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3C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娘娘进宫前有喜了-第229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珠妃……想到她那酷似锦贵妃的神态,皇帝便心中发热,恨不得立即去到她身边,看到她的笑。

    但近来因他过于宠爱珠妃,已经惹臣僚不满,多次上书弹劾,甚至搬出了清君侧这样惊世骇俗的话。

    连带着首辅姜若白也被牵连。

    这事儿才稍微压下去一些,皇帝也不想再惹麻烦,弄的自己烦恼。

    暂时也得远着点珠妃。

    秋昭仪?

    皇帝的脑海中浮现一个身穿粉衣,姿容明艳张扬,气度大方,神采飞扬的美人脸。

    这么个明媚娇艳的女孩,在众目睽睽之下,拒绝进东宫,要求侍奉年老的皇帝,单是这一点,就足够令皇帝心动了。

    若不是水秀秀过于相像锦贵妃,皇帝的心思全在她身上,也不至于把那么个明丽美人抛到脑后,完全忘却。

    这秋容是大理寺少卿的女儿,既然进了宫,自然不好一直冷着。

    皇帝想到此处,便抬起手,把写着秋昭仪的绿头牌翻了过来。

    皇后在旁看的清清楚楚,知道自己说了也是白费唇舌,但终究忍不住:“陛下还是要保重龙体。”

    皇帝冷冷说:“皇后认为朕的身体已经差到连让妃嫔侍寝也做不到了么?”

    “妾身只是希望陛下以国为重……”

    “够了。”皇帝不愿意听她啰嗦,“皇后你的身体也不大好,还是早些回去歇着。”

    皇后无奈,只得也起身退下。

    当晚,秋昭仪便被洗白白,卷吧卷吧送去了飞霜殿。

    翌日,太子求见皇帝,主动请辞监国之任。群臣不知为何早早得到消息,齐齐跪在奉天殿外,附和太子的请求。

    皇帝好意思拒绝吗?

    他可是刚宠幸过一个年轻妃子。

    作为一个皇帝,能夜夜笙歌,反倒不能临朝听政?

    这就很过分。

    再这么下去,皇帝前面几十年的努力,将付之一炬,史官将毫不留情的为他记上一笔。

    皇帝忽然就觉得,这次选了两个美人进宫,实在是个大坑。

    清闲日子到头了。

    无奈之下,他只得接受了太子的请求。

    于是,太子监国的任务,至此终于结束,皇帝重新出现在朝堂之上,这让廷臣们大为欣慰。

    但与此同时,臣僚们也发现,皇帝的身体和精神状态,的确是大不如从前了。

    皇帝年轻时精力充沛,早朝之后要抓几个官员谈话,亲自批阅奏疏,甚至还经常临时加一场午朝。

    可以说极其勤勉。

    但现在,早朝才开始没一会儿,阁老们正在禀报修复河堤之事,半晌没得到皇帝回应,悄悄抬头,发现皇帝竟坐在龙椅上打瞌睡。

    众臣面面相觑,一时不知如何是好。

    皇帝的精神已经差到这般地步了?

    这还如何能处理朝政?

    大臣们都朝首辅姜若白看。

    身为文官首领,他得管这事儿。

    搜索

    复制



第874章 晋贵妃



第874章晋贵妃?

    姜若白轻咳一声,往外走一步,站到中间,道:“皇上,您是否龙体乏累,需要暂停早朝休憩?”

    皇帝一手撑着头,闻言缓缓抬起眼皮;懒懒说:“不用,还有什么事,接着说罢。”

    唉。

    瞧皇帝这暮气沉沉的模样,让已经习惯了面对着年轻朝气的太子殿下的臣僚们,都感到了极度的不适。

    自从锦贵妃薨逝,皇帝悲痛欲绝无法临朝,廷臣们每天面对的都是神色沉静;目光清亮锐利;神思敏捷的年轻太子。

    太子做事勤勉,且秉事公正,对于朝臣们提出的各项建议,俱是认真聆听。甚至于因为不能使用皇帝的秉笔太监,年轻的太子必须自己亲自通读各省各部呈送上来的本章和奏疏。

    那些冗长啰嗦的本章,涉及到全国各地的地名,人名,风俗习惯,各代皇帝都需要十几名秉笔太监的帮助,才能通解。

    而太子只有一人,在面对朝臣关于本章的各种问题时,竟能对答自如,实在令人惊诧于太子的学识渊博,才思敏捷,以及勤勉不辍。

    一旦习惯了这样的领导,臣僚们还怎么能忍受一个坐在龙椅上昏昏欲睡的皇帝?

    首辅大人言辞温和;朝臣们也不敢说什么,但心底已经略有不满。

    一个沉溺后宫美色;却耽于国家大事的皇帝;显而易见是会令他的臣僚们失望的。

    下午,就有一个年轻气盛的御史把一本批评皇帝的奏疏送到了文渊阁。

    言辞颇为犀利,斥责他不务正业,专宠后宫,朝堂失仪等等。丝毫不担心因此惹恼皇帝。

    次辅看了折子,叹道:“到底是年轻人啊。”

    首辅姜若白笑道:“朝廷任何时候,都不能缺了这样的人。”

    “话虽如此,一顿廷仗怕是避免不了。”

    “嗨,这些御史自然是不怕的。”

    果不其然,奏疏送到皇帝面前,引得皇帝大为恼火,狠狠斥责了那位御史,并赐三十廷仗,把年轻的御史打的半年下不来床。

    好在小命是保住了。

    不管如何,皇帝还活着,他再懒惰,臣僚们除了批评之外,并不能拿皇帝如何。

    而皇帝对珠妃娘娘的宠爱;也愈演愈烈。

    甚至还隐约有了想晋升她为贵妃的念头。

    这可把众人吓坏了。

    珠妃才进宫几天?

    从小小贵人一跃成为珠妃,这也就罢了;没几天就要晋贵妃,真当皇家的贵妃之位是大白菜,随便扔?

    当年的锦贵妃也是诞下五皇子,也就是当今太子之后好几年,才晋了贵妃之位。

    想当贵妃,一要熬资历,二要诞下皇子。

    她哪一项符合要求了?

    简直是乱来。

    群臣纷纷表达不满,要求皇帝收回这個念头。

    对于这一类折子,皇帝全都置之不理,甚至有一种被逼急了,群臣不让他做,他就非要作的任性趋势。

    群臣没办法,就把压力给到了首辅大人的身上。

    他是首辅,皇帝不听话,他就得去管。

    姜若白私下与皇帝谈了谈。

    “陛下啊,您不是真打算立珠妃娘娘为贵妃吧?”

    搜索

    复制

    (本章完)



第875章 老叛逆了



第875章老叛逆了

    “没这个打算。”

    “……”

    “呵呵。”皇帝看着他笑了起来,“说起来,这珠妃是你保举进宫的,她晋升贵妃,于你也有好处呀。”

    “陛下言重。这珠妃娘娘的确臣帮过她一把,但她的前程委实与臣没什么关系。臣身为首辅,理应劝诫陛下。”

    “朕不会再立什么贵妃了。”皇帝意兴阑珊;“朕之所以懒得理会那些人,无非是觉得厌烦。朕登基这么多年,一言一行总是被群臣盯着,不能有丝毫行差踏错。朕是人,又不是个神,实在也累得慌。你说说,他们为什么管的这么宽?烦不烦?”

    姜若白明白了。

    皇帝这是叛逆了。

    说起来;皇帝都这个岁数了,叛逆期是不是来的太晚了些?

    姜若白哭笑不得。

    不管如何,既然皇帝心底并没有立珠妃为贵妃的念头,姜若白也就放下心来。

    至少可以跟臣僚们交代了。

    君臣两個聊完正事,就扯到了东宫方面。

    “太子这会儿做什么呢?”皇帝捏着一个核桃在掌心把玩,不咸不淡的问姜若白。

    “今日东宫讲学,太子殿下,皇长孙和小世子小郡主都跟随听讲。”

    “哦,东宫讲学停了许久吧?”

    “自东宫监国,太子殿下繁忙,无法顾及,便暂停了下来。”姜若白顿了顿,又道,“说起来,陛下的经筵也停了许久吧。是否要恢复……”

    “朕身子不好,坚持不了经筵那些繁琐的规矩了。”

    皇帝摆摆手,表示拒绝。

    所谓经筵和讲学;是文渊阁的大学士们给皇帝和太子讲学的仪式。

    对于幼年时的太子来说,是要拜翰林院大学士为师的;而于皇帝来说;这一个月三次的经筵,则已经变成了一种仪式。

    经筵往往要持续一上午的时间,无论皇帝还是臣子,都必须端坐,不可放浪形骸。

    讲学学士则要连续讲几个时辰,更是辛苦劳累。

    讲的都是四书五经,前朝历史。

    所谓以古为镜,可以知兴替。

    作为皇帝,要明白这些道理。

    总之,这是个苦差事。

    皇帝年轻的时候还算勤勉,每个月三次的经筵,还能准时参加,中年过后就懈怠了,总是称病推辞,及至今日,这经筵竟已停了五六年了。

    作为内阁首辅,姜若白是负有责任的。

    但他的身份并非皇帝的恩师;而是与皇帝一同长大的玩伴,就没法拿出老师的身份来劝诫皇帝。

    姜若白自己也常常感到忧虑。

    朝廷的规矩;总是这样;开了一个口子,就无限的散漫下去了。

    大概,这也是许多臣僚暗地里更愿意支持太子殿下的缘故。

    对于太子的勤勉,皇帝还是高兴的,问:“既是讲学,你为何没参加?”

    “回陛下,如今负责给东宫讲学的是许国大人。”

    许国是翰林院编撰,四十来岁的年纪,学识渊博,被许多人看好为首辅姜若白的继任者。

    他如今是太子的老师,将来太子登基,他顺势进入内阁辅助,也就是顺理成章的事情。

    搜索

    复制

    (本章完)



第876章 俩女婿



第876章俩女婿

    姜若白想到一件事,忙又补充:“如今林释墨在文华殿教导小殿下们,想必今日也会参与东宫讲学。”

    “林释墨清高孤傲,他若不愿意,不能勉强。”

    “臣明白。”

    “昭王出征前,是不是经常找他来着?”皇帝随口问。

    “这臣的确有所耳闻。”

    “昭王这心思倒是挺活络。”皇帝不冷不淡的说。

    姜若白想了想,笑道:“其实昭王之所以与林释墨走得近;大部分缘故还是因为闻人宗。闻人宗在春秋书院求学的时候,与林释墨关系亲厚,而闻人宗又在昭王手底下做事,有些接触,也是难免的。”

    皇帝抬起眼皮,朝自己的首辅大臣看了眼;意味深长道:“你倒是谁都不得罪。”

    姜若白垂首。

    皇帝长长的哎了声:“咱们君臣相识几十年了,这儿也没外人,就别端着了。朕跟你说说心里话。”

    “陛下请讲。”

    “这太子和昭王;如今都是你的女婿,你怎么看你这两个女婿?对他们可还满意?”

    这个问题,可大可小,可深可浅。

    姜若白太了解皇帝的性子了,知道他这句话,表面上是闲聊,实际上暗藏杀机。

    明面上,他问姜若白对这两个女婿是否满意,听起来像是儿女亲家唠家常,实际上,他问的是太子和昭王,谁更堪大任。

    虽然皇帝近来没有理会朝政,但自从李宥回来,迅速获得昭亲王的身份,获得皇帝宠幸;在朝中很是起了些波澜。

    朝中暗流汹涌,有坚定的太子党;自然也有支持昭王的。

    这种事虽然风险大,一旦失败就容易有杀身之祸。但分享越大,成功后获得的收益也就更大。

    从龙之功,谁不想分一杯羹?

    姜若白略一沉吟,笑道:“陛下,太子殿下和昭王殿下都是臣的女婿,臣只盼着他们能善待臣的女儿们,便心满意足了。”

    皇帝笑了笑,并不放过他,接着问:“太子和昭王的关系可不怎么好,你这两個女儿的感情也受到影响吧?”

    姜若白笑道:“她们姊妹间……其实原本感情也寻常。陛下知道的,太子妃自小走失,才回来没多久,便进了煜王府。与她们姊妹相处的时间并不久。”

    “哈哈哈。”皇帝笑起来,“姜相啊,你倒是坦诚的很呢!”

    “陛下啊,您就别难为臣了。”姜若白苦着脸,“这手心手背都是肉的;臣可不能偏心。”

    皇帝哼了声,挥了挥手:“再过几日;姜慕白就要领军出发了;好歹是手足兄弟,姜相你也送送他。”

    提到大哥,姜若白脸色瞬间冷下来,但还是恭敬应道:“臣遵旨。”

    皇帝瞧着他的冷脸,笑道:“当年大将军弄丢了你闺女,这么多年,你们俩见面跟仇人似的,如今你闺女也回来了,这仇怨也该了了。你们一个是文官,一个是武将,是朕的左膀右臂,若你们两个不和,对朝廷也不利。”

    姜若白没有辩解,依旧老老实实应下。

    搜索

    复制

    (本章完)



第877章 骑墙头



第877章骑墙头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