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3C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重生皇后一睁眼,虐死渣夫夺江山-第93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第250章 人多了很烦
  晏姝没有说话,想了想,转头吩咐:“本宫与摄政王去御花园逛逛,你们不必跟随,自行回凤仪宫就行。”
  “是。”
  晏姝转道往御花园走去,夜皇紧跟其后,远远看着,依旧维持着平日里的淡漠寡言,高冷疏离。
  只是在旁人看不到的地方,他的眼睛看的不是花草树木,也不是亭台楼阁,更不是虚空的天际,而是自始至终落在面前女子的侧颜上。
  一双眼再也不是落于人前的冷峻慑人,而是看着天下稀世珍宝一般的欢喜,虔诚中带着温软。
  若忽略他强悍的本领和气势,单看他此时的眼神,谁也无法把他跟神秘莫测掌生杀大权的摄政王联系在一起。
  “本宫的目标是万里江山,至尊天下。”走到无人之处,晏姝缓缓开口,声音清冷平静,“儿女私情对我来说,已经不是生命里的全部,甚至不会占据我太多精力。”
  夜皇回神,眸光微敛:“臣知晓。臣会注意自己的分寸,谨守本分,请主子放心。”
  “但是你拈酸吃醋,本宫不会生气。”晏姝偏头看着他,回答了他方才的问题,“这是你的权利。”
  夜皇目光微抬,眼巴巴地看着她。
  “我既然给了你信任和肌肤之亲,本宫自己也从中体会到了欢愉,那么我们之间在感情上可以算是平等的,你不必把感情和忠诚混为一谈。”晏姝语气从容淡定,一副探讨今晚该吃什么的表情,“若肌肤之亲也论个尊卑,难免让人拘束得慌。”
  她说得轻松,夜皇听得却局促,脸上不自觉地发烫。
  他抿了抿唇,低低应了一声:“是。”
  “帝王若是沉迷女色,就会给江山社稷带来危害,三宫六院纷争也多,难免让人无暇顾及,而本宫想做的是圣明之主,身边只需要一个可以共进退之人相伴。”晏姝说着,嘴角扬起一抹浅浅的笑意,“人多了也烦,你说呢?”
  夜皇显然很同意:“是,人多了很烦。”
  晏姝笑了笑,没再说什么。
  两人就这么在御花园里逛着,虽没有带宫人,却也明显没有避着任何人的意思。
  不出半日,各部当值的官员们就会知道,皇后光天化日之下和摄政王结伴逛御花园一事。
  这要是放在以前,弹劾的折子只怕能把御案堆满,后宫之主公然和外男接触,立刻被打入冷宫反省都不是没可能的事情。
  但如今皇后监国摄政。
  她上朝时跟满朝文武接触,何止一个外男?下了朝去逛逛御花园怎么了?
  谁敢说她跟摄政王不是为了谈政务,商议家国大事?
  何况……
  逛了半个时辰御花园,摄政王奉皇后之命前去各部巡查。
  得知摄政王到来,官员们顿时神经一凛,不由打起十二万分的精神,丝毫不敢懈怠了分内之事。
  各部官员处理公务的态度瞬间焕然一新。
  他们当然不知道,皇后今日带着摄政王逛御花园,本就是故意为之。
  她的目的就是让所有人都知道,她跟摄政王公然往来,让他们提前有个心理准备,待以后这段感情浮出水面,满朝文武只能接受。


第251章 暗潮汹涌
  景王回到王府之后,召集几个心腹,对着他们发了好大一通脾气。
  “到底是谁走漏了消息?又是谁胆敢把状子告到了御案上?”
  几个负责情报的属下跪在地上,低着头不敢说话。
  为首之人低声开口:“属下即刻派人去查——”
  “查什么查?”景王愤怒地打断他的话,“你是生怕晏姝怀疑不到本王身上?”
  为首之人连忙请罪,不敢再多言。
  “一群废物。”景王咬牙,没忍住抬脚踹了过去,“都是废物!”
  几个手下觉得自己很冤,却不敢辩解。
  这件事暂时谁也不知道是怎么传到宫里的,他们负责情报之人明明已经拦截了所有能拦截的消息。
  可状子还是呈到了宫里。
  为首之人不知忽然想到了什么,表情微变:“王爷容禀。”
  景王冷道:“说!”
  “前些日子,司徒家主进宫给皇后送了千秋贺礼……”
  司徒离渊?
  景王表情一点点变了,眼神森冷阴鸷。
  “司徒家主应该是从漠北方向而来,在抵达帝京的途中会经过桐城和宁州,以他的身份,下榻酒楼客栈,继而听到那些学子们不满的声音,并不是什么让人意外的事情。”
  既然司徒离渊进京是为了给皇后送贺礼而来,那么顺口跟皇后说一说路上的所见所闻,显然不是什么越矩之事。
  景王走到窗前站着,目光阴沉晦暗,不知道心里在想些什么。
  良久,他才冷声命令:“本王写封信,你们即刻带去漠北,亲自交到姬鹤羽手里,不得再出现任何失误,否则你们就不必回来了。”
  “是。”
  景王眼底迸射出肃杀之气。
  司徒离渊,你敢坏我的好事,我就让你死无葬身之地!
  ……
  接下来的日子里,满朝文武惊惶不安地发现,摄政王开始上朝了。
  不再是隔三差五出现一次,也不再是冷冷丢下几句话就走,而是跟着文武百官的时间一起出现,在皇后抵达之后,与百官一起参拜皇后。
  下朝之后,摄政王还一起离开,随机到六部衙门之一的礼部、吏部、兵部或者户部走走。
  若有不认真做事的臣子,资历老的大臣欺负底层年轻人,或者其他偷懒耍滑、结党营私之举,重则当场被杀,轻则拖出去杖打二十,或者丢官罢爵。
  各部大臣一瞬间胆战心惊,惶惶不安,下朝之后再也不敢懈怠政务,晚上回家不敢再去逛青楼,不敢随意应任何人的邀约去喝茶谈天。
  上朝时,反对皇后的声音不见了。
  皇后处理朝政得心应手,一道旨意下去,该是谁的责任,谁只能恭恭敬敬地应是,不敢再有半分辩解或者推脱。
  朝堂上难得出现了君臣齐心的画面,看起来一片祥和。
  时间很快进入了十一月。
  秋风瑟瑟的季节过去,迎来了寒冷的隆冬。
  朝堂上看似一片风平浪静,朝堂外却是暗潮汹涌,刀光剑影。
  景王派出去送信的探子一去不回头,仿佛石沉大海一般杳无音讯,景王每每在早朝上看到摄政王那张脸就打怵,回到王府还要面对一大帮子废物,一个月里砸了不知多少茶具桌椅。
  熊熊燃烧的怒火让府里的下人每天战战兢兢,连呼吸都不敢太大声。
  朝中也有心思敏锐的大臣,早已察觉出了皇后和摄政王之间的情愫暗涌,也明白了摄政王因何违抗先帝“不可干政”的遗诏,如此光明正大站在大殿上——原来是为了给皇后撑腰。
  有他在,整个朝堂大权已完完全全掌握在皇后手里,再没有人可以跟她作对。
  这样的平静持续到十一月中旬。
  被派出去查案的武王和南歌回来了。


第252章 无坚不摧的刀
  他们回来的路上遭遇了许多阻拦。
  今早进城之际,还遇到了以前常在一起喝酒的勋贵子弟,试图通过请安寒暄的方式从他嘴里套出话来。
  然而武王是什么人?他的话有那么容易套?
  武王端坐在马背上,冷冷一句说了一句:“本王公务在身,谁敢拦路,别怪本王手里的鞭子不长眼。”
  几名勋贵公子被吓得连忙让开,不敢多言半句。
  然后武王和南歌带着护卫队直奔皇宫而去。
  科举舞弊的案子查起来其实不难。
  因为读书之人向来团结,且嫉恶如仇,他们对舞弊一事义愤填膺,叠加十年寒窗一朝愿望落空的愤怒,乡试结束之后,他们一直集聚在桐城、夷州和宁州一带不愿离去。
  事情闹大了,官府抓了不少人,但这并没能让学子们惧怕退缩。
  而且晏姝在得到司徒离渊禀报的消息之后,就让容隐暗中派人去稳住了这些学子,使他们稍稍冷静。
  当地官府衙门暗中也收到一些让他们不安的威胁警告,不敢对学子们下死手。
  所以武王和南歌这一行进行得很顺利。
  他们不仅查到了舞弊案牵扯到的官员名单和花钱弄虚作假的学子名单,还把那些有真才实学却没能正常参加乡试的学子都统计下来,并把他们安然带来了皇城。
  身后那几辆马车上拉着的就是要告状的学子。
  大殿之外,高亢绵长的传召声一声声响起。
  武王和南歌带着随行的十六位学子走上大殿,叩拜皇后陛下,并呈上所有的名册和罪证,并禀道:“皇后陛下,臣等不辱使命,已查清桐城、夷州和宁州舞弊案的始末。”
  话音落地,站在亲王之列的景王脚下一软,身体细不可察地晃了晃,脸色煞白。
  桐城、夷州,宁州?
  满朝文武亦是一惊,忍不住转头窃窃私语,舞弊之事竟发生在三个地方?
  “安静。”晏姝冷冷开口,“舞弊一案事关重大,关乎天下学子的前程,也关乎朝廷的威信。为了防止有人从中作梗,本宫事先隐瞒了一些内情,只着武王和南歌细查。既然真相已经查明,就请武王细细禀来。”
  大臣们很快安静下来,心头凛然不安。
  皇后陛下如此深沉的心计,着实让人无法招架。
  舞弊案发生之后,满朝文武之中有跟吏部尚书来往密切之官员并非没有任何动作,他们不想坐以待毙,不想被牵连其中,就只能主动出击。
  可所有派出去的探子皆是一去不回头,让人越来越恐惧不安,冥冥之中好像有一只手不动声色地翻覆着风云,不但把所有查案的阻碍毫不留情地清除,更是稳稳地扶持着皇后在朝中的地位。
  没有人可以逃出这次强大的手掌控制。
  大臣们微微抬头,看向站在群臣最前列的那个身影。
  身姿挺拔凛峭,犹如一座冷峻巍峨的山峰,神秘而充满未知的危险。
  先帝钦封的摄政王,如今仿佛已成了皇后手里的一把刀。
  锋利且无坚不摧的刀。
  威严肃穆的大殿上,气氛压抑肃穆。
  满朝文武沉默低着头,耳边是武王有条不紊的陈述,语调不疾不徐,条理极为清晰地把舞弊案牵扯之人陈述得清清楚楚。
  “臣查到桐城、夷州和宁州同气连枝,皆收到布政使赵平昌指示,把那些不学无术但有钱能使鬼推磨的纨绔子弟塞进了乡试名单,顶替了原本有资格参加乡试的学子名额,使得民怨沸腾,天下学子纷纷抗议科考不公。”
  “臣还查到,这个赵平昌跟鄢陵程家来往密切,这些年一直秘密为程家做事,此次舞弊的学子之中,有三人来自程家嫡系,两人来自程家旁支,还有三个是程家夫人的亲侄或堂侄。”
  “舞弊案中牵扯到的所有官员,臣已命人控制起来,并把所有涉案的官员和涉及的受贿银两整理在册,请皇后陛下过目。”
  晏姝目光微抬,看向武王身后跪着的十几个人,年纪最大的二十多岁,最小的看起来才十七八岁,个个面容憔悴而疲惫,看起来就是经历了一番不公,和长达两月有余的折腾,身心俱疲。
  “名册都呈上来。”晏姝冷淡开口,目光却落在众位学子身上,“武王,你带来的这些人,就是在乡试中遭遇不公待遇的那一批学子?”
  元宝低眉垂眼跑下丹陛,从武王手里接过名册,转身返回丹陛之上。
  “回禀皇后陛下,这十六人只是遭遇不公待遇的其中一部分学子,他们有胆魄,敢于跟当地的官府做抗争,带头写状子,为其他学子出头,也愿意到皇后陛下面前为天下学子求一个公平。”
  景王垂在身侧的双手攥得死紧,紧得几乎可以看到手背上凸起的青筋。
  他转头看着武王身后那十几名学子,目光阴沉而愤怒,带着仇视意味。
  元宝呈上名册,晏姝随手翻了翻,目光淡淡一扫就扫到了好几个姓程的名字。
  殿上安静无声,气息压抑而令人不安。
  仿佛暴风雨来临之前的宁静。
  “摄政王。”晏姝平静地开口。
  摄政王躬身行礼:“臣在。”
  “这份名册交给你。”晏姝目光微抬,表情沉冷无情,“名册上所有涉及其中的官员和舞弊学子,以及跟赵平昌过从甚密的程家家主,半月之内捉拿归案,交由刑部审理。”
  景王脸色一变,正要说话,抬头却对上了晏姝那双绝冷威严的眸子,骤然间像是泰山压顶,一股慑人的压迫感紧逼而来。
  “景王有话要说?”晏姝冷问。
  景王心头泛起一股刺骨寒意,缓缓松开紧攥的双手,脊背上已渗出细密的冷汗。
  “臣……无话可说。”他声音虚空,像是放弃了什么似的,如此回道,“只望皇后陛下秉公处置,切莫冤枉了一个好人,也不要放过一个坏人。”
  武王此行只查出了程家,没有查到他这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