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3C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历史同人)千古一帝都在直播间抢小说-第153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公元前120年,汉武帝时期
  刘彻一口水喷了出来,震惊道:“大唐都这样的吗?”不愧是发动政变最多的朝代。
  洪武时期
  朱元璋差点呕出一口老血,“女子不得干政,老四!!这个张氏是你的儿媳?”
  “父皇放心,世子妃是个懂礼的,她肯定不会做出违背祖宗规矩的事来,书里的是武后。”朱棣还想说些什么,就听到了天幕的话,忙道:“父皇你听,世子妃真的是个守礼的。”
  【历史上的太皇太后张氏拒绝了大臣们的提议,并没有垂帘听政,不过由于朱祁镇年幼,张氏便成了实际上的摄政,她继续任用朱瞻基留下的大臣班底,没有对朝政做出过多干扰。
  为人非常贤惠,在世的时候多次打压宦官王振,张氏还在时,王振不敢干坏事,她死后,没人约束朱祁镇,朱祁镇在王振的挑唆下,土木堡之变应运而出。
  武则天不是张氏,她才不会放弃唾手可得的垂帘听政机会。】


第152章 一百五十二 一起练兵吧
  【武则天捋清大明的情况后; 准备开始着手政务,她发现大明在中央集权上比大唐强太多了,权分六部; 废除宰相; 由皇帝直接指挥六部;
  锦衣卫侦缉官民言行,东厂牵制锦衣卫;朝堂上还有廷杖制度,皇帝可以在殿廷杖责官员……
  武则天:!!这也太爽了!
  别的不说; 就杖责官员这条; 真的不要太爽; 唐朝的大臣上谏不成就爱玩死谏; 皇帝当然不可能担上一个逼死忠臣的名声; 就只能捏着鼻子认了。
  要么同意,要么就当做没听见; 哪像大明,居然可以在殿廷上杖责官员!!
  有种你再敢哔哔试试; 敢哔哔就打一顿的感觉。大庭广众之下扒了裤子打屁股……就算不扒裤子打也是挺没面子的。
  还怪爽的; 没少受朝臣气的武则天如是想到。
  大明的天下完全是皇帝的一言堂啊!
  更别说还把科举制改成了八股取士; 考试的内容是儒学的四书、五经,应考者不许发挥独立见解; 这不就能完美杜绝文人写诗骂人吗?或者写诗内涵人。
  还有文字狱,要是唐朝有文字狱,当初那个喷她的骆宾王早就领九族套餐了。
  瞧瞧大明的文字狱,翰林编修高启作诗:“小犬隔墙空吠影; 夜深宫禁有谁来?”被腰斩。
  御史张尚礼作诗:“梦中正得君王宠,却被黄鹂叫一声!”下狱死。
  佥事陈养浩作诗:“城南有安妇,夜夜哭征夫”,被投入水中溺死。
  兖州知府卢熊把“兖”错写成“衮”; 被朱元璋视为不敬,斩。
  中书詹希原给太学写匾额,“门”字少最后一勾,被视为阻碍纳贤,斩。
  僧人来复作诗:“金盘苏合来殊域,……自惭无德颂陶唐”,“殊”字被视为“歹朱”并骂太祖“无德”,斩。
  朱元璋私游一寺,见壁上有诗“毕竟有收还有散,放宽些子也何妨?”大怒,将全寺僧人都杀了'1'。
  ……
  看着一桩桩文字狱血案,武则天忽然觉得当年的自己还是挺仁慈的,面对骆宾王的《为徐敬业讨武曌檄》她都能夸一句文采不错。】
  武周时期
  武则天表情变得有些怪异,嗯……仁慈这个词和她应该没什么关系吧,而且还是书中的自己这么认为,额…着实有些怪异。
  一向被人骂“心狠手辣”“蛇蝎心肠”的武则天闻言难得蚌住了。
  就连上官婉儿也有些意外,不过她更意外的是大明的集权制度。
  大明是怎么做到的?
  正疑惑着,突然听到武则天回了一句“大明无门阀士族,天幕曾说过黄巢杀光了门阀士族。”
  原来是她不知不觉中把心里的疑惑问了出来,上官婉儿蹙眉道:“可是提拔庶族寒门,最终也是会变成门阀士族的。”
  武则天摇头轻笑:“他们撑不到变成门阀士族的那一天。”
  唐太宗时期
  “九族套餐?”李世民挑了挑眉,“是诛九族的意思?这个说法还怪有趣的。”
  “陛下!?文字狱可万万行不得,还有廷杖制度,若是设立这些,那今后谁还敢直言上谏?”
  大臣们闻言快炸了好吧,身为御史、谏臣本来就是要上谏的,还有诗歌文章什么的,谁知道什么时候会踩雷啊!
  李世民:“朕就是说说,并无此心。”虽然确实有些羡慕,但天下变成皇帝的一言堂也未必是件好事,若是明君也就罢了,若是昏君、暴君,简直就是灾难。
  至于废丞相,权分六部,由皇帝直接指挥六部,也是一样的,若是在位的皇帝是个明君且勤政还好说,若是个昏君,又懒政、惰政,也是个灾难。
  有利有弊,端看取舍。
  大唐,尤其是中晚唐之后的皇帝们:文字狱套餐,想要!!
  哎不对,这些诗有什么不对吗?看起来还好啊,至少没有什么“汉皇重色思倾国,御宇多年求不得”“可怜夜半虚前席,不问苍生问鬼神”
  ……
  就这也好意思派发文字狱大礼包,天天被诗人写诗内涵的他们说什么了吗?
  大唐的诗人们:“……”嗯?文字狱套餐?怎么会有这么丧心病狂的东西?
  连写诗都要被限制,是没事干了是吧?
  骂骂咧咧JPG。
  唐高宗时期
  骆宾王:“……”
  **
  洪武时期
  朱元璋一口气堵在喉间,脸色涨得通红,瞪着天幕半晌也说不出话来。
  藩王和大臣们都担心他被气出个好歹来,毕竟天幕说的文字狱案子全是出自朱元璋之手,众人打了个眼色,连忙让小太监去请御医。
  朱棣试探地叫了一声:“父皇?”
  朱元璋咬牙切齿,“怎么?你也要指责朕做错了?”
  朱棣连忙道:“儿臣不敢。”
  朱元璋:“不敢就闭嘴。”
  于是全场皆静默,落针可闻。
  【起初武则天接管大明的政务,插手国事还是比较顺利的,但很快就遇到了麻烦,因为武则天想提拔一波心腹,建立自己的政权。
  然而这就戳到了内阁的肺管子,他们干得好好,并且还是朱瞻基留下的托孤大臣,凭什么要分他们的权力?
  而且分他们权力的还是太皇太后,后宫不得干政晓得不?
  但皇帝实在年幼,也不能帮他们做主。于是众人只能搬出祖训,暗示武则天。
  武则天可是从大唐的‘造反大舞台,有梦你就来’中杀出来的,历朝历代的皇帝,无论是皇子继位,还是揭竿而起推翻旧王朝自立为王的皇帝,他们身后都有强大的班底,军队、幕僚将领一样不缺。
  但是她不一样,她是完全靠自己单打独斗,从后宫走向前朝,一步步杀出来的。
  这样的她会受所谓的祖训制约?想都不要想。
  武则天的政治嗅觉比之一般的皇帝高多了,插手国事没多久她就发现了大明的种种弊端。
  想要说话硬气,兵权得牢牢的抓在手里。
  而且她的任务也和兵权有关,只要把兵权抓牢了,日后土木堡之战没有她的点头就打不起来。
  然后武则天就发现大明军事制度和唐朝很不一样。唐朝实行的府兵制,府兵制建立在均田制的基础上,每户分配一定的土地,同时承担一定的兵役义务。
  虽说府兵制后来不行了,但在开国之初还是可行的。
  明朝实行卫所制,皇帝独揽军事大权,全国要地设立卫所,军丁世代相继,给养仰赖屯田。
  府兵制的兵有自己的田地,卫所制的兵没有自己的田,而且还是世袭军户,一入军户,子子孙孙都要服兵役,同时还要给朝廷屯田。
  受过内政可以,军事不行的亏后,武则天在地府恶补了不少军事上的知识。
  因此很快便发现卫所制的问题,不过问题最大的还是兵备废弛。卫所制还不到崩溃的时候,贸然改制出现的问题更大。
  兵备废弛就不行了,再不改就算没有土木堡之战,也迟早要完。
  自从永乐帝多次北伐后,明朝的北部边防趋于平稳,明宣宗巡逻并缩边无意北征,而瓦剌忙着统一诸部也已无重大的军事冲突,边境兵备废弛。
  而且对于瓦剌鞑靼探马的侵犯,明仁宗和明宣宗居然选择的是能忍就忍,宣德初年清平伯吴成等守兴和卫,日事田猎,忽略守备。
  虏伺其出乘虗入城,掠其妻孥以去。从明太宗北伐后,后面的仁宣两宗大规模用兵不过一一次。
  武则天:……
  长时间不用兵,也不练兵,兵备不废弛才怪吧?
  再说了,又不是没有兵力,没有将领,为什么要缩边?为什么要能忍就忍?
  武则天不理解,武则天大为震惊。
  在内政稳定的情况下,难道不是应该:胆敢犯边者,虽远必诛吗?
  守卫边境的兵都这样,那明朝内部的卫所兵岂不是更颓废?
  武则天:练兵,必须练兵。
  混吃揩油的垃圾兵一律不要。
  她算是看明白了,土木堡之战诚然是朱祁镇和王振直接引导的,但是军中将领**疲软,风气颓废也是一个很严重的问题,兵不行,将不行,再加上一个乱指挥的皇帝,能有什么好结局?】
  洪武时期
  朱元璋本来就在气头上,闻言更是气不打一处来,“缩边”“能忍就忍”“兵备废弛”每个词都在他的雷区蹦跶,“朱棣!这就是你的好后代?”
  朱棣也很无奈,“父皇,儿臣心里也苦啊。”那龟孙缩的边,都是他亲手打回来的啊!!
  朱樉趁机道:“父皇,老四的后代不行,高炽那小胖子不行,生的儿子也不行,看看大明的疆域都缩水成什么样了。”
  “照儿臣说,就应该在下一代皇孙中选择一个文武双全的孩子接替老四的班。”
  朱元璋最讨厌听到这个问题,当即吼道:“你可闭嘴吧你,你的算盘珠子都蹦到朕脸上了。”
  朱樉被喷了一脸口水,心里有些不悦,他说的有什么错,老四的后代明显就是不行嘛。
  “大明不缩边,朕把这条写进祖训,哪个鳖孙再不战而缩,就不用再姓朱了。”
  朱元璋吼完,气顺心些,“大明是朕一点一点打下的,朕最清楚手里有兵能打意味着什么。
  老四,史书上的你凭借八百精兵发动靖难之役,从允炆手中夺去大明江山,应该也能明白这个道理才是。怎么会教出这样的后代?”
  朱棣:“……”这他怎么知道。
  他如果知道,皇位哪里会传到朱高炽手中。
  朱元璋目光沉沉地盯着朱棣,“大明的兵绝对不能废,前朝那些血淋淋的例子还不够作为教训吗?”
  朱棣心中一动,恭敬地回道:“父皇放心,儿臣明白。”
  朱樉和朱棡见了撇撇嘴,哼,父皇就是偏心。
  老四的后代那么不成器,还是愿意把皇位传给老四。
  要是换了他们,早就暴揍一顿了。
  武周时期
  武则天原本是歪着身子悠闲的坐在龙椅上,闻言不由坐直了身子,“地府还管这个?还能学习军事上的知识?”
  要强的武则天对于“内政不错,军事不行”还是有些在意的。
  没有哪个皇帝能坦然接受这样的评价,尤其她还是唯一的女帝。
  若是能将大唐失去的疆域再打回来,是不是能证明她军事也是可以的?
  武则天头也不回地问道:“天幕的话都记下了吗?”
  她身后,穿着起居郎官服的女官立即出列,回道:“禀陛下,天幕说的话臣已经一字不落全部记下,并且还将一些比较有用的话用朱笔标注好了。”
  武则天满意地点了点头,“不错,赏。”
  府兵制和卫所制是吧,她记下了。
  【不仅武则天这边面临练兵问题,李世民那边也有这个问题。众所周知大宋的军队是历朝历代最垃圾的。
  而且宋代兵制也算是中国历史上最坏的兵制了,宋代军队分两种,一称禁军,一称厢军。
  禁军是宋太祖赵匡胤弄出来的,他为了防止地方军队势力过大,再次造成五代十国藩镇割据的局面。想出了从地方上抽调优质兵到中央另外编队,组成禁军。
  禁军的挑选,身长体重都有标准,符合标准的,就送中央当禁军,不合标准的,留在地方作厢军。厢是城厢之义,厢军是指驻在各地方城厢的。
  可以说‘模特’这个词就是赵匡胤弄出来的,他用木头造了个模型,让人按照这个模型去地方上挑选禁军。
  把身高体重达标的优质兵都抽走,只留下一些身高体重不达标的兵给地方军队。这样地方军队就没法和中央军队抗衡了。
  等到打仗需要派兵的时候,再由中央拨禁军到战场上。
  听着是不是觉得没什么问题?问题可大了,首先就是禁军是怎么练兵的?古代厉害的军队都是战场上真刀真枪练出来的,禁军在练兵的时候没有上过战场,等打仗了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