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3C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斗米仙缘-第37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如果方斗背后有门庭,还真不怕千秋社。

    说到底,千秋社对民间散人,威慑力极大,但始终不敢在三家面前造次。

    方斗没有解释,“齐大哥一路小心,我自有计较!”

    他本来想直接回鸡鸣寺,现在突然改变主意。

    贸然回归,只会将千秋社的怒火,引到那个小县城,连累无辜。

    下一站目标,福元寺。

    福元寺,就在归途边上,乃是江南地区有名的古刹,寺中高僧云集,往来香客昼夜不绝,每日焚烧的香烛烟气,直接在上空形成方圆几亩的黑云。

    这只是明面上的,暗地里有人传说,福元寺是释门祖庭之一,养了大量武僧和法力僧。

    在方斗的认知中,若说江南还有谁可以镇住千秋社,那就是福元寺了。

    “大青,咱们走!”

    方斗牵着大青骡,朝福元寺的方向前进。

    这次炼丹花费许多,金银耗费大半,只剩下四千两不到,大青骡发现负担变轻,乐得眉开眼笑,蹄子都欢快许多。

    方斗为了犒劳他,沿途在村镇歇脚,为他买了上好的草料,三钱一斤的,吃得大青骡摇头晃脑。

    “小师傅要去福元寺,往这个方向便可!”

    福元寺的名声,真是远近闻名,越是靠近所在,沿途见到的路人居民,便是引车卖浆的小贩,都能双手合十、说几句佛号。

    “嚯!”

    方斗站在福元寺前,吃了一惊。

    这是一座繁华的小镇,福元寺坐落在核心地带,放在现代就是商业中心。

    或许,还有另外一个解释,这座小镇,就是围绕着福元寺形成。

    来福元寺的香客信众,在当地消费,养活了许多店铺,百业因此繁盛,渐渐有许多商人在此定居,形成这座小镇。

    福元寺的威名,由此可见一斑。

    寺庙占据了镇上最繁华的地区,周围街道上,到处都是贩卖香烛、佛像各种器物的店铺,也有或贫或富的信众,陆续走入寺内,在正殿参拜佛像。

    方斗透过大门,见到殿门重重,深不见底,不知有几重殿堂。

    香炉铜鼎内,插满一簇簇线香,殿堂走廊间,挂着一行行盘香,空气中缭绕香气烟雾,如同置身佛土仙境。

    也有身披袈裟的僧人,带着几位年轻的比丘,招待身家富足的香客,为对方解开心结、化去忧愁。

    突然,一声铜钟响起,为寺庙增添几分庄严。

    无论香客还是僧人,都停下里双手合十,低头默念什么,神情极为虔诚。

    铜钟过后,福元寺再度恢复熙熙攘攘的环境。

    方斗看得意动,快步上前,走到台阶下,仰头看着大门两边的金刚,手上托着金刚杵、方便铲等法器。

    “站住!”

    从大门后,闪出两个魁梧的和尚,身穿灰色僧袍,双臂肌肉贲张,一看就是武艺纯熟的武僧。

    “我想进贵寺参观。”

    左首的和尚双眉浓如墨,嗓音大如雷霆,“废话少说,你上门来,可有高僧的引荐信?”

    方斗摇头,“没有!”

    他从穿越过来,和尚都少见,哪来高僧的引荐信。

    这福元寺家大业大,规矩也大,想进去还要开介绍信?

    “既没有引荐信,那你的度牒呢?”

    右首的和尚面白,声音不似同伴刺耳,“本寺大开方便之门,却从不接待野游僧人。”

    度牒是官方的证书,没有度牒的和尚都是黑户,官府不承认,连福元寺这样的大寺庙,也不会收留。

    方斗摇摇头,“也没有!”

    大嗓门的和尚,一声大喝似炸雷,“这也没有,那也没有,你这野和尚还不快滚!”

    方斗脸色变了,“我说过自己是和尚吗?小爷是香客,来给佛祖上香不行吗?”

    二僧哪里肯信,右首和尚叹了口气,“这位师弟,福元寺禁绝闲杂人等,你还是去别处挂单吧?”

    他还给方斗指点,附近有几家小寺庙,允许外来僧人挂单。

    方斗目的也不是为了挂单,而是进入福元寺打探,站在门口不愿离开。

    大嗓门的和尚渐渐不耐烦,“你走是不走?”

    不待方斗回答,他举起铜钵大的拳头,朝方斗胸口一拳捣去,带起的狂风,刮得沉重大门都移动了。

    “戒嗔,你又冲动了,还不快退下!”

    这时候,一位身穿红色僧袍的老和尚,面容消瘦,走出门口。

    大嗓门和尚听了,本已灌注巨力的手臂,硬生生在半空刹住,朝老和尚跪下,“师父,弟子有罪,犯了嗔念!”

    “为师给你取名戒嗔,本指望你能制怒戒嗔,哎,快去领二十板子。”

    戒嗔听了,连忙转身入寺庙,领罚去了。

    老和尚出来,看了眼方斗,双手合十。

    “这位同道,寺内实在不方便,你若想挂单,可去别处!”

    方斗一眼认出,这老和尚在福元寺地位不低。

    寺庙当中,僧人的地位从服饰就能看出,最低点等的比丘,身穿灰色僧袍,头戴僧帽,行走间谨小慎微,遇到其他和尚,都要站在路旁行礼。

    再往上,就和看门的两个和尚一般,僧袍变成深灰色,也不用戴僧帽了,露出点着戒疤的光头。

    前者是实习生,后者就是正式员工了。

    再往上,就是后来的老和尚,身穿红色僧袍,有资格收徒传法,是资深员工兼导师,在福元寺中,属于中层管理人员,担任某个职位。

    更高层次,就能在红色僧袍外,披上一层袈裟,不是哪座堂的监院,就是哪间殿的首座。

    至于福元寺至高无上的方丈主持,能在袈裟绣金边、镶嵌七宝,手持九环锡杖。

    看门僧人拦路,方斗还能强留不走,但老和尚这个级别出面了,已经再无任何希望。

    “如此,打扰了!”

 第七十章 妙人

    清晨薄雾笼罩下,福元寺朝南的侧门打开,僧人们搬出长桌板凳,秤砣量斗,在门口布置起来。

    与此同时,十里八乡的农户们,早已星夜来此排队,等着缴地租。

    尽管他们从半夜等到天亮,早已肚内饥饿、口干舌燥,脸上却不敢露出丝毫不满。

    谁不知道,方圆百里最大的地主,就是福元寺的和尚们。

    这些农户都租种寺庙的田地,是依附福元寺的佃户,今天是缴地租的日子,一大清早来到镇上,背着各种粮食作物。

    说来也讽刺,袋中的稻谷麦子,平时他们都舍不得吃,攒下来缴地租用的,自己连夜赶路,只吃两块杂粮饼子,沿途喝几口井水。

    福元寺是大寺庙,内有上千人口,每日吃喝拉撒,需要花费海量的钱粮,光靠香火钱怎么能够!

    就像方斗原本世界中,某点的网络写手,无论大神扑街,都不可能只凭打赏吃饭,细水长流的订阅,才是收入的大头。

    福元寺的主要收入,分成两部分,地租和放贷。

    寺庙本就掌握附近的所有土地,更有信徒捐赠家产,日积月累之下,俨然成为本地最大的地主。

    除此以外,寺庙积攒的金银钱财,流淌成一条富足的现金流,足够支撑原始的信贷行业,钱生钱、利滚利,长盛不衰。

    两条财路并行,福元寺日夜壮大,每座殿堂里的佛像,身披百丈绸缎,涂着厚厚金漆。

    各堂各院的长明灯昼夜不熄,专门有比丘连夜添加香油,替换灯芯。

    至于每日烧掉的线香、盘香,更有上万斤之多。

    和尚们个个吃得满嘴流油,身形宽胖,脸上泛着油光。

    相比之下,这些排队缴租的农户,却都瘦骨嶙峋,身上衣服宽大招风,个个面带菜色,显然平时都吃不饱。

    这次收租的主事还没出来,现场布置的和尚们,身穿深灰色僧袍,处于第二层次的正式工,个个身材高大、手脚粗壮。

    毫不夸张的说,就算在场的农户们闹事,想抗租不交,也绝非这些和尚的对手。

    又过了半个时辰,日头已升到高空,阳光开始刺眼起来。

    “哈欠!”

    一个白胖的和尚,身穿红僧袍,打着哈欠来到门外,等候多时的和尚们,一拥而上,搀扶的搀扶,拉桌凳的拉桌凳,伺候他坐下。

    不远处的茶摊上,肩上披着白巾的店小二,指着和尚,“喏,那就是经堂大师兄,戒严,也是今年收租子的主事!”

    方斗看向和尚,笑了,这不是熟人吗,在县城金银铺曾见过一面,原来他就是当地有名的大师兄。

    没错,方斗一大早在此等候,就是为了这位大师兄。

    半个月前,方斗吃了闭门羹,并没有一走了之,而是在小镇上住下,四处打听消息。

    他混迹在饭馆、茶摊等处,从底层的市井间,打听福元寺中的趣闻轶事,结果听到最多的,就是这个经堂大师兄。

    经堂,是福元寺的一处机构,平时传经念经所在,相当于就职前的教育学院。

    经堂大师兄的职位,也就相当于学院里的学生会主席,而且是有职权的那种,手上掌握经费。

    没有杂务劳烦,清贵又不缺油水,当真是一等一的美差,就算福元寺中,天王殿、观音殿、药师殿的众多青年僧人,都眼馋这个位置。

    但是,众人争抢的位置,都落在这个不起眼的白胖子上,当时真是让人大跌眼镜。

    有人甚至想,此人平庸至极,练武不行、法力浅薄,除非是主持方丈的私生子,不然怎么好事落在他头上!

    结果,他还真是主持方丈的私生子。

    方丈主持从乡村找到他,接入寺庙后,立刻重点培养,一开始完全是朝接班人方向发展。

    只可惜,此人天赋平平,练武、修法都不行,百般培养都不成气候,最后只得送到经堂,勉强当个大师兄。

    方丈主持也死心了,只想护着他安稳度过一世。

    每年收租的美差,都是各堂各殿争抢不已,可谓是富得流油,只要能做一年,身家至少增添七八处宅院,三五个美妾。

    资深的红袍僧人,都不一定有资格,但戒严身为灰袍僧,能得到旁人求之不得的美差,越发证明背景深厚。

    “都来了,开始吧!”

    戒严打了个哈欠,捂着嘴巴的手掌,像是白面馒头般,一屁股坐在圆凳上,旁边僧人殷勤上前,替他翻开账本,舔饱墨汁的毛笔,早已搁在手旁的笔架上。

    “开始吧!”

    戒严双手拢在袖口中,僧袍宽大,这个动作倒也悠闲。

    旁边站着七八个僧人,都是今天来帮手的,哪怕戒严什么都不管,只动动嘴皮子,都能把事情办成。

    一个个农户排队上前,缴纳当年的地租,身边跟着家中妇人小孩,在和尚们面前点头哈腰、唯唯诺诺。

    戒严一开始还强撑,但听着和尚们呵斥农户,称量粮食重量,记录每人缴纳的斤两,渐渐没了兴趣,眼皮子开始打架。

    过了片刻,一阵哭叫求饶声,把他惊醒了。

    一对年轻的佃户夫妇,跪在地上,拉着某个和尚的衣摆不放。

    “大师,咱家的粮食,出门时还好好好,一定是路上渗了露水,才发霉了,真不怪我。”

    “您老发发慈悲,这粮食只有外面一层发霉,里面还是好的,千万别拒收!”

    农夫害怕极了,若是和尚拒收本年地租,就会在第二年连本带利,翻几倍讨要。

    别忘了,福元寺的和尚,还身兼放贷的职能,放贷、催债、破家、拍卖一条龙服务,保管逼得你家破人亡。

    被拉住衣角的和尚,微微抬腿,踢得农夫连翻几个跟头,磕掉嘴里五颗牙,满嘴流血还在磕头求饶。

    “饶命呐!”

    和尚气急,“发霉的粮食还想充数,想毒死佛爷不成?”

    这时候,戒严缓缓站起,“戒西师弟,口称佛爷,可是犯了妄言戒,还不快改口!”

    前一刻凶神恶煞的和尚,在戒严面前,变得温顺无比,他指着抱头痛哭的夫妇,“这帮刁民,想方设法不交租子,寺庙一大家子都要吃饭,咱们不得不金刚怒目。”

    “那我来佛祖慈悲,师弟不介意吧!”

    戒严快步上前,不理会满口流血的农夫,而是搀扶他身边的妇人,心神一荡,“皮肤真白,除了双手略显粗糙,胳膊又嫩又滑!”

    “这位大嫂,你家男人咬了舌头,说不出话,你来说说看!”

 第七十一章 结交

    戒严端着茶碗,看着戒严一脸慈悲,握着农妇的小手,听着对方诉苦,满脸严肃得像是下访的老干部。

    但是,为什么始终不松手?

    农妇虽然觉得,这位大师动作有些粗鲁,却比其他和尚和蔼多了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