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3C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科举相公家的地主婆-第426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老翰林夫人见到大利姑娘身边连个长辈都没有,对于探花郎这亲事同情分更多了。堂堂探花郎,何至于屈就至此。
  自然也有幸见识到了探花郎没有没有什么主见的母亲。
  虽然说付老夫人看上去和和气气的也好说话,可你要知道,对别人都如此好说话,想来对几个女儿更好说话,可见当初关于探花郎府里那些事,不是胡乱说的。
  这样的一家子女眷,老翰林夫人自认自家孩子当真没有这个魄力,处理不来。所以探花郎的亲事,老翰林夫人那真是什么想打都没有了,自家没有这个金刚钻。
  当然了付老夫人同大利姑娘相处的好,那也是缘分。也是大利姑娘的福气,不然大利姑娘以后的日子可不好过的。
  至于外面的传说,大利姑娘拿下了付老夫人,那也只能说人家姑娘本事。
  老翰林夫人最关注的还是周夫人,为了这么一个丫头,悄无声息的背负了这么多,一句辩解没有,当真是仁义。
  当然了做事冲动也是有的,总结之后还是那句值得交往。
  整个定亲仪式,成了老翰林夫人对周夫人的评估测试了,好在姜常喜淡定,被老翰林夫人那么盯着看,都没有露怯。
  亲事定下来了,送走了心无芥蒂的老翰林夫人,大福都松口气:“这位老夫人怎么一直关注着夫人,弄得我都紧张了。”
  姜常喜扫一眼大利:“我也紧张。”主仆两个还是知道同老翰林夫人之间这点事的,叹口气,总算是没为了这门亲事,让老翰林夫人恼恨。
  然后就看到人家大利那边半点烦恼都没有,这位可真是个心大的。
  姜常喜看着美滋滋清点聘礼的大利,调侃一句:“这下你不发愁手里银子养不起丫头了。”
  大利心满意足的放下聘礼,眉目舒展,可见这些聘礼很对大利姑娘的心思:“银子多些,自然是松快的,不过也不能坐吃山空,女先生我还是要做的。”
  就不知道,人家大利姑娘,大钱,小钱都不放手,姜常喜:“当真是难为你,守着这么多银子,还能如此脚踏实地。”
  大利同学务实的让姜常喜差异,人家是经过深思熟虑的:“一日没成亲,这些聘礼也不算是我的,没准什么时候就给人退回去了。不如有个差事心里踏实。”
  大福都没想到,看到银子大利还有如此冷静的时候:“真是没想到,你还如此有原则。”
  大利瞪眼,说什么呢,怎么听着有点瞧不起人。
  姜常喜倒是有点替探花郎着急,人家大利姑娘对这亲事的认可度不高呀。
  姜常喜:“刚才同你私下说话的探花郎,知道你如此深谋远虑吗?难怪人家要把成亲的日子赶在年前,不是没有道理的。大利呀,放心,这些聘礼不是你的机会很小。”
  大利:“到底还不是。”怎么就感觉这个新娘有随时落跑的准备。
  跟着,人家大利终于找到重点了:“年前,这不太好吧,太快了,还没做好准备呢。”
  姜常喜:“不然等着你什么时候想明白了,卷款潜逃吗?”
  大利:“那不能,就不能把您同大人给牵累了,撂里面。不该得的银子,我可不贪图。”
  所以若没有这点牵制,人家大利姑娘做出来卷款潜逃的事情半点不稀奇。
  大福都听着这话不是那么回事,怎么就不能消停点,这都定亲了呢。
  姜常喜看着大利就心累,可怜的探花郎很快就知道,相比于娶大利身份上的那点委屈不算什么,以后还有更委屈的时候呢。大利姑娘同知情识趣可不沾边。不过人家大利姑娘对未来夫婿的要求,有知情识趣这一条。
  为表郑重,为了让大利姑娘更直观的认识到已经定亲的身份,大利的聘礼那是收在单独的仓库里面的。
  大福每天都带着大利去库房看一遍,提醒大利姑娘,这是你的聘礼,为了聘礼也要好好奋斗。
  姜常喜还要给大利准备嫁妆,既然大利爹娘不在,这些事情姜常喜肯定要帮着打理的。
  本来姜常喜为大利同大福她们都准备了嫁妆的,可如今瞧着,大利的嫁妆有点少,还要姜常喜在斟酌一二。
  难得大利姑娘舍得银子,而且动脑子思考了。
  看着姜常喜为了她准备嫁妆,忙强忙后的的,羞涩的拿出来一百两银子:“我是什么样人,什么样的家底探花郎心里该知道的,嫁妆什么的,就按着这个准备就成。”
  姜常喜斜眼那一百两银子,可真是大方,一百两呢,可用来准备嫁妆,姜常喜瞧不上。
  大利说的实在:“您没必要为了我的面子,搭那么多银子进去。”
  姜常喜不说嫁妆,只说银子:“你可真大方,不对呀,庄子上的收入就不说了,你这收入也不小呀,怎么才这点银子。”
  大利说的头头是道的:“这就够多的了,我在府里没什么花销,手里留那么多银子做什么,您又不是不知道,我这人手里有银子也攒不住的。”
  姜常喜再看这一百两银子的时候,就比较烦恼了:“那银子呢,这银子又怎么回事。”
  大利:“银子都给大吉了,让她挨着您给置办的庄子,买地了。”
  这投资很不错的,稳赚不赔。而且是长久之计,不愧是自己带出来的丫头,姜常喜有点骄傲。
  姜常喜指着眼前的一百两银子:“这一百两是怎么回事,你也不是手上留一百两银子零花的主?哪来的?”
  (本章完)
 


第879章 出头
  大利被说的不太好意思了,在夫人的嘴里,自己怎么就那么小气呢。
  可不得不承认,夫人说的对,还是了解她的,因为大手大脚,手里从来不多留银子的。
  而且大利姑娘手里固然留不住银子,可人家大利姑娘出门依然大手大脚,且花的都是她姜常喜的银子。
  难怪人家姜常喜第一时间就看出来银子不太对了。
  大利笑嘻嘻的说道:“凑的,大伙帮着我凑出来的银子,等来年庄子上秋收的时候,再还给大活。您放心,这点银子的事情,我心里有数的。”
  姜常喜就不知道要怎么夸她了,原来这一百两的嫁妆,一点都不少,这都借钱置办嫁妆了,听着怎么就让人心酸呢。
  姜常喜心说,这不是瞧不起她这个夫人吗?磨着后槽牙说道:“借的钱还是还回去吧,也不至于到这份上呢。你家夫人我还能差了银子,让你借款置办嫁妆。大利瞧不起谁呢?”
  大利:“知道您不差银子,所以才特意弄了这么一处,就是想要让您少花一些,不然我都觉得亏得慌,给他们家人就算了,自己的庄子我得带着嫁过去,您再搭银子,咱们不是更亏。”
  这是成亲,能这么计较得失吗,若是探花郎听到,该当多心寒呀。人家给你聘礼的时候,可没有算计这些的。
  而且姜常喜看过了,探花郎还是很有心的,若是大利姑娘嫁妆单薄的话,那些聘礼足以给大利姑娘撑场面的。
  可换来的是什么,是大利姑娘舍不得带银子去付府。
  若是付老夫人知道的话,不知道还会不会遗憾,不能同如此小气计较的大利姑娘义结金兰。
  姜常喜直接开口:“我是真的知道,你心里不怎么得意探花郎了。”
  不然能把亲事算计这么明白吗,带进去的嫁妆多了,都觉得亏。
  就想要问一问,这种时候谁会算计得失,还是银钱的得失。要不要这么清醒,冷静。
  大利对于嫁妆的事情很坚持:“那也不需要您为我们置办嫁妆,我们四个人呢,您帮着我们置办了庄子,给了我们身份,让我们有了立身之本,就已经足够足够了。”
  做人要知足,她们几个已经得了夫人若干的好处,再多,当真是无以为报了。
  大福都跟着大利一起郑重的同姜常喜行礼:“我们已经有了立身之本,您为我们做的已经很多了。我们带多少东西嫁人,也改变不了什么,索性不如让人正视我们的身份。就如大利说的,求娶的时候,就该明白我们的身份,如今这样就好。”
  姜常喜心说,她们一起长大的,没有她们帮着她,她也没有如今的财富,实在不用这么生分。
  身份上她们也不必如此计较,她们不必任何人差的,而且嫁妆厚一些,总不会错的。
  为了让几个丫头自在些,姜常喜应下:“成,听你们的。”
  说是这么说,可大利成亲,使的、用的,穿的、戴的上,姜常喜无论如何也不会委屈了大利她们几个的。
  从大利文定那日起,姜常喜上上下下,里里外外的就没有闲下来过,都是绕着大利亲事转悠的。
  弄得大利都忍不住对亲事有点期待了,夫人可真是重视。
  探花郎忙着定亲成亲的时候,人家周侍读一边忙着看探花郎的笑话,一边没有耽误了差事。
  人家周侍读随着老翰林出门讲学的时候还弄了一本文集解说。
  文集解说里面周澜没有写自己的见解,他身份不够格,人家是把老翰林对诗词,对经文的释义写进去了。
  而且还不是一位老翰林对经文、诗词的见解同释义。是翰林院里面,能够说的上话的老翰林们,关于诗文的一些见解,都写在上面了。可以说是众家之说。
  这东西出来之后,人家周澜先请诸位老翰林帮着过了一遍。这个是为了让老翰林们雅正,怕自己对老翰林们的见解理解有不足之处。
  几位老翰林看过自然是高兴的,里面有自己的东西,而且写的明明白白的。
  然后人家周澜才提出来,想要弄这么一个专门教书育人的册子,里面记录的就是这些老学究们的独到见解,这样能让以后的读书人们开阔眼界。
  老翰林们一个个的撸着胡子别提多满意了,这个提议非常好,弄好了能流芳百世的。而且这东西真的实用。能不能通过且不说,至少在翰林院,周澜的头一脚踢出去了。
  这点事,老翰林们都记住周侍读了,是个有想法的,上官更是记住他了。
  探花郎听闻此事的时候,对着周澜气的磨牙,生生地让人落下了。周贤弟风头一时无两。
  探花郎私底下不是没怀疑,是不是周侍读给他用了美人计,让他心思都不在差事上了,可恨的还是,自己中计了。还不太想要破局。
  以往赵侍读还能酸上周澜两句,如今人家赵侍读同钱侍读都不在针对周澜了,因为在绝对的实力面前,嫉妒都嫉妒不来的。不是酸两句能够摆平的。
  明显新入翰林院的这科进士,以后就要以周侍读为首了。
  最明显的变化就是,去宫里讲读的时候,周澜陪着老翰林们的次数多了。这就是得到重用了。被认可了。
  周澜算是涨了见识了,每日回府都同姜常喜叨叨两句宫里的见闻。
  可惜姜常喜最关注的竟然是宫里的流行走势。对于那些见闻,半点不上心。
  人家姜常喜的心思一直都在发家致富上呢,对宫里谁得宠,宫里谁漂亮,宫里谁怎么了,半点都不走心的。
  偏偏周澜这人呀,让他说说什么都成,可维度对流行趋势,半点不懂。
  周澜穿的都是常喜置办的,如何算是流行,当真是没有这个审美。
  对于姜常喜的那些问题,周澜说不出个所以然来。
  姜常喜气嘟嘟的:“亏得我买卖做的小,没想要同这样高大上地方有牵扯,不然指着你这一问三不知的鉴赏水平吗。”
  就差对着周澜说,男人我要你有何用,进宫怎么了,进宫你都白进了。
 


第880章 义气
  姜常喜的心思都在银子身上,想的都是靠着对宫中的见识,让自己事业顺风顺水一些,可惜男人没有这根筋。
  这抱怨,让周澜脸色通红:“也没有那么差,让我说,你穿什么,咱们姜姜穿什么,什么就是流行,什么就是最好的。”
  虽然吧,这人当真没有什么对流行趋势的见解,对她的事业更是半点没有帮助,可这话说的吧,愣是把姜常喜哄的眉开眼笑的,还夸周大人一句:“见识不俗。”
  周澜猛擦脑门的冷汗,幸好还有这么点急智,不然丈母娘常乐不在京城,惹毛了常喜,他如何是好。
  姜常喜也明白了,自己当真是有昏君的体质,搁不住两句好话,越来越便宜了。
  想到常乐,人家周澜立刻就说了:“天冷了,路不好走了,爹娘同常乐即便是想要回来,怕是也要等到来年开春了。”
  这话题,时刻能把姜常喜的注意力给牵扯住:“你这到底多惦记她们呀?”
  周澜:“常喜难道不惦记吗?爹娘肯定惦记咱们,愿意同咱们一起过年的,常乐同先生在外肯定更惦记回来。”
  姜常喜心说,她还好,忙着孩子们的事情,忙着几个丫头的事情,还要顾着一些周澜,都没有怎么想起来其他的事情呢,这就是出嫁以后的女郎,很快就专注自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