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福乐乖乖地笑,许静心里一下软了。
这两年福乐修炼勤快,表情控制的更好了,更像是活生生的人了。
这些年,外地的族人经常给叶南音寄东西,除了各地的美食,各种适合小姑娘做衣服的布料也不少。
打开箱子,许静抱了好几样花色的布料出来,叫她们俩选。
叶南音选了青色、浅蓝色。许静给女儿拿了粉色和黄色碎花布料。
“这些亮颜色最适合你现在的年纪,别整天选那么清淡的颜色。”
许静对福乐说:“除了粉色,福乐还喜欢什么颜色?”
福乐指着红色,许静点头:“行,一起给你做。”
福乐又是一个甜甜的笑容奉送,许静看她高兴也忍不住笑:“福乐怎么就不喜欢说话呢?”
叶南音也不明白福乐为什么不喜欢说话。
福乐张嘴给叶南音看过,嘴里面是好的,应该能正常说话。
“妈你别老说,她想说话的时候自然就会说话。”
“我哪里催了,我就是随口说说。”
母女两正在聊天,欧成海过来了。
“你去见老欧吧,我把布料理一理。”
“嗯。”
见到欧成海,他脸上没有往日的笑意,面带愁容:“粱老前几天去了。”
叶南音点点头,表示知道了。
“走之前,粱老最挂念的就是他外孙谭文森。去年那孩子进了军校,以后的前程再不用操心,粱老走的时候很安心。”
欧成海看着叶南音:“小谭的命数,现在还是那样吗?”
“没错,天煞孤星。”
“您之前还说他命里有一死劫?”
这也是她说的,并且这个死劫还没过去。
“您能帮帮忙算算那个坎儿什么时候到?又会因为什么事……”
“不能!”叶南音打断他:“如果你只是来和说这个事情,那就到此为止。”
欧成海苦笑:“对不住,我就是,唉。”
他就是担心,梁家就这么根独苗,要是没了,以后粱家的根就断了。
粱老一儿一女,前头那个儿子不是亲生,是抱养的。后头生的女儿才是他们唯一的孩子。无奈那姑娘去的早,只留下小谭一个孩子,和老两口相依为命。
“人各有命!”
人各有命这四个字,不是冰冷的判断,而是一种客观陈述。
身为神算门的掌门,叶南音比一般人更知道什么是天意不可违,什么是事在人为。
叶南音,她是最信命的人,也是最不信命的人!
一个人最终命运如何,终究是看人!
虽然只在小时候见过一面,叶南音却有一种感觉,谭文森应该是那种极少数,有可能,能靠自己逆天改命的人。
一个人是否有强盛的生命力,她能看得出来。
话说到这里,欧成海不好问下去了。
他沉默半晌,才笑着说:“四月五号清明节,你们叶家族人又快回来了。到时候如果人多住不下,就带人去我家住,我家还有两间空屋子,能住好几个人。”
叶南音点头。
比起前两年,今年外面的情况略微好转,两年清明节没回来了,今年刚开春,外地族人都不约而同地写信回族里,说清明节要回来拜祭祖先。
可以想象,今年清明节叶家村又要热闹起来了,叶家族学又要进一批孩子。
叶南音要带领族人们祭祖,每年的吉服都要新做。
许静把女儿夏天的衣裳剪裁好,就放到一边,要先把女儿祭祖时要穿的吉服做好。
专门给叶南音打了一排衣柜,打开衣柜,一排排天青色的裙装,从三四个月婴儿穿的衣裳,到九岁小姑娘穿的,一共九件。
今年又要新添一件。
破四旧之后,几乎没人会光明正大地祭祖,生怕叫别人知道。
叶家祭祖没有宣扬,但是叶渠公社没人会不知道。
就算知道又怎样,叶渠公社的外姓人都默契地不提,住在离叶家村最远十大队的知青都保持沉默。
清明节前一天,叶渠公社姓叶小学生和初中生们集体请假,不姓叶的学生们见状,也跟着请假。
好么,小学和初中都放假了,校长通知老师休息两天。
放学后程峥回知青点,大家全都在。
“哟,明天放假了?”张林笑着问。
程峥点点头:“学生们都请假了。”
“哈哈,巧了,我们后面两天也放假。”
“哎哟,这几天种秧苗真是累的我腰疼,正好,咱们也能休息几天。”
老知青们闲扯些农活啊,工作之类的事,上个月才下乡来这儿的知青们听的云里雾里。
最近不是忙得很吗,怎么还放假?
有聪明的人想到后天是清明节,但是,现在谁家还敢烧香祭祖?就没往这方面想。
“张哥,叶家是不是有啥大事儿发生?”
张林呵呵一声:“你下乡是来干什么的?”
“支援农村建设来了。”
“对嘛,既然是来支援农村建设,那就好好干你的活儿,其他闲事少问,少管。”张林还是那一套说辞。
招数不在新鲜,管用就行。
第二天,外地来的叶家族人陆续到了。
因为这两天休息,几个女知青们结伴去公社买些针头线脑的东西,回知青点就跟大家说,今天公社好热闹。
再热闹也和他们没关系,张林约束着知青们别乱跑,今明两天都在知青点好好待着。
半下午,十大队的妇女主任送了两斤猪肉过来,说是家里客人送的,分两斤给他们知青点添道菜。
哟,这可是两斤大肥肉啊!
有个年纪小的知青馋得流口水,张林笑道:“得,晚上煮了吃了吧。”
“怎么吃呀?”
“还用问,当然切成肉片,炒辣椒吃。”
“咱们这么多人呢,两斤猪肉切成片,咱们一人能分几片肉?”
“要不剁碎包包子吧,咱们还有白面,一起做了,吃顿好的。”
“我看行,弄酸菜肉馅儿的。”
知青点为肉包子忙活起来,没人再讨论叶家人。
人家怎么样说到底也不关他们的事情,还是肉包子香呀!
知青点蒸包子,叶家村今天也蒸包子。
陆续有族人到,饭点儿凑不到一起,所以厨房的蒸笼里放着包子,谁饿了就去厨房拿两个大肉包,再去端一碗蔬菜蛋花汤垫垫肚子。
叶眉一家上午就到了,中午和儿子吃了饭,休息了会儿,才上山去见小姑奶奶。
上山的路上,一家人聊天。
“儿子,你秋天就该考高中了,到时候要回家里读吗?”
“妈,我想在县里读高中。”
叶眉惊讶:“我以为你会想回上海读高中。”
儿子在族学读了三年,后来又赶上动乱,城市里的大、中、小学停了一年多,但是叶渠公社初中正常上课,儿子继续留在这里也说得通。
今年情况比前两年好一些,叶眉觉得儿子回上海读高中才是最好的选择。
况且,在上海高中毕业,找工作也好找一些。
孙闻赞同媳妇儿的观点:“我觉得你妈说的对。”
叶立新翻了个白眼,他妈说什么话,他爸都说他妈说的对,一点都没有自己的主见。
“爸妈,我想留在县里读高中,其实是因为我想离族学近一些。”
说实在的,要说以前,县里高中的老师的教学水平,大概率比不上上海高中老师的水平。
但是,现在学校的老师明哲保身,就算是大城市学校的老师,课堂上又能教多少有用的东西?
叶立新想得很明白:“既然两边学校都差不多,我还不如留在县里读高中,这样放假的时候我还能去族学蹭彭老师的课。”
除了蹭族学的课之外,叶立新还有一个不想跟爸妈回上海读书的原因,就是他想和叶大兵、叶凯他们当同学。
“彭老师说,他在族学教书这几年,资质最好,最有悟性的学生,就是我们那一批。”
叶立新话说的很含蓄,但是孙闻和叶眉立刻就明白了,儿子是想和他的同学们多读几年书,培养更加深厚的感情,也是为以后的人脉铺路。
你去外面交际认识的人,哪有同族一起长大的兄弟靠得住?
退一万步说,他们家族和其他家族还不一样,叶家有小姑奶奶在上头镇着,凭小姑奶奶的实力,谁也不敢干暗地里捅刀的事情。
孙闻皱眉:“那你高中毕业后,工作怎么弄?”
“爸,我妈现在是副局了吧,有我妈在,我想进个好单位还不行?”
不是他自夸,只要能进单位,凭他自己的本事他就能站住脚。
叶眉嗯了一声:“你的想法是对的!”
能让彭振这样的人说出这种话,说明这些孩子的资质真不错。自身能力过硬,还有小姑奶奶在背后支持,这些孩子未来前程差不了。
从长远来说,儿子留下更好。
叶立新笑着说:“也不全是因为那些,其实我还是很喜欢和大家待在一起。”
叶眉笑道:“我明白。”
以前住在城里就算了,自从来到族里后,天天跟那么多朋友一起读书一起玩儿,离开族里后,再也找不到这么多真心的朋友。
叶眉从小在族里长大,怎么会不清楚呢?
当年跟着爸妈离开族里去上海的时候,好长一段时间她都觉得心里空落落的。
熟悉的人不在了,周围人说的话她也听不懂,在上海过了一两年,慢慢能听懂他们的方言,她才慢慢适应下来。
孙青青不高兴:“哥哥好久都没回家了,你只喜欢族里的朋友,难道不想我吗?”
青青跟着爸爸孙闻姓,哥哥一走就是好几年没回家,她也想哥哥呀。
“那你努努力,争取今年被族学选上,也留在族学里读书。”
孙青青瞪眼,更加不高兴。
哥哥说话真讨厌!
孙闻和叶眉夫妻俩忍不住笑。
他们生的大儿子是个聪明孩子,从小学什么都快,读书叶从来没让他们操过心。但是这个女儿吧,和儿子正好相反。
女儿好像有点太天真可爱,也没有读书那根儿筋。女儿六五年读一年级,一年级没读完学校就停课了。
因为一年级快上完的时候才停课,去年恢复上课后,她的同学们都正常升二年级,有几个聪明学生甚至跳级上三年级。
而他们家女儿呢,人家二年级的老师委婉提醒,说如果不介意的话,让孩子重新上个一年级吧。
当时就把孩子给委屈坏了。
怎么着,嫌弃我是不是?
孩子坚持,最后还是上了二年级。这学期是二年级下学期,她又开始担心老师不让她上三年级了。
叶立新见爸妈笑,才后知后觉地想起自己说错话了,连忙补救:“考不上族学也没关系,青青在别的地方也很厉害呀。”
“我哪里厉害?”青青期待地望着哥哥。
叶立新停下脚步,站在原地想了好一会儿:“你特别漂亮,族里的小姑娘都没你好看。”
“真的?”青青眼睛一下亮了。
这丫头从小就臭美,这下夸到她心坎儿里去了,其他啥事儿都不记得了。
一家人终于到了四方园,已经有好些人提前到了。
“爸妈,我先找叶清尘问问小姑奶奶有没有空。”
“去吧。”
叶立新在宿舍找到叶清尘。
自从他们三个从族学毕业后,叶清尘不想再和人合住,现在一个人单间。
“你怎么一个人待在屋里?”
“外面人太多了,我嫌闹的慌。”
叶立新踢了他一脚:“别躺着了,快上去帮我问问小姑奶奶有没有空。”
“没空,这会儿刘珉在小姑奶奶那儿。”
刘珉?断头山刘家那个?他们家有两年多没来了吧。
“嗯,就是他。”
去年刘珉兄弟俩被熊师长请回去,他们一直在边境待着,最近不太忙,刘珉就请假过来看看师父,玄学上有些不懂的地方想请师父指点。
真是今时不同往日了,刘珉如今提的问题越来越少,但是问的问题越来越深入。叶南音很满意,说明他这两年多没有荒废。
被师父夸奖,刘珉心头高兴不已。
“师父,叶团长有封信请我带给您。”
叶南音拆开信封,叶俊杰在信里面说,他们团还守在前线,离不开人,好几年没有回族里拜见小姑奶奶心里有愧。
“现在那边战事紧张?”叶南音把信放到一边。
“听咱们的人说,敌军那边传过来的内部消息说要撤军。”
今年过年时的那场大反攻打得太惨烈,听说这事儿还上了那边的电视,国内民众震动,反战游行搞的很厉害,政客们压力很大。
“能撤最好不过,为了这场利益争端,已经死了太多了人了。”
弱者即使知道自己打不过,也要以卵击石展现自己意志,试图吓退敌人,置之死地而后生。
但是实际上,走上这一条路的,大多是死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