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更有不少大罗心中郁闷不已,他们没想到自己辛辛苦苦修行,到头来竟然不如一只猴。
但这种不平的情绪也只是一闪即逝,都是大罗级数的存在,自然知道该如何调节自己。
看着大罗金仙初期巅峰的孙悟空,如来神色一沉,睁着眼睛说瞎话道:“斗战胜佛修为不稳,为西游之事劳苦功高,如今就留下灵山,巩固修为,参悟佛法,待你修为有成,气息稳固,贫僧自会亲自送你离去。”
“佛祖俺老孙说过,与佛门无缘,这斗战胜佛之位俺老孙不会要,妖教之中同样有秘土道境,可令俺老孙巩固修为,佛祖好意,俺老孙心领了
这就告辞告辞”
“胜佛何必如此急切离开,如今佛门即将举办庆功宴,你是西游功臣,自当在列才是,且在我灵山逗留一段时日,再离开不迟”
“佛祖,老孙不喜应酬,再说,这是佛门盛事,俺老孙更不能参加,莫非,佛门还有强行留客的规矩不成”
孙悟空看清楚如来心有不甘,有逗留自己一段时日的打算,听说佛门有大普渡神通,他又岂敢将自己置于险境。
最后直接质问,逼迫如来让自己离开。
果不其然,如今三界见证,如来也是要脸的人,最后无奈之下,还是放孙悟空离去。
只是被一个小辈暗自言语威胁,偏偏还不能直接出手教训,如来的面色瞬间铁青。
连佛门气运暴涨的喜悦都冲掉一半。
但很快剩下的另一半也被冲掉,如来的面色直接黑沉。
只见笼罩整个西牛贺洲的气运金莲不断缩小。
涌入的天道大运瞬间分为数份。
其中的两成半飞入天庭、道门、五庄观等地,洒落在一众参与西游一事的势力与生灵身上。
另有两成落入北俱芦洲的妖教,直入大青山。
剩下的五成半才真正为佛门所得。
原本硕大无比的气运金莲瞬间缩小近半,虽然比起佛门原本的气运金莲,已经算是扩大数百倍,但经过刚才那一遭,他们怎么看都觉得现在的气运金莲有点儿不顺眼。
世间有一种痛:既然注定不属于我,又何必让我见到世间最美好的风景。
这种伪得到真失去,见过却难以拥有的痛,如今佛门中人感同身受。
尽管后来佛门大摆宴席,欢庆西游圆满,佛门大兴在即,但佛门中人总觉得少了点儿什么。
原本应该注定热闹的佛门盛宴,也少了几分味道。
第一百二十二章 时光荏苒五百年
时光荏苒,光阴流逝。
落叶知秋,岁月流走。
距离西游之事,转眼五百年即过。
这五百年,关于孙悟空拒绝如来的事情,最初还有大能津津乐道。
有的说孙悟空愚蠢,放弃近在咫尺的道途、权势和地位,将来定然会后悔,也有大能对孙悟空颇为赞赏,认为他心性坚定,不为外物所扰,敢于拒绝诱惑,忠于妖教,有大毅力,又有大气运在身,未来不可限量。
但随着佛门大兴,佛法东传,佛门不仅彻底坐拥西牛贺洲之地,连南赡部洲都占据大半,道门与天庭都不得不暂时退避三舍。
其余大能也不再谈论孙悟空拒佛祖一事,以免引火烧身,被势大的佛门惦记。
更有不少大能寻找关系,趁机加入佛门,要借佛门大运,修行大道,突破瓶颈,更进一步。
从此气运与佛门相连。
佛门气运庇护他们,他们也反哺佛门气运。
每一尊大罗都是时代弄潮儿,身带大气运,他们的加入,令佛门气运更加兴盛。
犹如入炉的炭火,令佛门气运越来越旺。
整个西牛贺洲,佛国起了一个又一个。
大半个南赡部洲,佛寺建立一座又一座。
仅是领土不过数千里的南朝小国,就有数百佛寺坐落在山野、丘陵、深山、城郊。
一场朦胧烟雨而下,数百佛寺掩映在烟雨中,水溅青瓦,绽放一朵朵水花,晶莹剔透,发出悦耳的雨落声。
当!
黄钟大吕敲响,音浪席卷四方,声波浩荡天地。
混着朦胧烟雨声,交织成天地间美妙华章,令闻者心中一静、一清。
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
却是汇成多雨南国特有的奇景。
至于比南朝更为广阔的其他各国,佛寺更是如雨后春笋般冒出,接连不断,连绵不绝。
上到天潢贵胄,下到百姓走卒,莫不以拜佛为荣。
哪怕不信佛门祖,也会诵得几句经。
四海之地,临近西牛贺洲的西海更是归顺佛门,举族信佛,名义上归属天庭,实际上却是已经成了佛门的外部势力。
附庸佛门而生。
便是向来清静的南海之地,也有大半龙族归顺佛门。
朝拜普陀,暮朝佛,终日缭绕诵经声。
便是北俱芦洲也出现些许的佛寺,起初的时候,佛门还小心翼翼,后来见妖教没有丝毫阻止的举动,便大起胆子来。
欲要大肆修建佛寺,只是不论到哪一国,若是庙里的佛门弟子安分守己,一心吃斋念佛,也就罢了。
若是出寺庙宣扬佛门信仰,化缘讲法,渡生灵入佛门,就会被当地生灵群起而攻之。
将原本修建的佛寺,拆得一干二净。
曾有新加入佛门的大能佛陀,受命到北俱芦洲传教,进入巫人建立的巫国,因为在收巫人入佛门的事情上耍了手段,建立的佛寺被夷为平地。
那位大能佛陀出手,怒不可遏,要野蛮无礼的巫国人领教一番佛法威力,结果刚一出手,先是被巫国大巫强势教训了一顿,教他们如何做人。
后又有妖教大罗迅速上门,言语间要佛门遵守妖教规矩,妖教境内禁止动手,不可仗势欺人,更不能阴谋度人,也不能行化缘之事,妖教境内的生灵自尊自强,一应吃穿用度,佛门应自给自足。
旁人主动给是良善,是福德,但不能主动开口化缘。
至于信不信佛,入不入佛门,妖教境内的生灵均有自由选择的权利,不可言语蛊惑。
便是佛门教义,也要贴合妖教规矩,契合所在生灵之地所需。
但有违反妖教规矩,违背各国律法者,哪怕是佛门中人,不论高低贵贱,不分修为强弱,一律斩杀,禁止传教。
此番话不仅震惊巫国,令这群桀骜不驯的巫族中人对妖教好感大增。
还回荡整个妖教领域,传遍整个北俱芦洲,连三界都有所耳闻。
纷纷惊讶不已,没想到在佛门大兴之势已成,如日中天之时,妖教竟然还有胆子跟佛门作对。
而且还是如此明目张胆。
对佛门在北俱芦洲传教多加限制。
就不怕佛门报复。
但想到那位性格强硬,实力恐怖的妖教教祖,一众惊讶的大能又觉得理所当然。
他们觉得佛门这个时候,并不会与妖教做对。
毕竟这个纪元大兴才刚开始,往后还有大把时光,争锋不急于一时。
果不其然,佛门如此并无多大反应。
反倒是在试探着进入东胜神州的时候,与道门起了愿拜入佛门的生灵,也是先看观察他们的身份、资质与来历,择优录入,被当地生灵告知,妖教强者踏天而起,从天而降。
将佛寺推平,言明佛家既然讲究众生平等,那对于真心拜入佛门之人就应一视同仁。
佛门教义要以妖教统下生灵所需为准,否则,便没有存在的必要。
这话妖教先前就曾讲过,三界大能原本并不在意,没想到妖教竟然将此事当真。
偏偏此举还得到妖教境内生灵拥护,逼得佛门不得不更改教义,否则,便只能撤回妖教地域。
舍不得妖教这块肥肉的佛门,自然也只能认了。
毕竟妖教的要求得到生灵拥护,便是合理,便是北俱芦洲的大势。
佛门想要在妖教扎根,就不得不遵循。
有惊才绝艳的佛门后辈体察妖教地域实情,体悟红尘百态,历时百年,创出北佛一脉。
摒弃佛门以往信条,为妖教地域内生灵而生,以自强为本,平等为根,筑就北佛经义。
受到妖教承认,得到妖教领域内的生灵认同。
北佛一脉这才真正在妖教划分的一块地域内,建立北佛祖庭,真正扎下根来,收纳妖教地域生灵入门。
那位惊才绝艳的佛门后辈也因此证道大罗,成就佛门大德,北佛之祖,虽仍然受佛门灵山统辖,却另开一脉,受妖教约束与庇护,遵妖教规矩,成为佛门内的一方诸侯。
虽令佛门气运因此增长不少,但却有更多的佛门气运涌入北俱芦洲。
凝聚在北佛祖庭上空,凝聚为一朵数十亩的气运金莲,紧接着,朦胧看不清的妖教气运中,分出一道气运河流,将气运金莲容纳进去。
河流养金莲,金莲扩河流。
自此北佛一脉成为佛门半自立的存在,与佛门灵山、妖教两方气运相连。
北佛气运越是旺盛,反哺佛门的同时,也会令妖教气运大涨。
这令佛门恼火不已,虽然佛门也因此受益,但北佛明显有向妖教靠拢的趋势,北俱芦洲生灵又心向妖教。
加上妖教在三界内的声势并不弱小,北佛的经义又明显更容易受到底层生灵的拥护。
妖教能分润的气运只会比佛门灵山更多。
这是分化佛门之举!
有佛门强者上门,想要讨个公道,打自然打不过,但论嘴上功夫,佛门强者就没在怕的。
结果他信心满满而来,被杀阡陌和东华帝君强强联手,怼怼相加,弄得灰头土脸而归。
而妖教分化佛门之计,也让天庭和道门眼前一亮。
南赡部洲的道门与天庭力量联合发力,僵持百年,愣是让南赡部洲的佛门诞生禅宗一脉。
第一百二十三章 佛兴魔涨本相连
禅宗一脉诞生后,在天庭、道门的有意推动下,迅速壮大,信者如云,从者如流。
短短数百年,就成为南赡部洲最大的佛宗。
将佛门原本西传而来的教义去芜存菁,变得更加契合南赡部洲生灵的需要,甚至某些部分更是与原本之意南辕北辙。
禅宗也乘着佛门大兴的东风,大兴于南赡部洲,一连出现六尊大罗禅宗佛祖。
合称禅宗六祖。
一如北佛一般,在嵩山之上立起一方禅宗祖庭,凝聚气运金莲,分润佛门气运,尽管同样会反哺佛门灵山,但总体而看,还是佛门禅宗受益最大。
佛门再次分化出一脉。
也因为南赡部洲为人道汇聚之地,人族生灵最多,禅宗信仰也最旺盛。
令一众佛陀菩萨看得眼热。
佛门内部为香火之争,信仰分属,经义之辨,也是暗流涌动。
甚至道门和天庭,还趁机在禅宗中添加部分天庭、道门神灵,宣扬佛本是道的理论,佛门禅宗在南赡部洲海纳百川,发展得越发如火如荼的同时,在佛门内部中的教义之争也越发激烈。
西牛贺洲的佛门既眼热禅宗的香火和气运,又痛恨禅宗吸纳天庭和道门部分神灵,为他人作嫁衣裳。
有些激进的佛门强者甚至认为禅宗已经不纯洁,部分地方已经背弃佛门。
而禅宗也因为佛门内部部分强者的敌视,抱团取暖,越发团结,与西牛贺洲的佛门渐行渐远。
虽依旧隶属于佛门,但与北佛一脉一般无二,越发有自立的趋势。
而这恰是道门与天庭乐意看到的景象。
既然天道注定这个纪元佛门大兴,那他们就顺天应时,让佛门大兴。
但如何大兴?
怎样大兴?
又该哪一脉大兴,就由不得佛门自行做主。
毕竟,无论是北佛与禅宗,都隶属于佛门,他们大兴,自然也就是佛门大兴!
天道又没规定,一定要让佛门现有各脉大兴,另辟几脉也是好的!
况且,北佛与禅宗都是秉承当地生灵与势力诉求而生,更易被当地生灵接受,这是众生之意,自然也是天道大势。
大势对大势!
自然是众生大势胜过佛门大势一筹。
至于分化佛门,另佛门气运分流两处,这也许就是天意。
是天道注定,佛门应该承受的代价。
天庭与道门的强者在心中嘀咕,对于北佛与禅宗崛起,他们自然欣慰。
“妖教这次倒做了一件好事!”
道门、天庭不少强者心中感慨,天庭之上,瑶池之内,同样心有感慨的玉皇大帝看着蒸蒸日上的禅宗,欣慰一笑。
且不说佛门在这五百年间的兴盛与壮大。
这五百年内,妖教同样突飞猛进地发展,万妖城一扩再扩,城墙一高再高,一厚再厚,城中生灵一多再多。
已经成长为一座庞然大物!
每日里的生灵朝如云来,暮如风散,每日都有数不尽的生灵进出,仅城中终年常驻生灵之数就有几千万之多。
城中种族林立,酒楼汇聚,建筑巍峨,佛、魔、人、仙、妖、神、鬼等各