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3C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历史同人)千古一帝都在直播间抢小说-第107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正如书中所写的:
  都下西洋了,怎么能不去美洲;都到美洲了,不在这边发展多浪费。
  整个西半球就只有北美洲和南美洲,陆地面积4200多万平方公里,比四个中国都大,而这时的美洲原住民才500万人,地广人稀到不能再地广人稀。
  为了不让美洲成为欧洲列强的肥肉,当然是占领它,然后开始搞基建。
  美洲气候温暖湿润,尤其是南美洲更是冬无严寒,夏无酷暑,非常适合种植农作物。
  首屈一指的就是玉米,那个能和小麦、水稻并称三大粮食作物的玉米。
  5000年前印第安人将野生玉米培育成人工栽培的农作物,后来在全世界传播开来,包括马铃薯也就是土豆、红薯,以及花生、西红柿、黄瓜、南瓜、西葫芦、辣椒、菠萝、鳄梨、草莓、可可都是印第安人培育出来的。
  玉米就不说了,土豆红薯可是能当救灾粮食的,主打一个产量高,好种植。
  尤其是红薯,根茎叶都能吃,老掉的茎叶还能用来喂猪、喂鸡鸭,是非常好的一种饲料。
  朱酒酒到美洲最想找的就是玉米、红薯、土豆,可是印第安人拿出来交换的东西里并没有这三种东西。
  要不是现代的玉米、土豆、红薯和目前印第安人种植的差得有点远,她都想直接从淘宝购买然后拿来忽悠郑和了。
  看着言语不通的印第安人,朱酒酒沉默了,她该怎么表达她不想要那些骨刀和项链,她想要他们的农作物!!
  印第安人肤色黑红、头和腰戴羽毛,无论男女老少都穿着宽松的白色衣服,唯一不同的就是女人穿的是绣花白裙子,男人穿的是白色衣裤。
  他们忐忑不安地看着突然冒出来的外地人,看着精美的布料、白玉般的器具、漂亮的装饰品,他们感叹世上还有这样精美的工艺。
  还有那一艘艘大船,比他们最高最大的石屋都大。
  一眼望去,黑压压一片,印第安人被压迫得不敢说话。】


第114章 一百一十四 美洲的好东西
  【此时的印第安人; 不,应该说直到哥伦布发现美洲的时候,印第安人还在使用质地粗糙的陶器、石碗、木勺等。
  瓷器是陶器的进化; 中国最早的青瓷可以追溯到夏朝,至今已有4200年的历史。明朝时瓷器的发展超过了以往任何一个朝代; 尤其是青花瓷烧制工艺更是达到了中国青花瓷发展的顶峰。
  可以想象还在使用粗糙陶器的印第安人看到精美的瓷器是如何震惊,他们甚至认为这些瓷器是装饰品而不是日常使用的器具。
  还有完全不同于棉布的丝绸,更是让他们看直了眼,纷纷把家里的好东西搬出来。
  而他们以为的好东西就是各种骨制品和羽毛做成的饰品; 以及动物的皮毛还有棉花纺织成的棉布,这是他们最珍贵的东西。
  印第安人的语言体系十分复杂; 有上百种语言,朱酒酒放弃了语言交流; 指着他们的棉布问棉花。
  她还特地比划了一下软绵绵白花花的棉花; 但印第安人没看懂。
  郑和忍了好久才没笑出声,小声道:公主若是想要他们的布料; 直接拿走便是,丝绸换取这等粗布; 是他们赚了。
  朱酒酒郁闷道:我想要的是他们的棉花,你没发现他们的棉布和明朝棉布的区别吗?
  他们的棉布比大明的棉布白多了; 而且质地柔软,丝光很明显,就算是大明最好的棉也织不出这样的布来。
  这说明什么?说明这里的棉比大明好,要是能把棉种带回去大量种植,一定能给大明国库创收。
  朱酒酒一面解释,一面在心里疯狂道:知不知道现代种植的棉花就是来源于美洲啊!
  中国古代种植的棉花是来源于非洲的非洲棉和印度的亚洲棉,这两种棉纤维粗硬、长度短; 不够白、丝光少,产量也不高,在现代已经被淘汰了,改种原产于美洲的细绒棉和长绒棉。
  细绒棉纤维长度和细度都适中,棉花呈现洁白或者乳白,有丝光产量高,是世界上产量最高的棉花,占比高达85%,也是我国最主要的栽培棉种。
  长绒棉是最高级的棉,纤维不仅长,而且细而柔软,色洁白或者淡黄,富有丝光,不过比较挑地方,目前我国只有新疆部分地区种植。
  朱酒酒怀疑印第安人摆出来的棉布就是长绒棉织的。
  郑和闻言,仔细打量摆在他们前面的棉布,又上手摸了摸,果然手感远比大明的棉布好得多。
  再一看这些原住民身上穿的衣物,虽然款式花样都不怎么样,但是一点球也没起。大明的棉布容易起球,布料也偏硬,家中富裕的根本不会用这样的布料,更别说王公贵族了。
  可若棉布也能这么柔软、不起球,那价钱未必会比丝绸差啊。】
  洪武年间
  朱元璋听到这里,连忙吩咐:“快,去把朕桌上的那本纺织通史拿过来,世界地图也拿过来。”
  “书里提到的美棉是美洲棉花!?”纺织通史里提到过19世纪中后期引入美棉也就是陆地棉,后经过多年驯化和棉种改良,才在国内推广,从而提高棉花产量。
  想来引入的陆地棉就是天幕所说的细绒棉吧。
  原来美国还把更高级的长绒棉藏着掖着,朱元璋啧啧道,掠夺别人的地盘占为己有,还这么无耻,“老四,船准备得怎么样了?还有那个蒸汽机。”
  说他短视是吧,他就来一次史无前例的目光长远,小心眼的朱元璋内心忿忿道,转头看向一众儿子们。
  朱元璋目光停留在他们身上的时间有点长,像朱棣还好,朱樉就难受了,他向来不得朱元璋喜欢,被这么看着不由自主挺直腰板,屏住呼吸动都不敢动,生怕又哪里遭了老爷子的不快引来一阵臭骂。
  但难得是,朱元璋没骂,这让朱樉更加忐忑了。??老爷子到底想做什么?看得他心里都发毛了。
  朱樉挤出一个笑容,试探性地问道:“父皇这么看着儿臣,是有什么吩咐吗?”
  朱元璋点头,“不错,朕有件事想让你们去做。”
  朱樉立马狗腿道:“父皇吩咐的事,儿臣就是上刀山下火海也要完成。”
  “这倒不用,”朱元璋摆了摆手,继续道:“从前朕不知道原来海外还有这么多地盘,以为收复汉人疆土,打下元大都就是统一天下了。
  天幕出现后,朕才知道海外并不止东瀛这些小国,才知道海外的地盘远比中原的地盘大得多。可惜朕老了,按照后世的算法,朕活不了几年了。”
  诸位藩王一听连忙呼父皇万岁,长命百岁之类的话。
  朱元璋没理会他们,“海外这么多地盘,你们挑一挑,看想把藩国选在哪里,趁着朕身子还英朗帮你们把藩属国给改了。”
  众人眼睛缓缓瞪大,当场愣住,“???”什…什么?他们没听错吧?
  朱元璋:“海外这么大,老盯着大明这点地盘做什么?没得让下一任皇帝削你们,还不如趁着年轻,为大明开疆扩土,福荫子孙。”
  说完,他目光转向朱棣:“老四,朕把大明江山交给你,待朕驾崩后,你这些兄弟要是还没有在海外站稳脚跟,你知道该怎么做吧?”
  朱棣眼睛biu的一下亮了,还有这种好事??不仅能顺利继承皇位,还一次性解决了藩王问题。
  “儿臣知道,儿臣会尽心扶持兄弟们,绝不会亏待他们。”
  相对于朱棣的高兴,其他藩王快哭了,他们在自己封地待了那么多年,都有自己的势力,谁愿意去人生地不熟的海外开疆扩土啊。
  朱樉将头摇成拨浪鼓,“不,儿臣不要换封地,父皇,故土难离啊!”
  朱元璋:“你刚才不是大喊西班牙殖民者禽兽不如吗?朕把西班牙给你如何?”
  朱樉:“??”不要啊,父皇!
  “好了,此事朕心意已决,之后再细细商议。”没道理西班牙一百多人就能占据1000万人口的帝国,他又给兵又给钱还给人才,难道还不如那一百多号人?
  说到人才,朱元璋有点后悔了,胡淮庸案、空印案、郭桓案杀的人有点多,要是留着那些人现在还能用上。
  大秦
  “美棉。”秦始皇悟了,原来美棉、中棉是这个意思。
  随即又皱了下眉头,这美洲的好东西未免也太多了,这不是逼他早日出海吗?
  可是大秦连船都没有,更别说水军了,从头起步还不知道要多少年才能出结果。
  还是后世的朝代好啊,尤其是明朝,连出海的人都是现成的。
  秦始皇虽然有些遗憾,但也仅仅是“有些”而已。他深知一口气吃不成胖子,秦国历经数代君王的努力,到他这里才有了灭六国一统天下的资本。
  若是再给他百年时间,他定然能将地图上所有地盘归入大秦疆域,可世上并无长生。
  他能做的也实在有限。
  扶苏:“父皇何故叹气?”
  秦始皇瞥了他一眼,又叹了一声,因为朕想大秦基业万世永存。
  可你真的有能力将大秦一代一代传下去吗?
  公元前120年,汉武帝时期
  很好,去美洲必找的东西又多了一样,美洲到底还有多少不为人知的惊喜?
  刘彻疯狂心动。
  这么好的地方怪不得能让那些殖民者眼红,是他他也眼红。
  可他刚打完匈奴,要是再大规模造船培养水军出海,桑弘羊会哭死的。
  先用玻璃和肥皂在西域捞钱吧,等捞得差不多了,再大肆造船。
  现在就先派几辆船出去试试水吧,万一能到达美洲,带回玉米红薯等作物也是好的。
  唐太宗时期
  李世民比刘彻更心动,因为大唐已经找到棉花了,边陲之地以及西域都能找到棉花,可找到棉花和赠品棉花种子种出来的棉花差距很大。
  肉眼可见的后世棉花更好,而起西域的棉花特别挑地方,中原地区根本无法移植,产量也不高,远不如后世的棉花。
  见过后世的棉花一开就是四五瓣棉后,再看大唐找到的木棉树,李世民:真的不想看,没得比,完全没得比。
  “你们说,天幕把美洲形容得那么好,朕若是想往美洲迁移人口,会不会有很多人愿意报名?”
  杜如晦瞪大眼睛,声音都变了:“陛下,万万不可!”
  李世民摸了摸鼻子,“朕知道,大唐如今人口少,就连长安的人口都不丰,朕就随便一说。”
  说罢,他叹了一声气,“若是大唐有后世的人口,哦不,有隋朝的人口,朕一定要拿下美洲。”
  虽然远,但是有天幕给的指南针、火药、郑和宝船图纸等物,出海还真不是什么难事。美洲那么多好东西,来回一趟定不亏。
  缺人啊!
  李世民抓了抓头,“后世有计划生育,大唐可以鼓励生育啊,昔日越王勾践就下令生男丁,能领两壶酒,一条狗;生女孩能领两壶酒一头小猪。要是生的孩子多了,由国家帮你养。
  而且勾践还规定男子二十不娶,其父母有罪;女子十七不嫁,其父母有罪。禁止壮年娶老妇,老者不能娶年轻姑娘。
  汉惠帝时有‘女子年十五以上至三十不嫁,五算。’
  晋时有‘冬十月辛巳,制女年十七父母不嫁者,使长吏配之。’
  这些都是催生的好政策,不如我们综合一下,颁发下去?”
  杜如晦:“……”
  杜如晦默默看向房玄龄,“玄龄不如你给陛下说说这段时日的见闻?”
  房玄龄见众人的目光都汇聚在他身上,头疼道:“其实也没什么,就是我夫人最近结交了不少夫人。她们常在一起讨论后世生活,羡慕后世女子。
  还说……”
  见房玄龄支支吾吾,李世民皱眉道:“还说什么?”他怎么有种不祥的预感。
  房玄龄破罐子破摔道:“还说凭什么要求女子三从四德,男子就能三妻四妾,寻花问柳,还说男子又脏又臭……与其嫁给这样的人,不如死了干净,兴许还能投胎到后世。
  她们期盼能过上后世女子的生活,也有希望如书中女子一般轰轰烈烈走一遭。关于生孩子的问题,她们也有说法,说与其把孩子带到这世上来受罪,不如不生。”反正各种言论都有。
  李世民:“……”
  贞观群臣:“……”
  书里一些言论实在过于匪夷所思,李世民一开始看的时候会觉得荒谬,后来遇到的次数多了,他就习惯跳过。
  万万没想到他觉得荒谬,有人却大为赞同,并且还想付诸行动。
  李世民懵了好一会儿才找回自己的声音:“天幕的书这么贵,怎么会有那么多人看到?”
  话落就看到好些大臣看天看地,就是不敢看他,恰巧这些大臣都是把书借回家看的人,这下李世民还有什么不明白的。
  泄露的人可不就是在这嘛!
  李世民:心好累JPG。
  【经过棉布一事,郑和又一次对朱酒酒刮目相看,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