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3C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带着青山穿越-第18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不过,李天生也并未提醒,而是静静地欣赏杨康泡茶的诸般动作。
    只见其将沸水再次倒入壶中,壶嘴点头三次,水要高出壶口,用壶盖拂去茶末儿,把浮在上面的茶叶去掉。
    随之,盖上壶盖,保存茶壶里茶叶冲泡出来的香气。
    接着,用茶夹将闻香杯、品茗杯分组,放在茶托上,轻轻将壶中茶水倒入公道杯,茶斟七分满。
    一杯“淡妆浓抹总相宜”的茶汤出现于眼前,颜色碧绿,纯粹如玉,一股清冽的草木香气弥漫开来。
    整套动作行云流水,看起来颇为熟练,像是做惯似的。
    其中,茶盘上的诸般事物,其仅凭眼力和推测,针对取用,其他一概保持缄默,不该问的,不会多说一句,倒是自知分明。
    将一个茶人的角色扮演的极好。
    香入鼻腔,杨康这个人的精神都为之一振,眼带差异地看了一眼杯中之物,虽很快掩饰过去,孰不知其一切神情,早就被暗中观察的李天生尽收眼底。
    “前辈,请!”
    李天生也无让客人动手、服侍的尴尬,大方泰然地接过,杨康递过来的茶杯。
    奇怪的是,两人明是初见,却好似认识经年,一个煮茶、奉茶,一个只管品茶。
    整个过程,交谈寥寥,却默契十足,分外和谐。
    好似本该如是,本就如此。
    李天生将茶汤倒入品茶杯,轻嗅闻香杯中的余香,将茶水送入口中,轻轻一抿,细品茶味、茶韵,悠悠而道:
    “尚可,看来也是做惯了的,你也尝尝吧!”
    “多谢前辈!”
    早就心痒难耐的杨康,再也维持不住一本正经的表情,顿时破功,面露喜色。他对这茶叶在煮茶的过程中,就垂涎已久,如今迫不及待地分汤、端杯、品茶。
    呼!
    茶入口中,杨康顿觉唇齿生香,舌颊生津,仿佛笼罩在暖阳当中,又好似置身天外古山,苍松翠柏之中,整个身子都蓦然一轻,似是脱去一层沉重枷锁。
    哗!
    体内真气霍然间流转奔腾,流经经络窍穴,杨康只觉体内蓦然生出一股力量,与真气交缠在一起,若是不加以疏导,他很快就会血管爆裂,沦为废人。
    当下,也顾不得场合,直接盘膝而坐,运转全真派的内功心法全真大道歌,搬运血气,梳理内力,调息平躁起来。
    茶过两盏,杨康睁开双眼,感受到体内涌动奔流的真气,大喜过望,之前,他日夜苦练,也不过二流上层水准,没想到,就这样顺利进入一流高手的层次。
    要说他心里不震惊,那真是掩耳盗铃,自欺欺人。
    “是那杯茶!”
    惊异不定的盯着已经空无一物的茶杯,杨康瞬间抓住了自己进阶的关键,心中顿时掀起惊涛骇浪。
    想到方才那杯茶,看着对面一幅悠然自得,静静品茶的李天生,杨康对其敬若神明,并未询问茶的来处,也未追根茶的具体功效。
    杨康知晓,有时装聋作哑,才是一种高明智慧,难得糊涂比打破沙锅更加聪明,故而,直接感激道:“晚辈失礼了,还要多谢前辈赐予机缘,此恩,杨康没齿难忘。”
    自杨康品茶开始,李天生就含笑视之,见其很快真性流露,露出少年本色,忍不住心中一动,“到底还是年轻人,不过,也不错!”
    待见到对方,没有直接开口相相询,反而很快压下心中的悸动,虽眼底依旧藏着渴望,但考虑到对方年龄,谨慎的性子,李天生还是满意地颔首微笑。
    “是个心有成算的聪明人!”
    轻抿一口茶水,对于杨康的感激,李天生并不放在心上,不过是觉得郭靖有了机缘,在杨铁心身边的杨康,没有好竹出歹笋,这才设了一场考验。
    若是杨康不主动,李天生虽不吝惜一口茶水,但其功效会减半,如果,他抓住了,自然是其机遇。
    不过,目前看来,他对杨康的识趣还算满意,想起数日前,太湖上的一幕,心中也有一点想法。
    不过,不着急,来日方长。
    “机缘就在这里,该是你的就是你的,不是你的也难以强求!”
    “这茶如何?”
    “妙不可言!”
    “那就继续喝茶吧!”
    杨康怔愣片刻,旋即了然一笑,回应一声,继续品起茶来。
    不过,这回虽也有些神异功效,但主在精纯内力,如绵绵细流,潜移默化,倒不如头次来的突然、猛烈。
    小抿一口,细细品味,其中滋味,回味无穷。
    “康哥!”
    一杯茶下肚,耳畔突然响起熟悉的惊喜声,杨康回首而望,立刻喜笑颜开,“念慈!”
    四目相对,思念溢出,一股浓浓的酸臭味,无形地飘荡。
    “前辈,午餐已经备好!”
    穆念慈行至身边,跟李天生打过招呼后,就静静坐在一旁,目不转睛地盯着杨康。
    一日不见,如隔三秋兮。
    望着两人旁若无人的对视,李天生忽然觉得自己已经饱了,而且,再也不想再尝一遍。
    起身,离开!
    啪!
    东西掉落的声音,像是针扎气泡,将旖旎暧昧的气氛打破,也将沉浸其中的两人惊醒,打眼再看,却见李天生不知何时,已经消失不见。
    座位上空空如也。
    旁侧,一本泛黄的书籍静静地躺在地上。
    杨康拿至近前,整个身子不禁蓦然一震,只见其上书九阳神功四个大字。
    手指轻动,翻开第一页,默读总纲:“
    他强由他强,清风抚山冈。
    他横由他横,明月照大江。
    他自狠来他自恶,我自一口真气足。
    ”
    “这是一本世间罕有的武林秘籍!”杨康自小拜入丘处机门下,出身名门大派的优势之一,便是眼界开阔,能接触诸般武学。
    但据他所知的武学秘籍,没有哪一本能与手上这本相提并论,杨康估计,即便是全真教的镇教绝学先天功和九阴真经,与九阳神功相比,也是各有千秋,难分高下。
    “康哥!这看来是前辈不慎遗落,稍后便还给前辈。”穆念慈看着那本秘籍,说道。
    “不用!”杨康反驳道。
    “康哥,你!”
    穆念慈有几分疑惑,她与杨康青梅竹马,一起长大,知晓其不是鲁莽的性子,这般做,应不是纯粹的贪欲作祟,或许有别的理由。
    静等对方解释。
    “似前辈这等高手,超凡脱俗,不可以常理揣度,若这本秘籍,真是其无意间掉落,又岂会无感,唯一的理由,便是前辈故意为之。”
    “康哥,依你之见,这本秘籍是前辈专程留给你的。”
    “不错!”
    “或许是前辈的考验呢?”穆念慈苦思后,言道。
    闻得此言,杨康一时沉默,冥思良久,才悠然说道:“不会!”
    一句话,两下字,并无多余解释,却说的斩钉截铁,掷地有声,充满信心。
    尔后,扭头安慰道:“念慈,你放心,我不会因为一本秘籍就做傻事,何况,我们在那位的地盘,更不会做不利于己的事情。”
    待安抚好穆念慈后,杨康对着李天生离去的方向,恭敬地躬身一拜:
    “多谢前辈传艺大恩!”

第二十五章 千里寻医故交会
    太湖,大青山
    李天生动筷,将一块看起来,香辣可口的笋片,放入口中,慢慢咀嚼,似是感应到什么,忽然一笑,“聪明果决,甚好!孺子可教!”
    事实正如杨康所料。
    虽是短暂的相处,但杨康将两人之间的尺度把握的恰到好处,既不刻意献媚,又不刻意亲近,加上几杯香茗,寥寥数语的交谈,反倒让人觉得舒服自在。
    对于这点,李天生十分喜欢,也乐意赠其一份机缘,
    与此同时,数日前,无锡
    当初一路追捕杨康与穆念慈的官兵,历经千辛万苦,拖着精疲力尽、饥寒交迫的身体,回返后,整个官场和关注此事的江湖中人,都惊愕异常。
    顿时掀起一阵议论热潮。
    “你说,这到底是怎么一回事?”
    “据说,有人杀了无锡知府,官府派人前去追剿,结果不仅没抓着,反而丢了大脸,死了好几百号人,惨喽!”
    “哼!那个大贪官,不是啥好人,死了最好,那位侠客能成功逃脱,真是谢天谢地。”
    “嘘!小声点儿,你不要命了!”
    “不知是那位江湖侠客经过,竟有胆子潜入官府,宰了那狗官,倒是令人敬佩。”
    “拔手中刀剑,除不平之事,本就是江湖儿女应有之义,若是有幸结识那位侠士,我一定与其一起携手闯江湖,杀尽天下狗官!”
    毕竟,当初可是许多人看到,下湖乘舟出动的官兵,足有千人,连官船都有十几艘。
    结果,回来时,不仅人人都跟逃荒似的,手脚浮肿,不成人样,而且还都大病一场。
    更引人注目,震惊非常的是,活着归来的人,竟然只有三十余人,其余的人,尽皆丧生在太湖之中。
    如此大案,无疑让整个无锡官场,都掀起一场大地震。
    最后,这件惊天大案,更是惊动上官,通过开封府尹,直达圣听。
    庙堂之中,关系错综复杂,早在龙椅上那位得知消息前,朝中武百官就已经纷纷出手,抹平事端,做好了扫尾工作。
    连杨康当初斩杀的那位大贪官,经过一番暗箱操作后,都被洗白成一个爱民如子、两袖清风的大清官。
    其贪墨的数万两真金白银,不翼而飞,其归处,自是不言而喻。
    故而,在当今天子当场大发雷霆之怒时,除了与韩侂胄同时期的老臣,老神在在外,其余半数以上的臣公,纷纷谏言,要求严惩杨康等一干人等,更要求将出手伤及官兵的罪魁祸首,绳之以法。
    “启奏圣上,那群江湖野人,不懂礼数,仗着有几分蛮力,行事全凭个人好恶,滥杀朝廷命官,置我大宋法度如无物。
    如今更是猖狂至极,公然挑衅朝廷,阻碍官府执法,若不加以控制,杀一儆百,恐怕会助长那帮江湖匪徒的嚣张气焰,局面一发不可收拾。”
    “臣认为,王大人所言甚是有理,溥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江湖中人亦属于我南宋百姓,却游离于法度之外,屡屡犯禁,无锡知府,高风亮节,却惨遭杀害,数百名无辜官兵,惨遭毒手。
    若是不加以严惩,杀鸡儆猴,以儆效尤,恐会人人效仿,届时怕会朝堂不稳,国本动摇,还请圣上早下定论。”
    “启奏圣上,臣听闻那出手之人,乃是昔日于开禧北伐战争中,颇有功劳的李天生,在江湖中素有仙君之名,向来倨傲,自持功高,不将大宋官吏放在眼中,更是屡犯朝廷禁忌。
    若是将其捉拿归案,杀之以慑江湖,必能令那群无法无天之徒,心有忌惮,遵规守纪,彰圣之威。”
    “臣附议!”
    “臣附议!”
    “够了!都给朕闭嘴!”
    宋宁宗从未像今日般,觉得朝堂上的群臣,是如此的不顺眼,声音是如此的不入耳。
    手掌用力,重重地拍在龙椅的把手上,一股破天盖地的压力,顿时如狂风暴雨般,席卷朝堂,似一柄巨锤,重重地敲在百官心中。
    这位步入老迈之年的帝王,自当年的北伐战争胜利后,脾气就相对温和,甚少有雷霆之怒的时候,近年来,更是一贯的慈爱。
    对于底下人的行为,也是睁只眼,闭只眼,故作不知。
    但这次突如其来的怒火,却让众多知天命的老臣,回忆起北伐战争期间,完颜洪烈来访的一幕。
    当初这位大家一雄起,可真是用实际行动诠释了何为“帝王一怒,浮尸千里,人头滚滚”,所有与大金勾结的官员被杀的大半。
    血腥场面至今历历在目。
    “陛下恕罪!”
    “陛下恕罪!”
    看着底下人战战兢兢的模样,宋宁宗心底的怒火没有半点熄灭的意思,当初被那混蛋支配的恐惧,再次爬上心头。
    那个过去,每年七月十五,神出鬼没地出现在自己寝殿的身影,探囊取物能随时取得他性命的混蛋。
    那种无法言喻、日夜难眠的恐惧,没想到,临到老,还要再经历一回?
    如今有选择的权利,他当然会说不。
    “这群酒囊饭袋,一个个当朕是傻子不成,平日贪污也就罢了,朕年纪老了,也想多行仁政,少造杀孽,准备将这烂摊子,丢给新皇。
    有道是老子身后事,儿子服其劳,没想到,将敢将朕当枪使,看来是多年修身养性,养肥了这群狗奴才。”
    宋宁宗霍然一拍龙椅,令满朝武心头一凛,尤其是方才带头谏言的大臣,更是心头惴惴,一股浓重的低气压弥漫朝堂,旋即,一声平静到不含一丝波动,蓦然响起。
    跟随其多年的老臣,吓得噤若寒蝉,不敢妄动,努力减弱自身的存在。
    他们知晓,这是官家真正怒到极致的前兆,犹如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