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刘彻难得的对自己产生了怀疑,难道真是因为他的所作所为,大汉才分裂成西汉和东汉?
不仅刘彻怀疑,朝臣也在怀疑。
书中可是说了史书上的陛下晚年不仅宠幸奸佞,独断圣裁听不进任何谏言;还多疑暴怒,对朝臣无端猜忌,动不动就对臣子灭族,造成数次诛杀连万人的惨案。
晚年的陛下真可怕,若是将来陛下也这般,还是早早辞官为妙。
这日上朝,刘彻发现朝臣们说话都战战兢兢,平时的主和派声音都消停了。
刘彻有些意外,不过也没当回事。打匈奴势在必行,天幕都承认他打得对,他打出了汉人的脊梁骨,若是还反对,那就是没有脊梁骨的懦夫。
一切都进行得很顺利,直到天幕再次出现。
坏了!这几日满脑子都是书上的内容,他都忘了余额不够的事。
刘彻一边外往走,一边问:“那余额究竟是如何获取,可研究出来了?”
——
【宝贝们,有没有发现清清今天有什么不同啊?】顾清瑜说着,在镜头前转了个圈。
刘彻很烦躁,根本没有心情看天幕中的人有什么变化,他的余额还没有着落呢!
鬼知道天幕这次又会推什么书,万一很有用,他又买不起,那还不如不要出现呢。
就不能等他攒够了余额再来嘛?
**
已经知道如何获取余额的大秦,除了被丹药创到的秦始皇外,闻言都仔细观察天幕中的清清有何不同。
“这是后世的服饰吗?好漂亮!”阴嫚公主看着一袭浅紫轻纱的丽人,羡慕道,“和画中人的服饰很像呢,原来真的有这么好看的衣裙。”
“后世生活竟如此奢侈吗?”天幕已经出现过两次,大臣们自认已经将天幕摸透了——天幕中自称清清的女子是后世之人,卖书为生。
至于天幕为何能出现在半空中,想来是天降神迹,来拯救大秦的。
正是因为摸透了天幕中人的身份,他们才觉得有些不甘,后世随便一个卖书的商人都过得比他们好千倍,他们…羡慕。
大唐
李世民看了很久,不确定地道:“这是襦裙?”
长孙无忌点点头:“似乎是,只是化窄袖为广袖,色彩花纹更精美些罢了,款式到没怎么变。”
“天幕这是何意?莫非不卖书了,改卖衣服?”
不等众人猜测,天幕很快给出了答案:
【清清新买的襦裙好看吧?大家都知道襦裙是唐朝的服饰,却不知道其实早就在战国时期就有襦裙了。
汉代流行深衣,襦裙才逐渐减少,直到魏晋南北朝时才兴起。南北朝之后的隋唐延续了襦裙文化,并在大唐发展至顶峰,成了唐朝服饰的代表。
没错,今天清清给大家带来的就是以初唐为背景的小说《威凤赋》。】
【提起《威凤赋》想必大家都不陌生吧?这可是千古一帝唐太宗亲手所作的赋,他也因此赋得名“二凤”,从此和祖龙秦始皇,猪猪汉武帝组团成为龙凤猪千古一帝三人组。】
“啪——”刘彻气得掀桌,“始皇在前也就罢了,毕竟是帝制开拓者,那什么唐朝不是在大汉之后吗?凭什么排在朕的前面?”
而且更过分的是他两龙凤,他猪?好气哦!那个写《汉武故事》的到底是谁,朕要诛他九族!
群臣鼻观鼻,眼观眼,谁也不敢上前劝。心道:陛下您晚年做的那些事,还能进千古一帝都不错了,还在乎谁二谁三。
与此同时,大秦
听到祖龙、千古一帝,秦始皇的脸色终于好些了,旋即又皱眉,这二人凭什么和他并称?
汉武不就是打赢了匈奴吗?好似谁没打过匈奴似的。
还有这唐太宗,又有何功绩?
大唐
李世民听得心花怒放,“原来‘二凤’是这么来的,有趣!”千古一帝,上次是千古名君,他在后世评价竟如此之高。
此时的李世民还不知道捆绑三人组意味着只要一提到其中一个,另外两个就会被拉出来一起‘考古’。
尉迟敬德眼睛一亮:“殿下,既然这《威凤赋》是您所做,那书中主角必然是您,俺们应该也能沾沾光有张画像吧?”
“尉迟老黑说的有道理,”程知节第一个附和,欣然道:“天幕可算说到咱们大唐了。”
天幕出现时朝会还没结束,李渊暂停了朝会,让宫人搬了桌椅放于殿外,与朝臣同观天幕。
李建成和李世民分别坐在李渊左右,李元吉坐在建成旁边。尉迟敬德说话时声音不小,大部分人都听到了。
李元吉不爽地哼了一声。
【但大家肯定不知道《威凤赋》到底是写给谁的,因为争议太大了,有说是写给长孙无忌,也有说是写给房玄龄,甚至还曾经被许敬宗猥称是写给尉迟敬德。】
“怎么到俺这就成了猥称?怎么就不能是写给俺的?”尉迟敬德炸了,转头问李世民:“殿下,你那赋到底写给谁的?”
长孙无忌和房玄龄闻言,不约而同看向李世民。
被三人同时注视的李世民:“……孤怎么知道,孤现在又不曾做此赋。”这赋是不能做了。
【虽然史书不能给我们一个明确的答案,但小说可以给我们创造一个满意的答案。
小说《威凤赋》讲述的是双男主互相扶持,携手打天下的故事。
他,出身陇西贵族,是唐国公嫡次子,文武双全,风度翩翩。
他,虽出身名门,却年幼丧父,被异母兄长赶出家门,流落街头。好在得舅父收留,他和母亲妹妹才有了安身之处。】
【贵公子和落魄贵族本不应有交集,奈何缘分冥冥之中自有天定。他们布衣相交,彼时他不知他是唐国公嫡次子,他亦不知他是名门长孙氏之后。】
李世民:“??”虽然说得都是真的,但他怎么觉得哪里怪怪的?
长孙无忌也有这种感觉,可是又说不上哪里不对,因为天幕说的都对。
【直到那一天,他送妹妹出嫁,两人喝得酩酊大醉。
那一夜,他想起来上一世的种种,想起来从晋阳起兵开始便一直追随的人;想起他们一起打天下,他在战场上冲锋陷阵,他在后方帮他出谋划策;
想起他因功高盖主,被父兄猜忌、打压;想起他们一起策划玄武门之变;想起他们一起治理天下;想起他写给他的《威凤赋》;想起他死前拉着他的手,将他托付给褚遂良,让褚遂良保护他……
想起他终究还是死于外甥之手,辜负了他的殷殷嘱托。
他长孙无忌重生了。
二郎,这一世换我来保护你。】
【长孙无忌死后心中执念太重,一直没投胎,他看着大唐在李隆基手中达到鼎盛时期,看着大唐在李隆基手上衰败,他气得日日徘徊于太极殿,对李隆基重拳出击,奈何他是魂体,打不到人。
他只能眼看着那人一手打下的大唐在后代手中败落,直至灭国。】
作者有话要说: 对不起二凤了,但真的开心啊,皮这一下。关于当妈,我觉得留给始皇比较好,始皇却母爱,二凤不缺。
感谢在2023…03…28 23:58:16~2023…03…29 23:54:13期间为我投出霸王票或灌溉营养液的小天使哦~
感谢投出地雷的小天使:时鸣 1个;
感谢灌溉营养液的小天使:坐在作者家门口催更 20瓶;熙恋零 10瓶;落英缤纷 5瓶;Leah_伊莎贝拉啦、韩虞笙、家有小丫头、42973667 1瓶;
非常感谢大家对我的支持,我会继续努力的!
第19章 十九章 二凤社死
原本李世民挺尴尬的,听到‘灭国’两个字如遭霹雳,连尴尬都顾不上了,“辅机,这李隆基是何人?”什么叫大唐在他手中达到了鼎盛,又在他手中衰败?
若是正常的由盛及衰,辅机也不至于气到想锤他。辅机可是连杀他的承乾都没锤。
长孙无忌一脸恍惚,他满脑子都是自己死于外甥之手,不能善终。
闻言,他露出一个比哭还难看的笑容,“殿下,此无忌非彼无忌啊。”问他,他问谁去?
“是孤糊涂了,”李世民揉了揉隐隐作痛的额头,电光火石间他突然想起天幕曾经提过的唐玄宗。
李世民瞪大眼睛,李隆基不会就是那个无论粉和黑粉都希望他早死的唐玄宗吧?
李元吉向来是逮到机会就嘲讽,“看来二哥的后代不行啊!”转头对李渊道:“父皇,这立储事关大唐千秋,二哥虽是明君,但后代不是!”
现太子属官原秦王集团的官员不乐意了,当即回怼:“莫非齐王能保证自己的后代都有出息?”
李渊被他们吵得头疼,“好了,先听听天幕怎么说。”
【长孙无忌亲眼目睹大唐由盛转衰,心里又难过又懊悔,他就应该在开元盛世的时候去地府投胎,这样就不用看着李隆基将大唐一步一步拖入深渊。
安史之乱后大唐国力锐减,人口数量从五千二百万人锐减至一千七百万,几代人一百三十七年的努力化为泡影。
随后虽然苟延残喘了一百五十年,但盛唐已一去不复返。
国都六陷,天子九逃,毫无昔日旧主半点风采。
望着贼寇四起,烽火不熄的大唐江山,长孙无忌心中还是抱着一丝希望的,希望能有一位明君挽救大唐于水火。
然而他终究还是失望了,大唐的人杰似乎全堆在了前一百五十年,后一百五十年竟再无一位同旧主一样的有为之君。
最终他只能眼睁睁看着大唐在藩镇割据、宦官干政、天子式微的处境中迎来灭国。】
文武百官听得青筋暴起,恨不得将那个把大唐拖入深渊的李隆基暴打一顿。
李世民更是心哽到无法呼吸,咬牙切齿地念着,“好一个李隆基,好一个安史之乱。”
别让他知道这个李隆基是谁的后代!
【大唐亡国后,天下再次陷入诸侯割据混战的局面,堪称是魏晋南北朝以来的第二个大分裂时代,史称五代十国。
这时候的长孙无忌其实已经对这世间毫无眷恋了,大唐亡了,他找不到继续留在这世间的理由。可惜因为在人世飘荡太久,他投不了胎了。
长孙无忌只能浑浑噩噩飘荡在人世间,他看着宋朝终结五代十国的乱世,看着宋朝重文抑武,北宋亡南宋起……
他心中不屑,就这,也配和他家陛下并称唐宗宋祖?虽然大唐只繁华了一百多年,但也好过除了送就是怂的大宋啊!
还好他生是大唐人,死是大唐鬼,不用当大宋的子民。】
宋祖赵匡胤很想喷长孙无忌,但他心里清楚这只是一本书,是后人写的书。他一手建立的大宋在后世看来竟如此不堪吗?
除了送就是怂?还有重文抑武又是怎么回事?他是杯酒释兵权,可他施行的是文武并重啊,并没有重文抑武。
天下初定,南面还有吴越小国还未投降,北边还有北汉等割据势力,他是疯了才会打压武将。
所以,重文抑武是哪个混蛋开始的?还将之算在他的头上!
不同于赵匡胤的愤怒,李世民十分感动,拉着长孙无忌的手说:“辅机在后世人心中忠义无双,承乾那个孽子是该好好教训了。”
长孙无忌也被《威凤赋》中的自己感动了,他孤魂野鬼飘荡这么久,只因对大唐念念不忘,他肯定是忠臣!
【游荡世间几百年的长孙无忌太孤寂了,他不想再飘下去了,于是他回到了昭陵,向他的陛下述说这几百年的见闻。
他想就算不能投胎转世,与君相伴,就此长眠昭陵也好。】
那种奇怪的感觉又来了,李世民不动声色松开刚才握住长孙无忌的手。
长孙无忌也抖了抖身上不存在的鸡皮疙瘩,并且往后退了退。
后世怎么回事,怎么把他们清清白白的君臣情谊说得这么肉麻兮兮。
然而他还是低估了后世对君臣情谊的理解,只听天幕继续道:
【也许是长孙无忌几百年的执念感动了上苍,他再醒来时人已不在昭陵,而是在舅舅家中。彼时,妹妹刚出嫁,而陛下还未晋阳起兵。
能够重来一世,长孙无忌感慨万千。他打马直奔唐国公府,迫不及待想见到昔日旧主。
此时的李世民才十六岁,正是白马长枪飘如诗,鲜衣怒马少年时'1'。
两人见面时,长孙无忌哭得像个三岁的孩子,上去一把抱住李世民,仿佛只有抱住眼前这个人,如孤魂般游荡了几百年的自己才有活过来的真实感。
李世民差点被扑倒,虽然对长孙无忌的行为很不理解,但也没制止,反而温柔的安慰他。】
李世民大受震惊,整个人都呆住了。怪不得他总觉得哪里不对,后世的人这么丧心病狂的嘛,居然连这都能编排!
他和辅机布衣相交,乃是知己,后来结为姻亲,名为舅兄,实为亲兄弟啊!
长孙无忌目瞪口呆,惊恐道,“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