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3C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真千金考公上岸后红炸了-第78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苏甜也是到了这里才知道,这位同时是慈吉县的县长,兼任农委的主要工作。
  但这位一点儿架子都没有,她说起话来也温温柔柔的,笑着问她,“小苏,怎么这么早来了?明天来报道也可以的。”
  苏甜心中一暖,同样笑着回,“许县长,我想着明天早上是工作时间,直接开始工作比较好,提前过来,我也好把这些东西都归置好。”
  许文华看了看苏甜门后的宿舍,短短一两个小时,就被苏甜收拾得干净温馨,井井有条,她不由点点头,“小苏,我早就听说你了,一直对你的到来很期待啊……可算把你盼来了。”
  苏甜谦虚地弯着眸子,“许县长,我还有很多不足之处,还想跟着您多学习呢。”
  许文华情不自禁拉起苏甜的手,谈心似的说话,语重心长道:“小苏,我这也是没办法,慈吉县真的太缺人才啊,尤其是你这样的,所以我这才厚着脸皮找市里、找省里,利用你就在咱们县里下面的乡镇工作,近水楼台先得月硬把你要过来的。”
  “……你在重水镇干得好好的,忽然被调过来,要是有什么不愉快不适应就尽管和我说。”
  苏甜立刻摇头,“许县长,您多虑了,我没有任何不愉快不适应,在哪都是干工作,重水镇那边都忙得差不多了,以后顶多我线上支援支援他们一些想法点子之类的,慈吉县更需要我,我来这里当然更高兴。”
  “那就好。”许文华满意地点点头,“走,把你宿舍门关上,还没吃饭吧?我带你吃饭去。”
  苏甜连忙锁上门。
  楼道有些黑,苏甜反过来搀着许文华,“许县长,您小心点。”
  “也别许县长许县长这么叫了,多生分。你是我要过来的人,我一眼见你就特别喜欢,有能力又聪明,长得还这么水灵,就跟我自家的小姑娘一样。”许文华真是越看苏甜越满意,强调道,“你啊,以后就叫我许大姐吧。”
  “好,许大姐。”苏甜也不客气,嘴很甜,喊得也很清脆。
  许文华笑得更灿烂,但很快又收敛了些,按着眼角道:“不行小苏,我这可不能笑太多,容易长皱纹。”
  “……这本来慈吉县的一大摊子事就够让人头疼了,每天头发都要掉不少,再长太多皱纹,整个人不知道要多丑。”许文华很注重自己的形象,摇摇头,又为慈吉县的事儿叹息。
  她一边说,一边带苏甜到了外面。
  县政。府的食堂和乡镇里的不一样,是不会提供晚饭的,除了加班会安排加班盒饭之外,不加班的干部住在单人宿舍,就只能靠小厨房或者自己出去解决。
  许文华很关心苏甜的个人生活,她这么急着来看苏甜,除了期待之外,也是怕苏甜初来乍到连吃饭的地方都找不到。
  她一一给苏甜介绍着政。府大院外面的这条街,这里几乎可以称为小县城里最繁华的一条街了。
  便利店、餐饮店还有彩票店等等。
  但这样的街道放在A市,实在不起眼,没想到在这里却能称得上“最繁华”。
  许文华带苏甜进了一家小面馆,老板一脸笑容地拎着勺子,“许大姐,您今天还是老样子?”
  “是。”许文华笑笑,“对了,给咱小姑娘也来一碗。”
  “好嘞。”老板声音宏亮,立刻到后头忙活去了。
  这店面也简陋,两三张桌椅板凳,后厨也就是一席挂帘简单隔着,在座位上就能看到老板那边飘来的白雾和他忙碌的身影。
  许文华拿起筷子,递给苏甜一双,“我经常加班,有时候太晚了,也不好劳动食堂里专门给我开火做饭,就过来吃碗面。”
  “好香。”苏甜眸子亮晶晶地等着,视线环绕一圈,记住这家小面馆。
  很快,老板就端上两碗面。
  难怪闻起来那么香,居然是蟹黄面。
  黄澄澄的油亮蟹黄盖在劲道纤细的面条上,闻起来鲜香扑鼻。
  “快尝尝,咱们慈吉县的大闸蟹可是最有名的。”许文华笑着拌了拌自己的那一碗蟹黄面,埋头吃起来。
  苏甜也有样学样,把蟹黄和面拌匀,每一根面条都裹满富得流油的蟹黄,还有白嫩嫩撕碎的蟹肉。
  一口下嘴,满嘴都是蟹黄纯粹的味道,又香又爽。
  再嚼几下,鲜嫩得入口即化的蟹肉和劲道有嚼劲的面条在嘴巴里碰撞着,苏甜胃口大开。
  从没吃过蟹黄面的她,不知不觉就吃得精光。
  许文华拿出十六块钱放在桌上,回头道:“老陈啊,你辛苦了,也早点回去歇着吧,你老婆不是要生了?”
  “是啊是啊,预产期就这两天了,这生孩子养孩子哪样不是钱啊,我能多赚一点是一点。”老板老呵呵地过来收了钱,又好奇地看了看苏甜。
  许文华索性给他介绍,“这位是农委新来的副主任,叫苏甜,你们可以叫她苏主任。放心,咱们慈吉县的苦日子很快就要熬过去了,苏主任就是来带你们发家致富的。”
  “真的?”老陈双眼直发亮,连忙把手在围裙上擦擦,朝苏甜伸手道:“苏主任您好,我叫陈辉,以后您要是加班饿了,只管过来吃面,我这儿好多干部都喜欢来呢。”
  “好啊,蟹黄面非常好吃。”苏甜笑了笑,忍不住道,“外面的蟹黄面都要卖上百块钱一碗,你的怎么才八块钱啊?”
  作者有话说:


第77章 
  陈辉不好意思地挠挠头; 端着碗勺道:“我这面哪能卖那么贵啊,再说大闸蟹在我们这儿可便宜了,你们这一碗面的成本也就三四块钱; 我卖六块钱还能赚一小半呢。”
  苏甜讶异地看向许文华; “咱们当地的大闸蟹这么便宜?”
  “是啊; 就地捞上来的,当然便宜,我都跟我亲戚那儿买的; 他给我的价格是最便宜的。”陈辉笑呵呵的,说道; “苏主任; 你要是想买大闸蟹; 只管找我。”
  “好啊。”苏甜来时已经有所了解,慈吉县的支柱产业就是大闸蟹。
  这里地处偏远,四周都是大山,交通不便,想种地也没有耕地; 只有慈济湖能让人们赖以生存; 可谓是“靠水吃水”。
  慈吉县的贫困,是意料之中; 毕竟产业太单一,又利润微薄。
  吃面时,许文华已经告诉苏甜,“小苏,你别看外面的大闸蟹卖的贵; 可实际上咱们这儿的渔民利润微薄啊。”
  苏甜对水产市场的情况并不十分了解; 她也没理解许文华口中的“利润微薄“到底是什么概念。
  直到第二天她正式入职; 参加会议,才明白当地的大闸蟹产业发展得有多艰难。
  慈吉湖里的大闸蟹产量并不多,而且因为上面的政策,不能过度捕捞,在重量和大小的限制下,大闸蟹就更加稀少。
  更何况,大闸蟹的黄金期也就那么几个月,其他时间人们都是不怎么吃蟹的。
  物以稀为贵,虽然大闸蟹贩卖出去的价格很可观。
  但是,慈吉县当地的渔民因为条件有限,捕捞起的大闸蟹都是以很便宜的价格上缴到当地的水产公司,由水产公司负责运输、售卖。
  苏甜看了下报表和往年的数据,渔民们的收入简直没眼看。
  她叹了一口气,听到许文华说道:“小苏,你有意见快说说看?”
  苏甜看了眼自己的笔记本,有条有理地说起来,“那我就浅谈一下我的想法吧,说得不对的地方还请大家批评指正。”
  “第一,目前慈吉县渔民们对大闸蟹的捕捞全靠天意,我想大家可以把命运掌握到自己的手里,更何况总是捕捞野生大闸蟹受限太多,大家觉得尝试养殖大闸蟹怎么样?”
  许文华摇摇头,叹息道:“小苏你不知道,这个我们也想过,但是不知道为什么,每批投下的蟹苗都会死,慈吉湖里的水养不活它们。”
  “……而且野生大闸蟹的肉质鲜嫩,蟹黄丰满,那些养殖的大闸蟹根本比不了。”有干部补充发言。
  “是啊,我们的大闸蟹能销出去就是打着野生的卖点,如果是养殖的,只怕更没人买了吧?”又有人附和。
  苏甜点点头,记下大家所说的这些困难,她认真道:“别急,这些技术性难题我们再慢慢解决。”
  “……第二个是大闸蟹季节的问题。如果说黄金期只有几个月,那其他时间我们是不是可以养殖其他水产?并且开辟出一些大闸蟹的衍生产品?”
  许文华点点头,又道:“小苏,你这个想法很不错,只是水产养殖也有同样的问题,慈吉湖是有些奇怪的,请了专家来也看不出门道,它养不活外来的蟹苗鱼苗,而且,里面野生的大闸蟹非常鲜美,但捕捞上来的野生鱼却很一般。”
  其他干部也解释道:“是的,那些鱼咱们当地人吃吃还行,如果费大力气运出去,根本卖不了高价,甚至还要亏本。”
  大家早已经集思广益想过很多解决办法,但都没用。
  苏甜刚来的时候,大伙儿还觉得振奋人心。
  但现在越说,大家就越低落。
  再有能力的干部,再好的点子,也抵不过硬件条件太差啊。
  慈吉县的地理环境和位置以及这慈吉湖,都太不争气了……
  苏甜无奈地垂下眉,看向自己笔记的最后一条。
  “那价格呢?大闸蟹在城里至少都要一二十块钱一只,尤其慈吉湖还是野生大闸蟹,我昨晚已经吃过了,肉质非常鲜嫩,蟹黄又饱满流油,比市面上那种养殖大闸蟹应该要好很多,我看至少能卖三四十一只,渔民怎么才收到三四块钱?”
  “这也没办法呀,是水产公司老板定的价,渔民们都没有销货渠道,也没有运输条件,都只能卖给他。”有位干部很无奈,也很内疚,“我们县里也给想过办法,但没有人家专门做水产的销售路子广,运输之类损耗也大。”
  〃我每年都会查看这家公司的报表,他们的确也只挣了点本钱。”许文华同样无奈道,“慈吉县太偏僻,很多段山路颠簸,运输时间也长,到城里那些蟹要晕一大半,而且这水产公司也只是中间商,他都是按斤卖出去的。”
  苏甜试探地问:“这家公司老板是谁?我能和他见见面吗?”
  “当然可以,他叫张德元,是土生土长的慈吉县人。”
  ……
  下午,苏甜见到了水产公司这位张老板。
  见面之前,苏甜也从不同人的嘴里打听了一下。
  张德元的确很有商业头脑,在最开始城里时兴起吃大闸蟹的时候,他就开始捕捞着野生大闸蟹出去卖了。
  那时候慈吉县的大伙儿还只知道捕鱼饱腹,都穷得叮当响。
  后来发现张德元捕大闸蟹赚了钱,也都开始跟着他干。
  而张德元这时候就转型了,他不想再风吹日晒雨淋地捕捞大闸蟹,又累又苦,而且也挣不了大钱。
  他索性成立德元水产公司,开始收购大家捕捞来的大闸蟹,运去城里挣钱。
  这些年,也有大大小小的水产公司在慈吉县出现过,但只有张德元的德元水产能够站稳脚跟,是常青树。
  其他水产公司,总因为各种原因倒闭,无法长久。
  有人悄悄告诉苏甜,别看张德元笑呵呵的,其实那些水产公司倒闭都和他脱不了干系。
  他是笑面虎。
  私底下手段很多,想尽办法让他的德元水产一家独大。
  而事实上,他也做到了,慈吉县的大闸蟹产业,他完全说了算。
  ……
  苏甜光是打听,就对张德元没什么好感。
  见面之后,更是如此。
  张德元的确很爱笑,圆圆的脸,一双眼睛总是弯着,手里拿个手串一直盘,肥头大耳的,完全不像本地人。
  来这里只有短短一天 ,但苏甜见到的慈吉县人都是皮肤黝黑粗糙,穿着打扮都很质朴。
  唯独张德元穿得光鲜亮丽,戴著名牌手表,一副暴发户模样。
  他一定是慈吉县最有钱的人。
  苏甜见到他的第一眼,就如此判断。
  然后想起他所称的“收购贩卖大闸蟹赚不了几个钱”,她眯了眯眼。
  张德元同时也在打量苏甜。
  他来之前,也打听过苏甜,知道她是农委新上任的副主任,新官上任三把火,那她忽然把自己请来,也就没那么奇怪了。
  张德元还听说苏甜在乱石村和重水镇都干过,把两个地方都带得脱贫致富,当地百姓都赚得盆满钵满。
  现在来慈吉县,也是想把这里经济搞上去。
  这张德元很乐意啊,他对赚钱非常热衷。
  他没料到苏甜比他想象中年轻多了。
  完全不像传说中那么手段高明的样子,只是一个白嫩漂亮的小姑娘。
  张德元很难生出信任,和苏甜聊了两句,发现她对野生大闸蟹的捕捞、筛选、价格都不太了解。
  一个门外汉,还指着她带自己赚钱?
  张德元的那些期待一下子全都没有了,对苏甜的态度也冷下来。
  苏甜则觉得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