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他这边话音未落,却见擂台之上,葛世与郑目开刚好过到一招“风雪殊途”,招尽之际,两人皆露出了三分破绽,只能用左手来补。
双方以左掌对左掌,掌锋一对,内力相拼。
而这一拼之下……郑目开发现了一件事——葛世的左肩有罩门。
这个罩门,是葛世修炼那蝎尾枪的绝式“蝎尾红莲”时所产生的;此招的威力巨大,且攻击角度极为惊奇,但唯一的问题就是需要用到自己的左肩颈交接处为轴来发动。葛世也是直到招式练成时,才发现自己的肩井穴那儿气血有些淤滞,导致经脉变窄,内力流动不畅,但好在他只要不用那招,这情况就不会加重,也不会影响他使用其他的招式。
但……眼下,赶巧不巧的,他用左手,在一个特定的姿势下和对方对拼了一下内力。
若是换个三流人物来,这样拼一下自是察觉不出什么;若是郑目开此刻只跟葛世过了三四招,估计他也察觉不出什么;但现在郑目开已经和葛世打了几十招了,基本已摸清了对手的功力,这时他要还看不出来,那他也白混了。
“哼……”因发现了对手的罩门,郑目开冷笑出声。
葛世也看到了那个笑容,并隐隐意识到了什么,但他仍抱有侥幸心理,觉得对方也可能是虚张声势。
两人回身再斗,但自这一刻起,情势已大不相同。
葛世心中已有隐忧,招式不自觉地便倾向了防守,而郑目开的剑招却是越发凌厉,且有意无意地在偏往葛世的左侧;所谓敌进我退、此消彼长,很快,郑目开就占据里了明显的上风,而葛世则只剩招架之能。
“哎,这局势不太对啊。”黄东来看着看着,也看出了葛世败相已现,不禁言道,“什么情况?怎么这葛世突然就不会打啦?”
“哈哈哈!”孙亦谐在他一旁幸灾乐祸地笑道,“‘六四开’?啊?黄哥你奶得好啊。”
“妈的这跟我有什么关系?”黄东来道,“他们打的人自己的问题,我就是根据当时的形势分析一下而已。”
他俩在那儿说着呢,底下已经有些买了葛世的人按捺不住了,开始喊着“退票!”“还钱”之类的言论。
“妈个鸡的!退个毛!”孙亦谐听了,当即跳起来冲着那些人骂道,“你听说过在赌场里下完注了还可以退的吗?谁他妈逼你买了?买定离手、概不退还听不懂啊?你问问买了郑目开的兄弟让不让你退?你再喊一句试试?信不信老子下来叉死你?”
那类赌棍泼皮,孙哥在鱼市场里见得多了,对付他们自有一套;他就这么抄着三叉戟直接指着别人的鼻子骂,嗓门儿比人家大,气势也比人家凶,几句一怼,对方也就怂了……倘若真有人头铁还敢叫唤,孙亦谐绝对会冲下去将其抓出来抽一顿,来个杀一儆百。
这也是孙哥的经验:开盘口的,最重要的镇得住场子,因为但凡有一个闹事儿的你镇不住,就会牵出一串儿来,所以必须把那些出头鸟扼杀在萌芽之中。
乓——
另一方面,擂台之上,那决斗也已进入尾声。
郑目开是越战越勇,而葛世却已成强弩之末;随着一记铮鏦之声乍起,葛世左臂一麻,手中花枪被剑劲震飞。
那端的是……剑雨退枪潮,三臂斩蝎尾。
然,葛世并未因此而放弃。
他知道,郑目开是不会说一句“承让”,然后让他相对体面的走下擂台的。
郑目开那脸上的神情,便说明了他想一直打到葛世跪下认输求饶为止,否则就将其打死。
葛世自不会为了保命而求饶——丢他自己的脸事小,往淮安侠义门的面子上抹黑事大。所以,对葛世来说,今天他只有两种方式可以下台:一种是赢,一种是死。
终于,到那兵器脱手的一刻,葛世反而不再畏首畏尾,选择放手一搏。
只见他全然不顾全身破绽,疾的一跃,追枪而去,在半空使得一招“风廻云荡”,复又握枪于手,展腰反扫。
郑目开也是不慌不忙,剑走龙蛇,连削带格,以攻对攻。
就在那剑枪交织之刹,葛世终出绝式:他将真气灌注右臂,双足分立,甩枪过肩,以左肩肩井穴为轴,一架、一摆、一冲,枪头似蝎尾疾出,枪缨化红莲怒绽。
这招来得突然,来得猛恶,又来得刁钻。
能否在这电光石火之间找出应对这种绝招的方法,并不在于你自己的招式练得有多精纯,而取决于人的反应、经验和天赋。
郑目开虽气未馁,但身已倾,手中之剑也是以一种横架上挑的态势出去的……这是他出于本能做出的动作,也是他作为一个习武之人而言,天赋的直观体现。
今天这场决斗,他应该是赢了。
因为这招接完,他会负轻伤,但葛世会彻底丧失再战的能力;但这招的背后,已足够显出葛世的武学天赋在他之上,若这场决斗再晚个两年,他怕是只有三成胜算。
但这世上没有如果,至少此时此刻,郑葛二人都清楚,郑目开应招的瞬间,已然胜了。
不料,就在那胜负将分之际……
飕——
一道人影似黑风过境,倏然杀至。
那来者,身高丈二(也就是一形容,实际就是一米八出头),黑衣蒙面,体型魁梧,但其速度却俨然在那郑葛二人之上。
但见,此人自围观的人群之外直接一步跃上擂台,宛若惊雷落地,刚好扎身在那枪剑相交之处。
其左手虎口握枪,右手二指夹剑,在那两人招出半截,内劲尚未全部施出的时刻,生生将两人的招式都给止住了。
这下,从围观群众到当事人全都惊呆了。
且不说这黑衣人上台时所展露的轻功,就他此刻左右手这一接一滞,便足见其武功远胜于郑葛二人,甚至可以说让那两位此前的打斗显得跟街头杂耍一般儿戏。
“二位,请近前一步,听我一言……”接着,他便说话了;低沉沙哑的嗓音,可能是有意伪装。
郑目开和葛世也没办法啦,人家这一看就是一流高手的级别啊,现在“请”你近前一步,你不给面子?这不是给自己找不自在吗?
一息过后,那黑衣人松了手劲,两人这才收回了兵刃,也收了战意,双双向前一步。
随后,也不知道那黑衣人跟他们说了什么,说得两人脸上变颜变色。
说完后,黑衣人便退后两步,道了句:“二位好自为之。”接着他就和来时一样,一跃数丈,飞身便走。
留下郑目开和葛世二人有些尴尬地立于台上。
半晌后,还是年轻些的葛世先抱枪拱手,侧着目,一脸不情愿地对郑目开来了句:“郑兄,恕在下少识,今日之事……得罪了。”
郑目开一看台阶来了,便也尬笑着回礼道:“呵……误会……都是误会嘛,郑某也是个粗人,还望葛兄见谅。”
两人说完这两句场面话,也没跟大伙儿交代什么,只是下台跟地保念叨了几句,让其把生死状撕了,随后便各自扬长而去。
留下一众愣在原地、不明所以的观众,以及两个很想骂街的盘口解说。
第三十一章 淳空
流局,是庄家很不希望看到的一种情况。
擂台决斗那事,孙亦谐为了开盘忙活了大半天,结果被一个突然杀出的、来路不明的蒙面黑衣人给搅黄了,他自然是十分不爽。
但不爽归不爽,他也没什么办法;如今那黑衣人已不知所踪,他跟郑目开和葛世也没什么交情,就算他去找当事人询问,人家也不可能把事情的始末告诉他,所以孙哥也只能作罢。
直到后来,孙亦谐参加完少年英雄会、重返许州之时,他才直接通过初雪姑娘把今天这一系列的事情闹明白,当然那是后话,此处暂且不表。
且说孙亦谐和黄东来的行程……因为看这场热闹,他们又在许州多待了一天,次日早晨,他俩便再次启程。
算起来,自出离了杭州城算起,二人前前后后已行了二十多天,这些日子里遇到的事,也让他们越来越有那种置身江湖的感觉了。
今日,他们终于来到了洛阳附近。
这中原腹地,名山众多,两人从官道走,朝西北去,势必要经过的一座山便是嵩山。
嵩山上,有两个门派:一个,是嵩山派,还有一个,就是少林。
在这个宇宙的武林中,少林早已不是“泰山北斗”级的存在,但依然拥有相当高的地位,算是资格最老、实力最强的门派之一。
而嵩山派呢,同样是名门正派,但总体的实力比起少林来就要差一些了。
这两派的地理位置很近,不过也没有交恶或者产生什么竞争关系,毕竟两派的武功不同、门规不同,所以面对的“市场”也不一样。
这个世界上,可不是所有人都能为了学武而去当和尚的;而对于俗家弟子这块,少林寺的招收标准也颇为严格,即使你被招进去了,俗家弟子能学到的最高武功也就是达摩院里的那些功夫,而藏经阁里那些需要和佛法一起修习的禅宗上乘武学,你基本是接触不到的。
嵩山派则没那么多限制,既不用剃度出家,也不会太挑弟子,你只要有天分肯努力,不要犯什么错误,就可以进去追一下掌门梦;哪怕最后没混出什么名堂,也可以退出门派,自己去江湖上行走……哦,当然了,你要是学了门派内的上乘功夫,还是得先废了这武功才能离开师门的,没学的倒是没关系,要走也没人拦你。
孙亦谐和黄东来一路来到了嵩山脚下的小镇后,就明显感受到了这两个门派在此地的影响力和根基。
镇子周边的很多田地,就都是少林寺和嵩山派的产业;镇里的几间客栈也都有他们的股份,因为里面常年都会有络绎不绝的、期望来投靠两个门派的青年住宿;还有镇上的铁匠铺、木匠铺、布店、裁缝店等等,也都得仰仗这两大门派给的兵器和服装订单。
总之,这个镇上的五行八业,多半都和这两个门派有点儿关联,已然是有点儿共生经济的味道了。
这,也是这个大朙宇宙中高门大派的常见运营模式。
我们小时候看的那些武侠也好、影视也罢,通常都会忽略掉一些细节,比如——
挥金如土的大侠们的钱究竟是从哪儿来的?
武林世家每天不是练功就是内斗,他们那锦衣玉食的生活靠什么维持?
那些名门正派到底收不收报名费?
一个规模超过五百人的门派每天光伙食就要消耗多少食材?多少水?动用多少厨子?给他们运送食物、水、以及处理他们制造的厨余垃圾要多少人力和物流资源?他们的个人卫生问题比如洗澡该怎么解决?相关的医疗设施又如何?
诸如此类的……大量的现实问题,其实都该是有理可循的才对。
放到邪派中人身上,这些细节倒是都可以用“烧杀抢掠搞定一切”解释过去,但名门正派……要是没有产业、没有稳定的收入、没有专业的管理人员,必然是运作不下去的。
别说五百人了,我现在就算只给你五十个人,让你当他们的掌门;你每天一睁眼,这帮孙子的衣、食、住、行就全得你来伺候着,你确定你还有时间教人武功?
因此,大朙的那些稍微有点规模的门派,与其看作一个个门派,不如当成是一家家企业;除了董事长,即掌门之外,什么财务、人事、后勤等等那可是一个都不能少的。
这些道理,如今的孙亦谐和黄东来还不是很懂,直到后来他们有了自己的组织才发现管理和运营有多麻烦。
好在,眼下他俩还只是两个“小侠”而已,虽没有什么名望,但相对的,也不用担什么责任,正是能无忧无虑地闯荡江湖的大好时光。
两人在嵩山脚下的这个镇子上逛了半天,耳朵里被灌了不少少林寺和嵩山派的奇闻轶事,只是其中的真伪……着实不好判断。
他俩想上山去看看吧,却是不行。
因为人家这是门派,不是旅游景点,你想进去拜会,得有个说法,不可能说“我就是想来参观一下”,那样都成的话邪派的间谍岂不是来去自如?
如果孙黄二人在江湖上名声显赫,那就另说;你们把名字一报,说久闻掌门方丈的大名,想拜会一下,人家要是有空,也听过你的名号,没准会让你进来见你一面,一起喝杯茶,交个朋友。
可惜……他们两个并没有到那个地位;黄东来那个黄门少主的头衔可能还稍微有点用,但孙亦谐真的属于怎么说叨都不会有人放你进去的情况了。
故而,他们也只在这里逗留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