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3C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仙墓中走出的小农民-第441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相陪的人有当地古玩协会的几个领导,而那些等待杨林鉴定的人,就没有这种待遇了,纷纷涌出了古玩城,去找地方对付两口,然后再回来排队。

    他们也看出来了,就杨林一人,今儿怎么都不可能把在场所有人的物件鉴定人,只有排在前面,才能有机会。

    “嗯?那人怎么看着有点儿面熟?”

    杨林刚走出古玩城,就看到有个小学生从自个儿身边走了过去,大热天的脖子上还戴了个红领巾,不由愣了一下。

    不过在张力等人的拥簇下,杨林也没多想,随着众人过了条马路,来到了酒店里。

    就在杨林进入酒店的时候,刚才从他身边走过的那个身影,回头看了一眼杨林,才消失在了十字路口。

    这人正是余震平,不过出乎蒋昊等人预料之外的是,他并没有进入古玩城,这也让蒋组长的诸般布置,全落了空,辛辛苦苦的守了一天之后,不得不将人员撤了出来。

    “张经理,咱们继续吧?”

    吃完饭回到古玩城之后,杨林稍坐喝了口水,看到外面排的那长队,不禁苦笑了起来,他现在算是明白了,那专家为什么一请就是好几个,敢情这工作量实在是不小啊。

    “彭飞,六万,付钱……”

    杨林将手中把玩着的一个清中期的玉如意,递给了彭飞,站起身来舒展了一下腰。

    从吃完饭一直坐着,看了大概有五六十个古玩,虽然其中真品不少,但是能让杨林看中的,只有六七件,一共花出去了大概四十多万。

    这其间蒋昊打了好几个电话进来,询问余震平有没有和他联寻,看来那哥们也急了,主动权不在手上,做起事情来自然是束手束脚的。

    “下一个……”

    站在门口喊话的张经理,中气十足的对着门外喊道,他今天算是开了眼界,真正见识了什么叫做专家。

    不管是那个类别的古玩,只要到了杨林手上,都能辨出真伪,说出依据,杨林整个就一古玩百事通,术有专精这句话,实在不适用于杨林,到现在为止,还没有哪个物件能难得住他的。

    “哎,这物件不小…”

    随着张力的喊声,一个六十多岁的老人进入到了房间,杨林看见他怀里抱着的物件之后,顿时眼前一亮。

    老人身材不高,年龄应该是在六十出头的样子,穿了一身吸汗的白色练功服,显得人很精神,不过自打他进到办公室,杨林的眼神就盯住了他怀里所抱的那个物件上面了。

    老人怀中抱的是一块长约一米,宽约七十公分左右的木版,颜色有些暗红,在木板对着杨林的一面,还有一些浮雕。

    杨林坐的离门口并不远,老人一进来,虽然没能上手细看,杨林也能辨认的出来,这木版上面的浮雕应该是一尊门神,头大身体小,至于是秦琼还是尉迟恭,杨林就无法认得出来了。

    木版的木质虽然很细腻,但是杨林看得出来,想必不是什么紫檀木所制,要不然恐怕这老人根本就抱不动。

    “老人家,来,来,大热的天,把东西先放下来再说,。”杨林站起身来,帮老人将木板放到了方桌上,上手之后,杨林感觉这木板虽然挺厚实的,但并不是很沉。

    “我自己来,自己来,当不得老师动手……”

    老人连连摆手,最后在杨林的坚持下,这才松手让杨林把东西放在了桌子上。

    “呵呵,老人家,先喝口水。”杨林笑了起来,张经理这会成了服务员了,马上接过一杯水递了过去。

    “谢谢你了,小力。”老人和张力好像认识,接过他倒的水之后,有些局促不安的站在那里,说道:“杨老师,这东西是我祖上传下来的,一直留在家里保藏着,最近家里拆迁,补偿款不够在城区买房子的,所以把这东西拿来给您看看,要是值俩钱,我就把他给卖了。”

    “老人家,叫我小杨就行了,当不起老师这两个字啊,冒昧问一句,您的祖上,是朱仙镇的吧?”

    杨林听到老人要卖这东西,不禁眼前一亮,这物件别看木质普通,但是来头可不小,刚才用灵气看时,木板里面蕴含的灵气白中泛黄,最少也是清朝中早期遗留下来的东西。

    这个木版的全名,应该叫做年画刻板,而用它制作出来的年画,就叫做木版年画,在印刷品占领市场之前,逢年过节人们所用来张贴的纸画,都是出自这冒不起眼的木版之手。

    熟知历史的人应该听过朱仙镇的名字,当年岳飞曾经在这里大破金兵,如果不是十二道金牌催命,或许中国的历史又将改写,不过到了近代,朱仙镇出名的却是它的木版年画了。

    朱仙镇木版年画和津的杨柳青、江苏的桃花坞、山东的谁坊、四川的绵竹年画,合称为五大年画(也有说是四大年画的)并被列入到了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也是最最带有民家色彩的手工艺品之一。

    朱仙镇年画的特点是构图饱满,线条粗扩简炼,造型古朴夸张,色彩新鲜艳丽,正符合这木版的颜色。

    而朱仙镇年画的另外一个特点,就是分成了两大类,一类是神祗画,如灶君神、天地神等,另一类是门神类,朱仙镇木版年画中最多的就是门神,门神中以秦琼、尉迟敬德两位武将为主。

    所以杨林在老人进门之后,马上就猜测出了这块木版的来历,朱仙镇本身就在河南,而门神刻板又是地方特色,杨林要没这点眼力介,也甭再混古玩行了。

    “唉,丢人啊,既然杨老师您都看出来了,我也不瞒着了,您说的对,我们家就是从朱仙镇搬出来的……”

    老人点了点头,脸上露出一丝不好意思的神情,似乎今儿拿着这木版来此,像是做了什么错事一般。

    “杨老师,这位是贺老伯,以前我们两家是住在一起的,关系十分好,贺老伯最近急着用钱,一直在托我出手这块刻板,您今儿想收东西,所以我给贺伯打了电话,让他带过来给您瞅瞅的……”

    站在一旁的张力见到老人似乎不好意思张嘴,遂把事情经过给杨林说了一遍。

    原来这老人就是朱仙镇人,这块木质刻板,也是家里祖传的,但是经历了那个疯狂的年代之后,东西虽在,不过他们家的手艺却是没有传下来,老人也背井离乡,随着家人来了郑州。

………………………………

第685章、厚道的杨林

    

    “唉,丢人啊,既然杨老师您都看出来了,我也不瞒着了,您说的对,我们家就是从朱仙镇搬出来的……”

    老人点了点头,脸上露出一丝不好意思的神情,似乎今儿拿着这木版来此,像是做了什么错事一般。

    “杨老师,这位是贺老伯,以前我们两家是住在一起的,关系十分好,贺老伯最近急着用钱,一直在托我出手这块刻板,您今儿想收东西,所以我给贺伯打了电话,让他带过来给您瞅瞅的……”

    站在一旁的张力见到老人似乎不好意思张嘴,遂把事情经过给杨林说了一遍。

    原来这老人就是朱仙镇人,这块木质刻板,也是家里祖传的,但是经历了那个疯狂的年代之后,东西虽在,不过他们家的手艺却是没有传下来,老人也背井离乡,随着家人来了郑州。

    贺伯做了一辈子的工人,儿子虽然孝顺,但也没什么本事,赚个死工资而已,一家老小吃喝不愁,却是没积攒多少钱。

    这突然说要拆迁,如果说是要搬到城郊去住的话,儿子媳妇上班远了不少,孙子上学也不方便,贺伯就想在在原来住的附近买套房子。

    但是这政府给的补偿款,想在原来的地段买房子,还差了二十多万,这下让老人愁了,思来想去,家里似乎只有祖宗留下的这块刻板值点钱。

    所以在翻箱倒柜的找出来这个刻板后,贺伯就委托张力帮着出手,这两月倒是有人去家里看过,但是因为老人要价有点高,都没能谈拢。

    张力也是见到杨林出手大方,这才给贺伯打了个电话,看看杨林有没有兴趣的。

    “老人家,我先看看东西。”杨林怕自个儿一张嘴就要买,对方会坐地起价,再说他早就听说年画木版了,趁这机会,正好能见识一番。

    “您看,您随便看……”

    虽然杨林年轻,但是老人得到张力的叮嘱,知道这是位全国知名的古玩专家,是以神情有些拘谨。

    杨林没有再说话,拿起了放大镜,对着桌子上的木版仔细查看了起来。

    这木版刻画,最早起源于唐代,但是从宋代开始流行的,由于这些都是民间的手工艺,制作木版的木料,也都是随地取材,料子一般,像唐宋时期的木版,恐怕早就腐朽的难以保存下来了。

    一般的木版是用分布较广的黄杨木雕琢出来的,不过这块木版,以杨林的眼光来看,却是用桃木雕刻出来的,历经了数百年的木版,依然是质密细腻,散出一股淡淡的清香。

    杨林观察半晌之后,抬起头来,向着老人问道:“贺伯,这块木版,您要卖多少钱?”

    “这……这,三十万……”

    贺伯迟疑了一下,报出来一个价格,却是让房间里许多人纷纷摇头,他们都是河南人,对于朱仙镇的木版并不陌生,像这样的木版,一般来说,十万块钱就能收的到。

    “这位老伯,三十万有点贵了……”

    “是啊,现在木版虽然少,但是到朱仙镇还是能收到的。”

    在房内的这些行家看来,贺伯有点狮子大开口了,就凭杨林前面鉴定物件时给的价位来看,他绝对清楚这个要价高了。

    “三十万?”

    杨林也微微皱了下眉头,这个价格比他预想的要高出一些来。

    “是三十万,杨老师,这东西是家里传下来的,现在把它给卖掉,已经是对不起祖宗了,少于三十万,我就不卖了,最多搬去城郊住。”

    贺伯对这木版很有感情,小时候就经常见,后来跟着家里人逃荒到了郑州,当时什么都没带,就带着这块木版,可以说,这个木刻版,也寄托了老人对于长辈的一些思念。

    “好吧,贺伯,就按您说的,三十万,张经理,写个协议吧,彭飞,拿三十万出来……”

    杨林想了一下之后,最终还是决定要买了,这块木版很明显是专门从山东取木雕琢的,从清代中期保存到现在,没有一丝裂纹和虫蛀,算是极为难得了。

    “杨哥,这东西不值三十万吧?”

    彭飞从背包里取出了整整三十叠人民币,放在了桌子上。

    彭飞所提出来的问题,也正是房内那些藏家们心里想问的,花了三十万买了个只值十万块的玩意,这生意怎么看都是赔了呀。

    杨林闻言笑了笑,说道:“彭飞,这块木版虽然到不了明朝,但应该是康熙年前后的,也算是弥足珍贵的,从这一点上而言,要加点分,在十万的价格上,最起码要加五万。

    第二呢,这块木版是用桃木所雕琢出来的,大家也都知道,桃木辟邪,而山东肥城的桃木,更为辟邪镇灾之神物,就凭这个,还能再加五万块钱。

    第三看品相,这块木版品相完好,没有虫蛀腐朽的地方,并且雕工精湛,这又能加个五万块了……”

    房间里众人听得有趣,一人大声喊道:“杨老师,那还有五万呢?”

    杨林闻言朝着房间四圈拱了下手,笑着说道:“各位老板,这木版可是贺伯家里的祖传之物,我虽然称不上君子,但也算是夺人所好了,再加个五万,也说得过去吧?”

    “好,杨老师说得好!”

    “杨老师仁义啊!”

    “是啊,有情有义,这样的人才能当的起专家两个字。”

    “没说的,杨老师,我以后要是有物件,一准去北京城找您去……”

    杨林的话不仅让房间内的人大声叫好,就是守在外面的那些等待鉴物的人,也是纷纷翘起了大拇指,杨林的这番言论,彻底让这些混迹在古玩行里的人,是心服口服了。。

    “杨老师,谢谢,真的太谢谢您了……”

    六十多岁的贺伯,在听到杨林的话后,忍不住拿出纸巾擦拭起了泪水。

    这年头,要说什么事情最难,不外乎是借钱了,可能除了父子之类的直系关系,就是亲威都不好张这嘴,因为借贷关系槁的反日成仇的事情,时时都能听闻。

    为了买这房子,贺伯是舔着老脸去求了不少人,无一例外,都吃了闭门羹,他怎么都没想到,眼前的这个人,居然一口就答应了下来。

    其实贺伯找了不少人看这刻板,也明白这木版的价格,买下这木版,杨林最少送了十万块的人情钱给他。

    “贺伯,这木版刻画是咱们国家的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