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想着今天大变样的皇帝,哎,可惜她不能够上朝,否则的话,明天的戏一定非常精彩。
宫里的皇帝再次将那所谓的义务教育计划看了一遍,正准备睡觉的时候,钱多多来报,说沈沐轩求见,那自然的召见,看着他手里拿着的东西,不得不爬起来看完。
看看。
这就是沈二。
疯的时候是真的疯,可办起事情来那叫一个仔细周到,至少他看完以后想了半天也没有想到需要补充的地方。
还有那些文章,看得他都感动的泪眼汪汪。
嗯。
比起表面上的,他更要学习沈二的强大,不管是她的内心还是能力。
于是,第二天,朝中大臣就听出来自家陛下的声音不对头,懒洋洋的,像是没睡醒一半。
能理解。
昨天被沈二打击得都哭了,晚上估计伤心得睡不着,如今还能来上朝就说明他还记得自己是个皇帝,那其他的就不重要了。
有事的朝臣们敢准备站出来,结果,皇帝先开口了,“朕真的很累!”
难道陛下昨晚彻夜未眠。
真的已经难过到此等地步了吗?
“你们说说,是谁的错?”
肯定是沈二,朝臣们十分默契地看向沈家父子。
“都是你们的错!”
什么!
朝臣们:“!!!”。
关他们什么事情,不过,很快就想通了,皇上被心爱的女人拒绝,这是准备拿他们撒气吗?
算了。
不辩驳了,反正也没有特指谁,陛下已经很伤心了,他们顺着点很快就会没事的。
“朕每天那么忙碌,你们呢?一个个闲得生霉。”说完,大手一挥,“钱多多,宣旨!”
朝臣们有些不淡定了。
怎么就开始下旨了。
然而,他们又能如何,一个个跪下接旨。
听着钱多多的声音,好大一堆的痛心疾首,深感无奈,万分难过堆积起来的千篇,等到结束以后,所有人都松了一口气,哦,是针对天水书院的,和他们无关。
而且他们觉得皇上说得没错。
相比较起自己的忙碌,那些先生们实在是太闲了。
至于让书院里的人拿出章程给书生们解答疑惑,教百姓们识文断字,小事情,当先生不就是干这个的吗?
只有政治敏锐的几位重臣嗅到了不同寻常之处。
沈庭松想到二丫头带他去看的地方,当然,他不认为这是二丫头出的主意,最大的可能是因为皇上去查了二丫头的产业,从中得到了启发。
第一件事情就这么轻轻松松地定下。
接下来说第二件事情,“科举的事情,你们有什么想法?”
有大臣本来就是想说这次科举的事情,因此直接就站出来。
科举是大事。
他们最关心的就是这次的主考人选。
“你们说的都是些什么乱七八糟的玩意儿!”皇帝不满地说道,“能不能来点新鲜的,谁主考很重要吗?把你们那些心眼收一收,考上的学子不都是天子门生,怎么?你们是想拉帮结派吗?”
站出来的大臣们一听这话,立刻就跪了下来。
“微臣不敢!”
冷汗直流,心肝都在颤抖,就怕心情不好的皇帝直接给他们定下罪名,好可怕,都怪沈二!
气氛一下子就变得十分凝重。
就在这个时候,皇帝来了一句,“随便你们啦!”
呃!
有至少百分之八十的大臣们都没有忍住嘴角的抽搐。
沈庭松和沈沐轩:“……”。
这说话的语气,内容,还有尾音的拖拉,怎么那么熟悉啊!
前者很纳闷。
皇上真有那么喜欢二丫头吗?
被拒绝刺激有这么大吗?
而沈沐轩:“……”。
皇上终于被二妹妹影像得疯了吗?
“行啦,放松一点,朕就是开个玩笑而已,”皇帝说话的声音里都带着笑意,“当然,即便你们拉帮结派朕也不怕啊,因为朕决定这届科举的护卫工作由锦衣卫承担,无论是考官还是学子都会在他们的监视之下,无比保证公平公正,所以呀,有什么好争的。”
话虽然是如此,可皇上说得这么明白就没什么意思了。
“行了,你们还有没有新鲜的。”
大臣们都沉默。
他们意识到了,心情不好的皇帝就喜怒无常,惹不得。
“你们不说,那就朕来说。”
说到这里,皇帝又开始,“钱多多,宣读圣旨!”
刚刚站起来没多久的大臣们又跪了下去,一个个在心里腹诽,这是说吗?
这明明就已经决定了好不好。
这道圣旨是对朝中大臣的,作为大梁的官员,务必要让远道而来的学子们感受到积极,清正,廉洁以及博学多才等等的正面形象,为他们树立好榜样。
哦。
这个没有问题。
他们本来就是清正廉洁,博学多才的。
小事情。
“钱多多,把东西发下去。”
然后,御史们得到了文章,仔细看了起来,嗯,真的是很温暖,很感人,他们就喜欢这样的,御史里的老家也不完全是梁都的,对比一想曾经参加会试的艰辛,最初进入梁都时的自卑他现在都记得清清楚楚,要是当初他们也有这样的待遇,数不准发挥得更好,好几位御史直接下跪,感动得都哭了,“皇上圣明!”
不是。
这就圣明了。
皇帝愣了一下,心情有些复杂,以前那么努力,御史们有事没事都会挑刺,如今就这么一点小事情,怎么就感动成这样。
沈二果然厉害!
吏部的沈庭松也收到了任务,要求他们吏部的人务必耐心地告知每一位学子考场的规矩,负责解答他们的疑问。
行吧。
小事情。
礼部和户部刑部好些部门都有。
“朕最近心情不好,交给你们的事情,朕希望你们能用心办,若是哪一个环节出了问题,”皇帝说到这里停顿了一下,“后果,哼哼,你们自己想吧,退朝!”
“退朝!”
钱多多的声音响起
一群大臣们:“……”。
他们都知道皇上心情不好,可听着对方说出来,反而觉得有些乖乖的。
好在皇帝对沈二的痴心经过一波又一波的洗脑,在不知不觉间已经深入人心,没人觉得他是装的。
作为第一个被波及的天水书院。
领了圣旨的院长以及一众先生们:“……”。
他们招谁惹谁了。
都怪沈二。
然而,圣旨已经下了,哪怕平日里一副不畏权贵折腰的他们,心里都清楚明白,想要在大梁混,就必须得听从安排。
于是,天水书院开始召开会议。
一个时辰后就拿出了章程。
交到皇帝手里,得到了两个大大的红字,驳回。
然后钱多多就将早已经准备好的章程准备好交给院长。
院长看了一下,嗯?
课程安排的很密。
但需要的先生反而没有他们商量得多,倒也不是不能接受,只是既然早就准备好了,为什么不提前拿出来,他们的会不是白开了吗?
御史们又开始了他们的演说。
“还在为不识字,不认识自己的名字而懊恼吗?”
“还在为家里的赢钱不够所有的孩子上学而难过吗?”
“书中知识太深奥,看不明白怎么办?”
……
一连串的问题砸下去,这些都是老百姓会面临的问题,他们一个个听得格外认真。
“孩子是大梁,是皇上,是家族的希望,……”洋洋洒洒地说了一大堆,将下面的百姓们说得面红耳赤,呼吸急促,恨不得立刻就抓了自家孩子来学习,重点终于来了,“皇上忧百姓之忧,疾百姓所苦,决定从天水书院开始,从今天开始,每天上午下午两个时辰,在各大讲台由书院的先生为读书的学子解疑答惑,由书院的学子为想识字的百姓和孩子教学。”
“哇!”
“真的吗?”
最先惊呼起来的就是那些普通书院和私塾的学子,天水书院那可是他们向往之地,若是能得到那里的先生指点,那真的是再惊喜不过的事情了。
“你们没听错,这些都是免费的,一切的费用都有皇上来承担。”
在一听免费二字。
哪怕觉得自己年级大,脑子笨的大人们都有些心动,没事的时候来学两个字,不学白不学,万一就学会了呢。
御史们下台后,立刻就有天水书院的先生们上台。
嗯。
虽然说御史们也是读书人,怎么说呢?
可能是演说家当久了,他们的气质更加的张扬,感性,而先生们不同,一身清白的儒雅气息,再加上那天水书院同意的先生服装,帽子以及打理得十分有文化的胡子,仅仅是站在台上,眼睛扫向下面的百姓,那种来自于先生的知识压迫就令兴高采烈的百姓安静了下来。
第111章
对于自己出现产生的效果; 先生们很是满意,因为是第一日,现场的读书人并不多; 不过; 在第一个书生提出问题,台上的先生做出详细地解答后; 气氛立刻就变得积极活跃起来。
当然; 这种活跃都是在有礼有序的情况下进行。
没读过书安静站在后面的老百姓:“!!!”。
听不懂但看起来真的是好厉害的样子。
不说台上的先生,就是台前的书生们,在他们的眼里; 言谈举止间就透着两个字; 优秀!
嗯。
既然现在可以免费识字; 那是不是可以将自家的娃儿都送过来,不说全部都供得起,但挑出一两个聪明的去学,是不是多年以后; 他们的孩子中也会出现这么优秀的。
梁都的消息一向传得都比较快,有速度快的,距离近的赶过来还听了一大部分; 圣旨有机会提出问题; 好些远的到的时候气还没喘匀就已经结束了; 说不失望那是假的; 好在台子上很快就贴出了课程安排,明天还有。
三年一次的科举绝对是大事,无论是对于朝廷还是百姓。
很快梁都的人就发现了这一次有许多的不同。
因为真的很忙。
好几条街的客栈; 酒楼被征用; 床; 被褥,屏风,桌椅板凳甚至是碗筷都是由工部专门研究定制的,里面的东西搬出去,新做好的东西搬进去,上上下下地打扫,屋顶的瓦片都没有放过。
贡院因为梁都武林四大家族的家产,搭上之前各个部门的修缮早已经焕然一新,就算是这样,依旧每天有人去打扫,官员来回穿梭,看到有需要改正的地方,立刻记下来。
不仅仅是住的地方和考场。
整个梁都的人仿佛像御史们演说的那样。
“梁都是天子所在之地,是大梁最大的城市,是最强大,最繁华的地方,居住在这里的人,都应该有着大城市百姓该有的包容,宽广的胸怀,对待远道而来的学子,不仅仅是让他们感受到都城的风范,更要让他们体会到都城百姓的亲切,热情,让他们知道,梁都百姓十分欢迎他们的到来,也祝愿他们能考出好的成绩。”
听到这样的话,百姓们一个个都是一脸的骄傲,挺直了肩膀,没错,他们就是那样的人。
特别是在带着孩子来免费识字时他们自己也学会了好些字。
真的是一切都在向特别美好的方向发展。
“请大家善待每一个远方来的学子,他们也是大梁的子民,也是父母的掌中宝,谁家还没有个孩子,换位思考一下,当你的孩子去陌生的城镇的时候,是不是你也希望他能遇上亲切和善的人送给他一个微笑,……。”御史们是卯足了劲儿。
百姓们听得一直在用力地点头。
台上的大人也没有要求他们做多大的事情,若是有外来的人迷路了,笑着告诉他怎么走等等这样的小事情而已,真的是举手之劳,他们怎么可能不愿意,甚至好些人都开始期待那些学子的到来。
“对于你们来说,或许是一件微不足道的小事情……。”
御史们的宣传很到位,整个梁都仿佛都火热了起来。
大家嘴里谈论最多的就是科举和识字的事情。
“我会些我的姓了。”
“哼!你真笨,我连我的名字都会写了。”
……
“你看看我这笑容,热不热情?亲不亲切?”
“有点傻,我这个肯定比你好,到时候遇上了外来的学子,我一定说得比你好。”
……
连皇帝,沈二和云公子之间的八卦都要靠后。
御史们说了,“虽然那些学子们不一定会去你们所在的街道,可是,就隔一条街,旁边的比你们干净,说明什么?”
那不行!
不能让临街的人觉得他们又脏又懒。
“皇上会专门派人去检查,若是整个梁都都干干净净,就你们家门前的那条路看起来脏兮兮的。”
不可以,太丢脸了。
卫生,必须搞起来。
于是整个梁都都在大扫除。
上面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