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谢卫华笑道:“娘,用不上你的私房钱,村里要是同意了,还要知县批文,要用的银子,明天开会就知道了”
这个消息能转移谢母和何芬对谢卫远的部份担忧
谢卫辰背着书袋进门:“娘,大哥大嫂”,今天是郁夫子在学堂讲课的日子,平时他没这么早回来
苏叶给倒给他一杯姜茶,等他喝完了,谢母问他:“今天怎么这么早回来了”
谢卫辰笑回道:“今天问题不多,我排在前面,教室里人多,挤,我的问题问完我先回来了,大哥,今天杀的猪肉都处理好了?”
谢卫华:“弄好了,我正想送一个卤猪肚、酱排骨和两捆青菜给郁先生送去,既然你早回来了,你跑一趟吧”
谢卫辰爽快应道:“行,我去送”
对于要建道观或寺庙,谢家人意见不一,相对于佛教,苏叶更倾向于道教,没有理由
谢卫华,妻子喜欢什么,他支持什么,谢母在江南上香常去寺庙,她希望建的寺庙。
谢卫辰和赵晴夫妻俩觉得建道观或寺庙没什么不一样,反正上香就是求个心安,求哪路神仙都一样
何芬从小上香去的都是府城东门外的道观,所以她希望建的是道观。
谢卫华看意见不一的众人说:“我们的想法不重要,决定的是村中大佬和知县”
谢母不满地说:“讨论一下不行吗?”
“行,您高兴就好”
次日早上,谢卫华去开会后,苏叶和两个弟媳没回房,在堂屋里陪谢母等他回来,六个月的小承霖很好玩,屋里暖和,只穿毛衣的他手脚放开,谢承熹和谢云芙逗着他,高兴的手舞足蹈,咯咯地笑个不停
谢母见状,忍不住放下手中正织的小毛衣,逗起小孙子。
何芬温柔抚摸自己八个月的肚子,苏大夫把脉说是个儿子,不知儿子将来随相公多一点还是随她多一点,性格嘛,最好像承熹,好带,好管教,至于性格好的人容易吃亏,呵呵,谁说的?这村里最惹不得的人,就是脸上时常挂着微笑的人
苏叶手上翻着苏景谦给她捎回来的新出画本,灵异故事的,看下去几页,故事题材和她写的相差不大,没有新意,苏景谦催她写新的画本
怀上老三后,各种雕刻工具不能摸,鞋也不做了,张管家把家里安排得妥妥当当,苏叶清闲了
她不喜欢过于紧凑的生活,过于清闲也不好,于是她重拾练字
苏叶又看几页,不想继续看了,她想着是不是应苏景谦的要求,写话本来消磨时间,可写什么题材呢?
一个时辰后,谢卫华回来,他喝杯姜茶,对上母亲渴望的眼神,说:“上面决定了建道观,地点已选好,衙门批文已下”
闻言,苏叶马上说:“速度好快,不像是刚筹备的”
谢母神情蔫蔫的,不是她期望的寺庙
赵晴从婆婆手里抱过儿子,说:“娘,道观也一样的,拜的是各路神仙”
谢母不是纯粹的佛教徒,只是从小姑娘到妇人,在江南去上香全是去的寺庙,习惯成自然,心里落空,不免失望
既然衙门批文已下,再失望也成了事实,她打起精神,问大儿子:“地点选在什么地方?”
谢卫华:“我们进城路上,以前凿的石头路段下来一点,从那北上五里处,有个从山体延伸出来的余脉,道观建余脉上面,衙门正准备向城中富户筹款,领头建造,捐银子,我们随意。”
地点定了,筹钱方法也出来了,说明衙门早准备建道观,他们村的提议正好撞上。
苏叶知道那个地方,分岔路上去,山坡较缓,等路修好了,路两侧还能建一排房子。
于是她问:“分岔路上去五里,路两边的荒地能买下来吗?”
苏叶这么一说,其它人就明白她的想法,在那买地建房,做客栈或开食铺都不差,但这得在道观香火旺的情况下,如果没什么香客
谢卫华:“不知道,下午我去问问村长,如果行的,就买,反正也不会很贵,也买不了多大的地方”,荒了也不怕,更何况现在整个县一座道观寺庙都没有,这种情况很少见,不愁没人去上香
何芬笑道:“可以想像,我们家一买,村里人肯定跟风”,就像囤普耳
谢母开口说:“卫华,买不到就算了,也别去和别人争”
谢卫华应承:“我知道”
谢卫华下午去问村长,村长表示他也不知道,得去衙门问
几天过去,这事没得确切的消息,谢卫华也不在意。
令他们高兴的是,猪杀完,忙着熏腊肉时,这天傍晚,谢卫远风尘仆仆回来了,整个人瘦了一圈,显得非常疲惫。
谢母含着泪摸他全身上下,确定没受伤才放开他,什么也没问,让他吃饭回房洗洗赶紧去睡,孩子们叶很懂事,没去缠三叔(爹爹),谢卫远累得话都不想说,只说了一句这次能在家休息十天
吃完饭,谢卫远带妻子回房后,苏叶说:“娘,一会杀一只羊,骨头炖上汤,肉冻硬了,明早给卫远喝上羊汤,中午吃锅子,好好给他补补”
谢母:“对,好好补补,都瘦得脱形了”
谢卫辰: 瘦了一圈,哪里瘦得脱形了,不过他不敢当着老娘面说出来
谢卫华:“一会我吩咐下去,娘,我现在去请世苓叔来给他把把脉”,把过脉没事了,老娘今晚能安心睡觉
“快去”
三刻钟后,苏世苓给熟睡了的谢卫远把完脉,出了房间,对厅堂里心神不宁的谢母说:“亲家嫂子别担心,卫远只是累狠了,他身体底子很好,休息几天就好了,多喝些滋补的汤”
谢母舒口气:“多谢苏大夫”
谢卫华一进房间,苏叶母子三人唰唰看向他,谢卫华笑道:“卫远没事,他只是累狠了。”
谢云舒跳到父亲身上:“爹,夫子说今晚会下大雪,明早不用去学堂,明早我能去找三叔玩吗?”
“不能,等你三叔完全休息好了再去找他”
“他什么时候休息好?”
“两天后”
次日早上醒来,外面白茫茫一片,夜里果然下大雪了,苏叶和何芬挺着大肚子,都不去前院用饭
谢卫华用陶罐装上两碗羊汤,和谢卫辰敲门进了三房房间,兄弟俩把沉睡的谢卫远叫醒,谢卫远迷糊喝下两碗汤,又沉沉睡去。
中午也没完全醒来,浑浑沌沌去净房,浑浑沌沌吃了红烧羊肉盖饭,又睡得沉沉的,两天后他完全醒来,有种不知今昔是何年的感觉。
谢云婧看爹爹醒了坐起来,扑过去,清脆喊:“爹爹,你醒了”。
谢卫远搂着女儿小小的身子,奶香味充斥着感官,无比真实。
第273章 第273章
雪下了两天,积雪厚到小腿肚,雪停后,院子里的雪清扫干净,大家用水时也很小心,不会撒出来结成冰,滑脚
傍晚,饭厅里,香味四溢。
一盘接一盘的羊肉片倒进铜锅里,滚两下熟了,捞起来一碗一碗送到小孩桌上
小孩一人一碗后,大人开吃,薄薄的羊肉片烫卷了,蘸着酱料,吃进嘴里,又鲜又嫩又香又辣,端是人间美味
虽说自家养的羊,但也不是常杀来吃肉,通常是快下雪了或下雪时杀,不常吃的食物令人惦记
大家埋头吃到半饱,速度才慢下来,有一句没一句的聊着
孩子们都齐齐整整在家,谢母吃起来特别香
隔着谢卫华,苏叶都能感受到婆婆的好心情,她默默吃着谢卫华夹来的羊肉,心里想的是苏世伟和叶梅,苏景林前几天来信说郭采玥怀了孩子,今年过年不能回来了,二老怕是很失望
郁先生家,郁家二老和女儿外孙们也在涮锅子,吃到半饱,郁先生喝一口葡萄酒,真美!感慨地说:“在这里,过的是神仙日子,我都想在这养老了”
确实是神仙日子,平时钓钓鱼,下下棋,爬爬山,兴趣来了捏捏瓷土,最重要的是有各种各样的美食,瞧,这大冬天里有绿油油的青菜吃,真好!
郁夫人:“老头子,你儿子孙子都在京里呢”,想过悠闲生活,美得你
傅夫人:“我看爹身体比以前硬朗了许多,在这多养几年也好,娘要是想孙子孙女了,写信叫大哥把他们送来,有爹在,也不耽误他们学业,还能锻炼锻炼身体,进考场才能坚持下来。”
这话有理,郁老夫人想到每次儿子进考场,她都很担心,每次科考都有人丧命在考场中或是从考场出来后病死
郁先生眼一亮,说:“这主意不错啊,这点苏十三做得就很好!硬性要求要科举的读书人早上不练拳也要跑步,学堂里没一个是文弱书生”
傅启松高兴道:“外公,你快点写信给大舅,赶紧把表哥们送来,我带他们去打猎,我现在能猎到狍子了”
傅齐瑜取笑:“狍子又不是你一人猎到的”
傅启松:“命中的箭是我的”
“那也是几人围猎”
郁老夫人和蔼笑道:“启烨启松都很能干,多吃饭,好好跟师父习武,明年力气长了,自己打一头狍子肯定没问题”
傅启烨笑笑,傅启松得意看姐姐
进入腊月,下的雪不再轻易化掉,十天过去,谢卫远恋恋不舍地顶着寒风离家回城当差
天太冷,幼儿学堂放假了,苏叶这几天感觉今年比往年同期要冷
放假第一天!用完早饭,苏叶把孩子们叫到前面,给他们定下规矩:“从今天起,你们每天早晚在室外玩的时间是三刻钟,超过的面壁罚站”
谢承瀚不敢挑战大伯娘的权威,看向爹娘,发现爹娘在小声说话,假装听不到,心塞
谢云舒不高兴地问:“娘,为什么,我想找谁谁谁去晒场玩雪橇”
苏叶慢条斯理地说:“因为你们小,在雪地里玩久了容易得风寒,风寒轻的头疼、发烧、流鼻涕,重则烧成傻子,甚至丧命。”
谢承熹乖巧道:“娘,我听你的”
谢云芙谢云婧:“大伯娘,我们听话”她们不想生病喝苦苦的药,更不想面壁罚站,好丢人的
谢承瀚刚想说他身体好,不容易生病,余光中看到大伯的严肃脸,咽了咽口水说:“大伯娘,我知道了”
谢云舒心里想的是: 她偷偷听村里人说娘小时候发烧傻过几年,后来又发烧好了,然后变得很厉害,不知是不是真的?
如果自己发烧变傻了,几年后才会发烧变好,还是一直傻下下去,想到一直傻下去,她打了个寒颤,说:“娘,我也知道了”
苏叶的担心不是没理由的,孩子们在学堂里拘的时间长了,一放长假肯定非常兴奋,玩着玩着容易忘记寒冷,玩过头
果然!次日上午就听说昨晚几个孩子得了风寒发烧,谢母听说后大门都不让他们出了
随后两天,生病的孩子猛增,得知这消息,苏叶想了想,用最笨的方法预防,叫谢卫华去苏世苓那里买几大包板蓝根回来,熬一大锅,家里每人每天喝一碗,包括她和何芬两个孕妇,连喝三天
苏叶还吩咐厨房,连着五天,天天煲蘑菇鸡汤,
并告知各家亲戚,苏世伟听女婿一说,没有犹豫,叫苏景枫去买板蓝根回来熬着喝,他们大人还好,家里两个孩子太小,一得风寒就相当危险,家里养的鸡多,天天喝鸡汤喝的起
叶国健一样,家里有老人孩子,容易生病,能预防最好了,又花不了多少银子。
谢晓竹对自家大哥从不怀疑,大哥说什么,她做什么。
苏果将信将疑,不过想到两个孩子,为防万一,还是去买药了
傅夫人是不相信的,是药三分毒,没事吃什么药,傅启松对师娘说的什么话都相信,知道药是师娘起头后,跟傅夫人说:“娘,我师娘不是个瞎起哄的人,她还怀着孩子呢,别说她不知道是药三分毒”
傅启烨:“得风寒的人是多了点,在发展下去,大夫的存药怕是不够了,娘,只一味板蓝根,不会伤身,我外公外婆年纪虽不如村里老人大,说真的,论健康真不如他们。”
“好吧,你去买”
傅启烨还没买药回来,傅夫人收到谢家送来的五只小母鸡
一天没过,煮板蓝根水能预防风寒的消息传遍全村,一些人相信,一些人不信,苏世苓存的板蓝根不多,后面没买到的人一些人算了,一些人去城里买回来
又两天过去,生病的人越来越多,苏世苓那里没药抓了,好多人慌了,生病的进城看病,没生病的去买板蓝根
苏世苓直觉不对,而且他发现喝板蓝根的几家没一人生病,和村长族长说了,村长族长反应很快,马上组织人手,六辆马车连夜赶去府城买药,全是治疗风寒的药,有一辆装的全是报蓝根,并差人通知在外做生意的人
三天后,他们幸庆动作快了一步,不然买不到药,原来入冬后,每天都有人风寒发烧,但患者不算多,医馆能应付,但这两天生病的人猛增,看病的大夫看不过来不说,一些小医馆还断了药,只有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