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3C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小县令被迫登基(基建)-第146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中秋节这天; 全县区放假。
  不仅江县人放假,前段时间送来的流民们,同样也可以休息。
  只不过他们的休息时间; 要挪出来一天,搞观光团建。
  当时县衙缺人,忙的厉害,流民们送来以后着急让他们干活儿,礼房都没找到合适的机会; 给这群人‘宣传认识江县’。
  刚好趁着这次过节,都给安排上。
  “啥?过节?休息?”
  “我们也可以休息吗?”
  “观光团建是干啥的?游览江县?听听江县的故事?”
  流民们惊呆了。
  他们本以为,自己要没日没夜的干活儿,才能在这里获得活命的机会。可事实上呢,来到这里以后; 干活不累; 没有苛刻的监工,每天吃的好睡的好; 日子不知道有多舒坦。
  现在更幸福; 竟然还有休息日!
  因为放假,物流厂的车队不用做工,他们去各个村子里,接流民们去县城。
  流民们表情晕晕乎乎; 竟然有牛车来接; 这待遇也太好了吧!
  看到这一幕的江县人脸上都带着笑。
  对于县衙的工作,大家现在都很熟悉了; 一看让流民们坐板车; 肯定是礼房的差役们; 又要给流民‘讲故事’了。
  听说这次因为流民太多了; 礼房那边忙不过来,还招了一些平时能说会道的江县人,去兼职‘讲故事’。
  故事的开始,不出意外还是在郑文峰家那处宅院。
  赵强站在郑宅门外,瞧着汇聚来的一大群流民,笑道:“各位好,我是衙门礼房的胥吏,我姓赵。今天,由我,以及衙门的差役,还有一些自发来帮忙的江县人,带你们重新认识一下江县——”
  一个故事讲得次数多了,就会越来越‘丝滑’,而且还会加上起承转折,以及各种感情润色。
  赵强现如今的故事,讲得越发出色,从‘二世祖县太爷’进衙门,遭遇大反派狗官郑文峰开始讲,到发明曲辕犁,研制藿香正气汤,挖掘坎儿井等等,听得流民们目露震撼又心驰神往。
  “江县以前也很穷?”
  “那个曲辕犁,我用过,开荒的时候特别好使,竟然是县太爷发明的!”
  “狗官郑文峰,还好县太爷收拾了他!”
  “县太爷带领大家挖掘出了地下水,渡过了旱灾!”
  “还有沙暴,竟然也能战胜?”
  故事的核心,当然是围绕陈庚年展开。
  流民们坐着牛车,一点点了解这个叫做江县的奇迹之地。他们路过地里金灿灿的麦田,流淌着甘甜雪水的坎儿井,漂亮的村庄砖瓦房,在一片惊叹声中,最后一站,来到了北部沙漠梭梭林。
  “这一定就是奇迹树!”
  沉浸在故事里的流民,在看到梭梭林以后,一个个激动的脸色通红,还有人没忍住大声喊出来。
  今天来北部摘梭梭树种子的江县人很多,听到这激动的喊声,大家互相对视,都看到了彼此眼睛里的自豪笑意。
  因为他们共同创造了好多好多的奇迹啊!
  流民们看着在梭梭林里摘种子的江县人,只觉得敬佩又艳羡,敬佩他们敢拼敢闯敢和老天爷叫板,艳羡他们有一位那么那么优秀的县太爷,带着他们过好日子。
  但转念一想,他们流民只要表现得好,同样也能留在江县,跟着县太爷过好日子啊!
  这时候,不远处梭梭林里有人笑着打招呼:“县太爷。”
  县太爷?
  听到这话的流民们齐刷刷转身,看向正在梭梭林里摘种子的那个年轻少年,眼睛中带着炙热的崇拜和尊敬。
  就是这个年轻人,一手将江县带动起来。
  听完县太爷的故事,被他的人格魅力所征服,这绝对是再正常不过的事情了。
  如果全天下的官老爷们,都能跟县太爷这么好,那这天下人该有多么幸福啊!
  …
  今日休沐,陈庚年是陪着老爹老娘来摘梭梭树种子的。
  他背着背篓,陈申负责采摘种子,然后往儿子背着的背篓里放。
  经过一年的生长,梭梭树已经长得很高了,很多都能长到人们腰部那么高。
  陈申摘了小半筐,还觉得不够,还要继续摘。
  邵芙蕖在后面无奈道:“行了行了,这都多少了,咱也就这三天能清闲清闲,接下来都得忙,你哪有那么多时间来种啊。”
  最近水泥厂是真忙。
  陈申和邵芙蕖夫妻俩齐上阵,都忙的脚不沾地。
  听到夫人的话,陈申叹了口气,有些遗憾,但终究是没再继续摘了。
  因为真的种不了那么多啊!
  “爹,这些已经很多了。”
  陈庚年看的有些好笑,江县人种梭梭树的热情是真高啊,今日好不容易休息,大半个县区的人都来沙漠采摘种子。
  像陈老爷这还是采的少的,好多人都是一筐一筐的采摘,到时候约好全村来种树。
  “不多不多,咱江县人,可不会觉得树多。”
  陈申也跟着笑了,他看向远处的梭梭林,神情竟难得有些豪迈:“以后每年都要种,种越多越好,争取把这整片沙漠都种上树!”
  和陈老爷抱有一样想法的江县人不在少数。
  大家摘了一筐又一筐的种子,偶尔抬头看向沙漠深处,神情执拗。
  这片沙漠,曾给他们祖祖辈辈带来了无尽的贫瘠和痛苦。
  现如今,他们要把这里全部种上奇迹树,用自己的双手,把江县建设的美丽又富饶!
  所以休息这几天,许多江县人都会一筐、一筐往回背种子,哪怕后面种树的时候会累点也无所谓。
  想想往年冬天时候的沙暴、狂风,再看看现如今,他们再也不用担心过冬,家家户户盘炕烧煤炉子,甚至还能穿棉衣棉袄!跟这些相比,种点树能累到哪里去?
  而且每种下一棵奇迹树,大家心里都更踏实一分。
  你瞧那沙漠里生机勃勃茂盛生长的梭梭树,是不是跟咱江县人一样,浑身都是干劲儿呐!
  “庚年,洗手吃饭了。”
  好像采摘种子、种植梭梭树真的会让人更踏实。陈申回来这一路上都精神抖擞,邵芙蕖同样心情愉悦。
  “来了。”
  就连陈庚年,都舒缓了很多。再加上有这一大批流民进来,解决了江县的劳动力危机。他最近没那么忙了,整个人的状态都十分悠闲。
  今天是中秋节,夜晚天上明月高悬。
  陈申还点了灯笼,一家人坐在院子里过节,氛围特别舒畅。
  陈庚年笑着倒了三杯桂花酒,举杯笑道:“爹,娘,中秋快乐。希望你们厂子的生意,也能越来越红火。”
  邵芙蕖和陈申笑着跟儿子碰杯。
  不仅仅是陈家。
  此刻的江县,家家户户都在过节,忙活了这么久,好不容易能休息休息,还刚好赶上过节,这不得好好庆祝一番呐。
  平时努力干活儿,为的不就是这舒坦的好日子!
     竒_書_網 _W_w_w_。_q ǐ_S_u_W_α_N_G_。_C_c
  …
  江县人在舒坦悠闲过节,但凉州这边的民众们,就没这么淡定了。
  因为今年夏种的时候,很多人用了耕犁、耧车,以及堆肥。
  最开始,大家还没意识到别的,只是开心于耕犁省劲儿,耧车省粮食,就是那个堆肥,有点臭。
  但从长出秧苗,到后面结穗,让民众们眼睛瞪得越来越大。
  娘嘞,这庄稼,长得是不是有点夸张了?
  直到进入九月份,麦子即将成熟,看着地里饱满的麦穗,人们开心的难以自持,每天都眼巴巴去地里盼望着,就等日头再晒一晒,好开始收割。
  这粮食,今年绝对大增产!
  知府大人推广的耧车、耕犁也太厉害了!这事儿在凉州造成了不小的轰动,很多没有用耧车、耕犁的人,都下定决心,一定要去买!
  而被人们夸赞的知府大人娄献,和他的妹妹娄姝,正在期盼着陈庚年的回信。
  一听说去江县的百夫长回来了,娄知府当即急吼吼去问道:“怎么样,拿到回信了吗?”
  百夫长将两封信呈上:“回禀知府大人,一封是给您的,一封是给娄小姐的。”
  娄献赶忙接过来,拆开自己的那封,匆匆浏览片刻后,赞叹道:“厉害啊!世间竟然有如此经天纬地之大才,有了他的指点,凉州以后肯定能越来越好!”
  “哥,我的信呢!”
  娄姝收到消息,也顾不上什么礼数,一路小跑着出来。等拆开信后,看到里面详细的解决了困扰自己许久的难题,她欣喜又佩服:“真的好厉害啊,这些问题我想破脑袋都想不明白怎么解决,他轻易就能给出解决办法。”
  这个‘他’,一定是指的江县那位县太爷。
  百夫长十分笃定。
  因为他去过江县,亲眼见过江县被那位县太爷治理的有多富饶!
  见知府大人和娄小姐沉溺于看信,显然没有功夫理会自己,百夫长抱拳行礼,然后退了出去,跟自己的兄弟们返回城门军营。
  他们刚回去,就被一群等待着的士兵们团团围住。
  大家想问的问题都很一致:江县,究竟啥模样,那边真的很富裕吗?
  百夫长和兄弟们互相对视,都看到了彼此眼睛里的回味,同时在心里想,这,该咋说呢?
  因为可以说的点太多了啊!
  等众人忍不住开始催促的时候,百夫长和这次去江县的七八个兵,突然开始滔滔不绝的说——
  “真的很富裕!我先前觉得江县人来买东西有点夸张,但是现在看来,一点都不夸张。”
  “咱们凉州夏天用的耕犁和耧车,就是从江县传过来的!最近大家都在高兴,说地里的麦穗特别饱满。但其实江县地里的麦穗才叫饱满,收成高的吓人,据他们说,估计能亩产量达到五百斤!”
  “那儿的村子里要么住漂亮砖瓦房,要么在盖砖瓦房。村子里有好多漂亮的井渠,里面流淌的水特别甜。家家户户养鸡鸭猪,还种有小菜园!”
  “他们还开了很多家工厂,有能增产的化肥,还有能炒菜的豆油,能铺路的水泥,甚至还有一种叫做棉花的东西,能织出雪白柔软的布!他们那边的人,只要去上工,每个月都可以拿到最少二百文的工钱!”
  “豆油是啥?我也说不清楚,但是炒菜特别香。对了,那边的人天天都吃炒菜,阔绰的很!”
  “那棉布衣裳,哎呦,暖和的很,要是咱们打仗能穿这样的衣服,保证不会被冻伤了!”
  “他们县城正在修建,不不不,我意思是全城都在翻新,全部推倒盖砖瓦房。路面上都铺水泥,干净又整洁。他们那的商铺街,比咱凉州的铺面街上卖的东西都齐全,而且特别热闹繁华,人们买东西花钱眼睛都不带眨的。”
  “江县还有大夫每天坐诊,听说以后还要建医馆,人们花钱看病,官府还会给报销。”
  “真的!咱兄弟几个趁着县太爷给知府大人写回信的时候,被那边的差役们带着去逛了逛。娘嘞,那县城到处都在动工盖新房,看的我们直瞪眼。”
  “像是咸鸭蛋、白面馒头这些,他们家家户户都吃,尤其是白面馒头,还得配炒菜呢!”
  “那炒菜,放了好多好多的油,油焖茄子,炒肉片、炖鸭子,每一道菜都好吃的要命。他们江县人,可太幸福了。”
  “说起来县太爷,咱们知府大人都要管他请教问题呢。江县人也特别尊敬那位县太爷,听说他无所不能,就是他把江县治理的这么好。”
  “当时咱兄弟们羡慕的眼睛都红了,要不是身上穿着这层铠甲,我们甚至都不想离开,想住在那里!说真的,我算是见识了什么叫做幸福安康过日子,咱这都是苦哈哈活着,人家那才叫生活啊。”
  一帮大头兵们听得惊呆了。
  外面世道越来越乱,到处都是穷苦的流民,凉州百姓的日子也越过越艰难。可江县,竟然如此富饶,听着百夫长等人的描述,士兵们羡慕的瞪直了眼,这简直是神仙住的地方吧!
  以前大家其实都意识到,江县比较富裕。可谁都没想到,这地方会富裕到这等地步!
  而这种富裕,带给大家的冲击力绝对是震撼级别的。
  哪怕百夫长已经说完了,士兵们还会忍耐不住,继续问。
  到了晚上休息的时候,百夫长的营房里围了一大群的士兵,大家凑在这里一边听一边惊叹,眼睛里都满是憧憬和向往。
  这年头,战乱不断,当兵可是会出人命的。
  若非家里贫苦,穷到揭不开锅,谁会出来上战场卖命呢?甚至就连卖命,朝廷都会克扣他们的军饷,导致大家吃不好,还没钱治伤,若非知府大人心善,他们这些人,怕是早就被拿去填人命了。
  “我老娘身上长了恶疮,家里没钱治病,我只能来当兵了。可最后我老娘的病也没治好,因为药太贵了,吃不起。要是我能在江县就好了,这样就能带着我娘去看病。”
  “我身上也有疮,朝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