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眉山公盯看枯木真人,缓缓开口,“天下群贼蜂起,多半是你们两家的手笔,这是要动摇江山根奔。”
“眉山公,我们修道之人有道,难道隆光帝作为一国之君,就没有自己的道吗?”
“他在位期间,崇信仙娥,招致佛诞节之祸。”
“仙人降下怒火,百姓名不聊生,他又做了什么?”
“现如今,又要扶持邪教,企图坏我道家基业,是可忍孰不可忍?”
“这样失德无道的昏君,你们还要保他?”
童心和尚在一旁,看得心神荡漾,只言片语间,将天下君王翻来覆去,这才是三家该有的威势。
相比之下,释门太过低调,反而失去许多风采。
下一刻,眉山公的回答,让童心和尚大跌眼镜。
“既然如此,我同意了!”
枯木真人本拟定,对方会拒绝,却没想到,眉山公没有反驳两句,就这么答应了。
“什么?”
眉山公这干瘦的小老头,点头说道,“一切都依你们。”
“隆光帝失德,自然不能承担一国之君的责任。”
“是杀是留,是废掉,都有你们!”
第六百八十一章 帝崩
眉山公说话时,哪有君臣父子的模样,像极了大逆不道的老奸贼。
不光是童心和尚,连带着枯木、黄冠两位真人,也是微微惊愕。
这位忧国忧民的大儒,转变太快,超出事前预期。
“不好,他把球踢回来了!”
枯木真人略微思量,便猜出眉山公的用意。
你不是要追究隆光帝么,好,我不拦着了,人家是真龙天子,国家气运所在,谁要敢杀,就当遭受反噬。
这等因果,别说道家了,就算三家联手都承担不了。
至于废立天子,普天之下,除了名教之外,无人能做到。
眉山公明摆着不管,一切交给你们处理。
刹那间,隆光帝反而成了烫手山芋,让人接也不是、扔也不是。
“眉山公,早听说你孤寒刻薄,如今见了,果然名不虚传!”
眉山公面不改色,“能得道家真人如此赞誉,真是三生有幸!”
枯木和黄冠两位真人,感到有些头疼,对方明摆着油盐不进,拿话激他也没用。
“眉山公,你若真不管,那我们就杀入皇宫,灭杀隆光帝!”
黄冠真人见状,出言威吓。
眉山公摇摇头,“杀吧,你们杀得了隆光帝,却能令世间再无皇帝么?”
“道家行事如此霸烈,终有一日,将会再度招致天子忌惮,到时候,还会有更多麻教,更多隆光帝!”
这句话,说的枯木、黄冠二人哑口无言。
“前辈这话说的不对!”
童心和尚说道,“杀隆光帝,是为了过往,未来的事情,可不能拿到现在说事儿,您这是诡辩!”
“哈哈,小和尚说得对!”
枯木真人乐道,“将来若还有麻教和隆光帝,咱们道家还会有人出面,教训他们,庸人才会为后辈子孙操心。”
“眉山公,麻教此事,隆光帝必须付出代价!”
眉山公摊开双手,“任你打杀,我觉不干涉!”
他一副躺平任捶模样,反而让人担心。
枯木黄冠二人,可是直到眉山公此人,远没有外表看来无害。
这位干瘦小老头,曾在蜀中坐镇,令蜀中剑仙不敢踏足外地。
这些年来,陆续有剑仙出蜀中,便是没了这位大儒坐镇。
连三大剑仙,都赶不走坐在家门前的眉山公,足见此人的厉害。
黄冠真人,突然从头顶拽下一缕头发,根部残留血迹。
只见他悄然将发丝缠在指尖,口中念念有词,施展道家占卜之术。
“让我看看,你这般做的底气何在!”
枯木真人,仍在和眉山公讨价还价。
“眉山公,你们名教,可是要扶保江山社稷的。”
“天子为君父,若不能保住隆光帝,你们名教岂非罪人?”
眉山公表情沉痛,“是啊,若真是如此,唯有戴罪立功。”
枯木真人心想,这老头不是省油的灯,真不好弄啊!
“枯木,咱们都错了!”
黄冠真人这边,抬起手掌,缠绕指尖的头发,竟已发走灰烬。
如雪般灰烬,从指缝漏过,瑟瑟落下。
“隆光帝命不久矣,只剩下十几天寿元了!”
枯木真人恍然大悟,原来如此。
麻教为了这次立教,不惜消耗王朝气运,布下‘表里山河’大阵。
但是,道家和释门联手,以乱贼屠戮城池,大肆杀戮百姓,动摇朝廷根基。
麻教灭亡后,朝廷气运遭受接连折损,已经元气大伤。
先前乱民起事,都说隆光帝是无道昏君,原本都是口头之言,但如今这么一来,真就成了货真价实的无道。
麻教灭亡,朝廷受创严重,首当其冲便是天子隆光帝。
隆光帝遭受重创,此刻正躺在皇城寝殿奄奄一息。
尤其是,这是气运损毁根基,什么杏林妙手都不管用。
哪怕是汇聚时间顶级的御医,围绕在隆光帝身边,也只能束手无策,眼睁睁看他气息流逝,一步步走向死亡。
“原来如此!”
枯木真人终于猜出,为何眉山公如此决然了。
隆光帝必死无疑,是自行崩逝,还是被道家所杀,对他来说有区别吗?
如果真能让道家背负弑君的名义,必将折损道家气运。
“好险恶的用心!”
枯木真人点了点头,“隆光帝由此报应,也是罪有应得。”
话说到这里,他和黄冠都明白,道家必须撤离京城了。
这次的罪魁祸首,麻教广林真人已死,隆光帝也离死不远,再无出手的余地。
“眉山公,提提你的条件!”
眉山公吐出口气,“隆光帝无后,等他驾崩后,当由皇太后做主,选他三弟良亲王登基为帝。”
“新帝登基,便会下诏,处死祁连太师极其党羽!”
“往后朝廷内,不会对道家有半点意见!”
这句话,从眉山公口中说出,无疑代表名教的承诺。
童心和尚毫不疑惑,名教是否有能力做到这一切。
左右皇帝人员、一言灭掉根深蒂固的太师党羽,这是何其可怕的势力?
但一想到,世上读书人,包括当官的,都是名教子弟,事情便理所当然了。
“可以!”
枯木真人和黄冠真人对视,点了点头,然后看向童心和尚,“释门意见如何?”
“我?”
童心和尚连连摆手,“我代表不了释门!”
“但是,门中圣人都说了,一切以道家马首是瞻!”
枯木二人听罢,朝眉山公说道,“定了!”
……
十三日后。
深夜,皇城寝殿。
大殿外,嫔妃、宫女、太监,以及等候在外的御医们,将走廊挤得密不透风。
“快给哀家让开!”
皇太后在贴身宫女搀扶下,快步穿过人群,走到寝殿门口。
有人注意到,一向受宠的丽妃,并非跟在身边,这是一个征兆,祁连太师要倒霉了。
“皇帝怎么样了?”
寝殿内,隆光帝头发雪白,双目紧闭,表情痛苦。
“锦妃,太子!”
最后吐出这两个名字,隆光帝头一歪,当场气绝。
殿外,皇太后听到这个消息,如遭雷击,“我儿!”
是夜,隆光帝驾崩!
一片废墟的京城中,传出哭喊声,如同风暴般,席卷整个京城。
只是,这些哭泣的百姓中,不知有多少是苦自己,多少是在哭隆光帝。
十日前,道家众人便已撤离京城,自然看不到这些。
第六百八十二章 回归
“隆光帝驾崩了!”
归途中,方斗的分身丹融,跟随道家大队人马,已然撤离京城十几天。
早在两位道家真热,和名教谈妥之后,这场大战便已落下帷幕。
先前,道家众人还不理解,如今听到这个消息,总算明白了真人的高瞻远瞩。
说到底,这次麻教作乱,还是有隆光帝在背后支撑。
广林真人都被杀了,更何况隆光帝这罪魁祸首。
伏波道士摇头叹气,“贵为天子、掌权天下又如何?”
“一朝丧命,还不是棺中腐肉!”
方斗连忙抬手,“伏波道友,别越说越恶心!”
伏波摇头叹息,“说到恶心,释门秃驴才厉害,他们的白骨观想法,将曼妙的美人儿,从皮肉开始想想腐化,最终烂透内脏,直至成了一具白骨。”
“丹融道友若是见识过,就知道我这不算什么!”
方斗摇摇头,“别说了!”
然后,他开始转移话题,“隆光帝驾崩,新帝是谁?”
伏波道士一向信息灵通,这次也是他主动过来告诉方斗。
漓江道脉和黄山道脉,同属南方道宗,这次归途也是一同。
“嗯,是隆光帝的三弟良亲王,登记后年号为,恭良帝!”
方斗问道,“哪个恭?”
“兄友弟恭!”
方斗点头,“明白!”
接下来,伏波道士又介绍起来。
良亲王登基后,很是表现出一番励精图治的模样。
他下诏处置祁连太师一党,连杀带罢黜,将祁连太师的实力连根拔起。
至于祁连太师的女儿,先帝的丽妃,则是直接送入冷宫,终老此生。
恭良帝登基后,拜眉山公为三公之一,以名教为国学,更加坚定推广读书人治国的理念。
除此以外,他对道家和释门也示好。
这位新皇帝,下达罪己诏,代替去世的兄长,反思宠信妖道的过错。
“是个狠人呐,还是个聪明理智的狠人!”
方斗听完总结道。
恭良帝,可比隆光帝明白多了。
“不好说,隆光帝刚登基时,所作所为,比如今的恭良帝也不差!”
众所周知,皇帝屁股下那张椅子,具备天生的降智光环,一旦坐的久了,容易迷失心智,做出许多反常的事情。
“那也只好等待后来!”
恭良帝登基后,面对的是一堆烂摊子,天下处处烽烟,有名的大流贼多达数十,小流贼数不胜数。
尤其令人不安的是,有些乱贼反军,开始建制开朝,称王称孤。
这可是不好的苗头,前者是百姓造反,后者就是争天下了。
未来很长一段时间,恭良帝都要收拾糜烂的天下,无暇顾及三家这边。
“如此看来,名教成了最大赢家!”
“释门也不差,反倒是我道家损失最大!”
方斗摇摇头,“欲戴王冠,必承其重,这是没法推卸的责任!”
“有道理!”
伏波道士琢磨片刻,“丹融道友,你这句话颇有深意啊!”
“丹融师叔!”
一个青年道士走到面前,他不是黄山道脉的弟子,而是挂印观凤字辈的成员,和凤德、凤玄同辈。
京城之下,明忝战死,明皋急火攻心,心脉遭受重创。
归途路上,挂印观没有长辈带领,还是靠在黄山道脉这边,才能安然返回。
两家交情颇深,属于盟友关系,对方斗来说,举手之劳而已。
“观主醒了,请你过去!”
方斗点点头,朝伏波道士说道,“稍待!”
片刻过后,方斗见到了大病初愈的明皋。
这位南方道宗的头面人物,此刻憔悴之极,见到方斗后,心情有些激动,剧烈咳嗽起来。
方斗心知,以明皋的修为,若不是心境破损,怎么也不可能如此。
“丹融道友,我挂印观遭受重创,这一路回归江南,还要多靠你啦!”
明皋看得及准,这次回到江南,两个友好门派的关系,将不复从前。
先前在京城下,明忝和带入阵中的弟子,乃是挂印观的精锐人马,却统统葬身其中。
黄山道脉这边,反而是毫发无损。
经此一役,挂印观和黄山道脉,迎来此消彼长的局面。
未来,二者的地位要颠倒过来。
明皋醒来后,第一时间请方斗过来,就是为了明确此事。
“明皋观主,请安心修养,一切等回归江南再说!”
方斗可是直到,脚下还是北方道宗的土地,虽然麻教已灭,但危险还在。
先前,为了对付麻教这个共同的敌人,许多隐患被藏下了。
要知道,南方和北方同为道家,不少门派可是有血仇的。
自从道家真人下令后,两方人马泾渭分明,各自撤出京城后,当即分道扬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