得是惹人喜爱,而且根骨禀赋绝佳,为极难得的练武奇材,当时心中觉得是老天让她救下了清渊。
  而清依则是在一场饥荒中,被父母丢弃在枯井,南景真人游历经过,听到井下有婴儿啼哭,后将清依救起来后带回了玉华宫。
  尚在襁褓中的清依多是由一些老道姑和清渊照顾长大,长大后南景见清依根骨也是绝佳,心中大喜。
  自此清依和清渊成为了南景真人唯二的徒弟,一起相伴成长。
  可是好景不长,清依的失踪让清渊和南景伤心欲绝,好在人最终还是被救了回来。
  即使清依已经不想习武,也失去了声音。
  但是清依在玉华宫的地位却没有任何变化。
  夕阳已消失了它的踪影,蓝天上的虹霞也已随着消逝,代替而来的是渐张的夜幕,天,似黑犹未黑……
  两匹赛雪欺霜的白马,蹄声踏踏,在官道上缓缓慢行,不时的仰首嘶鸣,马上的人儿,神态似极悠闲。
  蓦然,一阵轻轻的笑声,划破了这官道上的寂静。
  这声音听起来没有任何娇作,有种轻柔,如娟娟泉水般美妙,听了使人神清气爽,更使人为之意摇魂飘。
  不用说,这笑声当然是马上的两个女人之一发出来的。
  清依正陶醉在这将黑未黑,迷朦的夜色中,一双明澈似水的双眸,眺望着道旁远处,那闪烁的农家的灯火,芳心似有所思的出神之际。
  突闻笑声,当下心中也是一惊,脸上略显慌乱。
  清依为清渊突发的笑声,从沉思中惊醒过来,以为清渊又发觉了她心底的秘密,立刻便感觉浑身有点热辣辣的发烧,有些儿情不自仰的,从心底泛起羞涩。
  好在清依心中虽然慌乱,但是面上却无甚表现,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