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人人争一分生机,天道亦不例外。
所谓五指成拳,力出一孔,与其气交给庸才,于劫数中毫无建树,倒不如能者居之,帝君以为然否?”
“放肆!”
张仲又是厉喝。
昌帝君摆了摆手,挥止住张仲,便道:“把大罗心经让朕看看。”
萧业以精神力凝聚出一本,奉给昌帝君。
昌帝君捧在手上,眉头渐渐拧起,许久,问道:“何为知行合一?”
萧业道:“摒除杂念,直指本心,以本心做人做事,倘若不明本心,以行贯之,引之。”
昌帝君问道:“若本心为恶,岂非做恶?”
萧业道:“无善无恶心之体,念动方有善恶,正如学生的才气是灰色,人的本性亦灰色,无善无恶,故有孟母三迁之说,况且善恶本是相对,学生夺人气,对那人来说,学生是作恶。
但学生夺的皆为法家酷吏的气,想那些酷吏大兴冤狱,不知害的多少人家破人亡,故而除恶即为善,倘若学生在劫数中有所建树,对于天道与苍生,亦是行善。”
诸葛亮忍不住道:“以你之见,与以天心比作己心有何区别?”
萧业正色道:“所谓魔道,是以妄境作真实,以天心比作己心,故为入魔,学生从不敢妄揣天意,而是遵从本心,学生认为人之初,性无善恶,本心是灰色,因大劫将临,时不我待,故夺人气,若是身处清平盛世,当泛舟江湖,著书立说。”
这话说的很清楚,核心是时势造英雄,不是我想这样,是我为了活下来,不得不这样。
虽然诸葛亮不认同萧业的思想,他是鞠躬尽瘁,死而后己的忠臣能吏作风,换了萧业搁在他的位置上,怕是会篡了刘禅的江山。
但是他胸襟开阔,对下界的情况很清楚,非常时期,当用非常手段,而且帝君传法,不就是有沙里淘金之意么?无非是萧业的手段不符合儒家的传统仁义道德观。
默然半晌,诸葛亮叹道:“汝乃枭雄心态。”
“不管白猫黑猫,能抓住老鼠的便是好猫,事急宜从权。”
萧业微微一笑。
“何为良知?”
昌帝君又问道。
萧业道:“本心无善无恶,但知晓善恶,有所求,一以贯之,心无内外,贯通天地,即为良知,良知人人有,如人饮水,冷暖自知。”
“诸位都看看罢!”
昌帝君手一指,大罗心经分化为四道,分别射入四人眉心。
“哼,歪理邪说!”
片刻之后,吕光毫不客气道。
“哦?”
萧业淡淡道:“其实心学的始祖是孟圣,孟圣曾提出心为道德本源说、良知说和心性天三者一体说,而学生所著的心经,是在孟圣的基础上作了阐述,其心外无物,心外无理,合心、性、天于一心的的心本体论与孟圣一脉相传,故学生决不承认心学是歪理邪说。”
吕光偃旗息鼓!
是的,否定萧业,就是否定孟子!
其实吕光算不得大儒,生前是后凉开国君主,戎马一生,哪有时间精力著书立说,论起在学术上的造诣,远远比不上前世的萧业。
他是因保境安民有功,尊崇儒学,才得以位列英殿。
昌帝君那威严的目光一扫,便道:“大罗心经别出枢机,颇有可取之处,此子能化气为才气,亦是他的本事,虽气出于儒门,取一分,少一分,但朕岂无容人胸襟,今此子欲习儒门神通,诸位意下如何?”
这话已是代表同意,询问只是走个过场,诸葛亮与张良相视一眼,齐道:“善!”
“可!”
吕光略一迟疑,也点了点头。
“且慢!”
张仲却是唤住道:“陛下,此子神魂有异,臣怀疑乃是修士!”
“哦?”
殿内目光纷纷看去。
果然,萧业是以魂体出现在英殿,凝实无比,隐有宝光绽现,确实不是寻常士子的魂体。
萧业心里格登一下。
昌帝君问道:“汝可是修士?”
“是!”
萧业硬着头皮承认。
昌帝君又道:“汝既为修士,如何考得功名?”
萧业道:“气乃是众生愿力,而才气源于心识,学生自作出心经,将气转化为才气之后,修行已无障碍。”
诸贤能纷纷现出凝重之色,目光微闪。
昌帝君也是目光低垂,手指缩于袖内掐算,不片刻道:“儒门神通,不传修士,汝既自悟大罗心经,朕也不为难你,去罢!”
萧业心里一紧,门户之见,门户之见啊!
在他想来,昌帝君是担心儒家神通流传到修士手里,如虎添翼,而儒门中人不修法,肉身虚弱,难免处境不利,长此以往,怕是儒门都未必能存在。
“小友,我送你离去!”
诸葛亮伸手示意。
萧业心知已成定局,拱了拱手,随诸葛亮出殿。
殿外是仿如无穷无尽的台阶,诸葛亮领着萧业一阶阶的往下走,来到台阶的尽头,又从袖里,取出一册书卷,递过去道:“此乃兵法二十四篇,便赠予你,此阶再踏下一步,即可还阳,望你在阳间,莫悖初心,好自为之。”
说着,深深看了萧业一眼,身形徐徐消散。
第三三九章 兵法二十四篇
兵法二十四篇,是诸葛亮一生心血所凝,交给萧业的这卷,和世间流传的章不同,以心神凝练,每一字每一句,都蕴含真意,这是真,也是传承。
诸葛亮把传承给了萧业。
打个不恰当的比方,相对论!
相对论是宇宙规则之一,爱因斯坦发现了这个规则,将之落于字,流传下来,世人研究相对论,渐渐有了应用,可是能说就掌握了相对论吗?
不能!
相对论是规则,是道,除非在灵魂中对相对论作彻底的演绎,掌握到本源,或者得了天神的真传承,才能说真正得到了相对论,运用相对论的神通,否则只是流于字。
兵法二十四篇也是如此,每一篇章,都蕴有真意。
类似的,萧业赠给紫姑与嬉莲儿的大罗心经,同样是真。
哪怕没有得到儒门神通,得了诸葛亮的传承,也是天大的机缘,萧业向诸葛亮消失的方向深深一躬,就把兵法二十篇贴于脑门,准备回到阳间再参悟,却是心神突震,一个个字,化作真意,缭绕于识海,奥妙无穷,仿佛蕴含着儒家的精神,天地的至理。
一时之间,萧业竟然忘了回阳,站在台阶上,参悟起来。
英殿内,也只余张良与昌帝君了。
张良看着下方萧业的背影,忍不住问道:“帝君,为何不向此子传法?”
“莫非卿也以为朕拘泥于门户之见?”
昌帝君似笑非笑道。
“臣不敢!”
张良忙施礼。
“哎”
昌帝君叹了口气道:“不知卿可有觉察,儒学自汉亡之后,已无路可走了。”
张良深有同感道:“臣有话不吐不快,董仲舒罢黜百家,独尊儒术,虽于儒门有大功,但世间祸福相依,又所谓盛极而衰,儒学于汉代达至顶峰,便已注定了衰落的结果。
有汉一代,虽名家辈出,却不能抒发新意,在诸圣的章上缝缝补补,再难精进,这便是儒门一家独大的恶果,至司马代魏,不敢称忠,以孝治国,本朝太宗逼父轼兄,连孝也丢了,忠孝皆失,谈何仁义,儒家门人,皆为犬儒,莫非帝君是看了大罗心经,对萧业寄予厚望?”
昌帝君不置可否道:“此子的大罗心经,虽有新意,但朕总觉得并不完整。”
“帝君的意思是其立论尚不够精辟?”
张良迟疑道。
“不!”
昌帝君摆手道:“仅从心学而言,已足够完善,但与心对应,还须一物,与心合一,方可开辟出一条全新的儒学大道,孔明授他兵法二十四篇,正是寄期望于自行参悟,毕竟神通授之,不如参之。
授来的神通,知其然不知所以然,而参来的神通,必由本源而出,或可触类旁通,领悟出那物,我等,哪怕是诸圣也帮不了他,只能靠他自己。”
张良讶道:“帝君就如此看好他?”
昌帝君淡淡道:“不是非得看好他,我等究其本质,不过是一副副冢中枯骨罢了,生前都未得悟大道,何以死后得道?而当世论起学识,无人能出他其右,但愿此子莫让朕失望。”
张良默然,怔怔看着萧业,许久道:“帝君,任由此子留在冥府,肉身在外,终究不妥。”
“倒也是!”
昌帝君伸手一指!
萧业正沉迷于兵法二十四篇的神韵当中,突然被什么从背后推了一把,立时一足踏空,从台阶边缘坠落,待得睁眼时,已回到了江都县的英殿内。
再看昌帝君,失了神妙,成了一副地道的金身雕像,诸贤也是如此,唯有诸葛亮,那泥胎面孔多出了一丝带有期许的笑容。
渐渐地,萧业心里生出了惭愧之意,自己还是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了啊。
其实帝君的称号和人间帝王不同,人间帝王靠血脉传承,无所谓贤明,历史上真正的贤明君主很少,而帝君是由天道赐下封号,必是品行、胸襟皆为上上之选。
“丞相高义,学生感激不尽!”
萧业向诸葛亮塑像深施一礼,又向昌帝君及殿内诸贤一一施礼,才转身而出。
“可是得了帝君授法?”
嬉莲儿期待的问道。
萧业道:“儒门神通,不传修士。”
“啊?”
嬉莲儿与苏月儿失望的惊呼。
巧娘没有野心,倒没什么,只是有些惋惜萧业身为状元,却没法习得神通。
萧业道:“虽然帝君不传,但是自己并非不能推衍,去了趟冥府还是有些收获的,我需要闭几日关,整理一下,我们先出去。”
“嗯!”
嬉莲儿和苏月儿又看到了希望,双双点头。
苏月儿和嬉莲儿不想打扰萧业,回了买下的史家宅子等候消息,萧业则先与巧娘去了张家,向岳父岳母请安问好。
才两年没见,张父明显胖了,脸庞圆乎乎的,身宽体阔,张母也变得珠圆玉润。
要知道,古代长胖可不容易,既便是大户人家也不例外,要不然唐代自玄宗年间起,会以胖为美,玄宗之前,大唐的审美还是正常的,至少萧业并未见过以胖为美。
张父张母见着萧业也是喜笑颜开,一口一个贤婿,几次萧业都想拿洗髓丹,给张父张母易筋洗髓,这样胖下去不是个事,但是张父张母有儿有女,作为女婿,也不能越俎代疱,张检和张玉都好好的,这份孝道,应该由他们俩兄妹来尽,自己尽一个女婿的本份就好。
于是,萧业打算回了家,再和张玉提起,与张父张母闲卿着,都是些官场上的趣事。
张父当了江都县丞,虽然是副的,但是知县知道萧业是张家的女婿,而萧业又是漕运总管张柬之的门生,对张父客客气气,遇到事情都商量着办,并不独断专行,因此张父也以官场中人自居。
不觉中,天色黑了,用了膳之后,萧业把张玉、杜氏和殷殷接回了家,先说了张父张母的事情,张玉点头道:“还是相公想的周到,大哥去了神都赶考,那我过两日再回家一趟,给父母亲易筋洗髓,时候不早了,妾去弄些热水,给夫君洗漱。”
说这话的时候,张玉俏面有些臊红,萧业也是心痒痒的。
这时,紫姑却是传音:“萧郎,暂时不要和你妻子圆房,我想拿她做个测试,看看能否结出元炁清丹,你放心,既便不成,最多止住于无暇金丹,不会有什么后果。”
萧业迟疑传音:“娘娘,你有结元炁清丹之法?”
紫姑道:“没有,但是太平公主也没有结元炁清丹之法,却是结成了,我总结了下,或与才气有关。”
萧业看向了张玉。
张玉扑哧一笑:“夫君,横竖也不急于一时,如有机会凝结元炁清丹,妾当然愿意啦,夫君想要的话,可以让殷殷来陪你。”
“行!”
萧业也愿挡了张玉的道途,爽快的点头:“反正来日方长,刚好我得了些机缘,需要闭几日关,就从今晚开始,你早点休息吧。”
“夫君等一下,妾先收拾间屋子。”
张玉贴心的站了起来。
“不用了,我去炀帝地宫闭关,那里足够安静。”
萧业摆了摆手。
第三四零章 参悟神通
萧业并非突发奇想,炀帝的地宫,是一个密闭的空间,死寂、阴森,而兵法二十四篇玄妙无穷,他需要一个绝对安静,不被人打扰的环境好好参悟。
“那行,夫君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