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修行半月,胡玄宗已然知晓天师府的灵气浓度,跟五龙岭其实差不多。虽是道家胜地,可云锦山白天人流量太大,以至夜间能蕴孕的灵气并不多。
更别说,此刻的五龙岭道观内,胡玄宗已经布下聚灵阵法。其灵气浓度,自然远胜云锦山。每天雷打不断的修行,更多是对自身的一种磨砺。
负责值夜的道士,看着再次出门的胡玄宗,很是意外道:“道友,今晚雨势不小,你还要外出吗?星牙岩那个地方,怕是风雨会更大,何不休息一晚呢?”
“多谢道友提醒!区区风雨,还阻挡不了我的修行之心。人定胜天,何况只是一点雨水!”
笑着回礼后,胡玄宗无视滴落的大雨,脚步坚定前往自己挑选的修行之所。星牙岩虽是一处险地,可那个位置的灵气最活跃,比较适合胡玄宗吸纳修炼。
筑基成功,并不意味着可以松懈。相反,胡玄宗的修行比以前更刻苦。即便他有前世的修行之路可借鉴,可这一世他筑下无比坚实的道基,势必会冲击更大的层次。
接受风雨洗礼,何尝不是对自身历练的一种修行呢?
步行抵达风雨交加的星牙岩,胡玄宗仿佛没感受到临身的风雨,轻抚已经被雨水浸湿的岩石。若有人看到,便会发现胡玄宗手掌轻抚之处,雨水已然消失干净。
盘腿而坐,胡玄宗掐动指诀,先前步行而来浸湿的道袍,水份很快被蒸发。更为神奇的是,那狂躁的风雨,连胡玄宗衣角都吹动不了,仿佛根本不存在一般。
如果走近看,就会知道以胡玄宗所在一米之内,已然形成一个真空。头顶的雨淋不下,周边的风吹不进。入定打坐的胡玄宗,却依旧正常吸纳灵气。
单单这一手功夫,就不是普通的筑基修士也能做到的。而胡玄宗,本身就不是普通的筑基修士。强大的金丹修士心境,足以令他比筑基境修士强大数倍的法术。
得到汇报的浩青长老,清楚星牙岩风雨之夜会多凶险。只是当他远远看到,端坐于岩顶的胡玄宗,也不禁感叹道:“难怪如此年青便能筑下道基,此子道心有如磐石啊!”
凌晨日月交替,天地灵气也开始蕴孕而生。令胡玄宗欣慰的是,风雨夜看似不适合修行,可天地蕴孕出的灵气更多。只不过,想吸纳这些灵气会变得极其困难罢了。
“对别人而言困难,对我而言却不存在这种困难!”
涓涓细流般的灵力涌入经脉之中,开始滋养着新拓展出来的奇经八脉。九转丹田内,始终保持充沛的真气。突破尚且不到一月的胡玄宗,距离下次突破已然不远。
换做别人,或许会觉得害怕跟担心。可对胡玄宗而言,他知道这只是厚积薄发的结果。筑基之前,他已将筋骨淬炼的很结实,只要拓展完经脉,修为突破自会水到渠成。
风也好,雨也罢,依旧捍不动胡玄宗分毫。盘坐于岩顶之上的胡玄宗,如同一般磐石般纹丝不动。换做常人,估计站在这个位置都会发抖,何况在天气如此恶劣的情况下。
丑时一过,活跃的灵气开始变少,这也意味着每天最佳的修行时间已结束。即便如此,正常打坐修行的修士,依旧会坚持到卯时结束,待辰时便开始一日劳作。
就在胡玄宗继续打坐修炼时,进入卯时没多久,胡玄宗却突然睁开紧闭之眼。声音平静的道:“道友既已现身,何不来此一叙呢?”
“无量天尊,贫道不请自来,还望道友见谅!”
“道长言重!以道长之修为,想必应该是天师府的老前辈吧?前辈来访,此乃晚辈之荣幸。说起来,晚辈也是借前辈之道场修行,应该是我失礼才对!”
从对方的年龄跟修为,胡玄宗大概猜测到,此人应该是天师府的有道真人。其修为境界,比此刻的胡玄宗要高一些。可真较量起来,谁胜谁负还真的未尝可知。
待对方走近,胡玄宗也很客气的施予道家晚辈礼。看着胡玄宗起身之地,好奇而来的老道长却眼神一凝道:“道友好修为!三尺之地不染风雨,连老道都自愧不如!”
“小技尔!还未请教前辈道号?”
“贫道伏真!”
此话一出,胡玄宗也很意外,赶忙行礼道:“紫玉葫芦观当代观主胡玄宗,见过老天师!”
即便对天师府知晓不多,前世胡玄宗却听闻天师府老道长的威名。有几次事态比较严重的邪鬼之事,都是这位老天师出身力挽狂澜,因此也令其倍受修行人推崇。
只是进入洞天界时,很多人都说老天师已进阶金丹,不再过问世俗之事。可事实如何,胡玄宗却不得而知。对老天师而言,灵气复苏他的修行速度也比常人更快。
可真想进阶金丹,恐怕还需一些机缘才行。说到底,老天师年龄毕竟不小,想冲击更高的境界,就需找到能滋补血气跟寿命的宝药。否则,想踏入金丹境,同样难比登天!
第六十八章 特授的箓碟
谁也不会想到,静极思动的老天师,竟然会在这样的天气里,独自来见位于星牙岩修行的胡玄宗。做为修行界得高望重的前辈,很多修行中人都难有机会一见老天师真容。
虽说老天师穿的道袍也很普通,可真正的修行中人,唯有祭祀仪式之时,才会根据等级不同穿着不同的道袍。即便是普通道衣,穿在老天师身上依旧出尘飘逸。
如若来之前只是出于好奇,那么见到胡玄宗之后,老天师却觉得自己来对了。眼前这个出身山野小观的年青修士,带给他一种完全看不透的感觉。
表面看起来,胡玄宗境界似乎比他低。可无论先前窥探或三尺不染尘埃之术,老天师自问他要做到,也绝没胡玄宗这样潇洒随意。这说明,胡玄宗实力很不简单。
出于爱才之心,老天师笑着道:“道友若不嫌弃,可愿随老夫去内门修行?”
“多谢老天师厚爱!然玄宗身为葫芦观本代观主,无法长离山门。此番来贵观,也只为修得道家箓碟而来。待一月修行期满,贫道便会回返山门。”
老天师话中之意,听上去是邀请胡玄宗去天师府的内门之所修行,可何尝没有深意呢?真去了内门,若胡玄宗不答应加入,则有泄露天师府内门之所的隐患。
即已知道有所不妥,胡玄宗又何必自找麻烦?加入天师府,虽然有名门大派当靠山。可相应的,葫芦观就会断了传承。这对胡玄宗而言,是万万做不到的。
“可惜了!”
面对老天师的婉惜,胡玄宗却笑着道:“葫芦观与天师府一衣相传,只是修行之所不同,可终归也同为一地修行之脉。只要心中有道,在那修行其实都一样!”
“也是!以你的修为,为何还要修箓碟呢?”
“家师仙逝之前,贫道刚刚年满十八。早年随家师也到访过天师府,这次来借贵宝地修行,也是为修得箓碟接掌道观。我辈中人,有时也需遵行世俗礼法嘛!”
没有道家箓碟,便不属于官门认可的方外之人,自然就无继承葫芦观道产的资格。虽说胡玄宗也可封山,可那样做的后果,无疑是在挑战官门制定的法度。
令老天师接下来更加意外的,还是胡玄宗的博学。诸多道经,胡玄宗竟然都能说出自己的见解,让老天师也有种受教的感觉。一时间,老天师也很好奇胡玄宗的道观。
听闻葫芦观传承至今已有八十一代,后期更以师徒传承延续,也收藏有不少道家典籍。想了想道:“道友,不知贵观是否欢迎贫道借阅一番私藏典籍呢?”
“老天师能驾临葫芦观,自是贫道的荣幸!只是贫道爱清静,老天师若来,最好不好惊扰太多人。不然的话,贫道所在的山门,往后怕是很难清静了。”
“这是自然!等下次有机会,贫道一定去贵观,与道友继续坐而论道!”
“晚辈之荣幸!”
拱手回礼,胡玄宗目送悄然而来的老天师离开。看了看天时,胡玄宗也不再继续修行,而是站在岩顶之上,观望着云锦山下的晨曦之景,也别有一番韵味。
回到休息的住处,值夜的道人看到胡玄宗安全返回,也显得长松一口气。而此时的胡玄宗,身上道袍已然全湿。回房后,便重新换了一身道袍。
可他不知道的是,回归内门的老天师,也指令弟子将有关葫芦观的资料找来。仔细查阅之后,发现胡玄宗并未欺瞒于他。民国时期,葫芦观便以师徒传承方式修行。
只是更早的资料,天师府却并未留存。事实上,这也很正常。明清时期便存在的葫芦观,根本不用像现在这般,来天师府修行获取箓碟,而是自我修行。
近来修为已至融合期巅峰的老天师,也在寻找突破心动期的机缘。福灵心致般,去看了一眼胡玄宗,却发现这个年青的筑基修士,道法高深且不说。
对修行的理解,似乎也在他之上。更令老天师奇怪的是,他无法推算胡玄宗的命理。每次想推算时,总觉得一片迷糊且心惊肉跳。类似这种情况,他还是头一次碰到。
可越是如此,老天师便越好奇。以至突发其想,甚至许下葫芦观拜读道家典藏的话。若令其它人知道,估计也会大感意外。毕竟,他可是天师府的上代天师啊!
但对此刻的老天师而言,他已预感到修行人的时代已降临。修行界虽论辈分,却更论个人修为。强者为尊的道理,老天师又岂会不知。天师府不奋起,便会有危机啊!
相应的,别看胡玄宗现在孤身一人,独守一座不知名的道观。可一旦胡玄宗崛起,那么其所在的山门,也将成为修行人的敬畏之地,世俗人的敬仰之所。
关于老天师的想法与忧虑,胡玄宗自然不知道。既然是来修行的,那么胡玄宗也会将其做为一次历练修行之旅。天师府收藏于外门的典籍,自然要好好研读一番。
做为以符咒术而知名的天师府,其符咒之道也颇为神奇。前世胡玄宗在洞天界虽有接触,却多少显得有些不完整。现在有机会一探究竟,他自然肯多下些功夫。
等一月修行期满,看着浩青长老亲自送来的新法衣跟箓碟,胡玄宗略显意外道:“长老,这会不会搞错了?以我的身份,如何敢受此八品箓碟!”
“此乃老天师法旨!恭喜道友,有此箓碟,它日或许也能开宗立派了!”
正常来说,天师府发放的道家箓碟,从一品至九品。做为首次修行的新人,胡玄宗只能授得一品箓碟。类似这种八品箓碟,授予新人只怕真不多见。
好在胡玄宗知道,有这张天师府发放的道家箓碟,确实能省去很多事。最重要的,这张箓碟乃老天师亲自签发,那份量就更加与众不同了。
最终拜谢过后,胡玄宗还是将其授领。有了这张箓碟,相信有人想阻其接掌葫芦观,也要考虑一下得罪天师府跟老天师的后果。道门虽已落寞,却也不容轻辱。
至于有人会怀疑,一个电话的事就能查询到。某种程度上,老天师签发的这张箓碟,也是为葫芦观背书。其它人想打葫芦观主意,也要考虑一下后果。
想到这里,胡玄宗也笑着道:“如果你来,或许我会送你一桩机缘,算是了此因果吧!”
清楚老天师是在示好,胡玄宗也用不着诚惶诚恐。说到底,修行界还是以实力为尊。若非为了减少事端,其实来不来授领箓碟,对胡玄宗而言又有什么关系呢?
第六十九章 切勿往外传!
离开云锦山天师府时,胡玄宗又换下穿了一月之久的道袍。背着带来的旅行包,看上去跟其它来天师府游玩的游客一样。这样做,也是避免成为别人关注的对象。
低调做人,或许就是胡玄宗融入世俗的历练原则。天天穿着道袍世俗行走,想不引人注意都难。坐上午的班车,下午时分胡玄宗便回到了紫玉县。
离家有一月,胡玄宗极其想念五龙岭跟葫芦观,没惊扰任何人,只给刘冬生打去电话,让其到路口来接自己。得知胡玄宗归来,替其守观的刘冬生也很高兴。
回归山上,看着五龙岭的一草一木,胡玄宗都觉得亲切且熟悉。望着探出小脑袋的鸡冠蛇,胡玄宗轻点额头,算是回应鸡冠蛇的问候。
只因刘冬生在身旁,以至鸡冠蛇也不敢现身。毕竟,早前胡玄宗便有交待,让鸡冠蛇不得在外人面前显露身形。胡玄宗不再道观,鸡冠蛇也是倍加想念。
简单收拾一些东西,刘冬生也笑着道:“你这山上住着舒服!继续住下去,我都快忘了住自家什么滋味。等有时间,来家里吃顿饭,你婶子蛮担心你的!”
“会的!这段时间,麻烦叔了!”
“说什么话呢!自家人,何需客气呢!”
将刘冬生送出道观,目送其下山的胡玄宗,再次走回道观时,伸手道:“小东西,下来!”
伴随胡玄宗招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