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有早春踏青的,错把稻禾当杂草,弄出许多啼笑皆非的笑话。
更有那些骑马打猎的,驱赶猎物横穿稻田,一次不知道踩坏多少稻禾。
他们倒是不心疼,可种地的老农,面对狼藉的田地,欲哭无泪。
三年稻种推广计划,朝廷前所未有重视,从政策上大力支持,但具体下面执行,还是劝农司一力承担。
“持重,这边巡视如何了?”
官员转身,露出惊喜之色,“农子,你不是去蜀中了?”
这位身穿粗布的中年人,卷起衣袖裤腿,露出晒得黝黑的胳膊小腿,这是农家的标准穿衣风格,随时方便夏天干活。
他这般不起眼的外形,放在农田中,就是最普通的一名农夫。
若是不认识,谁也不会想到,此人就是当代的农家之子。
“蜀中沃土千里,环境宜人,而且是新妃的娘家,推广起来并不苦难!”
农子说道,“我亲看看着,蜀中各地均以播种,长出稻禾,这才返回!”
“你还别说,蜀中封闭多年,藏了不少好东西!”
“我就在蜀中,见到好几种古代的耕种手法,值得学习!”
“呃,你们站在这儿做什么?”
官员总算找到吐槽的对象,“农子,你是不知道,种田虽然辛苦,平日劳作虽多,但更心累的还是护田!”
“鸟雀啄食、野猪糟蹋也就不提了!”
“最是头疼那些公子哥儿,踏青踏青,好好的青苗被他们踩坏!”
“这不,刚才就送走一个!”
“对了,他还说这几块田的收成,将来达不到亩产千斤,懂什么?”
第一千三百零四章 秋收惊诧
官员正说着,口气中满是对‘公子哥’的嘲弄,身为技术人员,最看不惯门外汉显摆。
但是,说着说着,他发现不对劲。
农子目光落在几片田地上,神情渐而变得凝重起来。
“农子,有什么问题吗?”
官员也发现不对,本来他随口一说,只当是玩笑。
“持重,咱们可能闹出大乌龙了!”
农子一开口,就让官员惊慌不已,什么情况。
“我刚才以独门望气术,观察这片农田的气象,结果发现……”
农子顿了顿,说道,“这些田地里的稻谷,果真无法做到亩产千斤!”
平地一声旱雷,在官员耳边炸响,让他头昏眼花,半晌没回过神来。
“农子,莫不是你看错了?”
“咱们在试验田中,明明演算多次,种下的种子,也都是优选优育的良种!”
事实上,为了朝廷大计,首批发放的道种,都是经过精挑细选而来,确保打响头炮。
农家成员也都知道,随着稻谷一代代种植下去,或多或少会亩产降低,不复当年的神话。
可是,他们却有自信,头年种植,肯定能亩产千斤。
处于这份自信和骄傲,如同官员一般的许多农家成员,投身全国各地,帮助农民种植神稻。
可是,农子今天这句话,让官员惊慌不已。
“是我棋差一着!”
农子叹息不已,“试验田里,有你我整日侍弄,水肥无限量供应,所以亩产千斤毫不费力!”
“但是,稻种推广天下,各地环境都不相同,气候潮湿、土地肥沃的所在,肯定能亩产千斤,其他地方就未必了!”
说着,农子指向眼前这片农田,“就好比眼前这几块农田!”
官员眼见,发现农子指向的农田,正好是刚才‘公子哥’所说的几块。
“你口中那位公子哥,眼力高明,能一眼看出亩产不过千斤!”
官员连忙劝道,“农子刚才以望气术,不也看出了么?”
“不一样,我是得你提醒,特地仔细观察,才发现不对!”
“听你口中描述,那人却是轻描淡写,一眼道破真相!”
“持重啊,咱们的研究,还要继续进行呐!”
农子思来想去,做出决定,“持重,你派人记下这几块农田,等秋收之后,称量出产稻谷,验证那位公子哥的预言!”
官员也知道,先前所见的少年,绝非什么不学无术的公子哥,反而可能是某个高人。
“遵命!”
“还有,我要紧急入宫,拜见陛下,这是我等失职,不能隐瞒,反而要据实相告!”
官员本想劝阻,但想到农子性格实在,心里藏不住事,只能叹息一声。
眼下是推广稻种的关键时刻,农子权限极高,随时可以求见皇帝,禀告各项事务。
所以,他很快就见到少年皇帝,将这件事情说出来。
“哈哈,我还以为什么事情?”
少年皇帝,得知某些田地,未必能亩产千斤后,没有惊慌发怒,反而乐呵呵笑了。
“农子,你也太实在了,亩产千斤,只是个大致的说法!”
“你就是收获八九百斤,四舍五入报上来,也就是一千斤啦!”
“你只要能保证今年丰收,缺斤少两也没什么!”
农子也不是笨人,经过少年皇帝点拨,很快就明白了。
对朝廷来说,推广稻种是政治任务,意义大过实效。
如今夸口亩产千斤,等到秋收时分,就算没有达到千斤,朝廷和各地官府,也会想方设法,将数据做的好看,且毫无破绽。
“太复杂了,我还是回去继续种地吧!”
农子回想师父的交代,叹了口气,他们这些农家之人,和上层全不合拍,更适合待在底层田野见,和百姓农民为伍。
“对了,你刚才提及的公子哥,能一眼断定亩产,相比大有来历!”
“若是他再过去,你派人留意些,打听出来历!”
农子刚要张口,突然内心百转千回,最终说道,“遵旨!”
出宫的路上,农子会想到当年,在恩师座下学艺之时,曾听恩师提及一人。
那人虽然是名满天下的剑仙,却无人知道,他在种稻上的手艺,甚至还要超过农家。
恩师曾严令他,不可透露那人的任何消息,因为那人是农家得以延续,甚至东山再起的大恩人。
巧得很,这些日子一来,农子听到那人入京的消息。
恐怕,京城之中,除了他之外,无人知道堂堂镇国剑仙,也有一手高潮的农家手艺。
“镇国剑仙,如果真是你,如果你预言成真,我便佩服你!”
时光匆匆,很快就到了秋收季节。
农子心里藏着心事,估摸着时间差不多了,首先来到那几块标注的农田里。
当初的官员早已等候多时,见到农子也不说话,重重行礼。
果然……
农子见他行礼,知道事情有了结果。
“农子,今日方知山外有山、人外有人!”
官员为了验证当年的说法,这段时间陪在稻田旁边,将一株株水稻挨个数过。
眼下,虽然还没收割脱粒称重,官员凭借着丰富经验,已经验证那位‘公子哥’的预言,准确率达到了八九成。
……
“亩产八百五十七斤!”
“亩产九百零三斤!”
“亩产……”
很快,众多农民将粮食收好,在二人面前称量了份量。
官员许久没有开口,长长叹出了口气,“农子,和他所说分毫不差!”
“是我眼拙,没看出竟是位高人!”
方斗对亩产的预测,已经准确到十斤左右,纵然身怀独门望气术的农子也未必能做到。
想起先前对方斗的轻视,官员羞愧的无地自容。
“农子,那位高人,究竟是什么来历?”
官员又好奇起来,世上还有什么高人,在农家技艺上有如此高超造诣。
数遍百家,除了农家之外,没有类似的学派呀!
“我也猜不出来!”
农子还是牢记恩师的嘱托,没有泄露方斗的秘密,但内心里却对方斗佩服不已。
而且,他还记起来,恩师去世前,曾提及对方手中有一块农家令牌,但凡有任何要求,整个农家上下都要全力以赴配合。
“果真有缘呐!”
第一千三百零五章 余波一
秋收过后的京城,立刻卷起一阵风暴。
各地都要捷报传来,一本本报喜的奏折上,罗列各种喜人的数字。
亩产一千斤打底,甚至还有一千四五的惊人质量。
有些地方官府,甚至选取‘稻王’,派人送入京城,供少年皇帝验查。
红鸾出门采买时,就曾经遇到过,高耸的稻杆比人更高,上面沉甸甸的稻穗,捏起来有拳头大,路人见了无不惊叫,认为是神迹。
更难的是,不止一地官府送来,而是接连送到京城。
以至于,这些日子,家家户户趴在窗口,看街道上进攻的‘稻王’队伍,已经成了京城百姓的日常节目。
勾曲山那边,修天赐也传来消息。
这位大弟子性子实在,到手稻种后,就开辟几块土地耕种。
正值秋收,勾曲山也迎来收割,修天赐将结果上报方斗。
首先呢,官府推广的神稻,产量远比勾曲山的灵稻更高,基本上都在亩产千斤上下波动。
但是,这种稻米灵气全无,口感甚至还不如普通的稻米。
更重要的是,这种稻米对水肥的吸收,也远远超过其他品种。
根据修天赐观察,只有洞天内的土地,才能勉强支撑生长。
勾曲山上开辟的田地,经过这一季的播种,肥力流失眼中,来年怕是困难了。
“果然如此啊!”
方斗叹息不已,现代农业体系,各项配套,相辅相成,缺一不可。
你凭着法术神通,搞出概念超前的杂交水稻,暂时种种没问题,想要长久下去,也要把化肥弄出来呀!
可惜啊!
百家学派当中,找来找去,就没有一家叫‘化学家’的,没辙!
“师父,朝廷的稻种挺厉害!”
红鸾还想不到这么远,见到‘亩产千斤’的奇迹,便想到未来,天下百姓再无饥荒,那是多么美好的世界。
“朝廷此刻,想必也收获消息,就看他们怎么应对了!”
方斗将心思,转向米斗空间中,那颗巨大的水稻,仍在源源不断出产功德水滴。
秋收之后,功德水底出产的速度加快,积累的数量也越来越多。
米斗之中,已经积累了二十颗功德水滴,而且还在继续积累。
暂时还不知道,这些功德除了预测未来,还有什么作用,但方斗自认,已经领先其他势力了。
佛道手头八千功德天花,已经用掉两千,道家还没起步,至于名教这边,尚未到收获的季节。
方斗掌握的功德值,如果开始排名,应该是当之无愧的第一。
只可惜,他目前势力弱小,不能招摇,只能低调做个隐形首富。
至于朝廷那边……
按照朝廷的礼仪,秋收之后,当选取最硕大的一杆稻谷祭天。
方斗可以猜出,祭天仪式,就是名教向上天伸手,讨要功德值的时候。
“有意思了。”
……
“不好!”
农子这边,各地的秋收成果,接连呈报上来,果如先前所料,实打实亩产上千的地方少,绝大部分田地的出产,都在八百到九百多。
外行都看产量,唯独是农家成员间,都看出许多不寻常的东西。
崎岖山地、土壤贫瘠、干旱之地,亩产自然就低;换做肥沃多水的地区,亩产稳当当能过千斤。
也就是说,水肥对稻种的生长,具备决定性作用。
回想先前在朝廷提供的试验田中,水肥无限量提供,方才有了亩产千斤的数据。
如今推广各地,同样的稻种,出产结果大相径庭,甚至差距之大,还有两三百斤来去。
农子越想越是心忧,突然心头一痛,“不好!”
神稻的巨大隐患,已经在一行行数字中浮现出来。
“快,快,我要进宫,面呈陛下!”
一路上,农子目光呆滞,喃喃自语。
“我真傻,世间万物滋长,最讲究平衡!”
“土地长出的东西,莫不是吸取地力而生,地力强则茁壮!”
“土地供给,一向是量力而行,绝不过度!”
“神稻无视自然规律,强行吸水吸肥,固然能得一时丰饶,却以损害地力为代价!”
“今年,各地官府报喜不报忧,隐瞒了地力流失的隐患!”
“等到来年,若是强行播种神稻,情况将更加严重!”
今年还有亩产八九百斤的兜底,若是等到来年,怕是只剩下五六百斤了,后年呢……
农子眼前一阵阵发黑,本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