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参赛选手“捉虫”需要自行选书,再在阅读过程中纠错; 过程比较麻烦,赛后积分换钱是按照10:1的比例。
读者们也同样需要在网上找到正版书籍并翻到具体页数进行审核; 但少了选书和全文阅读的过程,工作量相对较少,赛后结算的钱数比例便是15:1。
看起来好像钱并不多,没什么吸引力,毕竟无论“审核”还是“捉虫”都需要时间。
但谁不喜欢在自己能变优秀的“精神富足”同时,还能顺带赚点小钱?
这就好像大家总是很容易对减肥、练字一类的事三分钟热度,不是不想改变,而是没有足够的动力。然而,如果朋友或父母和他们打赌,说你一个月看完多少书、练了多少字,我就给你多少钱,或送你个喜欢的礼物、零食大礼包……
还能没有动力吗?
就算部分高收入人群依旧对此没有什么兴致,但就像他女儿因为老师在班里提了这事而积极参加、还能因为和同龄人的攀比心理非要在积分上争高低,家长可能会对孩子的需求视而不见吗?
当然是只能陪着孩子一起“捉虫”。
头两天可能还会腹诽老师是不是拿了指标或好处,抱怨个不停,但只要是真心爱孩子,习惯了这种有来有往的良性亲子活动,都只会觉得好并继续以之为习惯……
或许是这样的形式第一次见,下意识的,薛恒御有点职业病地按工作思路评判了下“职业读者”的做法,心里暗暗点头,觉得TA完全把握住了大众心理,情绪上扬的激励机制能极大程度勾起人们参与欲。
页面下拉,如他所料,评论区的“绿江”读者们都沸腾了。
【????好家伙,第一次知道做读者还能“走后门”找到赚钱的兼职!我一直以为在追文这件事上只能倒贴(感动落泪)】
【就算我1分钟只能审核一个,1小时下来也是4块钱,可以换400个绿江币……也就是说,我用1小时学习,能看至少十更大肥章不说,还可以顺带找回曾经在学校读书的感觉?这波稳赚不亏啊!我冲了!】
【牛哇牛哇!现在就报名!职业读者,我宣布,你的职业fine,明天就是mine!哈哈哈哈哈哈,感觉这个职业会很有趣啊,希望平时就有在追文时给心爱大大捉虫习惯的我能成为这个行业里的佼佼者(狗头)】
【哇!好棒好有意义的比赛!我是初中语文老师,其实一直知道市场上有很多垃圾辅导教材,所以很多书都是自己买回来确定质量才指定版本让家长买。现在这个比赛出来,如果过两天再搞个“被纠错”排行榜,岂不是相当于直接毫无水分地排雷出版社?正好,之前还说下个学期又要让班里同学交班费了,之前买拖把啥的和参加集体活动花得差不多了,现在好像看到了既可以搞到班费,又能让孩子们做点有营养的事的灵感!马上就去布置阅读类的纠错作业!一把子支持这么好的事!】
…………
即使不清楚去报名了的“绿江读者”具体人数,只看评论区的发言频率和整体态度,薛恒御也根本不用想就知道绝对不少。
搞清楚情况,最开始习惯性的工作思维暂消,看了眼已经坐在书桌后认真看书的宝贝女儿,想到方才在评论区看到的那个自诩是“初中语文老师”的读者评论,他方迟钝地倒吸一口凉气,深深感叹程云珂和她这个名叫“职业读者”的朋友是真的敢想敢做。
这个比赛其实很简单,归根结底就是“纠错”,自然也应该以“纠错”一类的词为名,却偏偏取了奇怪的“捉虫”二字,像他这种不看网文的人听起来还以为参赛就是必须在大冬天下田找虫子。
但现在想来,简直就是绝妙的“一语双关”!
其一,符合原网文圈定义,确实是读者在给书里纠错。
其二……
视线凝在手中被自己从书柜里拿出的垃圾作文书,薛恒御原本烦郁沉落的眼眸逐渐亮起。
“捉虫”这个词妙!太妙了!!!
通过这个比赛,全国人都齐心协力地给出版社“捉虫”,“虫”最多的就是“出版行业里的害虫”,“害虫”不就得被灭掉吗?
还市场一片安心,也让其他无辜受累同行可以有个自证清白的机会。
这应该才是程云珂和她朋友举办这个比赛的真正目的。
思及此,他心情控制不住得有些复杂。
该说程云珂不愧是“星悦”贺总手底下的艺人吗?
虽说他们一个是“龙腾太子爷”,另一个是前不久还“国民黑”的普通艺人,却都明知道自己这样做吃力不讨好,甚至可能成为许多有能量、有人脉的资。本眼中钉,也仍为做人做事的原则拒绝对此视而不见并毅然决然地出手。
高调、果决、勇毅。
那闪耀在他们身上的人格魅力,是远比外在颜值和所谓人设更荣光而蛊人的辉彩。
将“捉虫”大赛相关规定、审核团队和奖励情况宣传到自己所有社交平台,又厚着脸皮打扰了所有通讯列表的人,请他们一起转发,薛恒御仍觉不够满足。
思来想去,他咬咬牙,终于还是借着自己平日给公司做公关的资源,找了几个相熟的搞笑营销号买软广,就以“在绿江当正版读者后我竟找到了发家致富的暴富之路”为大致标题,吸引不明情况的圈外人士,将大赛的影响进一步扩大。
看着支付宝显示的六位数转账记录,薛恒御肉痛得龇牙咧嘴,选择眼不见心不烦地关掉。
将手机界面切回微博,见部分不清楚情况的网友还在骂整个出版业,表示自己不会再买纸质书,以后只看app提供的电子版,他深深呼出一口气。
清醒知道自己在参与的是怎样一个即将对整个出版业产生改革性影响的大事,又会对其他家庭和孩子造成怎样不知不觉却又深远的影响……
激动,担心,期待,隐隐约约的骄傲,还有久违的少年意气。
薛恒御只觉自己心肝肺都在颤。
出版业,要变天了。
而他居然是让一个行业变天的重要背后推手之一!!!
走到窗边,轻轻拉开帘子,看着楼下霓虹闪烁,他自从知道自己给女儿买的书中竟有那么多劣质凑量便一直抑着的唇角终于扬起,
生在这个世界,没有金汤匙出身,没有140的智商。
他很普通。
但即使是普通人的他,在遇到合适的人、合适的机会时,也可以做出不普通的事。
薛恒御买的只是几个相熟的营销号软文推广,还用人情要的友情价,不然再义愤填膺也真心负担不起。
但媒体们一向是会自觉对有流量的消息蹭热度的。
一时间,全网都是类似的“震惊体”标题。
【天!别的网站读者都在花钱看文,绿江读者居然因为看文日入三位数!】
【出现了!新的职业!读者!仅限绿江可应聘,速来报名!】
【后悔没在绿江注册读者号了,现在只能看别人笑眯眯赚两份钱,而我只能赚一份】
【妈妈再也不担心我看不下去书了,因为这是新的兼职】
…………
讲真,这些标题挺俗的,一点内涵都没有,简单粗暴,但又因为俗得明晰,反而更勾人好奇。
“参赛选手”每分钟都有新增,“绿江读者”的后台“待处理工作”也一直在刷新。
别的网站读者追文,他们“追”出版社。
别的网站读者花钱,他们赚钱。
别的网站读者看完小说开始贤者时间,他们审核书籍错误的时候顺带着记下几个新知识,感觉高中毕业后就回到小学生级别的脑子久违转了起来,仿佛又从废柴网友变回上知天文下知地理的自己。
…………
再加上也不知是看到了评论区那个“初中语文老师”的建议,还是早有准备,比赛正式开始的第二天,在“积分排行榜”旁还真的多了个“出版社被捉虫排行榜”,大到背后所有入股公司,小到哪本书、编辑是谁、目前发现几处错误,全都详细列出,帮有准备买相关题材书籍的大家精准避雷。
而网友们也不是傻子。
大赛刚开始,他们可能还沉浸在新奇的规则和人员组成上,适应后自然意识到这比赛的真正目的。
别的不说,光是那个“出版社被捉虫排行榜”就相当于明着说“搞的就是你”。
也迅速反应过来这些“黑心出版社”倒闭,背后的公司亦受到重创,会对整个出版业造成怎样的影响。
那份后知后觉的惊喜和成就感是再怎么看小说、刷微博或其他娱乐活动都比不上的。
这才是真正的“精神满足”。
同时作为“参赛选手”和“审核人员”的“绿江读者们”更是第一次觉得自己这么为“读者”身份而骄傲,简直恨不得出门不用自己真名孙xx、李xx,而是直接把“已成年绿江正版读者兼大赛工作人员”一行字写脸上。
别问,问就是得意!嘚瑟!膨胀!炫耀!
明白?
就连程云珂在绿江披马甲写的那本《我和朋友的日常》评论区每天都有N个“员工”前去打卡。
【老板滴滴,我马上就去上班,你好好工作赚钱给我发工资哦!这里推荐写长评卖版权,有润色需要可以找我,给加班费就好(羞涩)】
【你叫职业读者,我的职业是读者(狗头)老板好!】
【你的工作fine,下一秒mine。老板加油哇!好好在绿江淘文,找到合适的文就去推版权,赚钱养我们!哈哈哈哈哈哈】
【老板,你钱够不够?不够记得出去工作,我想把这份工作一直做下去,很久没对看书这件事这么有耐心了,本废物大学生重新找到阅读的快乐(期待脸)】
…………
整个“绿江”都流行起一句打招呼用语,那就是——
今天你“职业读者”了吗?
第七十章
程云珂又不是“绿江”内部员工; 小马甲虽然申请了作者,但并没有成为网站的“签约作者”。
之所以能光明正大“违规”地“在绿江发广告”,只是提前和先前与她加了好友的编辑“章庭”提前打过招呼。
不过,她原先想着连亲戚都不一定愿意无偿帮你大忙; 何况毫无瓜葛的一个小说平台; 所以一开始打算的是“买广告位”; 没成想编辑问了领导后直接同意无偿让她“打广告”; 甚至主动表示“绿江”愿意对大赛进行“冠名投资”。
【领导很欣赏你们举办这个比赛的想法,愿意破例,无偿提供平台支持。】
程云珂并没有等太久,编辑就这般回复道。
似是知道她的不解; 他又详细分析了下网站这边的想法。
【而且,虽然你没有签约; 但无论是之前和你朋友一起带着绿江上热搜,还是将读者招聘人选范围限制在“绿江”; 都给网站带来了很高流量和话题度。不论“绿江”是否对“捉虫”比赛出资冠名; 在外人看来,在“绿江”发文和连载的你和我们都是利益共同体,出手时绝不会只单单针对你。既然如此; 倒不如我们主动合作,扩大影响; 将影响和利益最大化。】
看他发来的消息,程云珂恍悟。
她方才还纳闷; “绿江”老总又不是贺枕玉,好端端的; 作为一个以商业盈利为目的的小说平台,怎么会突然这么有“改变不良风气”的责任心了。
原来是这样。
完成了系统突然更改为“捉虫0/3”的“今日任务”; 确定不会被因此倒扣生命值,她终于松口气,随后又想起另一任务——
和公司群“那则通知的作者”互换身份。
手肘支在桌面,以手捧脸,看着对话框最顶端“绿江编辑章庭”的备注,程云珂不由陷入沉思。
到底是巧合,还是本就同一个人?
确定了“绿江”会给比赛注资,之后两人又具体敲定了下其他细节,比如审核人员的电子版书籍借阅费用。
参赛人员倒好说,自己手头有什么书就用什么书参赛,要不要去图书馆或买新书就各自随意,审核人员总不能被随机到一次审核工作就买一本新书吧?这不科学啊。
因此,原本程云珂是准备咬咬牙,去和相关app谈“企业购买、员工使用”的长期使用费,选个书最多、价格最划算的app进行。
毕竟如果审核有了成本,“绿江读者”原本的兴头和骄傲的“独一份”就会有种笑话感,甚至可能被传为“独独你们花钱,一群被割韭菜还美滋滋的傻子”。到时候,愿意参与审核的读者人数骤然变少不说,比赛在路人眼中的观感肯定也会大打折扣,没有先前那么无懈可击。
只是她这个想法虽好,却是“方便了他人,麻烦了自己”。
要知道,即使app本身就以免费阅读作为宣传亮点,那也只是为了吸引流量,本身购书时必定有支出,并会以广告等方式赚回来。她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