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张信笑道:“下好了?”
“嗯。”二丫点了点头。
张信一颗子落下;形成单活四,并且与旁边己方的两颗子在同一直线,中间只差了个间隔。二丫堵截单活四,张信就将子落在间隔上;一下子形成了双活四。
二丫见状忙道:“不算不算,我刚才下错了。”
三丫端着小脸,一脸严肃:“二姐,下棋不悔真君子,该到我了!”
“下一局;下一局再轮到你;我们每人下两轮。”
“你之前也是这么说的,我才不信你,该我了。”
二丫哼了一声让开位置,抱怨道:“爹,你都不让让我。”
张信丝毫没有欺负小孩子的羞耻感:“谁叫你技不如人的。”
“哼!”
刘氏进来看到这副场景;笑着摇了摇头;冲父女几个道:“开饭了。”
刘氏已经休养好了,可以做些轻省的活计;关键是煮饭。张信也曾试过学炒菜;但做出来的东西实在是一言难尽。
“娘;等一下,等我下完这局。”三丫喊道,她排在最末,不下完这局就吃亏了。
招呼张信道:“爹,快点。”
“行,那就快点。”
然后三丫很快就输了,吃饭的时候还皱着张小脸。
张信想着是不是逗得太过了,夹了一筷子鸡蛋过去:“好好吃饭,吃完爹带你玩新游戏,你第一个玩。”
“真的?”三丫高兴道。
“真的。”
二丫问道:“爹,我也要玩,是什么游戏?”
大丫也好奇地看过来。
张信笑了笑,装作要说的模样,结果却道:“先吃饭,吃完饭再说。”
几个丫头撇了撇嘴,只好埋头苦吃。
最近天气越发地冷,大家都不怎么出门,特别是小孩子都被拘在家里。见三个丫头无聊,张信就想到自己小时候玩的游戏,说来也是自己失职,早该将那些益智游戏拿出来才是。
经过一番努力,最终弄出了拼图游戏,积木游戏,多骨诺米牌游戏,驾马车游戏(飞机棋),还有到县城买回来的围棋,用来下五子棋。
托三个丫头的福,张信在看到李木匠做出的成品后,看到了商机。特地去了趟县城最大的木匠铺子,将这个点子卖了出去,赚了二十五两,一样五两。毕竟这个只要有点手艺就能做出来,独家生意并不长久。
三个丫头没玩过的就只剩驾马车游戏,之所以没拿出来,是因为那玩具马车今天才提的货,是张信特意要求木匠铺送的,十分小巧精致。
饭后,张信洗好碗筷,又烧上热水这才将玩具拿了出来,急不可耐的三个丫头看到后,立刻被玩具马车给吸引了。
一人手里把玩一辆,推着来来回回走动。
“爹,这个怎么玩?”大丫问道。
张信将游戏规则讲了一遍:“很简单,我们将马车放到起点,轮流投骰子,马车就根据每人投出的点数前进,谁先到达终点,谁就赢。”
“那我们快开始吧。”二丫迫不及待道。
三丫忙提醒道:“我是第一个,我先投骰子。”
张信摸了摸她的脑袋,笑道:“好好好,我们三丫第一个。”
三丫这才满足,将骰子抛出,结果点数是一,小家伙又郁闷了。
刘氏就在一旁看着,脸上满是笑意。
入夜,三个丫头洗过澡,将头发晾干后,张信就她们赶回房去,让她们到炕上玩。这个时候已经有炕了,张信在修房子的时候就顺便起了,毕竟过冬就靠这玩意。
张信给养殖场添了些炭火,也回房休息。
房里,刘氏在炕上用兔毛给三个丫头做皮草。她和张信的倒不用做,张信前些天就买了两套皮草一套狐狸皮的和一套狼皮的。
“等明天再绣吧,小心伤眼。”张信坐到刘氏身旁劝道。
“我知道了,再有一只兔耳朵就好。”刘氏应道,手上功夫没有停。
“这是最后一件了?”
“嗯,大丫和二丫的都做好了。”
张信有些好奇,不知效果如何,问道:“在哪呢?我看看。”
“柜子上面放着。”刘氏抬头往那看了眼。
张信起身拿了过来,将叠好的衣服展开,灰白夹杂的兔毛皮草上连着顶雪白的帽子,帽子上绣有一双兔耳朵,联想到三个丫头穿上后的模样,张信有些忍俊不禁。
“雪儿手真巧,三个丫头穿起来一定很可爱。”
刘氏同样想到那个场景,噗呲笑道:“也不知你是怎么想的。”
收好针脚,最后一件也完工了。
将东西放好,张信把手轻放到刘氏的肚子上,轻轻抚摸着:“今天宝宝有没有胎动?”
“嗯,今儿个早上闹过两次。”
头次胎动的时候,可把张信激动坏了,说起来他这还是头一次,初为人父的喜悦简直快要溢出来。
刘氏也很激动,之前受伤,她一直担心会影响到胎儿,造成孩子体弱,直到那一刻才松了口气。
两人就着孩子聊了会,哪知张信的手脚越来越不安分。
“都有两个月了。”张信一脸幽怨地看着刘氏。
张信进一步道:“我问过孙大夫,他说四个月到七个月之间可以有房事,我会小心的。”
“你怎么能问这个。”刘氏羞恼道。
“怎么不能,我可是为了我的性福着想。”张信理直气壮道。
而后又撒娇卖可怜道:“好雪儿,好娘子,你就帮帮为夫嘛。”
刘氏本来没什么的,被张信这么一撩,倒是有了感觉,张信立刻加大攻势,将刘氏给拿下。
张信也知道分寸,只要了一次就停了下来。
一夜好眠。
张信一早起来,发现骤然冷了不少,往外看去,原来是下雪了。外面白茫茫一片,想来是昨晚就开始下的。
看了一会,倒也不怎么稀奇,张信给养殖场加了个炭盆子,两个房间里也放上,然后就到厨房里烧水和煮粥。
水烧好,刘氏和三个丫头也起来了,张信就打了两盆热水过去,三个丫头那边顺带将三件兔子皮草拿了过去。
“哇,是新衣服。”三丫立刻接过去,往身上比划。
张信笑道:“都穿上吧,帽子也戴上。”
然后三只圆滚滚的‘小白兔’就闪亮登场了。
三个丫头还是头一次穿这种衣服,你看看我,我看看你的,三丫更是撒欢地叫着兔子二姐,兔子大姐。
“我家三个宝贝真可爱。”
大丫有点小羞耻:“爹!”
“哈哈哈,还害羞了,好了,先洗脸刷牙,然后就去吃早饭。”
收拾好,三个丫头就出了房间。
“哇,下雪了!下雪了!”二丫蹦蹦跳跳道。
三个丫头都伸手去接天上飘下来的雪,今年身上穿得暖暖的,对雪的态度自是不同。
“先吃完早饭再玩。”张信喊道。
三个丫头乖乖回到堂屋。
“娘,你看看我和姐姐,好不好看。”三丫在刘氏面前转了一圈。
刘氏笑道:“好看。”
早饭是一锅白粥配腌白菜和腊肉炒萝卜。
腌白菜是早前常氏和堂嫂她们帮忙腌制的。说起来,白菜和萝卜都是大牛和堂哥帮忙收拾的,张信那会儿还在渠阳。
吃过早饭,张信就开始烧猪食喂猪,切萝卜和白菜喂兔子,伴鸡食喂鸡,再挑满水缸,开始每一日的忙活。
三个丫头则在房里缠着刘氏一起玩驾马车游戏。
雪接连下了几天,地上的积雪都有一尺厚,张信的日常就多了项扫雪工作。
将雪铲到一旁,张信突然想到堆雪人,门前站着一排五个雪人,想想都觉得有趣,然后就将三个丫头叫了出来。
张信道:“来,我们一起堆雪人。”
“堆雪人?”三个丫头不明所以,但都很兴奋。
“跟着爹照做就行。”
不一会一个雪人的雏形便堆了起来,张信将雪压得很实,不用担心倒塌。待雪人彻底圆润起来,张信到屋里找了两块黑炭和一根胡萝卜点缀其上,又画上嘴巴,两边插上树杈,一个雪人就做好了。
三个丫头看着雪人都感到十分新奇,围着它看这看那的。
“爹,我也要弄个雪人。”三丫道。
张信看着雪人满意地点了点头,对三丫道:“好,爹帮你弄。”
“我也要,我也要。”
“我也要。”
二丫大丫不甘落后。
“好好好,大家都有,我们一家五口,一人一个。”
下午,张信寻了个空隙进了趟空间喂鱼,有灵泉水滋养,都活蹦乱跳的。里面的黄芪已经可以收获,张信就开始动手将黄芪挖出来,将挖出的根除去泥土,剪掉芦头,然后晾晒起来。
做完这些就可以先告一段落,待晒至七八成干时就可以剪去侧根及须根,分等级捆成小捆再阴干。
以根条粗长,表面淡黄色,断面外层白色,中间淡黄色,粉性足、味甜者为佳。
最后将干品放通风干燥处贮藏。
※※※※※※※※※※※※※※※※※※※※
互动最多的一章,希望大家
第35章 分享腊八粥
今天难得放晴;和煦的暖阳铺洒大地;站在一片白茫茫之中;亦不觉得冷。
闷了许久的孩子们,如幼鸟出巢;叽叽喳喳地跑出家门去找小伙伴们玩耍。张信也不拘三个丫头在家,将她们送到村里去玩,自己则去趟县城。
明天是腊八节,张信要买些食材回来煮腊八粥;腊八粥的做法多种多样,具体还得看自家富余情况。
张信打算做甜的腊八粥,想来家里三个丫头会喜欢,这年头吃甜食的机会少,用来送人亦合乎别人心意。
大米、薏米、花生、绿豆、红豆、莲子、红枣、桂圆;张信最终选了这八样用来熬腊八粥。张信买的量大;顺便给刘氏娘几个补补,加上十斤红糖,拢共花费了二两一百二十五文,掌柜的给抹了个零头。
回村前,张信去了趟林氏医馆;问问这段时间有没有药材商经过;顺带将黄芪样品拿给林大夫看看。
林大夫没想到张信把黄芪种得这般好,品质都是上品;态度很是亲热;言道若是有药材商过来;会派人去通知的,还让张信多种些,一亩还是少了点。张信自是应了下来,等开春,家里的地就都用来种植药材。
天尚未大亮,张信就起身熬煮腊八粥,三个丫头一起床就闻到空气中飘着的淡淡香甜,忙洗漱好跑到厨房去。
“爹,腊八粥好了没?”二丫喊道。
三丫也跟着道:“我要吃腊八粥。”
张信笑道:“快好了,再等一会儿。”
“嗯。”三丫点了点头,猛的吸鼻子。
“小馋猫。”张信掐了掐她圆润的脸蛋。
没多久,腊八粥就焖好了,张信端到堂屋,饭桌上,三个丫头排排坐好,张信给每人都舀了满满一勺。
看着三个丫头急不可耐的模样,张信失笑道:“小心烫。”
张信只吃了一碗就不吃了,他不怎么喜欢吃甜食,容易腻歪。放下碗,对刘氏道:“我去给大伯和大牛他们送些去。”
“嗯,路上小心些。”刘氏叮嘱道。
张信应了声就提着个装满腊八粥的带盖大木桶出门去了。
“大伯!”张信在门口喊道。
大伯娘出来招呼道:“信小子啊,快进来,怎么这么早。”
“这不腊八粥刚煮好,趁着热乎劲送来给你们尝尝。”张信提着桶到院子里。
“都做好了,我们的还在煮呢。荷花娘!快拿个瓦罐出来装腊八粥。”张大伯从房里出来道。
“哎。”厨房里堂嫂应了声。
四个孩子出来看热闹,冲张信打招呼道:“四叔!”
张信笑道:“一会儿到四叔家找堂妹们玩啊,家里买了糖糕和瓜子。”
“嗯。”四小高兴应道。
“怎么做了这么多。”堂嫂打开桶盖,看到满满的一桶。
“家里日子不错,就想着给村里的孤寡送一份。”
“你做得对。”张大伯赞道。
张信不好意思地笑了笑,待堂嫂装过腊八粥,张信就告别了张大伯家到大牛家去,还有林山家、宋婶子家。然后就是村长、族老、孤寡一路过去,都送了一份,收到不少称赞和感谢。
至于张家那边,张信跟门前过了趟。
张信回到家,就听到堂屋里面有说话声,到厨房放好木桶才进去。
“姐夫。”
“是青山和弟妹啊,过来送腊八粥?”张信笑道,他刚才看到灶上的腊八粥。
青山夫妻俩早前下雪时就被张信就叫回家了,天寒地冻的生意冷清不少,只郭嫂子一人也忙活得过来,重要的是家里老人和孩子需要照顾。
青山道:“是啊,今早煮好,爹娘就让我送过来。”
“正好,刚我还打算给你们送去呢,倒省得我跑一趟了。”
“姐夫,上次听你说要养几条土狗?”
“嗯,怎么,你那边有吗?”
“快了,我认识的石猎户他家的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